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會計資格從業(yè)考試復習輔導:固定資產

字號:

   考點三、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是指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等。
    固定資產應按其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作為入賬的價值。取得時實際成本包括:買價、進口關稅、運輸費、保險費等相關費用,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前所必要的支出。
    企業(yè)應當設置“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來核算反映固定資產的增加、減少以及處置。
    “固定資產”賬戶核算企業(yè)固定資產的原價,該賬戶借方登記固定資產增加的原始價值,貸方登記減少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期末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
    “累計折舊”賬戶屬于“固定資產”賬戶的備抵調整賬戶,用來核算企業(yè)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該賬戶貸方登記企業(yè)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借方登記因減少固定資產而轉銷的已提折舊,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累計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額。
    “固定資產清理”賬戶,借方登記轉入處置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和相關稅金,貸方登記收回處置固定資產的價款、殘料、變價收入和應由保險公司賠償的損失,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收益。
    (一)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
    企業(yè)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當借記“固定資產”和“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tǒng)分攤。除已提足折舊仍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按規(guī)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外,企業(yè)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企業(yè)在具體計提折舊時,一般應按月提取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
    企業(yè)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企業(yè)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其折舊年限和凈殘值,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
    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是指以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為分攤標準,將固定資產應提折舊總額均衡的分攤到使用各年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折舊方法,各年折舊額相等,不受固定資產使用頻率或生產量多少的影響,因而也稱固定費用法。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公式如下:
    年折舊額=(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其中:預計凈殘值率=預計凈殘值/原始價值
    年折舊額=原始價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三)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固定資產的出售、毀損、報廢、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原因轉出的固定資產以及在清理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一般通過“固定資產清理”賬戶核算?!肮潭ㄙY產清理”賬戶借方登記轉入處置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和相關稅金;貸方登記收回處置固定資產的價款、殘料、變價收入和應由保險公司賠償的損失。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清理完畢轉入“營業(yè)外支出”】;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收益,【清理完畢轉入“營業(yè)外收入”】。
    企業(yè)盤虧的固定資產應通過“待處理財產損益”賬戶進行核算。發(fā)現盤虧的固定資產,在未經批準處理前,要先按賬面原價和累計折舊及時予以注銷,其賬面凈值轉入“待處理財產損益”賬戶;待報經批準處理后,再將凈值轉入相關賬戶,如是由財產責任人或保險公司賠償,則轉為“其他應收款”賬戶;如有關人員和保險公司賠償后仍然有損失的,其差額作為企業(yè)的“營業(yè)外支出”入賬。
    會計基礎延伸閱讀
    會計學按其研究內容,主要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學等重要分支。
    基礎會計闡明會計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術。
    財務會計闡明會計處理各項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財務管理研究資金的籌措、管理、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方法。
    成本會計闡明成本的預測、計劃、計算、分析、控制和決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管理會計[1]闡明如何結合企業(yè)經營管理,綜合地利用企業(yè)會計信息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審計學闡明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合理性及效益性進行檢查監(jiān)督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根據使用資料的對象不同,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根據會計主體的性質不同,分為營利組織會計與非營利組織會計;
    根據會計對象的范圍不同,分為宏觀會計與微觀會計。
       考點三、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是指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等。
    固定資產應按其取得時的實際成本作為入賬的價值。取得時實際成本包括:買價、進口關稅、運輸費、保險費等相關費用,以及為使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前所必要的支出。
    企業(yè)應當設置“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來核算反映固定資產的增加、減少以及處置。
    “固定資產”賬戶核算企業(yè)固定資產的原價,該賬戶借方登記固定資產增加的原始價值,貸方登記減少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期末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
    “累計折舊”賬戶屬于“固定資產”賬戶的備抵調整賬戶,用來核算企業(yè)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該賬戶貸方登記企業(yè)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借方登記因減少固定資產而轉銷的已提折舊,期末余額在貸方,表示累計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額。
    “固定資產清理”賬戶,借方登記轉入處置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和相關稅金,貸方登記收回處置固定資產的價款、殘料、變價收入和應由保險公司賠償的損失,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收益。
    (一)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的賬務處理
    企業(yè)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應當借記“固定資產”和“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賬務處理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tǒng)分攤。除已提足折舊仍繼續(xù)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按規(guī)定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外,企業(yè)應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企業(yè)在具體計提折舊時,一般應按月提取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
    企業(yè)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企業(yè)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其折舊年限和凈殘值,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
    年限平均法也稱直線法,是指以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為分攤標準,將固定資產應提折舊總額均衡的分攤到使用各年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折舊方法,各年折舊額相等,不受固定資產使用頻率或生產量多少的影響,因而也稱固定費用法。年限平均法計算折舊公式如下:
    年折舊額=(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其中:預計凈殘值率=預計凈殘值/原始價值
    年折舊額=原始價值×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三)固定資產處置的賬務處理
    固定資產的出售、毀損、報廢、對外投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等原因轉出的固定資產以及在清理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一般通過“固定資產清理”賬戶核算?!肮潭ㄙY產清理”賬戶借方登記轉入處置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處置過程中發(fā)生的費用和相關稅金;貸方登記收回處置固定資產的價款、殘料、變價收入和應由保險公司賠償的損失。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清理完畢轉入“營業(yè)外支出”】;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yè)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清理凈收益,【清理完畢轉入“營業(yè)外收入”】。
    企業(yè)盤虧的固定資產應通過“待處理財產損益”賬戶進行核算。發(fā)現盤虧的固定資產,在未經批準處理前,要先按賬面原價和累計折舊及時予以注銷,其賬面凈值轉入“待處理財產損益”賬戶;待報經批準處理后,再將凈值轉入相關賬戶,如是由財產責任人或保險公司賠償,則轉為“其他應收款”賬戶;如有關人員和保險公司賠償后仍然有損失的,其差額作為企業(yè)的“營業(yè)外支出”入賬。
    會計基礎延伸閱讀
    會計基礎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