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基礎內容第一章知識點:會計基本假設

字號:

  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huán)境等所作的合理設定。一般認為,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又稱會計實體、會計個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jiān)督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是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應當注意的是,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例如,由自然人所創(chuàng)辦的獨資與合伙企業(yè)不具有法人資格。。
    法律主體可以大于、等于、小于會計主體
    (二)持續(xù)經營
    持續(xù)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將按照當前的規(guī)模和狀態(tài)持續(xù)經營下去,不會停業(yè),也不會大規(guī)模消減業(yè)務。持續(xù)經營明確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圍。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xù)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xù)的、長短期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法》規(guī)定,我國企業(yè)的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按年度劃分,以日歷年度為一個會計年度,即從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一個會計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包括半年度、季度、月度。
    這一基本前提的主要意義在于:為權責發(fā)生制,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等會計原則奠定了基礎。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采用貨幣作為統(tǒng)一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選擇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的同時,還應當假設所選擇的貨幣的幣值或代表的購買力是穩(wěn)定的。
    《會計法》規(guī)定,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業(yè)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yè)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會計基礎延伸閱讀
    會計學按其研究內容,主要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學等重要分支。
    基礎會計闡明會計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和技術。
    財務會計闡明會計處理各項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財務管理研究資金的籌措、管理、有效利用的理論和方法。
    成本會計闡明成本的預測、計劃、計算、分析、控制和決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管理會計[1]闡明如何結合企業(yè)經營管理,綜合地利用企業(yè)會計信息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審計學闡明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合理性及效益性進行檢查監(jiān)督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根據使用資料的對象不同,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根據會計主體的性質不同,分為營利組織會計與非營利組織會計;
    根據會計對象的范圍不同,分為宏觀會計與微觀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