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智能題庫:2014國家公務員邏輯判斷習題精解(11)

字號:

還有一個月就要進行筆試考試了,你準備好了嗎?出國留學網(wǎng)公務員頻道。(https://www.liuxue86.com/gongwuyuan)為您收集整理了許多行測判斷練習題及答案解析,讓您充滿自信的走進考試,交上一份理想的答卷。
       1、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想發(fā)明一種能夠溶解一切物質(zhì)的溶液。下面哪項勸告最能使這位年輕人改變初衷呢?( ?。?BR>       A. 許多人都已經(jīng)對此做過嘗試,沒有一個是成功的
       B. 理論研究證明這樣一種溶液是不存在的
       C. 研究此溶液需要復雜的工藝和設備,你的條件不具備
       D. 這種溶液研制出來以后,你打算用什么容器來盛放它呢
       2、棕櫚樹在亞洲是一種外來樹種,長期以來,它一直靠手工授粉,因此棕櫚果的生產(chǎn)率極低。1994年,一種能有效地對棕櫚花進行授粉的象鼻蟲引進了亞洲,使得當年的棕櫚果生產(chǎn)率顯著提高,在有的地方甚至提高了50%以上。但是,到了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chǎn)率卻大幅度降低。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有助于解釋上述現(xiàn)象?( ?。?BR>       A. 在1994~1998年期間,隨著棕櫚果產(chǎn)量的增加,棕櫚果的價格在不斷下降
       B. 1998年秋季,亞洲的棕櫚樹林區(qū)開始出現(xiàn)象鼻蟲的天敵赤蜂
       C. 在亞洲,象鼻蟲的數(shù)量在1998年比1994年增加了一倍
       D. 果實產(chǎn)量連年不斷上升會導致孕育果實的雌花無法從樹木中吸取必要的養(yǎng)分
       3、一個已經(jīng)公認的結論是,北美洲人的祖先來自亞洲。至于亞洲人是如何到達北美的呢,科學家們一直假設,亞洲人是跨越在14000年以前還連結著北美和亞洲,后來沉人海底的陸地進入北美的,在艱難的遷徙途中,他們靠捕獵沿途陸地上的動物為食。最近的新發(fā)現(xiàn)導致了一個新的假設,亞洲人是駕船沿著上述陸地的南部海岸,沿途以魚和海洋生物為食而進入北美的。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使人有理由在兩個假設中更相信后者?(  )
       A. 當北美和亞洲還連在一起的時候,亞洲人主要以捕獵陸地上的動物為生
       B. 上述連結北美和亞洲的陸地氣候極為寒冷,植物品種和數(shù)量都極為稀少,無法維持動物的生存
       C. 存在于8000年以前的亞洲和北美文化,顯示出極大的類似性
       D. 在歐洲,靠海洋生物為人的食物來源的海洋文化,最早發(fā)端于10000年以前
       4、美國著名的智囊公司——蘭德公司花費了20年的時間跟蹤世界500家大公司,發(fā)現(xiàn)百年長盛不衰的企業(yè)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樹立了超越利潤的社會目標,不以利潤為唯一追求目標。從這段文字可以推出( ?。?。
       A. 百年企業(yè)都不追求利潤
       B. 百年企業(yè)不追求最大利潤
       C. 企業(yè)價值觀中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是企業(yè)的利潤觀
       D. 樹立超越利潤最大化的價值觀是百年企業(yè)的精神文化基礎
       5、甲、乙、丙、丁是思維天資極高的藝術家,他們分別是舞蹈家、畫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確定其中每個人所從事的專業(yè)領域。已知:
      ?。?)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畫家曾經(jīng)為乙和作家兩個人畫過肖像;
      ?。?)作家正準備寫一本甲的傳記,他所寫的丁的傳記是暢銷書;
      ?。?)甲從來沒有見過丙。
       下面哪一選項正確的描述了每個人的身份?(  )
       A. 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畫家,丁是舞蹈家
       B. 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畫家
       C. 甲是畫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
       D. 甲是作家,乙是畫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wǎng)(www.liuxue86.com/gongwuyuan//)解析 題目或解析有誤,我要糾錯。
    
    

    1.這類型題屬于削弱型題目,只要找到一個選項和題干相矛盾就是最能反駁題干的,從此題可以很容易找到D項是與題干相矛盾的命題,最能勸其改變初衷,其他選項就相對軟弱的多了。故選D。
       2.題干的矛盾是,1994年亞洲引進象鼻蟲使得當年的棕櫚果生產(chǎn)率顯著提高,可是到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chǎn)率卻大幅度下降了。如果D項為真,則可以解釋1998年棕櫚果的生產(chǎn)率大幅度下降是由于養(yǎng)分的缺乏。A項是無關項;B項秋季是成熟的季節(jié),而象鼻蟲的作用在于授粉,秋季象鼻蟲的數(shù)量減少不會影響當年的產(chǎn)量;而C項加深了題干中的矛盾。故選D。
       3.題干涉及兩個具有對抗性的觀點。要加強后一個假設可以通過削弱前一個假設的方式來進行。削弱前一個假設,就是要指出亞洲人不是靠捕獵沿途陸地上的動物為食,跨越在14000年前還連結著北美和亞洲的陸地進入北美的。B項正好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故選B。
       4.A、B兩項表述明顯錯誤,排除;根據(jù)最后一句話,可知C項的表述也不正確;D項可以從題于中推出。故選D。
       5.用排除法。根據(jù)(1)可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因此排除A項;根據(jù)(2)可知乙不是畫家和作家,排除C、D兩項。故選B。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行測答題技巧 行測題庫 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