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拿到錄取通知書一段時間了,激動的心情也平靜下來,就等著8月31日開學。在這即將開學的日子,想起一年前的自己,那個漫無目的、毫無自信的自己。沒有人指路,沒有人指導,全靠自己在黑暗摸索,一個人走完這段MBA考研之路……
其實能順利考上,還是要感謝深大的黨老師,在報名現場確認的時候,他跟我說,只要每天堅持學習2小時,初試過線還是沒問題的。我按照他的說法,堅持下來了,不管每天工作多忙,一回到家趕緊把工作上的事情處理好,周一至五22:00—24:00這2個小時還是要保證好,即使太忙也要看上1個小時左右。然后到了周末,取消一切娛樂消遣,專心看書。果不其然,有付出真的有收獲!
一、關于擇校
有實力,當然選擇名校,但前提是自己有足夠時間和精力去備考。像我平時工作很忙,復習時間不多,時間和精力不許可的條件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擇校的時候,選來選去,唯有深大是性價比最高的。在2012年8月份還在徘徊選校的事情,我已經錯過了深大提前面試。
所以建議大家選學校的時候一定要及早,越早確定目標,思路越清晰,準備越充分。
二、關于備考
首先了解游戲規(guī)則,MBA聯(lián)考只考2門,一門管理學聯(lián)考,一門英語二。其中管理學聯(lián)考總分200,數學占75分,作文65分,邏輯60分;英語二總分100。這樣總分300,13年的國家線155/41/82,也就是說當年總分過155,而且單科英語超過41,管理綜合科超過82,那恭喜你,可以準備復試了。
如果按照以前100分制,初試考個52分就基本過線了,所以對于MBA初試的300分,只要你目標定的不是很高,按照60%的分數,目標180,基本上省內很多學校都可以上啦,比如中大170,華南理工160,暨南大學160等等。其實考取180的分數也不是很難,綜合120英語60,一般來說只要復習到位,拿到這個分數不難。
第二,制定要備考計劃,然后分解到每天、每周、每月,經常性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確保每個知識點復習到位。
第三,針對自己的基礎知識,對于數學、邏輯、作文、英語四個科目,有的放矢,集中精力主攻自己薄弱的部分,抽部分時間鞏固自己擅長的科目。比如本人的英語基礎比較好,所以只花了1個月時間做閱讀理解,其他時間抽空背背單詞,考前突擊英語作文,最后英語考了69。這分數不是很高,但對于自己付出的時間來看,基本上是勉勉強強過關啦。
數學部分:算是高中難度啦,好在自己高中的數理化還過得去,雖然基本公式很多都忘記了,75分的數學,計劃拿到45分就差不多啦?;静粫龅木吞^,節(jié)省時間,反正知道自己不是考在清華北大,自我定位清楚請可以啦。
邏輯部分:大學的時候學過邏輯學,而且對于一些公式和解題技巧還是有點印象,然后加于總結和練習,這部分還是有點把握的。但是實際考試過程中,太過于糾結于一些難題難點,導致在某些題目上耗的時間太長,結果影響后面的發(fā)揮。把握時間,不會做的題目,直接跳過。
作文部分:本人最不重視的一環(huán),也是導致本次考試分數不高的主要原因。平時沒有練習,也沒有多花時間,結果在考試過程中前面數學和邏輯花的時間太多,兩篇作文還差點沒寫完,作文的結尾也草草了事,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構思。其實如果平日做注意寫作,綜合拿高分真的很容易。
第四、關于備考資料推薦,書不貴多,貴精。買一套機工版的各專業(yè)分冊都嫌多了。我覺得在職復習時間有限,我才買了幾本書都沒看完,基本上復習2輪就已經到考試時間了。如果發(fā)現時間不夠,復習一輪之后,直接做幾遍真題,效果更好。
最后本人成績英語69,管理綜合91,合計160,有點玄乎!
三、關于復試
1.關于幾個重要時間點:2013年1月5日MBA聯(lián)考、2月中旬查詢考試成績、2013年03月26日國家線出爐、3月31日深大MBA復試、4月28日公布擬錄取名單、5月10日前完成學生檔案調動(自籌)、6月24日公布錄取通知書寄發(fā)通知、本人6月26日收到錄取通知書。
2.中間的小插曲—— 備考中大MPM碩士,建議大家如果要考春季碩士,還是報同一所學校的,免得時間上有沖突,都不知道如何取舍。
我是從2012年5月份開始買書,但一直沒有定下心來復習MBA考試,而且12年7月份還報名考在職研究生,也就是每年10月份考試的春季單證研究生,報考的是中山大學MPM。期間都是按照MBA的科目來復習,還好在10月份的GCT考試考的還不錯,最后在13年1月份也順利通過中大的復試,確定擬錄取資格。
2013年03月26日國家線才出爐,中大MPM最后入讀繳費時間是3月16日,當時13年MBA分數線還沒有出來,按照往年的經驗,160是應該足夠過線的,但最怕今年的行情大漲,萬一漲到165+,那我就凍過水了。對比深大和中大的江湖地位,再衡量單證碩士和雙證碩士的社會價值之后,我抱著明年重考的風險,最后還是放棄了中大MPM。
3.復試的環(huán)節(jié)
1)提前一天體檢(3月30日),然后下午拿到體檢報告,第二面試時提交;
2)上午面試,采用分組形式,隨機配對2個人的小組(A、B配對),面試分2個環(huán)節(jié)——綜合素質問答和英語口語。
3)綜合素質面試是面對5個考官(其中1個主考官,每個考生面對1個主考和2個考官),主要是問答形式,對材料進行案例分析:電腦投影會顯示出很多類型的題目,比如財務、人力資源、項目管理等等,然后由自己選題,考生題目不能重復。也就是說我在課室外面瞄到這道題,但這題已經被其他人回答了,我就不能選了,所以沒辦法作弊,只能靠自己硬著頭皮上咯。
面試最難的一點——在隊友回答完畢后,我要總結他回答的亮點,在我回答完之后,他還要總結我的亮點。也就是在兩個人選題之后,在對方回答問題的同時,我還要記錄他回答的答案,待會還有復述或總結一下。然后到自己回答問題時,連自己思考的時間都沒了。我選的是項目管理,題目是關于日本福島核泄漏的安全管理問題。好在自己就是做工程項目管理的,關于安全管理方面有點心得,這種問題比較好回答。建議大家選自己熟悉的領域,不然你連題目的問題是什么都不知道。
另外,考官還會問到你的優(yōu)點和缺點,如果這點連自己都不清楚,你怎么讓別人了解你呢?
4)英語口語相對簡單,只要肯張口,老師就不會給你零分。提問大概是關于你為什么選深大,為什么考MBA,你以為商務交談中最重要的什么,你認為管理團隊最重要的是什么之類的。
5)下午筆試。題目忘記了,大概就是針對一些時事政治問題,寫800-1000字的文章,而且開卷哦。這種題目按照議論文的三部曲就非常好寫啦——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
四、關于錄取
復試之后又是一段苦等,自己放棄了單證碩士,已經沒有退路可走。4月26日網上才公布擬錄取名單,這時心里的大石才落地。大家沒有我的復雜經歷,相信不會理解這種漫長的苦等心情。
深大MBA可選2種培養(yǎng)方式:委培和自籌,自籌可以調戶口和檔案,委培不可以調檔和調戶口,其他無區(qū)別。
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時間更長,這段時間我差點都忘記還有錄取通知書的事情了。從學校發(fā)文擬錄取,到6月26日才收到,整整兩個月啊。
五、關于未來
不管你深大MBA還是北大MBA畢業(yè),有學歷不一定有能力,學校的名氣不代表你的實力。只是相對來說,名校的平臺會更寬廣一些,人脈更廣闊一些。如果說要靠名校的名氣幫自己找一份好工作,不如提高自己全面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可能大家會覺得我有點自我安慰。
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名校的磚頭可能會大塊一點,問題是你敲門進去后,能走多遠?
未來會是怎樣,誰能說的清楚,關鍵在于我努力活好每一天,每天都在往自己的目標前進一點點??忌螹BA只是一個開始,后面還有更多的難題(包括學習上、工作中、生活里)要去面對。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以及經濟承受范圍內做好一件事,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其實能順利考上,還是要感謝深大的黨老師,在報名現場確認的時候,他跟我說,只要每天堅持學習2小時,初試過線還是沒問題的。我按照他的說法,堅持下來了,不管每天工作多忙,一回到家趕緊把工作上的事情處理好,周一至五22:00—24:00這2個小時還是要保證好,即使太忙也要看上1個小時左右。然后到了周末,取消一切娛樂消遣,專心看書。果不其然,有付出真的有收獲!
一、關于擇校
有實力,當然選擇名校,但前提是自己有足夠時間和精力去備考。像我平時工作很忙,復習時間不多,時間和精力不許可的條件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擇校的時候,選來選去,唯有深大是性價比最高的。在2012年8月份還在徘徊選校的事情,我已經錯過了深大提前面試。
所以建議大家選學校的時候一定要及早,越早確定目標,思路越清晰,準備越充分。
二、關于備考
首先了解游戲規(guī)則,MBA聯(lián)考只考2門,一門管理學聯(lián)考,一門英語二。其中管理學聯(lián)考總分200,數學占75分,作文65分,邏輯60分;英語二總分100。這樣總分300,13年的國家線155/41/82,也就是說當年總分過155,而且單科英語超過41,管理綜合科超過82,那恭喜你,可以準備復試了。
如果按照以前100分制,初試考個52分就基本過線了,所以對于MBA初試的300分,只要你目標定的不是很高,按照60%的分數,目標180,基本上省內很多學校都可以上啦,比如中大170,華南理工160,暨南大學160等等。其實考取180的分數也不是很難,綜合120英語60,一般來說只要復習到位,拿到這個分數不難。
第二,制定要備考計劃,然后分解到每天、每周、每月,經常性檢查自己的復習效果,確保每個知識點復習到位。
第三,針對自己的基礎知識,對于數學、邏輯、作文、英語四個科目,有的放矢,集中精力主攻自己薄弱的部分,抽部分時間鞏固自己擅長的科目。比如本人的英語基礎比較好,所以只花了1個月時間做閱讀理解,其他時間抽空背背單詞,考前突擊英語作文,最后英語考了69。這分數不是很高,但對于自己付出的時間來看,基本上是勉勉強強過關啦。
數學部分:算是高中難度啦,好在自己高中的數理化還過得去,雖然基本公式很多都忘記了,75分的數學,計劃拿到45分就差不多啦?;静粫龅木吞^,節(jié)省時間,反正知道自己不是考在清華北大,自我定位清楚請可以啦。
邏輯部分:大學的時候學過邏輯學,而且對于一些公式和解題技巧還是有點印象,然后加于總結和練習,這部分還是有點把握的。但是實際考試過程中,太過于糾結于一些難題難點,導致在某些題目上耗的時間太長,結果影響后面的發(fā)揮。把握時間,不會做的題目,直接跳過。
作文部分:本人最不重視的一環(huán),也是導致本次考試分數不高的主要原因。平時沒有練習,也沒有多花時間,結果在考試過程中前面數學和邏輯花的時間太多,兩篇作文還差點沒寫完,作文的結尾也草草了事,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構思。其實如果平日做注意寫作,綜合拿高分真的很容易。
第四、關于備考資料推薦,書不貴多,貴精。買一套機工版的各專業(yè)分冊都嫌多了。我覺得在職復習時間有限,我才買了幾本書都沒看完,基本上復習2輪就已經到考試時間了。如果發(fā)現時間不夠,復習一輪之后,直接做幾遍真題,效果更好。
最后本人成績英語69,管理綜合91,合計160,有點玄乎!
三、關于復試
1.關于幾個重要時間點:2013年1月5日MBA聯(lián)考、2月中旬查詢考試成績、2013年03月26日國家線出爐、3月31日深大MBA復試、4月28日公布擬錄取名單、5月10日前完成學生檔案調動(自籌)、6月24日公布錄取通知書寄發(fā)通知、本人6月26日收到錄取通知書。
2.中間的小插曲—— 備考中大MPM碩士,建議大家如果要考春季碩士,還是報同一所學校的,免得時間上有沖突,都不知道如何取舍。
我是從2012年5月份開始買書,但一直沒有定下心來復習MBA考試,而且12年7月份還報名考在職研究生,也就是每年10月份考試的春季單證研究生,報考的是中山大學MPM。期間都是按照MBA的科目來復習,還好在10月份的GCT考試考的還不錯,最后在13年1月份也順利通過中大的復試,確定擬錄取資格。
2013年03月26日國家線才出爐,中大MPM最后入讀繳費時間是3月16日,當時13年MBA分數線還沒有出來,按照往年的經驗,160是應該足夠過線的,但最怕今年的行情大漲,萬一漲到165+,那我就凍過水了。對比深大和中大的江湖地位,再衡量單證碩士和雙證碩士的社會價值之后,我抱著明年重考的風險,最后還是放棄了中大MPM。
3.復試的環(huán)節(jié)
1)提前一天體檢(3月30日),然后下午拿到體檢報告,第二面試時提交;
2)上午面試,采用分組形式,隨機配對2個人的小組(A、B配對),面試分2個環(huán)節(jié)——綜合素質問答和英語口語。
3)綜合素質面試是面對5個考官(其中1個主考官,每個考生面對1個主考和2個考官),主要是問答形式,對材料進行案例分析:電腦投影會顯示出很多類型的題目,比如財務、人力資源、項目管理等等,然后由自己選題,考生題目不能重復。也就是說我在課室外面瞄到這道題,但這題已經被其他人回答了,我就不能選了,所以沒辦法作弊,只能靠自己硬著頭皮上咯。
面試最難的一點——在隊友回答完畢后,我要總結他回答的亮點,在我回答完之后,他還要總結我的亮點。也就是在兩個人選題之后,在對方回答問題的同時,我還要記錄他回答的答案,待會還有復述或總結一下。然后到自己回答問題時,連自己思考的時間都沒了。我選的是項目管理,題目是關于日本福島核泄漏的安全管理問題。好在自己就是做工程項目管理的,關于安全管理方面有點心得,這種問題比較好回答。建議大家選自己熟悉的領域,不然你連題目的問題是什么都不知道。
另外,考官還會問到你的優(yōu)點和缺點,如果這點連自己都不清楚,你怎么讓別人了解你呢?
4)英語口語相對簡單,只要肯張口,老師就不會給你零分。提問大概是關于你為什么選深大,為什么考MBA,你以為商務交談中最重要的什么,你認為管理團隊最重要的是什么之類的。
5)下午筆試。題目忘記了,大概就是針對一些時事政治問題,寫800-1000字的文章,而且開卷哦。這種題目按照議論文的三部曲就非常好寫啦——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問題。
四、關于錄取
復試之后又是一段苦等,自己放棄了單證碩士,已經沒有退路可走。4月26日網上才公布擬錄取名單,這時心里的大石才落地。大家沒有我的復雜經歷,相信不會理解這種漫長的苦等心情。
深大MBA可選2種培養(yǎng)方式:委培和自籌,自籌可以調戶口和檔案,委培不可以調檔和調戶口,其他無區(qū)別。
等待錄取通知書的時間更長,這段時間我差點都忘記還有錄取通知書的事情了。從學校發(fā)文擬錄取,到6月26日才收到,整整兩個月啊。
五、關于未來
不管你深大MBA還是北大MBA畢業(yè),有學歷不一定有能力,學校的名氣不代表你的實力。只是相對來說,名校的平臺會更寬廣一些,人脈更廣闊一些。如果說要靠名校的名氣幫自己找一份好工作,不如提高自己全面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可能大家會覺得我有點自我安慰。
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名校的磚頭可能會大塊一點,問題是你敲門進去后,能走多遠?
未來會是怎樣,誰能說的清楚,關鍵在于我努力活好每一天,每天都在往自己的目標前進一點點??忌螹BA只是一個開始,后面還有更多的難題(包括學習上、工作中、生活里)要去面對。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以及經濟承受范圍內做好一件事,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考研大綱 | 考研經驗 | 考研真題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錄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