“我的中國夢”獲獎征文:西部尋夢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高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作者:李 進
    人這一輩子,總是經(jīng)歷太多的酸甜苦辣,面對生活的挑戰(zhàn),總也能夠帶著夢想遠行,在我的記憶中,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從來沒有忘記前行的人。2004年7月,我告別父母,積極響應團中央“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毅然踏上了西行的列車,成為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來到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新疆。我知道,遙遠的邊疆將是自己邁出校門之后的第一個落腳點了。
    沒有人告訴我西部到底有什么,只是在我臨行前,朋友告訴我,新疆很苦,尤其是邊疆地區(qū),當?shù)氐哪撩褚琅f用牛糞擦碗,而且?guī)讉€人一起用一個碗輪流著喝酒。多少年來,邊疆給我影響最深的就是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還有八月飛雪了。突如其來的解釋,讓我心有余悸。但是,還是那句話,我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的西部尋夢之旅。
    列車沿著亞歐大陸橋一路西行,雖不是穿雪山,過草地,但是56個小時的奔波,對于這個從來沒有出過山東的我來說,心里總感覺沉甸甸的。時光如白駒過隙,兩年多的志愿服務在不知不覺中匆匆而逝,對西部、對新疆還沒有認識清楚,理解透徹,自己的志愿服務就劃上了一個句號。兩年的志愿服務,700多個日日夜夜,讓我感受到祖國邊疆的幅員遼闊,景色迤邐,同時也讓我真切地體會到了邊疆人的偉大。是的,戈壁荒灘之中,孤煙依舊裊裊;大漠沙海邊緣,生命依舊倔強。如果說來新疆之前,對新疆的認識還十分模糊的話,那么兩年的西部生活讓我足足認識了新疆,品味了新疆,她讓我感受到遼闊的西部邊陲孕育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仔細地回味著志愿服務的酸甜苦辣,心中總是感慨萬千。
    艱苦,考驗著每一位志愿者
    來新疆,到兵團,我認識的第一個志愿者就是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金獎獲得者,前其服務農十師,后期服務于兵團團委的大學生志愿者李遠。李遠是老志愿者,也是我們志愿者的榜樣。他省吃儉用,用微薄的補助艱難的支撐著西部志愿者之家這個公益網(wǎng)站,每天除了白菜就再也沒有新鮮的蔬菜了。然而,艱苦的環(huán)境沒有動搖山東漢子服務西部的決心。我除了干好本職工作外,工作之余,就是陪李遠一起呆在辦公室里整理者志愿者的有關文件,統(tǒng)計著志愿者們的相關信息。每天工作到凌晨1點,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生活條件艱苦,環(huán)境惡劣,是基層志愿者在新疆的共同體驗,也是我的真實感受。在新疆的偏遠縣城,生活著許多志愿者,他們忙忙碌碌,條件艱苦,卻也充實。走進他們的宿舍,你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的住宿條件差的可憐,冷風吹動,寒氣逼人。夏天,青蛙還時不時地在宿舍里蹦來蹦去。我們經(jīng)常為新疆的貧困團場捐款,我雖然沒有到過南疆,但是,聽人們說,與災區(qū)差不多。幾個人住一個土炕,沒有被子,沒有像樣的吃飯的用具,可以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我們的許多志愿者就是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中艱難的生活著,磨練著自己的性格,度過著自己的青春,服務著當?shù)厝嗣瘛?BR>    江山美如畫
    然而,生活條件的艱苦,卻始終掩飾不住邊疆的美麗與神奇。邊疆總是美麗的,位于祖國大西北的新疆更是如此。伊犁、喀納斯,所有耳熟能詳?shù)牡胤?,吸引著每一位熱情的游客。知道吐魯番,是緣于遠近聞名的葡萄溝。十里長廊,綠蔭如蓋,從踏進葡萄溝的那一刻起,你就會明白,什么叫名副其實。漫步于葡萄溝十里綠色長廊,欣賞著情歌王子王洛賓的優(yōu)美旋律,時不時被這種大自然的安詳、靜謐所感染。白樺林郁郁蔥蔥,北國詩情盡收眼底,如此高節(jié)奏的今天,能夠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安靜的生活,卻也是一種享受。
    《西游記》中唐僧師徒歷盡千辛萬苦,終過“八百里火焰山”的故事至今家喻戶曉。雖歷盡千年,飽經(jīng)滄桑,古樸而又神奇的火焰山依然安詳?shù)奶稍谕卖敺璧?,至今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的目光。又有多少游者,踏遍千山萬水,翻雪山、過草地,穿戈壁、越大漠,不遠萬里,來到神話中的火焰山一飽眼福,親身去體驗一下想當年唐僧師徒智取牛魔王,勇闖火焰山的英雄壯舉。
    歷史總是不停的在發(fā)展,社會也在不斷的在進步,當我們享受到現(xiàn)代科技的成果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在吐魯番,還有一個與橫亙東西的萬里長城、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并稱中國古代三大工程的坎兒井。如果說十里葡萄溝、八百里火焰山是大自然給我們恩賜的話,那么舉世矚目的坎兒井則是勤勞、智慧的吐魯番人民尋找水源、抗爭自然的真實寫照。清澈的流水順著水渠緩緩地流淌,無私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邊疆人。古老的“挖渠”工具依然陳列在“坎兒井博物館”,醒目地告訴世人:我們的祖先就是憑著這樣簡陋的工具創(chuàng)造了世界奇跡。
    有山,有水,就多了一些靈性,如果再加上一位令后人敬慕的英雄的話,那么這個地方也就再完美不為過了,額敏和卓的出現(xiàn)譜寫了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新篇章。傲視群雄的蘇公塔依然壯觀,成為穆斯林朝拜的勝地,也給吐魯番增加了歷史涵養(yǎng)。如今的蘇公塔,同葡萄一樣,早已成為了吐魯番的名片。走進吐魯番,目睹著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崛起,感受著濃厚的文化底蘊的熏陶,我這個異鄉(xiāng)人越來越佩服吐魯番了。
    感動,無處不在
    參加志愿服務,尤其是在遠離故土的新疆從事志愿服務,對我們這些剛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來說,確確實實能夠“長知識、增才干”,就我的理解而言,最大的“知識”對祖國國情的了解,最大的“才干”是拉近了同西部人民的距離,培養(yǎng)起了深厚的感情。
    市場經(jīng)濟的大潮沖擊,競爭主體多元化的嬗變,造成了我們的周圍總是缺少感動。但是,當我們走進新疆,真切的感受新疆的時候,我們就會明白,我們所期待的感動,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來到新疆后,我被分配到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從事志愿服務。記得我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是什么讓兵團人無怨無悔,靠的就是這深深的大漠情”。是的,兵團對我,尤其是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是陌生的。兵團人對大漠的感情,對祖國的忠誠是無與倫比的。50年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下,10萬大軍集體轉業(yè),它們在“路到邊、沙到邊、水到邊”的戈壁荒灘上安了家,成為一支開發(fā)邊疆、建設邊疆、保衛(wèi)邊疆的生力軍。60年代后期,一大批知識分子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放棄內地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來到環(huán)境極為惡劣的新疆,加入到兵團的行列中來,成為了兵團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尤其值得感動的是,齊魯女兵,上海女兵、湘女以及上海女兵也不顧艱難險阻,毅然來到新疆,來到兵團,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并且養(yǎng)育了一代一代兵團人。遠離故土,來到兵團,也算是半個兵團人了,感受著中國的特殊生活,體驗著兵團人的特殊感情,時刻為“推不垮的軍墾魂,攻不破的邊防線,隔不斷國土情、難不到的兵團人”所感動。如今在兵團精神的鼓舞下,新一代兵團人正和老軍墾一起,繼續(xù)著屯墾戍邊的偉大的歷史使命,在邊疆的開發(fā)建設中發(fā)揮著建設大軍的作用,在邊疆的穩(wěn)定中發(fā)揮著中流砥柱和銅墻鐵壁的作用。
    兵團人讓人感動,我們的邊防哨兵亦如此。2004年8月,我來到位于博樂轄區(qū)的阿拉山口邊防連,參觀號稱“風口第一哨”的邊防哨所。沿著戈壁沙丘一路西行,在距阿拉山口大約20分鐘的路程,就是著名的“風口第一哨”。漫步于“風口第一哨”,看著鄰國哈薩克斯坦,真的想記錄下什么東西,唯一遺憾的是,我沒有帶相機,這樣的場合,也許不適合用相機來拍攝,“祖國在心中”。似乎更確切些。回顧起哨所的歷史,我們的邊防戰(zhàn)士更了解,“三峰駱駝一口鍋,頂風冒雪住地窩”,簡簡單單,樸樸實實的一句話道出了哨所戰(zhàn)士的奮斗史。這就是我們的哨兵們生活過的地方,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批一批,陪伴著風雪,就這樣堅持下來了,也這樣走過來了。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的戰(zhàn)士也在變化,該走的走了,該來的來了,唯一不變的是保家衛(wèi)國的精神,是堅決維護祖國每一寸土地的決心,而這一切的一切緣于對祖國深深的愛,濃濃的情。在風口第一哨,兩幅大大的、用沙拼成的中國地圖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而“祖國在心中”那幾個大字更是顯得蒼勁有力。此時此刻“祖國在心中”已不僅僅是幾個字簡單的排列組合。而是人民子弟兵對祖國深厚的感情抒發(fā)。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也沒有什么侃侃而談。有的只是哨兵們默默無聞的付出,青春、熱血早已融在深深的愛國主義濃情中了。
    在祖國的西北端,有這么一位老人。關于老人的故事,我只是聽說而已,沒有親見,但卻是最真實的。這位老人生活在中哈邊境附近,對面就是鄰國哈薩克斯坦。每天早上,他都看到對面升起國旗,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就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自己有義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升起自己國家的五星紅旗。于是,老人就步行幾百公里到集市上買國旗。但是很不幸的是自己沒有買到。實在沒辦法,老人就買了一塊紅布,讓自己的老伴一針一線的縫制自己的國旗。經(jīng)過努力,國旗終于縫制成了。就這樣,老人和自己的老伴升國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故事很簡單,卻很感動。畢竟,如此艱苦條件之下,這位老人還深深地熱愛著我們的祖國并且將這種感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來新疆,我不后悔
    還記得剛剛踏進新疆時,我們幾個志愿者一起在烏魯木齊市妖魔山(雅瑪里克山)上游玩,碰到了幾位年逾花甲的老人。通過交談得知,他們都是幾十年前北京的支邊青年。當年的小伙子、大姑娘,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經(jīng)過邊疆的磨練,現(xiàn)如今都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退休后,他們并沒有選擇首都北京,而是繼續(xù)著自己的西部生活,在他們的心中,幾十年的邊疆生活早已經(jīng)和新疆建立起來了深厚的感情,葉落歸根之處也就是自己奮斗過的新疆了。當?shù)弥覀兪菑膬鹊貋斫闹驹刚邥r,老人對我們說,“其實新疆挺好的,尤其是你們年輕人,會很快適應這里的生活的,到時候就留在新疆工作吧。”
    志愿者遠離故土,只身邊疆,同邊疆人一道,為新疆的發(fā)展在努力,在服務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工作,雖不是驚天動地,卻也催人淚下。一位基層志愿者在自己的服務崗位上收到的最重要的禮物是得到了其他志愿者們的看望,就這份看似平常的禮物,讓她感動的淚水漣漣。我雖然沒在場,也沒有機會去體驗當時的一情一景,可是即使這些也足夠讓我鼻子發(fā)酸。遠離家鄉(xiāng),離開父母,一位女孩,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女孩,獨自去體驗離家的孤獨,面對著人跡罕至的戈壁灘,遙望著一望無際的荒漠,也許沒有什么比這心情更復雜的了。但是,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在新疆工作,我不后悔!”
    是的,對于剛剛踏進新疆的我們來說,留在遙遠的新疆心里確實沒有底,畢竟,離家太遠了。站在遠處看新疆我們感到陌生,但是當我們融入新疆這片土地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親切。兩年的志愿服務期滿后,隨著對新疆的深入了解,我們感覺越來越離不開這片土地了。
    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選擇了扎根西部。我和王猛都順利通過公務員考試,分別留在了兵團組織部和兵團檢察院,而孫爭東和趙剛則考取了遙遠的和田地區(qū)國稅系統(tǒng)公務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趙剛的女朋友也為愛走天涯,不遠萬里,從山東來到和田,祁連山見證著他們“為了愛我愿意”的愛情誓言。
    曾經(jīng)的客人,如今都變成了主人。和內地的朋友聊天,自己總是盛情相邀,極力邀請他們到新疆做客,每每此時,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達坂城的姑娘,大漠、胡楊、戈壁、草原,尤其是金墉筆下充滿著神奇色彩的天山,我都如數(shù)家珍,娓娓道來。我知道,朋友對新疆也越來越向往了。我也知道,自己是以主人的身份介紹新疆,宣傳新疆了。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飲下離別之酒,心里多少有些酸楚??墒?,當我告別青島啤酒,暢飲烏蘇啤酒的時候,陪我共飲、邀我賞月的依舊是一大幫志同道合的朋友。是的,不論走到哪,朋友的關心依舊,親人的問候依舊。
    人的成熟,總有個過程。記得有一句話說得好:人的經(jīng)歷是一把雕刻刀,而非常的經(jīng)歷是一把非常的雕刻刀,它能使人加速成長……“人走多遠,心就有多大,”這是朋友在我臨行前對我說的一句話。我知道,志愿服務的日日夜夜,一個人在外漂泊的酸甜苦辣,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真真切切的去體會的。只有遠離家鄉(xiāng),一個人在外拼打的人,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個味。因為,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到新疆,也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扎根新疆。
    人的一生總是在漂泊,但是無論走到哪,總有一個落腳點。兩年多的西部生活,早已經(jīng)習慣了羊肉串,習慣了抓飯,更習慣了新疆人的熱情與豪爽。我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增多,我已經(jīng)愛上了這片土地,畢竟,廣闊的西部等待著眾多有志青年的開發(fā),將來的新疆,必將成為廣大青年建功立業(yè)的舞臺。貧窮與希望并存,熱情與美麗同在。西出陽關路,夢歸西域情,我堅信西部所發(fā)生的一切感人的故事都會感動著每一個人。畢竟,在祖國的最西部,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都在為一個共同的夢想而奮斗。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試題匯總
2013江蘇物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綜試題答案 2013內蒙古理科試卷答案
2013寧夏理綜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西藏理科試卷及答案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2013安徽數(shù)學真題(理科)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理科)試卷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文科)試卷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高考作文題目 高考作文押題 高考作文預測 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英語作文
高考記敘文 高考議論文 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作文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