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中考試題答案和中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祝福廣大考生在2013年中考中發(fā)揮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績!
2013年河北中考歷史試卷評析:深化課改引領教學
深化課改引領教學
——簡析2013年河北省中考歷史試題
2013年河北中考歷史試題以《歷史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命題依據;以能力立意為命題方向;以過程與方法的考核為主線;以感悟、體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終極目標;以進一步深化初中歷史課改、引領初中歷史教學為命題宗旨。立意鮮明,新意迭出。
一、能力立意,注重基礎性
1.以歷史主干知識為考查內容
試題突出對歷史主干知識的考核??疾榱酥卮髿v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重要歷史現(xiàn)象的理解與把握。試卷所涉及的考點: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戊戌變法、五四運動、張謇辦實業(yè)、土地改革、“兩彈一星”的研制、拿破侖稱帝、兩次工業(yè)革命、多極化的世界格局、經濟全球化、《共產黨宣言》與中共七大、南京臨時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日本侵華戰(zhàn)爭與太平洋戰(zhàn)爭、羅斯福新政等。這些考點涉及中國、世界近現(xiàn)代史4個板塊的20個學習主題的內容,考查近70個知識點,覆蓋面廣,考點密集。
2.以基本技能為考查方向
(1)運用時序和地域概念,對歷史史實進行理解和判斷的能力
在學習、研究某一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歷史現(xiàn)象時,應將其放到特定的歷史時空進行具體、動態(tài)的分析和把握。如11題,從設問看,該題考查的內容是時間,實際上考查的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過程。題目巧妙地通過選項中的事件提供了時間信息,通過《列強分占北京城示意圖》提供了空間信息,只有時空特征都符合的史實才是正確答案。再如20題,選取的宣傳畫富有情趣和生活氣息,形象直觀,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考查了時空概念能力。27題還考查了計算歷史年代的能力。
(2)史料解讀能力
史料解讀能力是歷史課程要求的核心能力,是形成歷史思維的重要基礎。試題沿用了近年命題素材豐富的特征,以文獻、圖表、漫畫、詩詞、時事新聞、歷史論著、人物言論等入題,通過精心設問,引導學生與材料“對話”,通過對試題材料的精讀、分析、思考,去感受歷史探究的過程。如13題,該題選擇有史料價值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設了情境,考查學生對五四精神的理解。首先要求學生能夠從詩歌中提取“學子”、“反封反帝”、“休課休勞”、“優(yōu)良傳統(tǒng)”等關鍵信息,然后將它們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進而做出正確判斷。數據圖表也是史料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如17題以折線圖的形式呈現(xiàn)了1770—1901年間英國農業(yè)、工業(yè)在國民生產總值所占比重的相關數據。與年往的同類試題相比,此題變化是統(tǒng)計對象由一個增加為兩個,即農業(yè)和工業(yè)。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分別看到兩個統(tǒng)計對象的變化,還要看到兩個統(tǒng)計對象的比較變化,才能確定一個現(xiàn)象特征:英國的經濟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工業(yè)逐漸成為主要經濟部門。進而判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將具有歷史題材的美術作品作為史料,是今年試題呈現(xiàn)史料的又一方式。如19題通過漫畫呈現(xiàn)了一個反映經濟全球化特征的場景,當事方分別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畫面中發(fā)達國家將象征著財富的所有“賭注”盡收囊中,揭示了發(fā)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占據絕對優(yōu)勢,獲得最大利益的事實。題目提醒學生要深刻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無論對發(fā)展中國家,還是對全球經濟的發(fā)展,都是利弊共存,機遇與挑戰(zhàn)共存,不容有失,否則會落得滿盤皆輸。該題的立意同時具有批判性思維特征,意蘊悠長。
(3)根據材料形成對歷史的合理想象能力
對歷史的合理想象,建立在對已知材料的正確理解和判斷的基礎之上,屬知識遷移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通常,被想象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都具有“未知性”。如16題考查拿破侖教名使用的情況,對于學生來說即屬于“未知”領域。學生必須充分理解和判斷題目提供的材料,并以此為依據才能得出那個“應該”的結論。本題的難度不高,但對教學的啟示效應突出,頗具創(chuàng)意。 (4)提煉和概括能力
具有提煉和概括能力,是形成歷史概念,進而認識歷史發(fā)展的時代特征和基本趨勢的必要基礎,是提高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必要基礎。如15題是一道求同思維類型選擇題,要求學生從三個不同時期的材料中就留學目的地、目的、學習內容及人員性質等不同角度提煉和概括出相同之處。該題閱讀信息量較大,比較角度豐富,不僅需要良好的閱讀能力,還要思考當時歷史的階段特征。與此題類似的還有,如28題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比較歸納和辯證分析歷史觀點的能力。
3.深化探究,凸顯綜合性
(1)考點涉及領域廣泛
從考查內容上看,既有與政治制度、戰(zhàn)爭和改革有關的政治史,如11題、12題、13題、28題、29題、30題等;也有與哲學、宗教、教育等有關的思想文化史,如15題、16題、27題等;還有科技史、社會史,如17題、20題等。
(2)注重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
歷史是現(xiàn)實的根脈,現(xiàn)實是歷史的果實。今年的試題更加注重發(fā)揮反映現(xiàn)實熱點、服務現(xiàn)實發(fā)展的功能。改革問題、民族精神、工業(yè)化、國防建設、對外交往等諸多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緊密的內容,成為今年試題的重要考點。
如29題選取了與日本裕仁天皇有關的三則史料,第3問指向明確,即裕仁天皇是戰(zhàn)犯,而且至今沒有受到應有的審判。題目引入裕仁天皇這個學生相對陌生的人物,將二戰(zhàn)中及戰(zhàn)后的日本有關知識有機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清晰地看到歷史的真相,理解戰(zhàn)后日本的軍國主義陰魂不散、右翼勢力不斷制造事端的重要原因。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必將促進學生深刻認識到歷史與現(xiàn)實的緊密關系,認識到歷史的復雜性和曲折性;另一方面巧妙地比較“低調”地把社會熱點問題與主干知識進行了整合,從而避免了歷史學習刻意追蹤社會熱點問題的傾向。
二、強調過程與方法,引領教學
1.用教科書落實歷史課標
歷史學習是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應用歷史知識的過程。因此,學生通過三年的初中歷史學習,不應該僅僅死記硬背那些靜態(tài)的史實,而應該學會運用歷史知識分析、解決歷史及現(xiàn)實問題。落實歷史學習的這一功能,就必須重視過程與方法。今年試題在以往基礎上更加強調過程與方法的落實。毋庸置疑,當下初中歷史教學存在著如機械重復課本,簡單記憶教科書中的固定結論,以及師生為應試而應試的現(xiàn)象。今年的試題采用了近年來的成熟做法,即絕大部分試題都是引用課外的一些鮮活材料去
精心設問,這就傳達出這樣一種理念:歷史學習不是教教科書,而是用教科書去落實歷史課標要求;不要死背教科書,而應帶著自己的思考去學習評判歷史,強調自己思想的融入,如28題、29題。
2.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由于初中歷史是一門解釋性的社會學科,因此,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今年大多數試題的解答都要充分依據提供的各種材料。如18題所選材料文字簡潔精煉、信息量豐富,提供了多方位思考的視角,且所設選項緊扣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題支和題干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關系,考查學生基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解讀和運用史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同選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度。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史證意識,對尼克松講話的理解既不能跳脫,也不能偏頗,更不能隨意發(fā)揮。
3.倡導多角度思考問題
“橫看成嶺側成峰”,歷史學習是多維的、立體的,不可以孤立的或貼標簽式的去看問題,而應從多個角度去分析,要摒棄千篇一律的對歷史事件的僵化認識。幾年來這個命題思路一以貫之,重要史實連續(xù)考查,但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多角度地深化對歷史史實的理解。如28題,是從南京國民政府未能長久存在的原因角度去考查,史料翔實、確鑿,豐富和加深了對這一歷史問題的看法,而不是簡單地考查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還有對馬克思主義的考查,2012年考查了馬克思主義產生對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今年則考查了馬克思主義的首次成功實踐對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實際上考查了對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
4.學以致用
以史為鑒,學以致用,是學習歷史的真諦。學習歷史不是為了死記史實,而是為了運用所學知識去思考、解決歷史上的問題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如29題,對日本20世紀三四十年代侵略史的考查。作為東亞大國,日本在現(xiàn)實中追求政治大國的野心暴露無遺,當今日本政府右翼勢力甚囂塵上,并極力否認侵華歷史,否認南京大屠殺,雖已經遭致受侵略國家的一致反對、譴責,而如果不了解日本侵華歷史的來龍去脈,就難以理解日本政府當今的所作所為。此題的寓意在于:歷史就在身邊,歷史就是現(xiàn)實,歷史與現(xiàn)實緊密相關;只要我們認真思索、探究,關注歷史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就能較好地落實學以致用的這一功能。
三、教育價值立意,思想性與人文性并重
試題堅持用唯物史觀闡釋歷史的發(fā)展與變化,以期使學生認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拓展國際視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1.強化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試題通過對之進行考查,以促進學生“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歷史的責任感”,不斷強化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如14題,該題以狀元實業(yè)家張謇的主張為依托創(chuàng)設情境,考查張謇關于救國的核心觀點,即興辦實業(yè)。張謇的言行體現(xiàn)了一個中國人關心國家命運,心系民族興衰的良知。他的殷殷救國情,拳拳愛國心,為后人樹立了榜樣。再如21題,該題可使青少年了解20世紀60年代,我國政府大力發(fā)展國防,特別是傾力研制“兩彈一星”,是從國情和國際形勢出發(fā)的必然做法,其價值巨大,影響深遠。同時,形成民族自豪感,是青少年生成并強化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歷史責任感的重要基礎。
2.培養(yǎng)國際意識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要求在認同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在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培養(yǎng)國際意識,既注重表現(xiàn)民族自豪
感,彰顯自身的民族特色,試題在這方面可謂濃墨重彩,匠心獨具。如30題(1)問。該問對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當今的中國,如何深化改革,值得全體國人,特別是青年學生深入思考。其借鑒價值不言而喻。
3.突出人文性
歷史課程的性質決定歷史試題要突出人文性。試題為此重點在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教育方面下力較大。針對課標要求“認識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重要貢獻”,試題進行了考查,如27題(2)問不僅考查了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影響,而且對偉人生卒周年熱點進行隱性考查,既是對革命導師的敬仰,也是對今天美好生活的追問、思索,彰顯了試題的人文功能。又如28題(3)問:該題不僅考查了學生對南京臨時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未能長久存在的共同原因的認識,更是對群眾史觀的重申,滲透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的理性認識,振聾發(fā)聵,令人警醒。30題(1)問亦然。
總之,2013年的河北中考歷史試題,對轉變教學理念,優(yōu)化歷史教學模式,進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最終深化初中歷史課改和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引領,都有一定的裨益。
2013江蘇中考語文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語文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語文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數學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數學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數學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英語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英語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英語試題匯總
2013福建中考英語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物理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化學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歷史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歷史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生物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生物試題匯總
2013山東中考地理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地理試題匯總
2013江蘇中考歷史試題匯總
2013四川中考物理試題匯總
2013湖北中考政治試題匯總
中考歷史試題
相關鏈接:
《 《 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
| 中考語文 | 中考作文 | 中考數學 | 中考英語 | 中考滿分作文 | 中考政治 | 中考物理 |
| 中考化學 | 中考歷史 | 中考生物 | 中考地理 | 中考英語作文 | 中考網址 | 中考時間 |
| 中考報名 | 中考資源 | 志愿填報 | 錄取查詢 | 中考成績查詢 | 分數線 | 心理輔導 |
| 語文試題 | 數學試題 | 英語試題 | 政治試題 | 物理試題 | 化學試題 | 歷史試題 |
| 語文答案 | 數學答案 | 英語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學答案 | 歷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