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心得體會最新

字號:


    沒做完一件事,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得體會,但是心得體會不是隨便亂寫,它也有一定的方法,如果你想寫出好的心得體會,就不要猶豫,趕緊到出國留學網(wǎng)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前來了解,想知道更多內(nèi)容,可以登錄心得體會網(wǎng)。
    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為這樣,人民群眾才愿意無條件擁護黨、支持黨,遵從黨的領導,兒黨組織最忌諱的就是脫離群眾。面對群眾的希望和信任,黨組織應該經(jīng)受住考驗,堅持群眾路線,積極做好群眾工作,做到真正為人民服務。
    一、為民,點亮思想的明燈
    堅持群眾路線,為民是目的、是方向。所謂為民,即甘當公仆、服務人民,真正做到思想上認同群眾,感情上親近群眾,行動上為了群眾。
    (一)沖破無形的壁壘,認識有形的群眾。堅持群眾路線,必須樹立正確的群眾觀。之所以產(chǎn)生脫離群眾的現(xiàn)象,關鍵在于黨員干部在思想上和作風上出了問題。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一些黨員干部受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和侵蝕,群眾觀點逐漸淡漠、宗旨觀念逐漸淡化,自我意識逐漸膨脹、特權意識逐漸增強,在思想上、現(xiàn)實中為自我構筑起一道無形的“壁壘”,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和群眾隔離起來,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對群眾訴求置若罔聞,對群眾利益麻木不仁。在自我封閉的世界里,在某些領導干部的頭腦中,“群眾”成為一個抽象、模糊的概念,一個空洞、蒼白的符號。其實,群眾從來就不曾離開過我們,他們就是我們身邊一個個具體可感、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同時他們又是變動不居、充滿活力的自由人。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群眾的生存狀況和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多樣、多變,群眾生態(tài)越來越呈現(xiàn)出差異化、復雜化。鑒于某些領導干部的思想實際和群眾生態(tài)的客觀變化,我們有必要對“群眾”這一概念進行再認識。誰是“群眾”?“群眾”在哪里?“群眾”的現(xiàn)狀怎么樣?“群眾”的訴求是什么?如此等等,弄不清楚這些情況,就說不上對群眾有一個真切的認識,更談不上如何去“密切聯(lián)系”了。
    (二)不論職務高低,當曉權力之源。堅持群眾路線,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權力來源是否清楚,權力觀是否正確,是關系能否始終保持廉潔從政、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問題。無數(shù)事實證明,一個領導干部如果在權力觀上出現(xiàn)偏差,就必然在行使權力過程中出現(xiàn)失誤,甚至把公權變成謀利的私器。當前,有極少數(shù)領導干部依然將自己手中的權力簡單地認為是上級的任命或組織的安排而只會眼睛向上,或者簡單地認為是靠自己的本事爭取到的而驕矜自大,更有甚者錯誤地認為是自家祖墳冒青煙得來的而目中無人,如此等等,就是不懂得權力真正的源泉在于人民。我們黨從來就很清醒很明確地認識到,“我們的權力是誰給的?是工人階級給的,是貧下中農(nóng)給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廣大勞動群眾給的。”(毛澤東:《共產(chǎn)黨基本的一條就是直接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我國的憲法也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從而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認了國家權力從人民而來、由人民掌控、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jiān)督、為人民服務等一系列根本問題。黨的十八大也再次強調(diào),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只有明了權力的真正來源,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念,才能夠在貫徹群眾路線上不迷糊、不躊躇,對待群眾不是掛在口頭上,而是真心實意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切實把群眾當成衣食父母、服務對象,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三)不謀一己之私,常思群眾之利。堅持群眾路線,必須樹立正確的利益觀。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zhí)政活動的最高標準。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國共產(chǎn)黨員的含意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只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因此,“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九個金光閃閃的大字理應成為我們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座右銘和價值觀。而能否正確處理好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的關系,就成為檢驗每一個共產(chǎn)黨員能否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的試金石。“悠悠萬事,民生為大”。黨和人民的信任,使自己有了施展才華的平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舞臺,領導干部自當始終牢記宗旨,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時刻尊重群眾、真正敬畏群眾,始終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身體力行以民為本、為民用權、替民分憂,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祉,切實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務實,樹起做事的標桿
    堅持群眾路線,務實是態(tài)度、是方法。所謂務實,即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真正做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不弄虛作假,不投機取巧,不急功近利,不浮夸偽飾,真心實意為群眾干正事、辦實事、做好事。
    (一)以群眾是否需要為目的。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徹底摒棄形式主義,切實做到問需于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千方百計滿足最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是我們?nèi)抗ぷ鞯某霭l(fā)點、過程和歸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講實際、重實干、求實效,堅決不能講排場、裝門面、擺闊氣,堅決不做華而不實、勞民傷財、引發(fā)民怨的事情,力戒飄浮作風、杜絕表面文章。每事決策之初、實施之前都要問問自己、問問群眾,是否是群眾真正需要的,警惕功利之心作祟,小心庸懶散奢使壞,避免做出違背群眾意愿、損害群眾利益的錯事、蠢事或壞事,真正把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一定要看到,只有站穩(wěn)人民立場,切實從實現(xiàn)和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出發(fā),才能做出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二)以群眾是否滿意為導向。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徹底摒棄主觀主義,切實做到問計于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國家的主人翁,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巨大的力量。我們做任何工作,必須注重調(diào)查研究,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要深入實踐,重視研究廣大群眾的勞動、工作、生活狀況以及他們的思想、情緒、愿望、要求,把這些作為第一信號,作為制定和調(diào)整方針政策的最重要依據(jù)。要深入群眾,虛心傾聽群眾的意見,真心實意地向群眾學習,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拜人民為師,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zhí)政本領的增強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絕不能不顧復雜現(xiàn)實、不懂統(tǒng)籌兼顧、不聽民意訴求,一意孤行、不計后果地胡來、蠻干。只要我們心里裝著人民,凡事想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我們的工作就一定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就會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我們的事業(yè)就一定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三)以群眾是否受惠為標準。堅持群眾路線,必須徹底摒棄官僚主義,切實做到問政于民。當前,在一些地區(qū)、一些部門和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中依然或多或少存在著特權思想、衙門作風,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對群眾的安危掉以輕心,對群眾的呼聲漫不經(jīng)心,“做官當老爺”,自以為是、獨斷專行,頤指氣使、粗暴蠻橫,遇事推諉、辦事拖拉,貪圖享樂、奢侈浪費,欺上瞞下、弄虛作假……導致許多工作部署有阻力,許多政策效果打折扣,許多實際矛盾難解決,從而冷了群眾的心,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必須轉變思想觀念,真正樹立群眾觀點,認識到我們本來自群眾,我們并不比群眾更**,也不比群眾更高尚,更不比群眾更高貴。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必須轉變工作作風,認真遵行“八項規(guī)定”要求,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與群眾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真心體驗群眾的酸甜苦辣,深入了解工作的利弊得失,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堅決防止和糾正,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不斷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三、清廉,守住做人的底線
    堅持群眾路線,清廉是原則、是底線。所謂清廉,即清正廉潔、公私分明,真正做到堅持原則、守住底線,不起非分之想,不生貪欲之心,不謀一己之私,干干凈凈干事,清清白白做人。
    (一)握緊欲望的韁繩。堅持群眾路線,必須理性認識人性的弱點。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欲望恰如一匹不受約束的野馬,性情狡黠,桀驁難馴。俗話說:火,越烘越寒;嘴,越吃越饞。古往今來,因“信馬由韁”、放縱欲望而人仰馬翻、飲恨千古的事例實在太多太多??陀^地說,每個人都心存欲望,心有念想,但這樣的欲望和念想必須約束在合理的范圍之內(nèi)。也就是說,個人欲望的滿足,應以不損害社會或他人的利益為前提。共產(chǎn)黨員作為有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信念的人,必須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在滿足自己的正當需求的同時,務必握緊欲望的韁繩,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絕不能放棄理性,放縱貪念,為所欲為,讓欲望的迷霧蒙住自己理性的雙眼。
    (二)經(jīng)受誘惑的考驗。堅持群眾路線,必須清醒拒絕權力的異化。所有誘惑,皆源于權力的異化。權力既意味著責任,同時也伴隨著各種誘惑和考驗。權力既可成為為人民服務的工具,也可成為毀傷自己的利刃。當今社會,各級官員面臨的各種誘惑或考驗形形色色、時時處處,只要稍一動心,就會自亂陣腳、深陷其中,以致一步步地走向深淵。“時刻警惕權力、金錢、美色各種誘惑”,乃為人處世、履職用權的重要一環(huán),不可等閑視之。遠離誘惑、經(jīng)受考驗,必須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保持高尚精神追求,培養(yǎng)健康生活情趣,不斷增強對各種誘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假公濟私,不以權謀私,絕不能讓權力異化為攫取私利、滿足私欲的工具。必須自覺做到“修身、律己、慎獨”,不為權力所迷,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美色所惑,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三)堅定法治的理念。堅持群眾路線,必須真正認識法律的威力。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遵紀守法、盡責履職、秉公用權是領導干部最大的清廉。黨的十八大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集中闡述,并特別強調(diào)“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提出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必須認識到,法律既是維護正義的武器,也是制裁惡行的手段。要不斷增強民主法制觀念和依法行政意識,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帶頭依法辦事,帶頭依法遵守法律,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清政廉潔、為民服務,自覺維護法律的公信力和權威,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guī)范發(fā)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積極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guī)范化,真正做到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精神在服務人民中得到升華。
    群眾路線的內(nèi)容雖然短小精辟,但是其中蘊含著大道理,它需要我們認真品味,明白它的好,這樣才能更好的發(fā)揮作用,才能更好的走群眾路線,我相信,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國家一定會本著為人民服務為原則,帶領著大家前進。
    小編精心推薦
    群眾路線心得體會 |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 三嚴三實心得體會 | 三下鄉(xiāng)心得體會
    
    小編精心推薦
    群眾路線心得體會 |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 三嚴三實心得體會 | 三下鄉(xiāng)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