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美國的稅收法規(guī)
美國稅收法規(guī)和稽征管理制度的總稱。是以所得稅為主體的稅制體系。
稅制沿革
1776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1781-1787年這13個州組成聯(lián)邦國會。此時這一松散的州際聯(lián)盟尚沒有征稅權。部分州只對有些船舶征收噸稅或限制關稅。在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比重極低。1787年,美國制定新憲法,規(guī)定聯(lián)邦政府享有獨立征稅權。關稅成為聯(lián)邦的主要收入來源,此外還征收少量消費稅及一些直接稅,各州政府主要課征財產稅和人頭稅等。19世紀中后期至20世紀初,聯(lián)邦政府實行擴大消費稅和提高稅率的政策,消費稅比重急劇上升,關稅退居次要地位。至1902年,消費稅占聯(lián)邦稅收入總額的比例高達95%。在州一級稅收收入中,財產稅仍居于主導地位。1913年,第16次憲法修正案賦于聯(lián)邦政府以所得稅征收權,美國稅制開始向以所得稅為主體過渡。這以后,所得稅法幾經調整和完善,稅上收入增加很快,到1982年,在聯(lián)邦全部稅收收入中,個人所得稅收占47.6%,具有所得課稅性質的社會保險稅收入占32.9%,公司所得稅占7.5%,形成以上述3種所得稅為主體的稅制格局。
稅制結構
聯(lián)邦稅以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公司所得稅為主,此外還有遺產與贈與稅、消費稅(包括一般消費稅及專項用途消費稅)、暴利稅、印花稅等。關稅是由關稅署負責的稅種。各州一級稅制不完全一致,一般有銷售稅、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和繼承稅、機動車牌照稅、州消費稅等。地方主要以財產稅為主。此外有對旅館營業(yè)、供電、電話使用征收的營業(yè)稅、許可證稅等。美國各級政府的稅收總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80%以上,聯(lián)邦政府稅收收入則占財政收入90%以上(1993年高達98.4%)。1988年,在聯(lián)邦稅總收入中,個人所得稅占45.36%,公司稅占10.68%,社會保險稅占37.26%。在州一級稅收總收入中,1986年對貨物、勞務征稅占59.62%,個人所得稅占28.97%,公司稅占1.83%;在地方一級稅收總額中,財產稅占70.04%,對貨物、勞務征稅占20.01%,個人所得稅占5.89%。
個人所得稅 納稅義務人為美國公民、居民外國人和非居民外國人。美國公民指出生在美國的人和已加入美國國籍的人。居民外國人指非美國公民,但依美國移民法取得法律認可有永久性居住權的人。其他外國人即為非居民外國人。美國公民和居民外國人要就其在全世界范圍的所得納稅,而非居民外國人僅就其來源于美國的投資所得與某些實際與在美國的經營業(yè)務有關的所得交納聯(lián)邦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采用對綜合所得計征的辦法。課征對象包括:勞務與工薪所得、股息所得、財產租賃所得、營業(yè)所得、資本利得、退休年金所得。從所得中應剔除的不征稅項目有:捐贈、夫婦離婚一方付給另一方的子女撫養(yǎng)費、長期居住在國外取得的收入、軍人與退伍軍人的津貼和年金、社會保險與類似津貼、雇員所得小額優(yōu)惠、州與地方有獎債券利息、人壽保險收入、小限額內股息等??煽鄢椖坑校涸趪狻⒅?、地方繳納的稅款、醫(yī)療費用、慈善捐贈、付借款的利息、意外損失、取自政府儲蓄計劃的利息等。可以抵免的項目有:家庭節(jié)能開支、撫養(yǎng)子女及贍養(yǎng)老人費用、已繳外國所得稅。從總所得中扣除這些項目后的余額即為實際應稅所得。依差額累進稅率計稅,按年計征,自行申報。家庭可以采用夫婦雙方共同申報辦法。
公司所得稅 課稅對象包括:利息、股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勞務所得,貿易與經營所得,資本利得,其他不屬于個人所得的收入。
社會保險稅 目的主要在于籌集專款以支付特定社會保障項目。其保險項目包括:退休金收入;傷殘收入;遺屬收入;醫(yī)療保險。納稅人包括一切有工作的雇員、雇主、自營業(yè)者等。對雇員的稅基為年工薪總額,包括獎金、手續(xù)費、實物工資等。對雇主的稅基則是其雇員工薪總和。采用比例稅率(酌情按年調整)。對超過規(guī)定最高限額的工薪額不征收。
失業(yè)保險稅 以雇主為納稅人,采用比例稅率。稅基由雇員人數(shù)及支付雇員工薪數(shù)決定。失業(yè)保險稅也在各州征收,允許在州征稅額中抵扣已交聯(lián)邦失業(yè)保險稅部分。州的失業(yè)保險稅納稅人為雇主,但也有少數(shù)州同時對雇員征收。所征稅款主要為失業(yè)工人建立保險基金。此外還有專門適用于鐵路工人的“鐵路退休保險稅”和“鐵路失業(yè)保險稅”。
州消費稅 各州稅制不盡相同,大多以一般消費稅為主,也有選擇單項消費稅,如對汽油、煙、酒等征收的。多在商品零售環(huán)節(jié)對銷售價按比例稅率課征,又稱銷售稅或零售營業(yè)稅。
稅收管理體制
聯(lián)邦、州、地方三級政府根據權責劃分,對稅收實行徹底的 分稅制。聯(lián)邦與州分別立法,地方稅收由州決定。三級稅收分開各自進行征管。這種分稅制于建國初期已開始形成。聯(lián)邦一級稅收的基本法律是1939年制定的《國內收入法典》,1954年、1986年分別作了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