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語文每日精練:分析綜合

字號:

?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高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第4講 分析綜合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智伯率韓、魏二國伐趙。圍晉陽,決晉水而灌之。城下緣木而處,縣釜而炊。襄子謂張孟談曰:“城中力已盡,糧食匱乏,大夫病,為之奈何?”張孟談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蹦艘婍n、魏之君,說之曰:“臣聞之,唇亡而齒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矣。趙亡則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圖之?!倍伺c張孟談陰謀,與之期。張孟談乃報襄子。至其日之夜,趙氏殺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智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分其國。襄子乃賞有功者,而高赫為賞首。群臣請曰:“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而赫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也,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群臣無不有驕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禮,吾是以先之?!庇纱擞^之,義者,人之大本也,雖有戰(zhàn)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BR>    (節(jié)選自《淮南子·人間訓》)
    【參考譯文】
    智伯率領韓、魏兩國攻打趙國,包圍了晉陽城,并挖開晉水灌淹它。(晉陽)城中的軍民爬上樹居住,懸掛著鍋來燒飯。(這時,)趙襄子對張孟談說:“(晉陽)城里人力已經(jīng)耗盡,糧食也十分缺乏,將領們也都疲憊不堪,怎么辦呢?”張孟談說:“國家面臨滅亡而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難卻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們這些有智謀的人了。請讓我試著偷偷出城,去會會魏、韓兩國的君王,和他們商定這件事?!庇谑菑埫险勔姷轿?、韓兩國的君王,游說道:“我聽說,唇亡齒寒?,F(xiàn)在智伯率領你們兩國來攻打我們趙國,趙國就要滅亡了。趙國如果滅亡,你們兩國就是下一個(要滅亡的)了。如果不趁現(xiàn)在想辦法,災難也就很快要落到你們兩國頭上了?!表n、魏兩國君王說:“智伯這個人,內(nèi)心驕橫而少恩寡情。我們的計謀如果泄露,事情就壞了,這如何是好?”張孟談說:“話從二位君王口中出來,進入到我的耳中,誰還會知道呢?再說,情況相同的人應該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應該生死與共。二位君王還是仔細想想吧!”于是韓、魏兩國的君王與張孟談暗中謀劃,和他商定舉事日期。張孟談就回城報告趙襄子。到了約定日期的夜晚,趙襄子(派人)殺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開大堤(使水倒)灌進智伯的軍營,智伯軍隊連忙堵水,一片慌亂。韓軍和魏軍從兩邊打過來,趙襄子又率軍隊從正面出擊,將智伯的軍隊打得大敗,殺死了智伯,又將他的封地一分為三。趙襄子于是獎賞有功之人,但最先受獎賞的是高赫。大臣們提出問題:“晉陽能夠保住,是張孟談的功勞??涩F(xiàn)在卻是高赫獲首賞,這是什么緣故?”趙襄子回答:“當晉陽被圍困,我的國家社稷危難滅亡的時候,眾多大臣沒有不對我流露出輕侮驕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禮節(jié),所以我首先獎賞他。”由此看來,“義”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有戰(zhàn)勝敵人,挽救國家的功勞,也比不上施行忠義來得高貴。所以《老子》說:“美好的言辭可以志在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眾人?!?BR>    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張孟談膽識謀略的一組是( )
    ①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
    ②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
    ③二君乃與張孟談陰謀,與之期[
    ④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
    ⑤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B。④是趙襄子的行為,⑤是群臣為張孟談請功時說的話,⑥是作者引《老子》的話,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反映了為人應該“行義之隆”的一項是( )
    ①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
    ②智伯之為人也,粗中而少親
    ③趙氏殺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
    ④唯赫不失君臣之禮
    ⑤義者,人之大本也
    ⑥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解析】C。②句寫智伯驕橫薄情,③句寫趙襄子的狠毒手段,⑥句寫好的語言和行為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和超越他人。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尹翁歸字子兄,河東平陽人也,徙杜陵。翁歸少孤,與季父居。為獄小吏,曉習文法。喜擊劍,人莫能當。是時大將軍霍光秉政,諸霍在平陽,奴客持刀兵入市斗變,吏不能禁,及翁歸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饋,百賈畏之。后去吏居家。會田延年為河東太守,行縣至平陽,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親臨見,令有文者東,有武者西。閱數(shù)十人,次到翁歸,獨伏不肯起,對曰:“甕歸文武兼?zhèn)?,唯所施設?!惫Σ芤詾榇死糍瓢敛贿d,延年曰:“何傷?”遂招上辭問,甚奇其對,除補卒史,便從歸府。案事發(fā)奸,窮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歸,徙署督郵。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閎孺部汾北,翁歸部汾南。所舉應法,得其罪辜,屬縣長吏雖中傷,莫有怨者。舉廉為緱氏尉,歷守郡中,所居治理,遷補都內(nèi)令,舉廉為弘農(nóng)都尉。征拜東海太守,過辭廷尉于定國。定國家在東海,欲屬托邑子兩人,令坐后堂待見。定國與翁歸語終日,不敢見其邑子。既去,定國乃謂邑子曰:“此賢將,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選自《漢書·列傳第七十六》)
    【參考譯文】
    尹翁歸字子兄,是河東平陽人,后來遷徙到杜陵,尹翁歸小時死了父親,跟他的叔父住在一起。他擔任辦理訴訟的小吏,通曉法令條文。喜愛擊劍,沒有誰能抵擋他。當時大將軍霍光主持政事,霍家人住在平陽,家奴門客拿著兵器進入街市毆斗鬧事,主管官員無法制止,等到尹翁歸做街市的主管官吏,沒有誰敢違犯法律。他公正廉潔不接受賄賂,商人們都畏服他。他后來離職回家。剛好碰上田延年擔任河東太守,巡視屬縣來到平陽,將當?shù)嘏f吏五六十人全部召集起來,田延年親自去跟他們見面,叫他們有文才的站在東邊,有武略的站在西邊。考察了解了幾十個人,輪到尹翁歸,只有他伏在地上不肯起身,他對答道:“我文才武略齊備,您只管吩咐?!惫Σ苷J為這個小吏傲慢不謙遜,田延年說:“這有什么關系?”于是叫他上堂來,設下文辭讓他回答,田延年感到他的回答很不一般,授任補職讓他做了卒史(官名),于是帶他回到郡府。他調(diào)查事情揭發(fā)壞人,徹底了解事情的底細,田延年十分器重他,田延年自己感到才能比不上尹翁歸,調(diào)任他做了督郵。河東郡屬下二十八個縣,分成兩部,閎孺主管汾北一部,尹翁歸主管汾南一部。尹翁歸檢舉揭發(fā)他人時都符合法制規(guī)定,掌握違法者的犯罪事實,屬縣長吏雖然受到他的制裁,也沒有誰怨恨的。他因為廉正被推舉擔任緱氏縣尉,曾經(jīng)做過郡中太守,他任職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升職補任都內(nèi)令,后又因廉能被推舉擔任弘農(nóng)都尉。朝廷征召他任命他做東海太守,他去拜訪辭別廷尉于定國。于定國老家在東??ぃ雽蓚€同鄉(xiāng)后輩托付給尹翁歸,(請他關照,)就讓這兩個人坐在后堂等著出來見尹翁歸。于定國跟尹翁歸談論了一整天,始終不敢讓那兩個同鄉(xiāng)出來拜見尹翁歸。尹翁歸離開之后,于定國才對同鄉(xiāng)后輩說:“他是一個好郡守,你們沒有能力在他手下任職,他又是不能用私情去請求的?!?BR>    3.對原文的敘述概括與分析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尹翁歸既曉文尚武,又善擊劍,人莫能當,因此依恃霍光在市場斗毆鬧事的霍氏家奴再也不敢搗亂。
    B.尹翁歸受到河東太守田延年接見時不卑不亢,應答如流,贏得田延年好感,而被委以官職。
    C.尹翁歸審理案件,秉公執(zhí)法。核事發(fā)奸,窮根究底;查辦案子,合乎法度,重在罪證。
    D.廷尉于定國想將兩同鄉(xiāng)囑托給尹翁歸,與之言談終日竟不敢提及,尹翁歸的廉潔無
    私可見一斑。
    【解析】A。將霍氏家奴再也不敢搗亂的原因歸結(jié)為“尹翁歸既曉文尚武,又善擊劍,人莫能當”是不對的,而是因為其治政有能耐。應該聯(lián)系其“為吏”的特點來理解。
    4.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尹翁歸通曉法令條文,精于擊劍,且不畏權貴,不受賄賂,所以他官職雖小,商人們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賞識器重之后,尹翁歸表現(xiàn)出很強的辦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辦案。
    C.尹翁歸第二次為官后,仕途通達,由卒史而遷升督郵、都內(nèi)令,后又升遷為弘農(nóng)都尉,最終官拜東海太守。
    D.尹翁歸能取得優(yōu)異的政績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沒。因為尹翁歸雖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沒有計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寬容態(tài)度,并放手重用他。
    【解析】D?!蔼毞豢掀稹边@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尹翁歸的直爽性格和書生氣,而不是倨傲狂妄,倨傲狂妄只是功曹所認為的。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漢為人質(zhì)厚少文,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建武二年,封漢為廣平侯。明年春,圍蘇茂于廣樂,周建招聚十余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與之戰(zhàn),不利,墮馬傷膝,還營。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創(chuàng)而起,椎牛饗士,令軍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旦日,齊鼓而進,建軍大潰。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jù)城而反。諸將爭欲攻之,漢不聽,曰:“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長,而使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歸降。明年春,賊率五萬余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即夜發(fā)精兵出營突擊,大破其眾。十二年春,漢乃進軍攻廣都,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帝戒漢曰:“但堅據(jù)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轉(zhuǎn)營迫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也?!睗h乘利進逼成都,阻江北為營,使劉尚將萬余人屯于江南。帝聞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痹t書未到。謝豐、袁吉將眾十許萬攻漢,使別將將萬余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漢與大戰(zhàn)一日,兵敗,走入壁。漢乃召諸將厲之曰:“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敗之機,在此一舉?!庇谑嵌鄻溽ζ?,使煙火不絕,夜銜枚引兵與劉尚合軍,豐等不覺。明日,漢悉兵迎戰(zhàn),遂大破之。漢從征伐,諸將見戰(zhàn)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漢嘗出征,妻子在后買田業(yè)。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及薨,賜謚曰忠侯。
    (選自《后漢書·吳漢傳》,有刪節(jié))
    【參考譯文】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吳漢為人樸實無華,到獲得皇帝召見,便受到皇帝親近信任。建武二年,光武帝封吳漢為廣平侯。建武三年春天,在廣樂包圍了蘇茂,周建招聚十多萬人馬援救廣樂。吳漢率領輕騎兵迎上去與他們交戰(zhàn),沒有打勝,掉下馬摔傷了膝部,回軍營。諸將對吳漢說:“大敵當前而你受傷臥床,大家心中都害怕了?!眳菨h于是奮然裹好傷口站起來,殺牛犒勞士兵,下令軍中說:“現(xiàn)在正是博取封侯的時候,各位努力吧!”于是士兵情緒激奮,人人勇氣倍增。第二天,擊鼓進軍,周建的軍隊大敗。這時鬲縣五大姓一起趕走守縣官吏,占據(jù)縣城反叛。各將領爭著要攻打鬲縣,吳漢沒有準許,說:“致使鬲縣反叛,都是守縣官吏的罪。敢輕率進兵的殺頭?!庇谑撬臀臅ㄖだ?,派人逮捕守縣官吏,并派人到鬲縣城中道歉。五大姓非常高興,立即相繼歸降。第二年春天,賊人率五萬多人夜間攻打吳漢軍營,軍中驚慌混亂,吳漢穩(wěn)臥不動,過了一會才安定下來。吳漢當夜派精兵出營突擊,大敗賊軍。十二年春,吳漢于是進軍攻打廣都,攻克之后,派輕騎兵燒毀成都市橋。光武帝告誡吳漢說:“只能堅守廣都,等敵人來攻,不要和他們爭斗。如果敵人不敢來,你可轉(zhuǎn)遷營地逼迫他們,等他們筋疲力盡,才可進攻?!眳菨h乘著勝利進軍直逼成都,停在江北安營,派劉尚率領一萬多人屯駐在江南。光武帝聽說后非常吃驚,下詔書責備吳漢說:“近來告誡你千條萬項,為什么臨事卻又背離、錯亂!和劉尚另安軍營,遇有緊急
    情況,不能互相救助。”詔書還沒有到。謝豐、袁吉率兵十余萬人進攻吳漢,派別的將領率一萬多人攻取劉尚,讓他們不能互相救援。吳漢率軍與敵大戰(zhàn)一天,部隊被打敗,跑入軍營。吳漢于是召集各位將領鼓勵他們說:“想要將隊伍秘密轉(zhuǎn)移到江的南岸向劉尚靠攏,合并兵力抗擊敵人。成敗的關鍵,就在這次行動?!庇谑菢淦鹪S多旗幟,讓煙火不停熄,夜里銜枚領兵與劉尚會合,謝豐等人沒有發(fā)覺。第二天,吳漢全軍迎戰(zhàn),終于大敗敵軍。吳漢跟隨光武帝征戰(zhàn),各位將領一見戰(zhàn)陣不利,就多有驚惶恐懼,失卻平時的風度。吳漢意氣自如,仍然整理兵器,激勵士兵。吳漢曾經(jīng)出外征戰(zhàn),妻兒在他走后購買了田產(chǎn)。吳漢回來,責怪他們說:“部隊在外,將士費用不足,為什么多買田地房產(chǎn)呢!”等到他逝世,賜謚號叫忠侯。
    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吳漢激勵士氣的一組是( )
    ①勃然裹創(chuàng)而起,椎牛饗士
    ②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
    ③軍士激怒,人倍其氣
    ④敢輕冒進兵者斬
    ⑤漢乘利進逼成都
    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解析】B。本題要求就吳漢“激勵士氣”這一行為進行篩選,要注意題干中的“直接”一詞,此外要理解所提供的六個句子在文本具體語境中的意思和作者使用這些話的目的。從原文看,①②⑥都是直接表現(xiàn)吳漢激勵士氣的。③寫的是士兵,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吳漢善于激勵士氣,不是“直接”激勵。④是吳漢不允許士兵貿(mào)然出兵,⑤說的是吳漢利用時機進逼成都,這兩句與激勵士氣無關。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吳漢從馬上摔落傷了膝蓋,撤回營帳。將領們提出,大敵當前,主帥因傷而臥,會使軍中產(chǎn)生恐懼心理,吳漢立刻接受了他們的意見
    B.吳漢面對五萬多敵人趁夜進攻、軍中驚恐混亂的狀況,處變不驚,鎮(zhèn)定自若,堅臥不動。他的這一做法,一會兒便穩(wěn)定了軍心。
    C.吳漢沒有聽從皇帝告誡,以致落敗。他吸取教訓,在與劉尚的隊伍會合后,樹起許多旗幟,不熄煙火,蒙騙敵人,終于轉(zhuǎn)敗為勝。
    D.吳漢具有樸實淳厚的品質(zhì),對家人的要求也很嚴格。他外出打仗時,妻兒曾經(jīng)在家購買田產(chǎn),吳漢回來后,責備了他們。
    【解析】C。C項錯亂了事情的前后順序,“樹起許多旗幟,不熄煙火,蒙騙敵人”是在“與劉尚的隊伍會合”之前。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韓擒,字子通,河南東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膽略見稱,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書,經(jīng)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見而異之,令與諸子游集。后以軍功,稍遷儀同三司,襲爵新義郡公。武帝伐齊,齊將獨孤永業(yè)守金墉城,擒說下之。進平范陽,拜永州刺史。陳人逼光州,擒以行軍總管擊破之。高祖作相,遷和州刺史。陳將頻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屢挫其鋒,陳人奪氣。開皇初,高祖潛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聲名,于是委以平陳之任,甚為敵人所憚。及大舉伐陳,以擒為先鋒。擒率五百人宵濟,襲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進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聞其威信,來謁軍門,晝夜不絕。陳人大駭,其將相繼降之。晉王廣上狀,高祖聞而大悅,宴賜群臣。陳叔寶遣領軍蔡征守朱雀航,聞擒將至,眾懼而潰。任蠻奴為賀若弼所敗,棄軍降于擒。擒以精騎五百,
    【注】直入朱雀門。陳人欲戰(zhàn),蠻奴扌為之曰:“老夫尚降,諸君何事!”眾皆散走。遂平金
    陵,執(zhí)陳主叔寶。時賀若弼亦有功。乃下詔于晉王曰:“此二公者,深謀大略,東南逋寇,朕本委之,靜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數(shù)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業(yè),天下盛事,何用過此!聞以欣然,實深慶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辟n物萬段。先是,江東有歌謠曰:“黃斑青驄馬,發(fā)自壽陽涘,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皆不知所謂。擒本名虎,平陳之際,又乘青驄馬,往反時節(jié)與歌相應,至是方悟。其后突厥來朝,上謂之曰:“汝聞江南有陳國天子乎?”對曰:“聞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詣擒前,曰:“此是執(zhí)得陳國天子者?!鼻軈柸活欀?,突厥惶恐,不敢仰視,其有威容如此。
    俄征還京,上宴之內(nèi)殿,恩禮殊厚。無何因?qū)嫾玻瑪?shù)日竟卒,時年五十五。 (節(jié)選自《隋書·韓擒虎傳》)
    【注】扌為(huī):揮手呵斥。
    【參考譯文】
    韓擒,字子通,河南東垣人,后來居于新安。韓擒少年時意氣風發(fā),以有膽略被人稱贊,容貌端正身材魁梧,有英雄豪杰的風度。又愛好讀書,經(jīng)史百家都粗略知其大意。周太祖見到他后認為他與眾不同,叫他與兒子們游歷相處。后來因為立了軍功,逐漸升任儀同三司,承襲新義郡公的爵位。周武帝攻打北齊時,齊將獨孤永業(yè)駐守金墉城,韓擒勸說他投降。進而平定范陽,被任命為永州刺史。陳國軍隊逼近光州,韓擒作為行軍總管擊敗了他們。高祖任宰相時,升任和州刺史。陳國將領多次侵擾長江以北地區(qū),先后侵入邊界。韓擒屢次挫敗他們的鋒芒,陳朝的軍隊喪失了銳氣。開皇初年,高祖暗中產(chǎn)生了吞并江南的意圖,因韓擒具有文才武略,向來很有聲名,于是委以平定陳國的重任,很被敵人害怕。等到大舉攻打陳國,任命韓擒為先鋒。韓擒率領五百士兵在夜晚渡過長江,偷襲采石,陳國守衛(wèi)的士兵都喝醉了,韓擒于是奪取了此城。進而攻打姑熟,半天就攻下了,駐兵于新林。江南的父老一向聽說他的威名,都來軍門拜見,晝夜不斷。陳國人十分害怕,他們的將領相繼來投降。晉王楊廣上奏軍情,高祖知道后十分高興,設宴賞賜群臣。陳叔寶派領軍蔡征鎮(zhèn)守朱雀航,大家聽說韓擒將要到達,都害怕而潰散了。任蠻奴被賀若弼打敗,棄軍向韓擒投降。韓擒帶五百名精銳騎兵,直接沖入朱雀門。陳國人想要應戰(zhàn),任蠻奴揮手呵斥說:“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眾人都四散逃跑。于是平定金陵,擒獲了陳國國主叔寶。當時賀若弼也有功勞。高祖于是下詔給晉王說:“這兩個人,都有深謀遠略,流竄東南的逃寇,朕本就把這任務委托給他們,平定國土,安撫百姓,全都合乎朕的心意。九州未能統(tǒng)一,已有數(shù)百年,因名臣的功績,成就天下太平大業(yè),天下盛事,還有什么能超過它呢!朕聽到消息后很是欣慰,深感慶幸愉悅。平定江南,都是二人的功勞。”賜給織物一萬段。此前,江南有歌謠唱道:“黃斑青驄馬,發(fā)自壽陽涘,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韓擒本名韓擒虎,平定陳國時,又騎青驄馬,往返的時節(jié)也正與歌謠中所說的相合,到這時大家才領悟到歌謠所說的含意。后來突厥來朝貢拜,皇帝對他們說:“你聽說江南有個陳國天子嗎?”回答說:“聽說了?!被实勖钭笥沂虖膸回适拐叩巾n擒面前,說:“這位就是抓獲陳國天子的人?!表n擒嚴厲地瞪著他,突厥使者恐懼,不敢抬頭看他,韓擒就是這樣極有威容。
    不久征召回京城,皇帝在內(nèi)殿賜宴,恩遇禮待特別優(yōu)厚。不久,他因生病,幾天后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歲。
    3.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韓擒戰(zhàn)功顯赫的一組是( )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聲名
    ②委以平陳之任,甚為敵人所憚
    ③襲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④來謁軍門,晝夜不絕
    ⑤聞擒將至,眾懼而潰
    ⑥遂平金陵,執(zhí)陳主叔寶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D。①句是指韓擒因有“才”而得名聲;②句是說韓擒讓敵人害怕,足以擔當此任;④是當?shù)匕傩諏n擒的態(tài)度,說明韓擒的威信。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韓擒自小以有膽略知名,容貌魁偉,有豪杰的儀表。周太祖很賞識他,讓兒子與他交往。在任職刺史后,屢次擊敗陳軍的侵擾,陳人喪失了銳氣。
    B.韓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陳時擔任先鋒。他率領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陳人大驚,其將領相繼投降。高祖聞訊十分喜悅,大宴群臣。
    C.韓擒聲名令陳軍感到恐懼,陳叔寶遣部下鎮(zhèn)守朱雀航,但軍士逃散。其時賀若弼打敗陳將任蠻奴也有軍功,高祖在表彰韓擒的同時也表彰了賀若弼。
    D.韓擒平陳的經(jīng)歷與此前江東的歌謠相應,當時人們不知歌謠何意,平陳之后才得以明白。韓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禮遇,但不久卻因急病而死。
    【解析】B。B項中的“韓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有誤,原文是說“開皇初,高祖潛有吞并江南之志”,并沒有任何“韓擒揣摩”的信息。
    三、(上海普陀區(qū)2013屆高三年級第一次質(zhì)量調(diào)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夏梅說
    [明]鐘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極熱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爭赴,此其極熱時也。
    三、四、五月,累累其實,和風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嵕阃瑫r維朱夏,葉干相守,與烈日爭,而梅之冷極矣。故夫看梅與詠梅者,未有于無花之時者也。
    張謂《官舍早梅》詩所詠者,花之終,實之始也。詠梅而及于實,斯已難矣,況葉乎?
    【注】梅至于葉,而過時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詩,始及于葉。何者?舍葉
    無所謂夏梅也。予為梅感此誼,屬同志者和焉,而為圖卷以贈之。
    夫世固有處極冷之時之地,而名實之權在焉。巧者乘間赴之,有名實之得,而又無赴熱之譏,此趨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熱者也。茍真為熱之所在,雖與地之極冷,而有所必辯焉。此詠夏梅意也。
    【注】 在告:官員在家休息。
    【參考譯文】
    梅花的冷(冷天開放,冰清冷艷),是人們?nèi)菀字赖氖虑?,然而它也有非常?花熱鬧,人熱鬧)的時候。冬春之際,冰雪之中,梅花開得繁多而又燦爛鮮明,雅人俗人紛紛搶著去欣賞。這就是它非常熱鬧的時候了。三、四、五月時,梅子結(jié)實繁多而串聯(lián),和風吹,甘霖降,這時候的梅開始冷了。當花朵凋零,梅子熟謝時,時間已經(jīng)進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樹葉與樹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對抗,而這時的梅真是非常冷了。所以一般人欣賞梅,歌詠梅,從來沒有在它不開花的時候。
    唐代詩人張謂的詩《官舍早梅》里頭所歌詠的梅,是花快要凋謝,而梅子才剛要生出來的時候。(這詩)歌詠梅而能涉及梅子,已經(jīng)是很難了,何況是梅葉呢!梅樹到了葉子茂盛時,已經(jīng)過了開花期很久了。董崇相廷尉,在南京當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寫了首《夏梅詩》,才開始在詩歌里涉及葉子。為什么呢?沒有梅葉,那也就不成其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這份情誼,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寫詩唱和,并畫一幅圖畫來送給他。
    這世間本來就有處在非常受冷落的時間和地位,名利大權卻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知道這點)會利用機會去親近他們,既能夠得到實際的名利,又不會有趨炎附勢的譏諷,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際,冰雪之中跑去欣賞梅花的人,他們才是真正趨炎附勢的人。假如真是“熱”(權勢)所在的地方,即便他目前是處在非常冷的時間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這就是我歌詠夏梅的真正意思哪!
    5.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人們在冬季爭相賞梅是因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風骨。
    B.作者寫盛夏時節(jié),梅樹“花實俱往”,更顯出梅花不與群芳爭艷的孤傲
    D.作者為了表達對董崇相的情誼,請朋友作詩唱和,并畫夏梅圖贈送給他。
    【解析】C。A.作者認為人們在冬季爭相賞梅是趨炎附勢的表現(xiàn)。B.作者認為盛夏時節(jié)“花實俱往”的梅是極度遭受冷落的時刻,并非意在說明其不與群芳爭艷的孤傲。D.“為了表達對董崇相的情誼”錯,應是為了替梅感念他的這份情誼。
    6.文章第一段中:“極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極”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梅繁花粲粲、雅俗爭赴的熱鬧;梅花實俱往、無人問津的冷清。
    7.對“夫世固有處極冷之時之地,而名實之權在焉”一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這世間原本有些人,固然身處寒冷的時節(jié),偏遠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權勢也帶到了那里。
    B.這世間原本有些人,雖然處在極受冷落的時運和境地,但名利和權勢仍在手里。
    C.這世間原本有些人,雖然備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著實際的權力。
    D.這世間有些人,原本處在極受冷落的時運和境地,但又重新獲得了名利和權勢。
    【解析】B。A、C、D三項翻譯皆不準確。
    8.文章最后一段中的“巧者”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們的“巧”
    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既趨炎附勢又投機取巧的人;趁著擁有名利權勢的人貌似受冷落的時候趨附示好。
    9.這是一篇諷喻文章,請對本文的寫作思路作簡要評析。
    【參考答案】本文談梅論世、托物寓意,借人對梅的態(tài)度類比人對人的態(tài)度,從時令氣候的冷熱、賞梅詠梅的冷熱,談到人情世態(tài)的冷熱,以此表達對趨炎附勢的虛偽之徒的批判,構(gòu)思新穎巧妙,耐人尋味。
      2014湖北語文文學類閱讀匯總
      2014海南語文文學類閱讀匯總
    2014高考語文文言實詞復習匯總
    ?  相關鏈接:??
    2013江蘇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遼寧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廣西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