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 60后留學生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

字號:


    
    六零后留學艱辛創(chuàng)業(yè)
    沈先生,1965年出生在上海,1988年大學畢業(yè)后來到了澳大利亞的佩斯,現(xiàn)在已經(jīng)定居在澳洲,經(jīng)營著自己的工廠,開著自己的出租車。沈先生告訴我們:“現(xiàn)在的留學生太幸福了,都是背著錢來留學的,我們80年代末那批出國留學的同學們,都是備著借條出來的!”
    沈先生繼續(xù)著他的會議。我記得1986年,我和幾個同學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了工廠,當時是看了一些外國的電影,對國外開始向往,那會兒改革開放已經(jīng)實施了幾年,大家的思想也開始活躍了,我就是普通老百姓,沒有錢也沒有路子,在國內(nèi)一時間肯不到希望。幾個同學商量后,我們開始借錢,向家里、親戚、朋友借,甚至有人借高利貸,一邊借錢一邊申請學校,同時還要自學英語,那會兒也沒有什么專門的出國英語培訓學校,托福雅思我們都是自己摸著學。最后好不容易用大概1年多的時間來做準備,在1987年年底終于拿到簽證,來到了澳大利亞的佩斯。
    當時這里中國大陸的學生很少,華人基本都說廣東話,我們幾個同學一共不到10個人,大家都是上海和北京人,英語說不好我們有準備,但是和華人交流也挺費勁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基本都是先在語言學校學習,帶的錢也就夠幾個月的,必須要打工。只有一個高干子弟是跟現(xiàn)在的留學生一樣有足夠的生活費。我們分了工,高干子弟主要任務(wù)是上課,回來再給我們補習,其余的同學們分頭去找工作,一開始我們男生都找力氣活,比如建筑工地、礦場、修路工什么的,去了以后才知道,這些工種在國外原來是高收入工作,需要很系統(tǒng)的學習和上崗證書,我們沒戲,那就只好去干餐館的服務(wù)員、廚房打雜、保潔員、搬運工這些工作,熬過了第一年就好些了,大家的英語也有長進,有的能進入大學學習,有的進入辦法各種證書的職業(yè)學院。攢了點錢以后我去考了澳洲駕照,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開出租車、送外賣這些需要用車的工作,這些工作收入高不少。到了1993年的時候,我在澳洲的學業(yè)基本結(jié)束,就趕快結(jié)了婚生了孩子,拿到了澳洲綠卡。在88年到93年這段時間應(yīng)該是我最辛苦也是最經(jīng)受鍛煉的,這段日子里,我和我的同學們都是每人經(jīng)歷幾十個打工的地方,接觸過至少20種不同的工作,有的人甚至打過工的地方都上百了!拿到身份,路子也寬了,能回國了,就可以開始做點自己的小生意了。
    倒賣兩國的特色商品和紀念品讓我掙了所謂的第一桶金,數(shù)額也不是很大,我和一個河北的同學一起把賺來的錢用來注冊公司、租場地、雇工人,我們干起了自己的小工廠,是專門加工大理石的,比如樓梯、窗臺、廚房臺面的石材,我們自己是老板也是工人,薄利多銷,保證加工質(zhì)量,后來中國留學生人數(shù)越來越多,我們的工人除了2個卡車司機以外,都是中國留學生,大家相處的也非常不錯。好像中國人天生就有經(jīng)營頭腦,經(jīng)營策略也比較穩(wěn)健,我們的工廠規(guī)模不大,但是確實賺到了錢,同時,我一直也開著出租車,一來有車用,二來也是筆收入,當然也是為了提醒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過來的。
    2003年沈先生買了自己的房子,并且在墨爾本開辦了分廠,前一段沈先生和孩子回到北京旅游,對國內(nèi)的變化非常吃驚,沈先生說:“從電視上看和親身體會真是兩碼事兒,現(xiàn)在的學生們真是幸福多了,大家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機會,我們這些沒機會的人都能熬出來,現(xiàn)在的同學們還怕個什么!”
    Captain Wang是中國留學生
    Captain的意思是隊長,在船上是艦長的意思,在天上就是機長的意思。澳大利亞的航空業(yè)非常發(fā)達,中國很多航空公司的學員被派去澳洲學習飛行。一位當?shù)仫w行學院的王哥是西澳的明星人物。王哥也是被送到澳洲學飛行的中國學員,準確的說,和留學生沒有太大差別,他也是先學英語,然后學習飛行術(shù)語、飛機修理養(yǎng)護、飛行模擬,最后是上機飛行。
    實際上機飛行訓練中,最危險的莫過于夜航訓練,這天是王哥快畢業(yè)的時候,要進行的是單獨夜航訓練。一開始王哥進行的很順利,一直按規(guī)定路線飛行,嚴格的做著規(guī)定動作,但是就在降落的時候,危險降臨。王哥駕駛的5座小型飛機的左側(cè)起落架放不下來了!王哥在天空盤旋,并反復(fù)做著上下震蕩的運動,目的是把可能卡主的起落架震下來,1個小時過去了,眼看油料就要耗盡(飛行學校的夜航訓練帶油量很小),人體經(jīng)過反復(fù)震蕩也開始有不良反應(yīng),王哥請求了迫降。這時候飛行學校的校長還有很多老師和同學都趕到了跑道邊,還有聞訊而來的警察和消防隊,準備應(yīng)對一切的不測。
    這時候奇跡發(fā)生了,王哥駕駛的飛機愣是一條路著陸,滑行了好遠,幾乎到了跑到盡頭,最后由于失去速度才倒在了跑道上,在場的所有人都飛奔到王哥的飛機旁,不停用滅火器噴射著油箱位置,王哥表情的爬出了機艙,晃晃悠悠的給校長敬了個禮。
    后來這個事情還上了當?shù)貓蠹垼趫蟮乐袑懙剑捍舜问录谡{(diào)查中,如果是由于中國留學生飛行員王先生的操作失誤導(dǎo)致飛機墜落,中國方面不僅要賠償飛行學校的損失,并且王先生恐怕這輩子就要和藍天說再見了,目前王先生已經(jīng)被送回中國…
    一年過去了,王哥回到了澳洲,原來經(jīng)過長時間的調(diào)查,此次事故完全是機械故障,王哥沒有任何操作失誤,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護了飛機和學校,一個學員能夠如此的控制夜航事故飛機,簡直是奇跡!王哥返校的當天,全校師生在操場舉行了升旗儀式,校長親自給王哥行禮,并稱其為“Captain Wang”!
    澳洲暑假回國的遭遇
    1998年11月,我放暑假了,可以回家了,這是我準備了好久的事兒了。在澳洲的第一個學年即將度過,最后的幾周除了考試就是準備回國的東西,機票早早訂好、要給爸媽和朋友帶的禮物一一備齊,托運的行李早早就準備好,由于南北半球季節(jié)的顛倒,我特意帶上了毛衣和羽絨服,就等著起飛的那天。
    1998年11月26日,飛機降落在了首都機場,我很興奮,雖然離開不到一年,但是好像離開了很久,我不等飛機挺穩(wěn)就很沒有素質(zhì)的竄到了機艙門口,背著隨身的書包,準備快速沖過廊橋去拿行李,因為我還穿著短袖衫呢??罩行〗阍尞惖乜粗?,沒等她對我說話,我主動說:不好意思,我著急,呵呵。這是一股北京特有的寒風迎面撲來,好像還有樹葉…
    飛機停在了跑到邊上,沒有廊橋,要坐擺渡車到候機廳,我當時腦子有點木,也忘了從飛機上借條毯子,只想著我是多么的英明,幸虧穿著長褲!我第一個跑上了擺渡車,車里很冷,而且還要等其他乘客上的差不多了才開。到了航站樓心更涼了,當時趕上T2修繕,T3還沒有蓋好,只有去最老最破的老航站樓,候機廳沒有暖氣,玻璃有好多都歲了,當時我的綠色的短袖衫成為機場一道絕對的風景,我的厚衣服全托運了。經(jīng)過半個多小時的等待,托運行李到了,我終于披著羽絨服流著鼻涕走出了航站樓。
    百密一疏啊,從哪以后,我無論坐飛機到哪兒都要帶件稍微厚點的衣服,一件短袖闖天下的日子刻骨銘心,而且一去不復(fù)返。
    都是寄宿家庭,差距咋就那么大?
    在加拿大讀書的時候,一開始住在學校,后來環(huán)境熟悉以后,和2個同學一起搬進了寄宿家庭,也就是住在當?shù)厝思摇<乃藜彝サ淖∷拶M要比租房子貴一些,因為家庭不只是提供給你一個屋子住,而是要和照顧其他家庭成員一樣的照顧留學生,但是我住的第一個寄宿家庭讓我相當?shù)某泽@。
    那是一個所謂的“當?shù)厝思彝?rdquo;,戶主一家是東南亞人,不是白人,房子挺大,10個臥室,這家原來有4口人,自己用了3個臥室,另外7個臥室租給留學生,我是第8個入住的,就被暫時安排在書房睡覺,這一暫時就是3個月!在這3個月中,我和其他住在這里的留學生遭遇到了能想象的最差的情況。在寄宿家庭,除了休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吃飯,這個家庭為我們確實準備的飯菜,但是如果我們沒吃完有剩下的,下一頓飯繼續(xù)吃,什么時候都吃完了,什么時候做新的,而且他們家自己和我們學生是分開吃飯的,連冰箱和餐具都是分開的,住在哪里真的是徹底體會到了什么叫寄宿。更別提日常的交流了,家里人和學生基本是兩個世界,基本沒有溝通,洗衣服、打掃房間、生病、遇到突發(fā)事件都是靠學生自己解決,我當時是高中生,有一定自理能力了,但是我們這些學生中還有幾個剛上初中的南亞的小孩,只能我們年齡大一點的來照顧他們了。終于有一天,我們學生專用的冰箱里的肉腐爛變質(zhì)了,而且這些肉還在被用于我們的食材,我們聯(lián)名投訴到了教育部門,當?shù)亟逃块T對這個家庭進行了處罰,而我們終于拿到了房租退款后成功搬家了!
    第二家寄宿家庭真的是家庭,有了第一次的經(jīng)驗,我和同學共4人住進了一個白人家庭,家庭男主人叫TONY,是當?shù)卣ぷ魅藛T,女主人叫CALA,全職家庭主婦,他們有4個親生孩子,兩男兩女,從9歲到1歲,再加上我們4個中國留學生,2個大人和8個孩子就組成了新家庭。TONY主要負責我們的安全,如果有麻煩,去找身高將近2米的TONY大叔!CALA交代給我們一些生活規(guī)矩,和家里孩子一樣,比如臟衣服扔在哪里、拖鞋怎么擺放、運動器材怎么收到倉庫、多久大家要一起郊游一次、每天吃飯前要如何和大家分享自己一天中最高興的事情(除了1歲的MAC)等等… …我們2個大人和4個小孩和4個學生天天都在一張桌子上吃一樣的飯,CALA是意大利后裔,廚藝真不錯!有時候我們幾個中國學生也給他們做些簡單的中國菜,最讓我們感到溫暖的是每個人過生日的時候,CALA都會給壽星親手做一個巧克力蛋糕,還有1歲大的MAC的親吻!
    上大學以后,由于距離太遠,依依不舍的離開了TONY一家,不過我們一直有聯(lián)系,十多年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段留學生活還是那么溫暖、那么開心。
    適應(yīng)美國文理學院
    美國留學的同學越來越多,去美國讀名校的同學也越來越多,而且近兩年,美國的文理學院開始受大家的青睞,但是美國的文理學院大多規(guī)模較小,而且地處偏僻安靜之地,這讓去年到美國的吳同學始料不及。
    吳同學是個女孩,到了美國的第二天就打電話回來跟家里說,這個學校和環(huán)境太安靜了,甚至太閉塞了,到了一個星期的時候,吳同學的種種不適應(yīng)都爆發(fā)出來:首先是生活不方便,學校沒有超市,最近的小鎮(zhèn)上的超市離學校走路要將近1個小時,公共汽車2個小時一班,學校食堂的飯菜很不合口味;之后是氣候,學校在美國的南部,很干燥很炎熱,出生在南方的吳同學嘴角開裂,鼻血常流;最后是語言,雖然吳同學考了不錯的托福成績,但是一到學校發(fā)現(xiàn)單詞根本不夠用,尤其是上課的時候,頭一個星期基本聽不懂,幸虧學校有英語補習,才勉強跟上了課程進度。
    在和吳同學的溝通中,吳同學知道自己是來學習的,不是來度假的,只能硬著頭皮盡量適應(yīng),好不容易考入了文理學院,不能就這么放棄,吳同學買了自行車,這樣天天去超市,吃飯時候多吃蔬菜,平時多喝水,同時主動要求要和只說英語的同學一起住宿,經(jīng)過1年的努力,吳同學終于慢慢適應(yīng)了美國文理學院,成績還不錯。吳同學高興的說:其實最難得就是前2個月,生活上、語言上挺過來就好多了,原來很多覺得苦的地方現(xiàn)在也感覺沒什么了,就跟打游戲一樣,過一關(guān)是一關(guān),通關(guān)了也就畢業(yè)了!
    最后吳同學告訴我們,選學校的時候別老看著排名,也要提前了解一下生活環(huán)境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看看自己是否能適應(yīng),別跟我似的,到了學校才發(fā)現(xiàn)問題,希望大家都能在美國快樂的學習,生活上的障礙消除了,能夠?qū)W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