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吉林遼源高考歷史暑期測驗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祝福廣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發(fā)揮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績!同時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45分鐘 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
    1.(2013·長春模擬)19世紀晚期出版的《瀛壖雜志》記載:“近來風俗日趨華靡,衣服僭侈,上下無別,而滬為尤甚。洋涇浜負販之子,猝有厚獲,即御狐貉,炫耀過市,真所謂‘彼其之子,不稱其服也’。”這些社會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包括 ( )
    ①平等思想的傳播
    ③民主政權的建立 ②通商口岸的開設 ④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①②④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2.(2013·無錫模擬)“若在外國,為外人指笑,尤遭戲侮,斥為豚尾,去之無損,留之反勞。”康有為的這一號召 ( )
    A.推動了近代“斷發(fā)”的進展
    B.已經(jīng)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C.推動政府全面頒布剪辮易服法令
    D.推動中國男子更換近代發(fā)型
    3.(2013·湖北八校模擬)19世紀末期,洋貨消費已遍及中國社會各階層。許多農(nóng)民爭購洋布,中產(chǎn)之家及上流社會享用洋貨已成時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見到諸如羽紗、法蘭絨、鐘表、玻璃等洋貨,而且其售價也并非貴得驚人。對這段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
    A.是鴉片戰(zhàn)爭帶來社會變遷的表現(xiàn)
    B.反映了國人消費能力的普遍提高
    C.洋貨的流行促使小農(nóng)經(jīng)濟破產(chǎn)
    D.清末國人的消費結構與消費內(nèi)容均發(fā)生較大變化
    4.(2013·太原模擬)據(jù)《鎮(zhèn)??h志·風俗志》記載:鎮(zhèn)海,“自歐風東漸,婚禮亦改以簡易,謂之文明結婚,多于商埠行之,鄉(xiāng)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現(xiàn)象的本質是
    ( )
    A.傳統(tǒng)習俗根深蒂固
    C.文明的交融與轉型 B.社會風俗的西方化 D.對“文明結婚”的抵制
    5.(能力挑戰(zhàn)題)1882年《申報》載:“滬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創(chuàng)為電燈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時出銀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踴躍而起。„„溯自來火(煤氣燈)興已及二十年,當日„„西人創(chuàng)行此事,未聞有人樂從而買股者。”這種變化主要說明近代上海 ( )
    A.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
    C.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臻于完善 B.社會觀念的進步 D.民族工業(yè)迅猛發(fā)展
    6.(2013·河北重點高中模擬)20世紀60年代末,灰、綠、藍成了中國服裝的主色調(diào),肥、大、寬成了中國人服裝的基本樣式,軍裝和“干部服”盛行。這主要反映出 ( )
    A.國人追求舒適的生活方式
    C.“左”傾思想盛行
    7.近代著名詩人黃遵憲在《今別離》一詩中寫道:“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眼見雙輪馳,益增心中憂„„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今日舟與車,并力生離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詩中反映的近代社會景象是 ( )
    A.社會巨變導致人口的大量遷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變?nèi)藗兊纳?BR>    C.追求自由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B.國家貧窮落后 D.當時的世界時尚
    D.近代以來出國留學熱潮的興起
    8.(2013·開封模擬)《東方雜志》1917年第14卷第6號登載《參觀濟南電燈公司記》一文報道:“濟南市面,向推西關及西門大街為最殷盛,自膠濟津浦相繼通車,西關外之商埠亦日臻發(fā)達,馬路寬坦,電話電燈之桿線,植立兩旁,氣象頗覺不寂。”根據(jù)材料判斷正確的是 ( )
    A.濟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現(xiàn)在商埠的興盛上
    B.濟南城市的高速發(fā)展得益于商埠的設立
    C.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促進濟南城市的近代化
    D.近代鐵路的修建帶動了濟南城市的發(fā)展
    9.據(jù)近代中國某文獻記載:“竊聞泰西各國„„遣將調(diào)兵,處分軍事,雖懸隔山海,而如指掌,則尤以電報為之樞也。中國驛遞文報,羽檄交馳,人馬俱敝,遲速之數(shù),霄壤懸殊。”下列對材料的理解錯誤的是
    ( )
    A.西方軍事上的優(yōu)勢主要靠的是無線電的便利
    B.中國的傳遞方式是飛鴿傳書、人馬相傳
    C.在信息傳遞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別
    D.在現(xiàn)代信息發(fā)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
    10.19世紀70年代初,有人作詩云:“見聞歷歷備于此,讀之可驚復可喜。費去十文買一紙,博古通今從此始。”詩中所提到的“紙”是 ( )
    A.傳單 B.信件 C.報紙 D.電報
    查看全部資料
     
    相關鏈接: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歷史)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全國各省市高考文綜試題匯總

    北京
    

    上海
    

    重慶
    

    天津
    

    山東
    

    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江蘇
    

    河北
    

    陜西
    

    內(nèi)蒙古
    

    山西
    

    貴州
    

    青海
    

    西藏
    

    新疆
    

    四川
    

    寧夏
    

    甘肅
    

    海南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安徽
    

    江西
    

    云南
    

     
    
吉林高考語文試題 吉林高考數(shù)學試題 吉林高考英語試題 吉林高考理綜試題 吉林高考文綜試題
吉林高考語文答案 吉林高考數(shù)學答案 吉林高考英語答案 吉林高考理綜答案 吉林高考文綜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