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 人才流動是世界高等教育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字號:


    ??????? 在我們的時代,全球化浪潮涌入了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亦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自從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設定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中國的高等教育便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穩(wěn)步發(fā)展著。大家耳熟能詳的“985”工程就是“我國政府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高等教育建設工程”。然而,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對于這個目標的定義國際上至今仍未達成共識。事實上,正是在這“不明確”中隱藏著國際化過程中最根本的一對矛盾:國際化與本土化之間的關系。中國的大學該齊刷刷地向牛津、哈佛模式看齊嗎?顯然不是。這其中原因已不僅是“橘生淮南淮北”的問題,而是整個世界局勢正在發(fā)生質的改變,為此行走在“國際化”道路上的各國高等教育必須“猛回頭”。
    高等教育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人才流動中,兩個潮流在中國方興未艾。它們的存在證明中國即將引起全球對“國際化”這個概念的大討論和重新看待。這兩個興起于近年的標志性潮流,一是中國留學生歸國潮,二是來華留學生劇增潮。
    首先探討第一個潮流。在原有以歐美模式為主導的國際化浪潮中有著英文普及、發(fā)展中國家人才流失等普遍現象。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海外留學生輸送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統(tǒng)計,自1978年至2012年,中國總共向世界一百余個國家輸送了264萬余名留學生。雖然這個龐大群體中學生的歸國率僅有較低的三成左右,但近年來歸國學生的增長平均速率達到30%以上,大大超過了出國人數近15%的增長速度,這預示著我們國家人才集中回流的前景。同時,外國學生來華留學群體急劇擴大。根據《中國教育年鑒》近十年的統(tǒng)計,本世紀初至今來華留學生數量以平均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長著,在2012年超過了32萬人。如今,來華留學生的故鄉(xiāng)遍及200個國家,近乎覆蓋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中國舉世矚目的崛起不僅吸引了眾多海外學子歸國創(chuàng)業(yè)、奉獻所學,更如磁石般將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青年匯聚一堂。如果說中國留學生漂洋過海為的是了解西方文化、培養(yǎng)“國際視野”,絕大部分外國留學生則是抱著“探索中國”的目標來華。如按過往的形勢,中國大學的確應該更注重為留學生群體提供英文課程。但如今大勢所趨,中文課程不僅不能削弱還應更加重視,因為它是吸引留學生前來的根本原因。本土化課程一躍成為了國際化的保障!
    中國留學生努力與英文學術系統(tǒng)接軌,外國留學生爭取與中文學術系統(tǒng)接軌,這一對截然相反的目標證明了中國崛起已經開始撼動過往以歐美文化為主導的“國際化”內涵?!皣H化”在實踐中正走向更加多元化、世界各文化間對話更加平等的方向。它的書面定義將在實踐與本質上得到真正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