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政治重點知識總結:哲學基礎

字號:


    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高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哲學基礎
    一 哲學的產生與存在
    1哲學的智慧和思想產生于人類的生活實踐活動。
    2哲學起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二 哲學的本義與任務
    1哲學是一種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其本意就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
    2 哲學的任務是尋找光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三 世界觀與方法論
    1世界觀: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就是世界觀。 2方法論:用世界觀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3二者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四 具體和抽象
    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某一具體領域的規(guī)律和奧秘,哲學則對其進行新的概括和生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guī)律。
    五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
    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① 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
    ② 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
    2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① 思維能正確反映存在的,就是可知論;
    ② 否認思維能正確反映存在的,是不可知論。
    六 思維和存在(為什么)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七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1唯物主義:
    ①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的,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② 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tài),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地物質形態(tài),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2唯心主義:
    ①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本原。
    ② 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對意識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tài):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把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在哲學史上,沒有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獨立派別。
    八 哲學 政治 經濟 文化的關系:
    哲學屬于思想文化的,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態(tài)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形態(tài)的文化,一定形態(tài)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態(tài)的經濟和政治。
    九 哲學對社會的變革作用
    1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2體現在它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未來。
    3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十 馬克思主義
    1產生
    ①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fā)展。(階級基礎)
    ②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fā)現和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使人們用聯系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成為可能。
    ③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理論來源)
    2特征:實踐性 科學性 革命性
    ①在實踐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統(tǒng)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tǒng)一。
    ②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
    十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就
    1毛澤東思想
    ① 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②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
    ③ 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2 鄧小平理論
    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思想方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基本內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 三個代表
    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本質: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
    4 科學發(fā)展觀
    ① 第一要義:發(fā)展
    本質核心:以人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根本方法:統(tǒng)籌兼顧
    ② 地位: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方針。
    相關鏈接: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歷史)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全國各省市高考文綜試題匯總

    北京
    

    上海
    

    重慶
    

    天津
    

    山東
    

    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江蘇
    

    河北
    

    陜西
    

    內蒙古
    

    山西
    

    貴州
    

    青海
    

    西藏
    

    新疆
    

    四川
    

    寧夏
    

    甘肅
    

    海南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安徽
    

    江西
    

    云南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