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會計證考試《會計基礎》知識點:會計檔案保管

字號:

 一、會計檔案歸檔
    各單位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都應由會計機構按照歸檔的要求,負責整理立卷,裝訂成冊,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
    (1)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暫由本單位會計機構保管1年。期滿之后,應由會計機構編制移交清冊,移交本單位的檔案機構統(tǒng)一保管。
    (2)未設立檔案機構的,應當在會計機構內部指定專人保管。
    (3)個別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檔案機構應當會同會計機構和經辦人員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責任。
    二、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
    各種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根據其特點,分為永久、定期兩類。
    定期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各類會計檔案的具體保管期限按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執(zhí)行。
    三、會計檔案的查閱、復制和交接
    (一)會計檔案的查閱、復制(重點)
    各單位保存的會計檔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經本單位負責人批準,可以提供查閱或者復制,并辦理登記手續(xù)。查閱或者復制會計檔案的人員,嚴禁在會計檔案上涂畫、拆封和抽換。
    (二)會計檔案的交接
    1.單位因撤銷、解散、破產或者其他原因而終止的,在終止和辦理注銷登記手續(xù)之前形成的會計檔案,應當由終止單位的業(yè)務主管部門或財產所有者代管或移交有關檔案館代管。法律、行政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2.單位分立后原單位存續(xù)的,其會計檔案應當由分立后的存續(xù)方統(tǒng)一保管,其他方可查閱、復制與其業(yè)務相關的會計檔案。
    3.單位分立后原單位解散的,其會計檔案應當經各方協(xié)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檔案館代管,各方可查閱、復制與其業(yè)務相關的會計檔案。
    4.單位分立中未結清的會計事項所涉及的原始憑證應當單獨抽出由業(yè)務相關方保存,并按規(guī)定辦理交接手續(xù)。
    5.單位因業(yè)務移交其他單位所涉及的會計檔案,應當由原單位保管,承接業(yè)務單位可查閱、復制與其業(yè)務相關的會計檔案,對其中未結清的會計事項所涉及的原始憑證,應當單獨抽出由業(yè)務承接單位保存,并按規(guī)定辦理交接手續(xù)。
    6.單位合并后原各單位解散或一方存續(xù)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單位的會計檔案應當由合并后的單位統(tǒng)一保管;單位合并后原各單位仍存續(xù)的,其會計檔案仍應由原各單位保管。
    7.建設單位在項目建設期間形成的會計檔案,應當在辦理竣工決算后移交給建設項目的接受單位,并按規(guī)定辦理交接手續(xù)。
    8.單位之間交接會計檔案的,交接雙方應當辦理會計檔案交接手續(xù)。移交會計檔案的單位應當編制會計檔案移交清冊,列明應當移交的會計檔案名稱、卷號、冊數、起止年度和檔案編號、應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內容。
    9.交接會計檔案時,交接雙方應當按照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所列內容逐項交接,并由交接雙方的單位負責人負責監(jiān)交。交接完畢后,交接雙方經辦人和監(jiān)交人應當在會計檔案移交清冊上簽名或者蓋章。
    四、會計檔案的銷毀
    會計檔案保管期滿需要銷毀的,由本單位檔案部門提出銷毀意見,會同財務會計部門共同鑒定和審查,編造會計檔案銷毀清冊。單位負責人應當在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上簽署意見。
    (1)對于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項的原始憑證不得銷毀,應單獨抽出,另行立卷,由檔案部門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
    (2)各單位按規(guī)定銷毀會計檔案時,應由檔案部門和會計部門共同派員監(jiān)銷。
    (3)國家機關銷毀會計檔案時,還應由同級財政部門、審計部門派員參加監(jiān)銷。
    (4)各級財政部門銷毀會計檔案時,由同級審計機關派員參加監(jiān)銷。
    (5)正在項目建設期間的建設單位,其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不得銷毀
    會計基礎延伸閱讀
    會計基礎之應用介紹
    會計學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xié)助決策的信息系統(tǒng),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會計基礎是對會計的不同角度的考察。目前,主流的觀點是會計信息系統(tǒng)說,即以下的一些解釋。
    會計學由闡明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賴以建立的會計理論,以及會計工作如何組織和進行的會計方法組成。會計學主要分支:可以這樣分類:從大的分類來看可分為盈利會計和非盈利會計;在盈利會計中,又可分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
    在中國大陸需要說明的是,審計學原是從會計學分化出來的一門學科,現(xiàn)代審計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其研究的任務和會計學不完全相同。狹義會計學不包括審計學。
    會計基礎提供財務報告。財務報告對于經理,監(jiān)管者,股東,員工等利益相關者是有用的。會計的核心是復式記帳,這種復式記帳法要求每一項業(yè)務至少要有兩個經濟實體,在一個帳戶計借方,在另一個帳戶相應的計貸方,所有的借方發(fā)生額應該等于所有貸方的發(fā)生額,即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如果借貸不等,那么一定有錯誤,這樣復式記帳自身就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檢驗錯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