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讀后感1200字

字號:


    讀后感是自己閱讀書籍之后有感而發(fā)的一些見解和感悟。通常都是些簡短的發(fā)表自己的感想,出國留學網讀后感欄目就為您提供了諸多中外名著的讀后感,相信對于您應該有所幫助!(本文為你提供讀后感范本兩篇。)
    篇一:
    翻開《狂人日記》,首先進入讀者視野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這個狂人臆想的世界,是通過“常人視角”敘述出來的:狂人發(fā)病棗旁人側目棗家人延醫(yī)救治棗狂人復原。這一層的意思凡識字者均可以解讀出來,因為在小說的“序”中清楚地交待了: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xiāng),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lián)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yī)家研究。
    通過常人視角,我們可以合理地解釋狂人眼中他人對其的“迫害行為”。比如小說的第一節(jié)中狂人記道: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門,趙貴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還有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張著嘴,對我笑了一笑;我便從頭直冷到腳根,曉得他們布置,都已妥當了。因為得知狂人發(fā)了狂,因此大家對他有些害怕,并且議論他的事情,然而落在狂人的眼里,卻認定是大家謀劃好了,要害了他了。再如:狂人的大哥請了醫(yī)生來給狂人診治,開了藥,囑咐大哥趕快給狂人吃下,然而在狂人的眼里,卻是這樣的情形老頭子跨出門,走不多遠,便低聲對大哥說道,“趕緊吃罷!”大哥點點頭。原來也有你!這一件大發(fā)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有了這些描寫,于是我們得到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故事:一個年輕人由于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醫(y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愈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我們所看到的“狂人日記”就是這樣一個醫(yī)學上的病例的記載。由于魯迅曾經學習過醫(yī)學,并且護理過患精神病的家人,因此這份“狂人日記”模擬得十分真切、詳盡。
    以上是對《狂人日記》的第一層解讀,然而大多數(shù)人都可以很輕易地透過病例的假象,看到魯迅以象征的形式對封建傳統(tǒng)所進行的批判棗在這里,我將它作為我的第二層解讀,即狂人“狂行下的表層批判”。
    當我們以“狂人視角”對作者筆下的世界進行關照時,我們就開始了解狂人眼中的世界真相:狂人忽然醒悟“傳統(tǒng)”殺人、吃人的罪惡棗周圍人無法容納清醒者開始對他進行迫害:加之“瘋”的罪名棗狂人重新屈服于惡勢力,同流合污(或被吃)。這是在《狂人日記》發(fā)表的當時和以后,大多數(shù)評論者所解讀出來的共同結果。在這種解讀中,出現(xiàn)了一個時代化的批判對象:“傳統(tǒng)禮教”----這正是新文化運動著力批判的對象。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此為自己批判的焦點,是無可置疑的,而且也的確是魯迅當時的創(chuàng)作目的,在作品中,也用狂人的自白清楚地昭示出來: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另外,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中也曾表示《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
    正因為有了這種共同的解讀,《狂人日記》才被作為“五四”啟蒙運動的一個文學范本,通過它,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打起一面大旗:“救救孩子”!然而一個文本在它被創(chuàng)作完成之后,便脫離了作者成為獨立存在的事物,因此在不同的時代中,不同的讀者將會有不同的解讀出現(xiàn)。
    正如世紀末的今天,在我的眼中,《狂人日記》可以解讀出的第三層意義:這就是狂人“對人類的深層批判”。依然是通過“狂人視角”關照周圍世界的真相:敢于對世界和人生做抽象思考的狂人,發(fā)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提防、傾軋、殘殺,并且已經成為一種難以扼止的惡性循環(huán):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別人吃了,都用著疑心極深的眼光,面面相覷。……于是狂人呼吁人類和睦相處:去了這心思,放心做事走路吃飯睡覺,何等舒服。這只是一條門檻,一個關頭。然而:他們可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師生仇敵和各不相識的人,都結成一伙,互相勸勉,互相牽掣,死也不肯跨過這一步。絕望當中狂人吶喊、呻吟,發(fā)出“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
    對人類整體的批判也許并非魯迅創(chuàng)作時清醒的本意,但狂人眼中的常人世界卻具有廣闊的共時性和世界性,因而其批判便決不僅止于五四前的中國國民而可以延伸到整個人類;其批判所指的人類劣根性也不是僅僅消滅“封建文化制度”并可以根除----也許它本就是人類基因中根深蒂固的一個分子,永遠無法消除,并將在最終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這征兆,我們在今天已經可以看出:可以將地球毀滅幾千次的核武器、每個人都參與其中的對地球的污染、因人類道德淪喪爆發(fā)出來無法治愈的世紀疾病“愛滋”……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人類的這種難以根除的劣根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后才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在他看來,這呼聲儼然如將封閉在無法打破的鐵屋子里的將死之人喚醒,使他們感到無法解脫的痛苦。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xiàn)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在今天也并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在呼吁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為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雖然這呼聲十分微弱,但卻令人看到了人類世界的最后曙光。
    篇二:
    日記共有13小節(jié),當中詳略有當,胡言亂語,從一個狂人的狂態(tài)顯示禮教吃人的本質,舊家庭愚昧的制度,扭曲的人性,渴望新希望。文中第一,二,六,八節(jié)都描寫了夜。“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今天全沒月光,我知道不妙。”“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天氣是好,月色也很亮了。”我把它當做狂人心理變化的一種過程。撇開文章的話,從好月到沒月再到黑月最后的亮月,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心里從明朗到消極最后的明朗。聯(lián)系全文,開始狂人在沒有意識到吃人的事件時,心里還是舒坦爽快的。漸漸地被人注視,眼神里的貪婪閃光像預示著要吃了他,雖作為狂人,在還存留所謂正常人的人性時,是害怕的吧!但又因是狂人,錯亂的邏輯,非正常的思維與價值,那樣該是無畏了,也或許多少心里蒙上一層“烏云”。隨著事件的深入,連自己的哥哥也是吃人的,或許自己在無意中也做了吃人的幫兇,無知則無畏,但有知后那份笑里的勇氣和正義也會被吞沒,更卻連著孩子一起,進入這個吃人的怪圈,心里滿裝著吃人的意思,心里也就更迷茫,害怕,膽怯,那么黑暗也著實正常。(其實我想狂人最在乎的是他的母親的做法,自己的孩子被吃之后的反應,覺得是當然的事情,那份母愛的最初的面貌在吃人事件中變成了幫兇,和著那些人一起吃了自己的孩子。所謂的價值觀,是生活在禮教下掙扎卻又順從的妥協(xié)。)最后狂人的心不再錯亂的跳動了,留下了日記,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這或許自我的解脫的一種方式,心里也就好過了些。(直到最后我感覺到狂人是期望于孩子的,正如先生的意識里,是渴望有新的孩子來沖破的,可以是他們孕育的孩子,也可以是孩子們孕育的新的一切,只要有呼聲,有回應,便不是孤單的,那么就可以延續(xù)希望了。)夜,在狂人時代是個主題,一切都是開始,孕育著新生命新文化的夜里,一切都在沖破,在掙扎,在撞擊。狂人的狂想下給我們展示了禮教的吃人的本質。
    同時,我也注意到第一,二節(jié)中的怕字。“我怕的有理。”“我可不怕。”“這真教我怕,叫我納罕而且傷心。”狂人的內心受到禮教的束縛30年,那“趙家的狗”我認為代表的是吃人,狗吃人,人吃狗,其實是種扭曲非正常的狀況,也正是這樣錯亂的邏輯,他的害怕是有理的。我想在那個大環(huán)境下敢于沖破束縛的極少,害怕是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可狂人是不正常的,他的不怕,是假象的無知,內心是懷著試試的想法,或許孩子們可以呢?可是連孩子都用那種眼神注視“我”,“我”納罕傷心,害怕真是很有道理了。孩子在那時就是希望,他們的存在是繼承前面開啟后面,他們是沖破黑暗的新元素。“救救孩子”是他最真誠的希望,是開啟新文化的鑰匙。或許可以看作是對人的一種批判,那些內心的矛盾,同時是對舊文化的一種妥協(xié),在舊家庭禮制下的“孩子”深受毒害。
    雖說是狂人,可是他的話值得人深省。其實我感覺先生是矛盾的,對狂人那些深省的話的肯定,也有他對舊文化妥協(xié)的批判。值得肯定的是,狂人的勇氣與正義,他無畏那些吃人禮教與壓迫,對著吃人的那些人說“你們立刻改了,從真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我想大概是想說廢了那些舊的腐朽的文化,把新文化迎接過來,改掉那些落后的想法,去面對未來的光明世界??袢说膾暝?,萬分沉重,與他人生觀相反的禮教,抱著勇氣,駭人的毅力去改變。但是,狂人卻是“同伙”,他是吃人的弟弟,吃人的是他哥哥,他們同出一處,他們血脈相連,無論怎樣他都無法抹去這個事實。他的妥協(xié)在于沒有去實踐,他被關在這個體系中,他批判罪惡,可是卻一味抱著空的希望,他用著他的精神勝利法,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上,希望救救孩子。精神上可以接受,可是事實卻沒有變化,吃人依舊吃人。夜還是一樣的黑,只是多了一份不安的沖動,想沖破的力量太小,呼聲還在孕育之中,我們期待那個黎明的到來,期望改變一切的力量的涌現(xiàn),那樣是不是這個體系就不復存在?到底是什么力量才可以沖破?一切都在醞釀吧!
    總的來說,文章犀利的揭示了禮教吃人,人性沉淪,黑暗的一幕,可是社會卻不缺一群正義之士,他們用各種方法戰(zhàn)斗,精神也好,革命也罷,都是在為沖破黑暗迎接光明而努力。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希望的心情,是期待的未來,渲染了整篇文章的氣氛,這也是我讀完之后得以喘氣的唯一機會.
    讀后感欄目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中外名著讀后感匯總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