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 高中留學生教你“找圈子”的心理準備

字號:

 8月中下旬,美國私立寄宿高中先后開學,又有一批新科留學生將踏上征程。
    在美國高中學生中,有一句俗語:“school(學業(yè)),sleep(睡眠),social(社交),三個S里,你最多只能管好兩個。”
    按照中國高中苦讀的思維,能保住前兩個“S”,恐怕就大功告成了。
    但在美國,看看大學申請的材料組成就知道:高考成績、高中平時成績、社交活動,是三足鼎立的。所以social,是美國文化獨有,又尤其重視的一塊。
    16歲的杭州女孩陳思旎,兩年前到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斯卡特天主教高中留學。作為過來人,她想提醒正在準備的留學新生:行李其實不是出發(fā)的關鍵,去美國讀高中,你還需要有“找圈子”的心理準備。
    每個社團都報了名
    結果成名的只是“中國女孩”4個字
    現(xiàn)在的陳思旎每晚11點前能睡覺,看上去學業(yè)很輕松,她在美國當?shù)厣缃蝗Τ缘煤荛_:她是幾個社團的靈魂人物;全美奧林匹亞科學競賽內布拉斯加州全州第一;斯卡特高中詩歌朗誦比賽全校第一。
    其實,陳思旎剛到美國,是碰壁的。
    出國前,陳思旎在學校成績排第一。然而在國內始終套著光環(huán)的她,到了美國,在“社交”這個“s”上,遇到了困難。
    斯卡特天主教高中是全美的藍帶學校(前3.9%的優(yōu)質學校)之一,全校700多人。剛進入學校,陳思旎和她的雙胞胎姐姐陳思旖,是學校僅有的兩個中國學生。
    “大部分中國學生,并沒有在高中開展社交的概念,因為我們的高中,大量時間要學習、做作業(yè)、考試,只要會學,就是優(yōu)秀。但是到了美國,再沒有人會把學得好和優(yōu)秀生劃等號。他們喜歡在團隊里活躍、有領導力的人。”陳思旎說。
    這種社交團隊,就是陳思旎說的“圈子”。
    為了盡快找到自己的圈子,開學幾周后,陳思旎一口氣參加了能報上名的所有活動:學生會、科學社、詩歌朗誦賽……于是,不少美國同學都注意到了她:“哎,又是這個中國女孩。”
    而“中國女孩”,就是美國同學對陳思旎的全部印象了。她在任何活動里,都只是蜻蜓點水,大家甚至記不住她的名字。
    專攻興趣所在
    玩成精才被人真正關注
    后來,陳思旎才體會到,玩不精,恰恰是很多中國學生的特點。
    比如陳思旎在國內讀小學時,對天文很感興趣,小時候看過很多書,知道不少天文知識。可等她跑到美國一看:“哇,人家那才叫天文愛好者!”
    美國學生有各自的設備,會自己組裝辨識,到了天文觀測日,在觀測臺出現(xiàn)的這些身影,完全不亞于CNN紀錄片里的職業(yè)科學家。
    “這跟教育過程有很大關系。我們小時候,只把天文這樣的愛好,當成課外的興趣,擠點時間自娛自樂。美國孩子在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就有大量時間去做自己喜愛做的事情,他們不僅知識面廣,對一個領域簡直是到了精通的地步。給一張局部星象圖,他們就可以馬上判斷出這是哪個星系、哪顆星。”
    這種兩個級別的玩法,當然很難溝通。陳思旎在總結了社交困境后,終止了其他活動,把精力專注到她最有興趣的科學競賽和詩歌朗誦大賽上。
    “美國的奧林匹亞學科競賽,完全是趣味創(chuàng)造版的知識競賽,而法醫(yī)學科的競賽,簡直就是《鑒證實錄》、《福爾摩斯》的現(xiàn)實版。”今年陳思旎通過在兩個競賽中的不俗表現(xiàn),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圈子”。
    在美國,沒有人會把學得好和優(yōu)秀生劃等號,他們喜歡在團隊里活躍、有領導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