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衣冠楚楚,彬彬有禮,難道他們也要學習禮儀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外交部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上的“非禮”現(xiàn)象也會在這里發(fā)生。外交部辦公廳曾經(jīng)發(fā)出這樣的通知:上班時不準穿褲衩、背心,不準穿拖鞋,不準留胡子,不準染彩發(fā)等。
為了加強禮賓禮儀教育,外交部規(guī)定,青年干部必須經(jīng)過禮賓知識考試合格才能晉升。外交部禮賓司每年都接納數(shù)名來自中央或地方外事部門的干部實習。
2000年至2005年,我參與外交部禮賓培訓工作,當時,大體上隔月舉辦一次出國干部禮賓、領事業(yè)務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學員在禮賓、領事業(yè)務考試合格后才可出國。學員多數(shù)是外交部的干部,也有從部外借調(diào)的。禮賓業(yè)務學習的內(nèi)容有國際禮儀、交際禮節(jié)、外交文書、外交特權與豁免等。
事實上,外交部干部學習禮賓是有傳統(tǒng)的。最早的培訓班創(chuàng)辦于1949年11月至1950年5月。新中國成立,外交部開始運轉(zhuǎn)。組建外交隊伍,物色并盡快派出駐外使節(jié)是新中國最急迫的事情之一。周恩來總理兼外長把目光投向人民解放軍,于是袁仲賢、姬鵬飛、耿飚、黃鎮(zhèn)、韓念龍、王幼平、彭明治、譚希林、倪志亮、曹祥仁、馮鉉等11位將軍被召到北京,這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開國11位“將軍大使”。
將軍們在戰(zhàn)爭年代英勇殺敵,習慣于部隊工作,但缺乏外交知識,更不熟悉外交禮儀。于是周恩來指示,上崗前必須進行培訓。培訓班在外交部(今北京市東城區(qū)外交部街33號)東樓大廳舉辦,由李克農(nóng)副部長負責,辦公廳副主任閻寶航具體組織安排。班上學員約40人,除大使外,還有部分總領事、參贊、武官以及越南人老蔡(即黃文歡)等人參加。
請來了國內(nèi)知名學者、專家以及蘇聯(lián)、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等國駐華大使講課,閻寶航等老外交工作者,則專門講外交文書和外交禮節(jié)。培訓班還到蘇聯(lián)駐華大使館做客,學習穿西裝打領帶,學習跳交誼舞,專門到北京飯店西餐廳學習西餐餐桌布置,使用刀叉,安排主人、客人的座位,并實際學習吃西餐。將軍大使們吃西餐不習慣,免不了手忙腳亂。
吃飯時閻寶航說,由于中外習慣不同,過分謙虛的話,容易造成誤解。他舉例說,當年李鴻章在巴黎一家有名的華人飯店宴請法國政要,宴會后曾按中國官場的客套話,對客人們說:“飯菜不好,招待不周,請多多原諒?!憋埖昀习迓犃?,便向李鴻章抗議道:“我的飯菜做得這么好,你為什么說不好?今天來吃飯的都是巴黎有身份的人士,你這樣一說,以后我這家飯店還怎么開呀?”
大使們穿上新的中山裝,而夫人們則穿旗袍或者連衣裙,自以為很漂亮。而閻寶航卻不滿意,過來檢查說,這個人的內(nèi)褲太長,露在旗袍外面不雅觀,那個汗背心露在胸前,不禮貌。還說,解放區(qū)女同志的發(fā)型不符合外交場合的要求,要燙發(fā)、化妝。
1950年3月10日下午,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受羅馬尼亞首任駐華大使魯?shù)强茋鴷?。?jīng)周恩來同意,將軍大使們悄悄來到勤政殿,在8扇紅木雕屏風后面,通過縫隙向里觀看遞交國書的全過程。
魯?shù)强拼笫拐阶叩矫飨媲凹s3米處站定,致頌詞:
主席先生,我奉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民議會主席團的命令,負著崇高而愉快的任務,以特命全權大使的資格,代表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閣下呈遞國書,感到非常榮幸……
隨后,毛主席接過國書致答詞:我熱烈歡迎貴大使出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并愿在貴大使鞏固兩國友誼的工作中,予以各種協(xié)助。謹祝貴國國家繁榮、人民興旺、貴國元首健康。
現(xiàn)在的人們也許想象不到,當初將軍大使們是這樣學習禮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