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三個代表”是指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發(fā)展先進生產力是發(fā)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 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fā)展先進 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zhí)政為民。 這具體體現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開拓馬克思 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新境界;必須把發(fā)展作為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chuàng)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必須 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的力量;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 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人新活力。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1.國際背景
(1)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由兩極走向多 極,國際形勢總體上進一步趨向緩和,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國家要發(fā)展,社會要進步,已成為時代的 潮流。另一方面,在世界多極化的過程中,和平與發(fā)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都沒有解決,天下仍然很不 太平。
(2)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給所有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 樣發(fā)展中的大國帶來空前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要保持經濟發(fā)展的 良好勢頭,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和安全,任務更加艱巨。
(3)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茖W技術的發(fā)展不僅影響和改變著國家的經濟結構、綜合國力,而且 影響著政治格局,改變著人類的社會生活,還會帶來許多無法預料的變化。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科技實力上 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這就使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難度增加。如何使我國能夠走在先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前列,是擺 在我們黨面前的重大課題。
(4)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在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情況下,各種 思想文化也呈現出相互交錯的態(tài)勢。這是人類社會文化進步的必然結果。這一方面有利于各種思想文 化在比較中吸收其優(yōu)秀的成果,同時也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提出了新 的要求。
2、國內的形勢
(1)社會上出現了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活動領域。很多人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就業(yè),農村實行承 包制以后,農民與基層組織的關系也與過去不同了。如何使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與新形勢新任務 的要求相適應,這是我們黨必須認真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2)就業(yè)方式和分配方式出現了多樣性。由于勞動方式、就業(yè)方式、收人分配方式等條件的變化,不 同部門、不同職業(yè)的群眾利益出現了各種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黨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 眾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會群體的具體利益,如何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一個關系到黨的領導能否 有效實施的重大問題。
(3)物質利益的多樣化日趨明顯,群眾的不同利益要求越來越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一 方面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如企業(yè)的破產、職工的下崗等。這些問題 的存在,不僅要求黨的方針政策能夠更好地保證群眾實現自己的合理利益,也要求黨能夠更好地 發(fā)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把全國人民和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好,為實現共同目標而 奮斗。
(4)黨員隊伍的數量和結構出現了重大變化。具體表現在:黨員隊伍空前發(fā)展壯大;黨員隊伍的結 構出現了新的特點,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加人了黨的組織;黨員的素質在不斷地提高。
(5)黨的干部隊伍正在進行整體性新老交替。一大批優(yōu)秀的年輕黨員干部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新 一代的領導干部總體上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弱點和不足,如何培養(yǎng)和選拔大批 優(yōu)秀的年輕干部,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
(6)黨員干部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取得了 很大的成績。從總體上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的隊伍主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黨內確實存在著 一些突出的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保證黨的性質,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新世 紀加強黨的建設必須進一步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這些新變化,是我們黨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現實依據。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意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 學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面向 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 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反映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并根據實踐的新鮮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先進性、不斷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保證。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 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在長期奮斗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 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和發(fā)展戰(zhàn)略、根本 任務、發(fā)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zhàn)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用一系列緊 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 的理論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巨大勇氣,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在實踐中 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
申論
“三個代表”是指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個代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發(fā)展先進生產力是發(fā)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 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fā)展先進 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實現最廣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zhí)政為民。 這具體體現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開拓馬克思 主義理論發(fā)展的新境界;必須把發(fā)展作為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chuàng)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必須 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增添新的力量;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 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人新活力。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1.國際背景
(1)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世界由兩極走向多 極,國際形勢總體上進一步趨向緩和,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國家要發(fā)展,社會要進步,已成為時代的 潮流。另一方面,在世界多極化的過程中,和平與發(fā)展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都沒有解決,天下仍然很不 太平。
(2)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給所有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 樣發(fā)展中的大國帶來空前的機遇,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要保持經濟發(fā)展的 良好勢頭,維護國家經濟利益和安全,任務更加艱巨。
(3)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茖W技術的發(fā)展不僅影響和改變著國家的經濟結構、綜合國力,而且 影響著政治格局,改變著人類的社會生活,還會帶來許多無法預料的變化。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科技實力上 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這就使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難度增加。如何使我國能夠走在先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前列,是擺 在我們黨面前的重大課題。
(4)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在世界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情況下,各種 思想文化也呈現出相互交錯的態(tài)勢。這是人類社會文化進步的必然結果。這一方面有利于各種思想文 化在比較中吸收其優(yōu)秀的成果,同時也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提出了新 的要求。
2、國內的形勢
(1)社會上出現了新的經濟組織和社會活動領域。很多人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就業(yè),農村實行承 包制以后,農民與基層組織的關系也與過去不同了。如何使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與新形勢新任務 的要求相適應,這是我們黨必須認真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2)就業(yè)方式和分配方式出現了多樣性。由于勞動方式、就業(yè)方式、收人分配方式等條件的變化,不 同部門、不同職業(yè)的群眾利益出現了各種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黨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廣大人民群 眾的根本利益和不同社會群體的具體利益,如何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一個關系到黨的領導能否 有效實施的重大問題。
(3)物質利益的多樣化日趨明顯,群眾的不同利益要求越來越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一 方面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率,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不少問題,如企業(yè)的破產、職工的下崗等。這些問題 的存在,不僅要求黨的方針政策能夠更好地保證群眾實現自己的合理利益,也要求黨能夠更好地 發(fā)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把全國人民和各方面的積極性調動好,為實現共同目標而 奮斗。
(4)黨員隊伍的數量和結構出現了重大變化。具體表現在:黨員隊伍空前發(fā)展壯大;黨員隊伍的結 構出現了新的特點,一些新的社會階層加人了黨的組織;黨員的素質在不斷地提高。
(5)黨的干部隊伍正在進行整體性新老交替。一大批優(yōu)秀的年輕黨員干部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新 一代的領導干部總體上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弱點和不足,如何培養(yǎng)和選拔大批 優(yōu)秀的年輕干部,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
(6)黨員干部中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取得了 很大的成績。從總體上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的隊伍主流是好的,但也要看到,黨內確實存在著 一些突出的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保證黨的性質,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新世 紀加強黨的建設必須進一步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總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這些新變化,是我們黨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現實依據。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意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 學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是面向 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指針,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 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反映時代特征和實踐要求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并根據實踐的新鮮經驗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先進性、不斷推進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保證。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 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在長期奮斗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 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fā)展道路、發(fā)展階段和發(fā)展戰(zhàn)略、根本 任務、發(fā)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zhàn)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用一系列緊 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 的理論品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的巨大勇氣,為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在實踐中 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打開了新的理論視野。
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