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 專家分析2012、2013兩年的錄取數據

字號:


    通過對比2012和2013兩年的錄取數據,我們發(fā)現美國各大頂尖院校的錄取率皆創(chuàng)下了史上新低。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大學等,錄取率遠遠低于10%,甚至是低于5%。但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申請人數的大幅增長。如全美排名16位的布朗大學錄取名額只有1485個,而申請人數則達到了30000多人,全美排名10位的杜克大學僅招收1700個學生,但申請人數也同樣達到了26500人,耶魯大學今年也僅錄取35人,而申請人數則超過了700人,全美排名50位的邁阿密大學今年僅招收2000名新生,而申請人數則達到了25000人。
    但日趨激烈的申請競爭并未使學生卻步。近年來,申請以“標準嚴苛、眼光挑剔”著稱的頂尖名校的人數仍在持續(xù)上升??傮w而言,在過去5年中,常春藤高校、麻省理工學院及斯坦福大學的申請人數從20萬增加到30萬,總增長率達40%。以普林斯頓大學為例,今年的申請人數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達到了27189人之多。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當中,如何才能突圍而出?在眾多申請材料當中,如GRE、TOEFL、GPA、科研背景等,究竟哪個是最重要的,如何才能做到主次分明?在中國學生在競相申請美國大學研究生資格的同時,美國教授對中國研究生,尤其是理工類研究生是如何篩選的,教授們都對學生有怎樣的期盼呢?以下將通過剖析美國教授對中國理工類研究生的篩選標準和流程來為大家盡興詳細分析。
    1、入學篩選
    一般來說,每年高校單獨一個科系會收到大概幾十份、幾百份甚至上千份的申請,頂尖院校會從中選取大概10%的學生發(fā)出入學許可。招生委員會首先會根據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選修科目、推薦信、個人陳述、GRE、TOEFL 分數、研究成果(學、碩士論文)等將學生分成上、中、下三等,上報教授,教授們就個人的專業(yè)范疇對個別的學生可以更改評定的級別,或從中等“解救”到上等,或從上等降級。然后再把上等生根據其研究興趣分到本系的各個學術分科里去,再逐一討論,評定名次,各組的前三、前四或前五人列入“夠格”的候選名單,這是第一階段。這第一階段的選拔是根據一些比較硬性的標準,譬如說國際學生TOEFL在80分以下不予考慮、基本學科知識不足者剔除、中國學生GRE數學部分在95%以下,語文部分400分以下出局。
    第二階段則考慮到一些實際性的因素,譬如說A教授指導學生人數已經太多,不堪負載,即使有很好的學生只好割愛;又如助教的搭配,能說流利英語的學生受到重點照顧,例如,乙教授有重大研究計劃,經費設備一應俱全,只欠學生,則有這方面研究經驗或興趣的學生可得到提拔。因此第二階段中,“人事”的因素大增,個別教授的保薦與偏愛往往能使排名在后的優(yōu)等生破格中選。總結來說,基本的成績首先要夠一定水準,然后個人的研究興趣與經驗,及教授的研究經費及學生結構等“人事”性的考慮,則成為最后決定因素。
    一般而言,有研究經驗及文章發(fā)表的學生往往能在最后一關脫穎而出。頂尖名校收的中國入學博士生通常在國內多半已有碩士學位或已是研究生,多數有文章發(fā)表,若是大學畢業(yè)生則必然是全A學生,TOEFL和GRE成績突出者。中國學生的推薦信往往千篇一律,好話連篇,而寫信的教授素不相識,因此推薦信的推薦份量往往不如美國學生。此時,學生本人的研究陳述變得非常重要,成為各大高校認識學生品質、目標、興趣、動機的主要根據。
    但我們認為,事在人為。聰明能干、自主創(chuàng)新的學生是各大高校的最愛。一方面,這樣的學生能自主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形勢,化不可能為可能,成為有原創(chuàng)力的研究伙伴,自行整合校園乃至校外的研究資源,開發(fā)研究經費及課題;另一方面,這樣的學生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學期間老師有教學相長的收獲,同時畢業(yè)以后,這樣的學生也能光照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