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日本紅會管理層的產(chǎn)生方式,代表了世界較強大國家紅會的一般模式,其與政府在人事方面的“密切關系”大多體現(xiàn)在名譽職務上。在學者看來,中國紅十字會擁有副部級的行政級別,同時被列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各級負責人均由同級政府任命,人員參照公務員 管理,獨立性不足的體制身份是其遭受詬病的重要原因。
清華大學教授鄧國勝認為,學界呼吁的去行政化并不是要求政府給紅十字會“斷糧”,讓政府和紅十字會一點關系都沒有,而是建議取消紅十字會的行政級別,不給行政編制或者事業(yè)編制。紅十字會改革與發(fā)展課題組組長楊團說,去行政化改革了侵犯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在紅十字會系統(tǒng)內(nèi)部,從總會到地方紅會,絕大多數(shù)怕摘掉公務員的帽子”。
在圍繞中國紅十字會的各種聲音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紅會的“去行政化”改革。
不過,去行政化的改革方向在學界并非沒有不同聲音。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名稱,很多國家的紅十字會按官辦或政府主管模式管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非營利或非政府組織,中國紅會的管理體制并非獨例。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此前也多次向媒體表示,在世界各國,紅十字會都肩負人道援助與國際間交往的職責,與其他社會組織性質不同,必須與政府密切合作,“無論如何改革,紅十字會不可能摒棄這一點”。
那么,世界各個國家紅會與政府的關系應該“親密”到何種程度?“保留行政級別”是不是與政府密切合作的前提?
管理層如何選任?
中國紅十字會的改革方案中,曾一度希望將“政府的助手”改為“政府的伙伴”,但最終未能實現(xiàn)。在其他國家,紅會與政府的關系也十分多樣。
美國紅十字會作為民間組織,按照1905年國會通過的憲章,它在和平時期需保持國內(nèi)和國際備災體系的能動性,災難發(fā)生時,對瘟疫、饑荒、火災、洪災等采取措施。同時還需執(zhí)行《日內(nèi)瓦公約》的任務和職責。
美國紅十字會于2007年進行了綜合治理改革,同時,憲章也進行了重大修訂。改革后,理事會主席人選須由理事會向總統(tǒng)提名,批準后方得擔任,除主席外的理事會成員則由會員大會選舉產(chǎn)生。理事會成員一般維持在12人至20人之間。美國紅十字會以監(jiān)督嚴苛出名,曾出現(xiàn)7年5次更換負責人的局面。
日本紅十字會也是受國家認可的非營利組織,由天皇夫人擔任名譽總裁,社長、副社長從社員當中推選產(chǎn)生。在遍布全國的地方支部,支部長均由各個都道府縣的知事兼任,不過也僅僅是掛名,實際負責人即副支部長從會員中產(chǎn)生。
美國和日本紅會管理層的產(chǎn)生方式,代表了世界較強大國家紅會的一般模式,其與政府在人事方面的“密切關系”大多體現(xiàn)在名譽職務上。在學者看來,中國紅十字會擁有副部級的行政級別,同時被列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各級負責人均由同級政府任命,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獨立性不足的體制身份是其遭受詬病的重要原因。
紅十字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紅會從2011年底開啟改革以來,曾設想按照國外一般形式,更加突出紅十字理事會的作用,甚至領導層也由理事會選舉產(chǎn)生。但該設想由于“過于超前”,沒有邁出第一步。
資金從哪里來?
美國紅會分布在全美的990余個區(qū)級或市級分會,均由全國理事會授權,但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分會資金由全國理事會分配,2012年美國紅十字會的運營開支為33億美元。其運作獨立于政府,日常運作及救災資金為公民及企業(yè)捐贈,工作人員不由財政供養(yǎng)。它同樣接受來自政府的款項,但并非直接撥款,而是當紅會按政府要求開展救助工作時,可以獲得政府資助,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xiàn),如血液服務和軍隊服務。
不過,當美國紅十字會財政緊張時,政府也會進行一定的扶持。2005年,美國紅十字會在卡特里娜颶風賑災中應對不力,被指控數(shù)百萬美元捐贈物資被不當轉移,捐贈者紛紛撤資。到了2008年,紅十字會陷入財政危機,國會隨即撥付1億美元,用于紅十字會日常運作。基于上述教訓,美國政府此后加強了對慈善機構的監(jiān)管。
日本紅十字會目前擁有多達975萬的個人會員及12萬企業(yè)會員,并在全國分布著龐大的分支組織。在各個都道府縣均設立支部,再往下還有市町村機構。日本紅十字會的運轉資金主要依賴會員的會費,2012年超過460億元,沒有政府資金。
日本紅會的組織末梢,即市町村一級,捐款的籌集由當?shù)毓珓諉T義務兼任。每遇災害,紅十字會的職責僅僅是籌集善款,發(fā)放則由各個都道府縣成立的“捐款使用委員會”負責,視受災程度實施救助。但在每一委員會中,都安插有紅十字會的支部成員,負責作出會計監(jiān)察報告 ,日本紅會百余年的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貪污等丑聞。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紅會,加拿大紅會2011年經(jīng)費收入約3 .6億美元,其中近75%與地方基金會和政府資助的具體項目相關,也是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其余25%來自地方募捐活動和急救、飲水安全培訓 收費。根據(jù)加拿大紅會網(wǎng)站的說法,它與政府的關系是具體而特殊的,只要不與紅會章程相悖,政府可以要求紅會采取行動。但在其與政府的關系中,有一項籌資政策為世界各國所鮮見。
上世紀90年代,加拿大紅會因工作疏忽導致血液污染,引起上萬名輸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或乙肝病毒,遭起訴而終致破產(chǎn)重整,聲譽受到巨大損害。破產(chǎn)后,加拿大紅會經(jīng)過改革,建立了新的管理模式。加拿大政府也同時建立了“M A T CH”制度,即“一對一比例捐贈”,即在重大災情發(fā)生時,加拿大紅會每收到一分錢捐贈,政府就會同樣捐出一分錢。在丑聞發(fā)生后,許多捐贈者盡管對紅會不滿,但為爭取“M A T CH”,仍選擇了紅十字會渠道。
“去行政化”改革何處去?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名認為,紅會需要在戰(zhàn)場上進行人道救助,需要得到交戰(zhàn)雙方的認可,一個純民間組織不可能做到。而在重大災難面前,各國紅十字會跨國運送物資、進行救援,同樣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協(xié)調(diào)。
但在更多學者看來,國外紅十字會與政府的關系雖然緊密,但具體做法與中國有很大不同。清華大學教授鄧國勝認為,學界呼吁的去行政化并不是要求政府給紅十字會“斷糧”,讓政府和紅十字會一點關系都沒有,而是建議取消紅十字會的行政級別,不給行政編制或者事業(yè)編制。
王名則建議,紅十字會應當回歸其主要業(yè)務,即國際人道援助、救援救護、血液等領域,而慈善公募等無需與政府緊密合作的職能,應完全交由紅十字基金會。紅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此前提出,中國紅十字會將逐漸剝離公募職能,將其轉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實現(xiàn)“錢事分開”,紅十字基金會將徹底實現(xiàn)去行政化,但她同時認為,紅十字會本身的去行政化改革“不太現(xiàn)實”。
紅十字會改革與發(fā)展課題組組長楊團說,去行政化改革了侵犯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在紅十字會系統(tǒng)內(nèi)部,從總會到地方紅會,絕大多數(shù)怕摘掉公務員的帽子”。
在人事方面,中國紅十字會的最新動作,是逐漸增大聘任制人員的比例,從2012至今,紅十字總會已經(jīng)進行了兩輪公開選聘,據(jù)總會工作人員介紹,聘任制工作人員已經(jīng)占到總會工作人員的三分之一,聘任制下的人員不參照公務員制度進行管理。
清華大學教授鄧國勝認為,學界呼吁的去行政化并不是要求政府給紅十字會“斷糧”,讓政府和紅十字會一點關系都沒有,而是建議取消紅十字會的行政級別,不給行政編制或者事業(yè)編制。紅十字會改革與發(fā)展課題組組長楊團說,去行政化改革了侵犯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在紅十字會系統(tǒng)內(nèi)部,從總會到地方紅會,絕大多數(shù)怕摘掉公務員的帽子”。
在圍繞中國紅十字會的各種聲音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紅會的“去行政化”改革。
不過,去行政化的改革方向在學界并非沒有不同聲音。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名稱,很多國家的紅十字會按官辦或政府主管模式管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非營利或非政府組織,中國紅會的管理體制并非獨例。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此前也多次向媒體表示,在世界各國,紅十字會都肩負人道援助與國際間交往的職責,與其他社會組織性質不同,必須與政府密切合作,“無論如何改革,紅十字會不可能摒棄這一點”。
那么,世界各個國家紅會與政府的關系應該“親密”到何種程度?“保留行政級別”是不是與政府密切合作的前提?
管理層如何選任?
中國紅十字會的改革方案中,曾一度希望將“政府的助手”改為“政府的伙伴”,但最終未能實現(xiàn)。在其他國家,紅會與政府的關系也十分多樣。
美國紅十字會作為民間組織,按照1905年國會通過的憲章,它在和平時期需保持國內(nèi)和國際備災體系的能動性,災難發(fā)生時,對瘟疫、饑荒、火災、洪災等采取措施。同時還需執(zhí)行《日內(nèi)瓦公約》的任務和職責。
美國紅十字會于2007年進行了綜合治理改革,同時,憲章也進行了重大修訂。改革后,理事會主席人選須由理事會向總統(tǒng)提名,批準后方得擔任,除主席外的理事會成員則由會員大會選舉產(chǎn)生。理事會成員一般維持在12人至20人之間。美國紅十字會以監(jiān)督嚴苛出名,曾出現(xiàn)7年5次更換負責人的局面。
日本紅十字會也是受國家認可的非營利組織,由天皇夫人擔任名譽總裁,社長、副社長從社員當中推選產(chǎn)生。在遍布全國的地方支部,支部長均由各個都道府縣的知事兼任,不過也僅僅是掛名,實際負責人即副支部長從會員中產(chǎn)生。
美國和日本紅會管理層的產(chǎn)生方式,代表了世界較強大國家紅會的一般模式,其與政府在人事方面的“密切關系”大多體現(xiàn)在名譽職務上。在學者看來,中國紅十字會擁有副部級的行政級別,同時被列為中央財政一級預算單位,各級負責人均由同級政府任命,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獨立性不足的體制身份是其遭受詬病的重要原因。
紅十字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紅會從2011年底開啟改革以來,曾設想按照國外一般形式,更加突出紅十字理事會的作用,甚至領導層也由理事會選舉產(chǎn)生。但該設想由于“過于超前”,沒有邁出第一步。
資金從哪里來?
美國紅會分布在全美的990余個區(qū)級或市級分會,均由全國理事會授權,但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分會資金由全國理事會分配,2012年美國紅十字會的運營開支為33億美元。其運作獨立于政府,日常運作及救災資金為公民及企業(yè)捐贈,工作人員不由財政供養(yǎng)。它同樣接受來自政府的款項,但并非直接撥款,而是當紅會按政府要求開展救助工作時,可以獲得政府資助,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xiàn),如血液服務和軍隊服務。
不過,當美國紅十字會財政緊張時,政府也會進行一定的扶持。2005年,美國紅十字會在卡特里娜颶風賑災中應對不力,被指控數(shù)百萬美元捐贈物資被不當轉移,捐贈者紛紛撤資。到了2008年,紅十字會陷入財政危機,國會隨即撥付1億美元,用于紅十字會日常運作。基于上述教訓,美國政府此后加強了對慈善機構的監(jiān)管。
日本紅十字會目前擁有多達975萬的個人會員及12萬企業(yè)會員,并在全國分布著龐大的分支組織。在各個都道府縣均設立支部,再往下還有市町村機構。日本紅十字會的運轉資金主要依賴會員的會費,2012年超過460億元,沒有政府資金。
日本紅會的組織末梢,即市町村一級,捐款的籌集由當?shù)毓珓諉T義務兼任。每遇災害,紅十字會的職責僅僅是籌集善款,發(fā)放則由各個都道府縣成立的“捐款使用委員會”負責,視受災程度實施救助。但在每一委員會中,都安插有紅十字會的支部成員,負責作出會計監(jiān)察報告 ,日本紅會百余年的歷史上,從未出現(xiàn)過貪污等丑聞。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紅會,加拿大紅會2011年經(jīng)費收入約3 .6億美元,其中近75%與地方基金會和政府資助的具體項目相關,也是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其余25%來自地方募捐活動和急救、飲水安全培訓 收費。根據(jù)加拿大紅會網(wǎng)站的說法,它與政府的關系是具體而特殊的,只要不與紅會章程相悖,政府可以要求紅會采取行動。但在其與政府的關系中,有一項籌資政策為世界各國所鮮見。
上世紀90年代,加拿大紅會因工作疏忽導致血液污染,引起上萬名輸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或乙肝病毒,遭起訴而終致破產(chǎn)重整,聲譽受到巨大損害。破產(chǎn)后,加拿大紅會經(jīng)過改革,建立了新的管理模式。加拿大政府也同時建立了“M A T CH”制度,即“一對一比例捐贈”,即在重大災情發(fā)生時,加拿大紅會每收到一分錢捐贈,政府就會同樣捐出一分錢。在丑聞發(fā)生后,許多捐贈者盡管對紅會不滿,但為爭取“M A T CH”,仍選擇了紅十字會渠道。
“去行政化”改革何處去?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名認為,紅會需要在戰(zhàn)場上進行人道救助,需要得到交戰(zhàn)雙方的認可,一個純民間組織不可能做到。而在重大災難面前,各國紅十字會跨國運送物資、進行救援,同樣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協(xié)調(diào)。
但在更多學者看來,國外紅十字會與政府的關系雖然緊密,但具體做法與中國有很大不同。清華大學教授鄧國勝認為,學界呼吁的去行政化并不是要求政府給紅十字會“斷糧”,讓政府和紅十字會一點關系都沒有,而是建議取消紅十字會的行政級別,不給行政編制或者事業(yè)編制。
王名則建議,紅十字會應當回歸其主要業(yè)務,即國際人道援助、救援救護、血液等領域,而慈善公募等無需與政府緊密合作的職能,應完全交由紅十字基金會。紅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此前提出,中國紅十字會將逐漸剝離公募職能,將其轉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實現(xiàn)“錢事分開”,紅十字基金會將徹底實現(xiàn)去行政化,但她同時認為,紅十字會本身的去行政化改革“不太現(xiàn)實”。
紅十字會改革與發(fā)展課題組組長楊團說,去行政化改革了侵犯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在紅十字會系統(tǒng)內(nèi)部,從總會到地方紅會,絕大多數(shù)怕摘掉公務員的帽子”。
在人事方面,中國紅十字會的最新動作,是逐漸增大聘任制人員的比例,從2012至今,紅十字總會已經(jīng)進行了兩輪公開選聘,據(jù)總會工作人員介紹,聘任制工作人員已經(jīng)占到總會工作人員的三分之一,聘任制下的人員不參照公務員制度進行管理。
| 公務員時事政治 | 半月談時評 | 公務員考試網(wǎng) | 公務員報考指南 | 歷年考試真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