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歷史知識點歸納:一戰(zhàn)后的東西方世界(1918-1939)

字號:

 
    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高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一戰(zhàn)后的東西方世界(1918-1939)
    一、階段特征:(必想通)
    本單元講述了一戰(zhàn)后的東西方世界,時間從1918年一戰(zhàn)結束到1939年二戰(zhàn)爆發(fā)。這一時期社會主義由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在一國率先發(fā)生社會主義革命和向社會主義過渡,建成了社會主義,成績大,問題深;帝國主義經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調整,重新瓜分了世界,實現(xiàn)了20年代的短暫穩(wěn)定,經濟大危機使帝國主義陣營出現(xiàn)大分化,法西斯瘋狂擴張,新的世界大戰(zhàn)在醞釀之中;戰(zhàn)后亞非拉掀起新的民族解放運動,列強殖民體系有所動搖;國際關系角度是從大戰(zhàn)到更到的大戰(zhàn)的過程。
    具體歷史階段特征如下:
    (一)、資義發(fā)展——從調整,穩(wěn)定到危機,分化和戰(zhàn)爭:
    1、資本主義經濟—暫時恢復到大危機
    (1)生產力:戰(zhàn)后各國經濟普遍恢復,但潛伏深刻矛盾,29-33年大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嚴重的危機;(2)生產關系:羅斯福新政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模式。
    2、資本主義政治—民主和法西斯陣營:
    (1)以美為首包括英法等國堅持了民主制度;(2)德日意等國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有其深刻的歷史現(xiàn)實原因。(參看重難解析部分。)
    (二)、社會主義運動——一國革命和建設開辟新時代:
    1、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新紀元,是現(xiàn)代史的開端;
    2、蘇俄向社會主義過渡,新經濟政策是這一時期對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發(fā)展。
    3、蘇聯(lián)建成社會主義,1936年新憲法是標志,成績很大,問題很深。
    4、共產國際是統(tǒng)一的世界性共產黨。
    (三)、殖民活動——從重新瓜分到法西斯擴張:
    1、列強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重新瓜分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英法日獲得了原德國殖民地,美國打破了日本對亞太的獨霸局面。
    2、30年代以后,法西斯國家對埃塞爾比亞,中國的擴張形成了大戰(zhàn)源地。
    (四)、民族解放——從高漲到和反法西斯結合:
    一戰(zhàn)后,亞非掀起了新的民族解放高潮,性質多樣,方式多種。
    (五)、國際關系——從一次大戰(zhàn)到二次大戰(zhàn):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華體系是對戰(zhàn)后世界的重新瓜分,蘊含了戰(zhàn)敗國和戰(zhàn)勝國之間,戰(zhàn)勝國之間的深刻矛盾,這些矛盾,特別是德法,德英,美日是大戰(zhàn)的根源。
    2、20年代調整:20年代的道威斯計劃和洛迦諾公約復活了德國實力。
    3、30年代國際關系的核心問題是法西斯擴張,世界大戰(zhàn)在醞釀之中,當時世界主要政治勢力,特別是西方大國奉行的綏靖政策姑息養(yǎng)奸,未能制止大戰(zhàn)的爆發(fā)。
    (六)、全球化——世界體系在沖擊中深化
    1、十月革命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的成立在帝國主義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
    2、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資本主義體系,資本主義市場競爭激烈,帝國主義國家分化嚴重。
    3、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也在沖擊這一體系。
    二、中國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與蘇俄的顯著差異。
    民主革命:蘇聯(lián)是城市工人暴動的二月革命;中國是農村包圍城市,經過長期艱苦斗爭.社會主義革命:蘇聯(lián)是暴力的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沒收資本主義企業(yè);中國是在掌握政權情況下對資產階級進行和平改造和贖買.兩者都對農業(yè)實行集體化,蘇聯(lián)用強制和行政手段,中國循序漸進,自愿互利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社會主義建設:蘇聯(lián)和中國都是以重工業(yè)為中心,忽視輕工業(yè)和農業(yè).蘇聯(lián)形成斯大林體制,積重難返,中國在曲折探索中摸索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
    三、從參加巴黎和會各大國的意圖來看,一戰(zhàn)后初期國際關系中的基本矛盾有哪些和表現(xiàn)?其中帝國主義的主要矛盾與一戰(zhàn)前相比有何變化?原因?
    意圖: 削弱戰(zhàn)敗國和瓜分殖民地;反對蘇聯(lián);劃分勢力范圍.
    矛盾:帝國主義和廣大殖民地矛盾;帝國主義和蘇聯(lián)矛盾;帝國主義之間矛盾-戰(zhàn)敗國和戰(zhàn)勝國之間,主要是德國和法英矛盾;戰(zhàn)勝國之間因為分贓不均的矛盾,主要包括英美,英法,美日,法意間的矛盾.
    帝國主義間主矛:由英德矛盾變英美矛盾.
    原因:根本是資本主義主義的發(fā)展不平衡,德國戰(zhàn)敗,英國勢力下降,但仍要維護其霸權,美國大發(fā)戰(zhàn)爭橫財,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企圖全面挑戰(zhàn)英國的霸權. 四、29-33年大危機的原因,特點,影響?面對危機主要資國擺脫危機的基本方式有哪兩種?其特征分別是?造成方式差異的原因?各自的影響?
    (1)大危機:①原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擴大和消費不足;股票投機引發(fā)危機.②特點-席卷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破壞程度深;③影響-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社會危機,法西斯抬頭;加劇了國際局勢的緊張.
    (2)方式, 特征和原因:
    ①以美國羅斯福新政的放式,特征是堅持資本主義基本制度前提下國家對經濟全面干預緩和危機;原因是美英法等國有較雄厚經濟實力,民主傳統(tǒng)濃厚,能夠干預緩和危機.②法西斯專政方式,特征是建立獨裁,擴軍備戰(zhàn)轉嫁危機;原因是這些國家經濟積累不足,專制殘余較多,軍國思想濃厚,企圖沖破凡華
    (3)影響:前者緩和危機,鞏固資制開創(chuàng)了新的經濟模式;后者瘋狂擴張,形成了世界大戰(zhàn)的歐亞策源地.
    五、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對比:
    (1)原因相似:從經濟上都是后期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積累不足,同時受危機打擊嚴重;在政治上未經過徹底資產階級革命,保留較多殘余,缺乏健全民主制度;壟斷資產階級和軍方的支持;思想上軍國思想濃厚;對外都要沖破凡-華體系束縛.
    (2)方式差異:德國以納粹黨為核心,通過欺騙宣傳擴大影響,以合法選舉方式上臺;日本以軍部為核心,通過暗殺,政變擴大勢力上臺.
    (3)活動雷同:對內獨裁,國民經濟軍事化 ,思想嚴密控制,對外則都瘋狂擴張,成為大戰(zhàn)的策源地.兩者都對其他民族實行屠殺政策.
    六、綏靖政策的產生原因,表現(xiàn),產生惡果.教訓.
    含義:綏靖政策是30年代大國針對法西斯侵略,采取的犧牲別國利益,保護自己既得利益,同時禍水東引的一種外交政策。
    原因:為保護既得利益;自身危機,力量軟弱;禍水東引到蘇聯(lián);法西斯的欺騙宣傳;試圖延緩大戰(zhàn)。
    表現(xiàn):①國聯(lián)李頓調查團針對偽滿洲國的態(tài)度;②國聯(lián)和英法美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未禁運石油和封閉運河;③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英法不干涉政策、美國的中立政策縱容了德意氣焰;④1939慕尼黑陰謀是頂點。
    惡果:縱容了法西斯氣焰,壯大了法西斯實力,加速了二戰(zhàn)爆發(fā);犧牲了小國利益;自己遭到進攻,自食其果。
    教訓:對法西斯擴張,一定要防患未然,加強國際團結。
    相關鏈接: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歷史)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全國各省市高考文綜試題匯總

    北京
    

    上海
    

    重慶
    

    天津
    

    山東
    

    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河南
    

    湖南
    

    湖北
    

    江蘇
    

    河北
    

    陜西
    

    內蒙古
    

    山西
    

    貴州
    

    青海
    

    西藏
    

    新疆
    

    四川
    

    寧夏
    

    甘肅
    

    海南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安徽
    

    江西
    

    云南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