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作文素材解讀:“說‘禁補令’”導寫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 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 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 無論準備與否, 我們已走進高三, 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材料作文“說‘禁補令’”導寫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湖南省教育廳于2010年12月21日發(fā)出通知,明確要求從2010-2011學年寒假起,全省任何普通高中學校不得組織三年級學生成建制補課或變相補課,也不得為各種社會機構(gòu)舉辦的復習班、輔導班等提供場地和條件。將高中畢業(yè)班也納入禁止補課范圍,這是目前全國下達的最嚴“禁補令”。
    對這一“最嚴禁補令”,社會各界反應不一,有人強烈反對,有人極力支持,也有人持懷疑態(tài)度。對這一“禁補令”,你的觀點是什么?請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要求講真話,抒真情,寫真見;不得套作或抄襲。
    【寫作指津】
    針對具體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要求考生有一定思維廣度和深度,具備對問題進行展開探討的能力。社會現(xiàn)象評論型材料作文不同于傳統(tǒng)的材料作文,這種類型的作文已經(jīng)把問題或現(xiàn)象擺了出來,“是什么”已經(jīng)確定,要求考生首先要對材料中的現(xiàn)象做出肯定與否定、是與非、對與錯、贊揚與批判的判定,進而確定評說的角度,然后直接圍繞問題展開分析評說,重點探討“為什么”和“怎么辦”?;蛘邔懗捎洈⑽?,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學生對該問題的思考與觀點。
    雖然題目要求可以寫記敘文或者議論文,但相對來說寫議論文更好,可結(jié)合材料,聯(lián)系個人生活實際與體會,有明確的觀點,有條理地論述。
    【佳作展示】
    為“禁補令”喝彩
    羅帶 當“禁補令”如驚雷響徹湖南大地之時,全省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沸騰了,展開了大討論,余為高三學子,感受至深,現(xiàn)述之如下: “禁補令”初下之時,各界情態(tài),或喜或怒,或驚或悲,不一而足。高一高二學生聞之,如蒙天恩,無不歡呼雀躍;各補課學校的校長們聞之,則如喪考妣,悲憤不能自已;唯高三師生聞之,喜憂參半。長假漫漫,安然于家中休養(yǎng)自是快意,然而高考在即,又不能荒廢了時間。在我看來,“禁補令”當為今年第一快意人心之事,諸君何必憂愁?“禁補”非“禁學”,于高考有所希冀者,在家中自可努力,學問之事,并非困于一室間方有所得。
    有道是“治亂世,用重典”。“禁補令”正是針對當今補課學校層出不窮,教育市場兵荒馬亂的現(xiàn)狀而下的一劑“猛藥”。當高考已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頭頂,各學校無不加班加點,以求獨木橋上展風采。于是學生疲于奔命,整日于墨卷間輾轉(zhuǎn),素質(zhì)教育遂成了一紙空文。當補課如軍備競賽般愈演愈烈,學生不免身心皆損。當此之時“禁補令”無疑是對廣大師生的一次“解放”。 其實湖南的禁補令并非開全國之先河,昔日山東就曾初試牛刀,無奈只改其一點,反倒養(yǎng)肥了一大批培訓學校。而湖南則汲取了教訓,對于培訓機構(gòu)一視同仁,狠狠地煞了它們的氣焰。隨“補課”而生的眾培訓學校,如“新東方”“馬思特”,幾年間為地方GDP做出了重大貢獻,可學生們究竟從他們插科打諢的課堂氛圍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中收獲了什么?只是大多數(shù)家長的血汗錢如流水般匯集到了少數(shù)人的腰包中。這樣的機構(gòu)是中國教育之痛,而禁補令恰如一把鋒利的手術刀,為百姓割去了這些贅生物,讓高中教育有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
    教育是國家大計,不可不慎。改革之道,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固然會有陣痛。昔商鞅變法,雖初有不便,然秦皇行之,秦故雄于六國;而荊公變法,幾次廢主,功敗垂成,故宋有靖康之恥,前史當以為鑒。“禁補令”的下達,是為了讓高中教育在一個良性的土壤中生長,培育出棟梁之才。如能一直推行,補課歪風必得扭轉(zhuǎn)。 我們的父輩也曾年輕過,可他們并沒有這么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只有藍天碧海,山花爛漫,他們最終不也成了參天大樹?禁補之后,我們,或許也能一樣。
    【點評】 本文觀點鮮明,論述有力,“‘禁補’非‘禁學’”的觀點,啟人思考。由不同年級學生的反映談到自己的觀點,由補課之弊談到改革之痛,最后對比父輩的教育狀況,層次清楚,引人思考。能從社會角度進行思考,語言簡潔,流暢。但“禁補”的意義何在,宜進行正面的思考和表達。
     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