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秋天,剛考上大學的曉旭在校內(nèi)報名參加了武術、音樂、通訊社等10個協(xié)會。媽媽認為挺多協(xié)會對兒子的專業(yè)沒啥促進,而曉旭認為大學生活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因這件事,王女士減少了給兒子的生活費,用“經(jīng)濟制裁”的方式管束曉旭。記者由此對一些大學社團的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
大學社團,無論是在國內(nèi)的大學還是在國外的大學,都是豐富大學校園生活的重要平臺。中外大學的學生社團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記者五天的時間里采訪了吉林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在校生,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的“海歸”,聽他們說說。
中國——吉林大學
社團主要針對新生 大二后興趣減退
“大一的時候必須要參加學生社團,那樣你才知道以后為什么不參加了”
“我在大一的時候,一位學姐和我說:"大一的時候必須要參加學生社團,那樣你才知道以后為什么不參加了"。”吉林大學白求恩醫(yī)學院大二的學生王秀玲說,這句富有辯證色彩的話讓她記憶深刻。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到了大二后,學生們參加社團的積極性明顯減弱。“社團又把注意力放到大一學生身上,沒時間關注我們了,再說,大家沒時間參加了。”文學院大二學生王健說。據(jù)了解,七八成的社團是專門針對大一新生設置的。
王秀玲雖然到了大二,但還在參與社團活動,她是外國人聯(lián)誼會的副會長,同時也是陽光志愿者協(xié)會的會員。“到了大二之后還參加社團的同學,基本上都是社團的管理組織者了。”她說。
為什么到了大二之后,同學們就不再參加活動了?王健表示,經(jīng)過一年的大學生活,新鮮勁都過去了,大家也基本上找到了自己在學校的定位,社團的活動已經(jīng)無法再滿足大家的需求。更重要的原因是,大二開始,各個學院的專業(yè)課開始“加碼”,“大學生還是以學業(yè)為主,社團活動就算了。”他說。
而大二的王同學說:“社團活動開展得比較水,朋友也都是泛泛之交,時間長了,實在是沒什么意思,也就不去了。”
而到了大三之后,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就更少了,“留在社團當中都是會長和社長級別的同學了,其他的人都忙著考研去了。”荒島詩社的負責人許繼偉說。
王斯是吉林大學文學院大四的學生,也是極少見的到了大四還在參與社團活動的學生。“軒舞閣街舞社團是我一手建立起來的,我現(xiàn)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接班人,所以就一直帶著。”她說。帶社團會不會浪費很多精力、耽誤學習?“當然會,現(xiàn)在其他同學不是準備考研就是琢磨找工作,只有我還在玩社團,但是我很重視這個社團,也心甘情愿地為之付出,而在這里,我交到了很多朋友。”她說。
這種參與度隨年級增長而減退的情況,只在興趣類的社團中稍有不同。李緣是吉林大學法學院2010級的學生,從初中開始練習散打,大一加入武術協(xié)會,現(xiàn)在任吉林大學武術協(xié)會會長。該協(xié)會今年新納入320名會員,“我是需要一次交納40元會費,終生會員制,沒有退會這種說法。”他說。按照往年慣例,這320名新會員,到了大二會留下70人左右,“我們每天19時到21時都有訓練,每次大概100人左右。”李緣說。武術協(xié)會是吉林大學300余個社團中穩(wěn)定性極高的一個社團,“現(xiàn)在還有很多碩士生、博士生每天晚上和我們訓練,大部分是本科生的時候加入武術協(xié)會的。”他說。
據(j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社團中能吸引學生在大學生涯一直參與的都是興趣類社團,如武術協(xié)會、吉他社、街舞團、戲劇社,會員忠誠度都非常高,一些會員離開校園、工作之后,也會回校參與活動。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最受歡迎的老牌社團都是合唱團
“不管你喜歡什么,都會至少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社團”
張碩,長春人,15歲就到紐約求學,現(xiàn)在是哥倫比亞大四的學生,她主修的是經(jīng)濟學,輔修政治。
在高中時代,張碩就積極參加學生社團活動,高二時,她通過學校社團到坦桑尼亞做義工,那里女孩子艱苦的生活條件深深震動了她,回校后,她發(fā)起捐助活動,只需要一百美元,就可以為一整所學校的女孩子買一年的生理期用品。這個募捐活動一直持續(xù)到高中畢業(yè),而在申請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面試官對這個問題最感興趣,她的成績不錯,再加上非常多的社團活動,所以就順利地申請下來了。
昨日10時30分,記者撥通了張碩的電話,美國那邊已經(jīng)接近午夜,她還沒睡,“正在忙著期中考試的事情。”她說。
大一的時候,她參加了一個名為中國學生聯(lián)合會的社團,“雖然叫中國學生,但其實都是在美國出生的亞裔,大家在一起了解中國的文化。”到了大二,她參加了一個以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為目的的學生社團,“我主要是幫助亞裔的留學生,屬于公益類的社團。”大三之后,張碩的重心就轉(zhuǎn)移到學生會的工作上來,在那個時候參加了學生電視臺的社團,直到現(xiàn)在。
談到哥倫比亞學生社團的數(shù)量,張碩說大概有500多個,“社團很多,各種各樣的都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沒有的,所以,不管你喜歡什么,都會至少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社團。”張碩說。據(jù)她介紹,哥倫比亞大學是1754年建校的,從建校開始就出現(xiàn)了各類的學生社團,想要成立學生社團也很簡單,只要提交申請就可以,但是要獲得學校的認可,要經(jīng)過一到兩個學期的考核,合格的才可以獲得正式的社團資格,才可以向?qū)W校申請活動經(jīng)費和場地。
學校具有百年歷史的社團很多,而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老牌社團都是一些合唱團,“就是那種唱和聲的社團,最受同學們的歡迎和喜愛。”她說。
這么多社團,最大的會有多少人?“在我們學校,30人的社團都算是大的社團了,但社團活動不是只有會員能參加,只要你喜歡,誰都可以參加社團的活動。”張碩說。
學生參加社團會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逐漸減退嗎?“這個倒是沒有,像我到了大四了,馬上就要工作了,但還是繼續(xù)參加學校社團的工作。”
而社團的經(jīng)費來源主要是學生學費,“交學費的時候,就有一個款項是學生活動經(jīng)費,之后,社團想要活動就要向?qū)W校申請。”張碩說。張碩是年級學生會的主席,而在哥倫比亞,學生會就是學生社團,“我們每年年初都會有學校下發(fā)的活動經(jīng)費。”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英語辯論學會1880年成立
“學會每年都會組織辯論會,辯論題目由學生投票產(chǎn)生,校方領導也會參加辯論會”
葉子薇,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大二的學生,主修心理學,輔修哲學。到那里一年多,她參加了三個社團。國際學生社團,成員們在節(jié)假日或周末一起出去玩;中國教授組織的社團,了解西方文化,“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問,參加的都是中國學生。”她說;還有心理社團,學心理的同學一起做作業(yè),學習交流,心理學的教授還會找社團同學做試驗。
社團的活動經(jīng)費多種多樣,“我們交學費時,每人會交上去100加幣的學生社團活動經(jīng)費,當我們組織活動的時候,就向?qū)W校申請,但我們自發(fā)組織出去玩的項目就要自掏腰包,AA制了。”她說。
如果學校的經(jīng)費不夠,社團成員就去募捐,“學校里大概有1/3的社團是需要交會費的,這是社團自己的運行機制,學校是不會干涉的。”她說。
社團活動一般是一周一次,大的學術性質(zhì)的社團有一百人到二百人的規(guī)模,小型的十幾個的社團也不少。在渥太華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生社團是英語辯論學會,是1880年成立的,目前已經(jīng)成立132年了。“其實這個社團學校成立之初就有了,只是學校正式承認的時候是1880年。”葉子薇說,“學會每年都會組織辯論會,辯論題目由學生投票產(chǎn)生,參加人數(shù)相當多,校方領導也會參加辯論會。很多人都以加入這個社團為榮,畢竟這是學校的傳統(tǒng)。”這個社團平時會發(fā)給會員一些辯論題目,還會定期對會員做輔導,所以會員們的興趣越來越高。
學校還有一些特別的社團,其中女權(quán)運動社團最活躍,“團員們會定期到街上發(fā)起活動,走上街頭,支持和維護女性利益。”她說。
日本——東北大學
他們的民間社團是對留學生開放的
“學生社團專業(yè)性強,比如說學習插花的社團,很多男生都在里面學習,而且他們的造詣都很高”
黃亮是清華大學畢業(yè)生,2009年至2010年曾在日本的東北大學留學一年,主要參加的是留學生社團的活動。
“日本的民間社團很喜歡和大學生社團接觸,尤其是對于留學生,他們的民間社團是對留學生開放的,大家可以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不過說實在的,我自己去過之后,覺得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有很多還是帶有"表演"的性質(zhì)吧。”他說。
對于高校的學生社團,黃亮說自己知道的信息有限,最大的感受是,“他們的學生社團專業(yè)性很強。比如說學習插花的社團,很多男生都在里面學習,而且他們的造詣都很高,因為這些社團很多都是從小學、初中就開始的,一直延續(xù)到大學。”他說。
日本的學生社團對于傳統(tǒng)文化也都有良好的傳承,茶道社、柔道社,有的大學還有相撲社等。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
社團成員輪流“坐莊”組織活動
“社團負責人不是"說的算"的人,而是為社團、為大家服務的,負責溝通和協(xié)調(diào)工作”
徐楠2002年到2006年在澳大利亞的格里菲斯大學讀了四年本科。
“那時候每個人都會參加幾個社團,不參加會讓人覺得格格不入,參與完社團活動,如果不參加了,你會覺得缺少了什么東西。”他說。
徐楠大一時加入了一個公益類社團,幫助孤寡老人,還參加了一個足球社團。到了大二,又加入一個學生會下屬的社團,幫助中國留學生適應大學生活。這幾個社團的活動,直到大學畢業(yè)才終止。“澳洲的大學生課業(yè)負擔沒那么緊張,很多時候下午就沒什么課程了,即使到了高年級,大家還是有很多時間參加社團活動,也因此,會員忠誠度也很高,很少出現(xiàn)中途不再參加的現(xiàn)象。”他說。
大家熱衷于社團活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shù)赜萌藛挝缓芸粗卮髮W生在學校期間的社團活動經(jīng)歷,“找工作的時候,用人單位很看重這個,所以,一些公益類的社團參與度就更高。”他說。
社團多長時間舉行一次活動?“每周至少舉行一次活動,而且我們的活動是大家輪流組織的,不是光由社團負責人說了算,這樣大家的參與度就更高了,社團內(nèi)部負責人的產(chǎn)生也要通過投票選舉,負責人不是"說的算"的人,而是為社團、為大家服務的人,負責溝通和協(xié)調(diào)工作。”徐楠介紹。
那么一個社團中有多少人呢?“一般都是20人左右。三四十人的社團活動的時候就要再分組了?;顒宇l率一般一周一次,考試季可能兩周一次。”他說。
學校有部門負責管理社團嗎?“社團是純粹的學生的自發(fā)組織,只要不違反法律,還沒看到學校管過哪個社團。”他說。
社團可以進行營利性活動,來補充社團的經(jīng)費。“我參加的那個照顧孤寡老人的社團,經(jīng)常去悉尼購進一些便宜的小東西,賣掉之后,賺到的利潤給這些老人買禮物,賬目是透明的,每個人都可以查看詢問。如果是我們自己吃飯,那就是AA制;社團舉行活動,比如迎新晚會,我們會到當?shù)氐娜A人組織那里募捐。”他說。
中外大學社團對比
學生對社團忠誠度對比
中國·吉林大學
大二后,學生們參加社團的積極性明顯減弱,因為大學的新鮮感消失了,學生找到了在學校的定位,社團活動無法滿足需求,另外專業(yè)課增加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學生參加社團不會隨年級增高而減退,比如,大四學生張碩馬上要工作了,還繼續(xù)參加社團工作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
課業(yè)負擔少,高年級學生也有大量時間參加社團活動;用人單位看重大學生社團經(jīng)歷,社團成員可輪流組織活動,因此社團參與度高
社團運行經(jīng)費保障對比
中國·吉林大學
學校團委有社團活動的專項經(jīng)費,并從今年開始,各社團不再收取會費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學生交的學費中包括了學生活動經(jīng)費,每年年初由學校發(fā)放給社團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學費中包含每人100加幣的社團活動經(jīng)費;社團活動可向?qū)W校申請費用,自發(fā)組織的項目自掏腰包;如果經(jīng)費不夠,社團成員就募捐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
社團活動可向?qū)W校申請費用;社團可進行營利性活動補充經(jīng)費,賬目透明;社團舉行迎新晚會等活動時,會到當?shù)厝A人組織那里募捐
記者觀察
國外大學社團有五個特點
有的社團曾經(jīng)請來奧巴馬
在記者5天對大學社團的采訪中,記者觀察到中外大學社團在操作運行模式上有很多差別,總結(jié)出國外大學社團的五個特點,希望國內(nèi)大學借鑒。
一、不以人數(shù)論英雄 記者在調(diào)查采訪中了解到,一個很重要的差異就是在社團的人數(shù)控制上,在國內(nèi)百團納新時,很多社團都是不遺余力地吸收新團員,把人數(shù)多作為自己的“金字招牌”,這樣做的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貪多嚼不爛”,組織一次活動得耗費相當大的人力和物力,這也是很多社團搞活動頻率低的一個根本原因。活動少,團員的熱情度就會降低,再沒有財力相匹配,社團就會難以為繼。而國外的大學,人數(shù)在二三十人左右,搞起活動來相對容易,并可以針對團員們的興趣搞一些活動,貴精而不在多。
二、定位精準,分類細致 國外大學在社團組織的另外一個優(yōu)勢就是在定位上。相對來講,國內(nèi)大學有很多社團的定位比較模糊。比如棋牌社,這里面包含的類別太多,棋類加牌類有數(shù)十種,搞一類活動,其他團員就很難參與。而在國外的大學,比如哥倫比亞大學,在音樂方面的社團就分得非常細,爵士樂、鄉(xiāng)村音樂、藍調(diào)等等,日本的社團也是這樣,做插花就專門集合喜歡這門藝術的愛好者,這樣的好處是能把專業(yè)興趣與愛好更好地結(jié)合在一起,同樣,也增強團員的忠誠度,使社團操作起來更得心應手。
三、財務管理更透明 國外的大學,對注冊的社團有嚴格的管理程序,而在監(jiān)督上,培養(yǎng)團員對社團財務進行監(jiān)督,也就是團員隨時可以查社團活動的經(jīng)費,而社團也必須公開所有的賬目。而國內(nèi)的社團,在管理制度上相對嚴格,而事后的監(jiān)督相對松散。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的社團在收了會費以后,社團一次活動也沒搞,而這樣的社團實際上就名存實亡了。
四、有個性化和想象力 國內(nèi)的社團性質(zhì),相對來講還比較常規(guī),與國外的社團相比還欠缺想象力,比如國外的大學,有小丑、雜耍等表演性質(zhì)的社團。
五、請知名人物來參與社團活動 在國內(nèi)高校,要想請到政界名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的社團都是請本校老師或師哥師姐來作講座。但是在國外高校,一些學生社團就有可能會邀請政界名流。哥倫比亞大學的張碩和記者介紹,哥倫比亞大學有一個“世界領導人論壇”社團,曾請到過法國前總統(tǒng)薩科齊和當時的議員、現(xiàn)任總統(tǒng)奧巴馬。這在國內(nèi)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提高社團影響力,請權(quán)威和知名人士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也是社團發(fā)展壯大的一個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