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重慶高考文科狀元李翔不是第一次高考的經驗

字號:


    人物素描>
    李翔
    性別:男
    年齡:19歲
    文科最高分:681
    各科分數:
    語文123
    數學150
    英語136
    文綜272
    畢業(yè)學校:重慶南開中學
    理想學校:未定
    理想專業(yè):未定,傾向于社會科學或經濟類
    高考感言:允許失誤,但要把失誤降到最低
    文科
    第一名
    去年考少了
    今年考高了
    作息:晚上11點休息,從不“開夜車”;
    鍛煉:每晚都會到操場去跑上2-3圈;
    秘訣:相信老師,聽老師的話很重要。
    紅色T恤,黑色運動褲和運動鞋,1米79的個頭,黑色半框眼鏡,略顯靦腆的笑容……這就是今年重慶市文科第一名,南開中學高三21班的李翔。
    “去年考少了,今年考高了!”這是他對于兩次高考的總結。班主任兼政治老師梁洪則認為,李翔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在于有主見,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
    沒想這么早查分
    昨天中午12點過,一通來自北京大學招生代表的電話打給李翔時,他正在九龍坡區(qū)石坪橋金橋彼岸家中,坐在客廳沙發(fā)上看電視,電視畫面中播出的節(jié)目,是近來很火的《舌尖上的中國》。這一時段的他,與絕大多數忙著查詢成績的高考考生,形成了鮮明對比。
    “恭喜你,李翔同學,你獲得了重慶地區(qū)文科總分第一名!”電話那頭北大招生老師報來喜訊時,李翔還有些意外。趕去沙坪壩麗苑酒店1216房間,聽北大招生老師介紹了學校和專業(yè)的情況之后,下午3點他才回到母校,在教科處辦公室與班主任梁洪見面。
    也就是那時,李翔才在梁老師的陪同下,親自上網查詢了自己的成績。李翔說,雖然早知道昨天中午12點開始可以查分,但他并不著急,一是想避開查分高峰,二是他的心態(tài)跟平常一樣平靜。
    電腦上顯示出李翔的分數,總分681,語文123,數學150,英語136,文綜272。“你看我給你估的分,沒錯吧。”一旁的梁老師這樣說道。原來,考完對過客觀題答案之后,李翔就給梁老師做了匯報“文綜選擇全對,語文選擇只錯2題,數學能拿滿分”,梁老師當時給他估的分就在680以上。
    因“不甘心”而復讀
    “這并不是他的第一次高考。”梁洪介紹說,去年李翔參加高考,總分只有638,這與平時都在年級前5名的狀態(tài)相去甚遠,那也是他歷次考試中發(fā)揮最差的一次,完全沒能考出應有的水平。因為“不甘心”,李翔決定復讀。
    去年9月復讀被安排到高三21班時,班主任老師梁洪曾找李翔長談過一次。那次交談讓梁洪了解到,他去年高考失常的原因在于,高三下期有段時間產生了厭學情緒,在學習節(jié)奏和考前狀態(tài)的調整上也顯得準備不足。于是,這一年梁洪尤其注重對學習狀態(tài)方面的調整。
    在梁洪的記憶中,這一年的考試,10次中有六七次都是李翔拿第一,但他的優(yōu)勢并不明顯,分數與第二、三名沒有拉開差距。“復讀對他而言是種優(yōu)勢,在后來應屆生們進度逐漸趕上之后,他倒不太常拿第一,像一診、二診,文科第一都不是他。”
    “高分必然,狀元偶然。”這是梁老師的總結。他說,李翔的分數,在660算是正常,上線清華北大一類的名校不成問題,由此可見,這次高考他的發(fā)揮是“正常偏好”。
    秘訣是“聽老師的話”
    對大多數復讀生來講,壓力都會較大,但李翔卻是特例。“他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對自己心里有數,善于有主見地安排學習,善于聽取和采納別人的意見。他喜歡靜,愛思考,在很鬧的環(huán)境下他也能靜得下心。”梁老師如是評價。
    而李翔卻笑言,沒啥特別的經驗可分享,因為他每天都過著同樣的生活。“如果硬要說,早睡早起、作息規(guī)律算是一個吧。”他學習效率較高,晚上11點休息,從不“開夜車”;他養(yǎng)成習慣,每天晚自習的兩節(jié)課之間,都會到操場去跑上2-3圈,“一種健康的生活狀態(tài),可以把身體這個革命的本錢練好。”
    李翔不忘提及的,還有母校的實力和底蘊,“對學生沒有太多硬性的要求,整體氛圍和學風較好。”他所在的這個班級有不少優(yōu)秀同學,“聽說今年全市文科前20名中,有7個來自我們班”;他所遇到的每個老師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還是要特別提到梁老師,他曾說過‘我是這方面(高考)的專家’,這一點我剛到班上不久后就體會到,他其實早就胸有成竹,把我們這一年各個時期該干什么都計劃好了,我們只須一步步照做就是,不需要擔心太多。”
    因此李翔認為,相信老師,聽老師的話很重要。例如考前,在政治科目上,他就按照梁老師的要求,“詳細過教材、重視結構、注意遺漏”。在考場上,操作按流程走,不擔心填錯機讀卡、看漏題等低級失誤的發(fā)生,因為這些在平時訓練中早做了規(guī)范,考場上不應該過多擔心。臨場心態(tài)方面,面對具體題目,則允許有失誤(因為肯定會有失誤),但要把失誤降到最低。
    志愿要和父母商量
    今年1-2月,李翔曾參加北大自主招生,其中一科差了一點,最終沒能考上。而他自認為,各科之中,文綜最好,數學稍弱。“所以數學能拿滿分,有點運氣成分,因為題目比較簡單。”
    李翔喜歡歷史,他曾給班上同學說過一句玩笑話:“歷史教科書,我比任課老師更熟悉。”他也喜歡時政,在校期間會利用手機上網了解最新的時事資訊;《南方周末》、《看天下》這樣的雜志,他也是每周必買,他認為這些對于開拓文綜視野、培養(yǎng)邏輯性、熟悉材料都有好處。
    李翔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醫(yī)生,平時他們對孩子都比較放心,像文理分科、復讀之類的重要決定,都由李翔自己做主,最后只須告知他們一聲就OK了。“這次填志愿,選擇學校和專業(yè),也不例外。”母親李映芬介紹說。
    “這次我倒真沒主見了。”李翔坦言,考取第一名后,在志愿填報方面,有太多選擇。班主任梁老師傾向于讓他從事經濟領域的理論研究,但他自己則希望選擇社會科學類的專業(yè),“不過,我還得回家和父母商量商量,聽聽他們的意見。”而對于大學前的這個暑假,他說也還沒做好打算。
    
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資深編輯推薦
高考網 高考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
    
高考查分 高考成績查詢
    
高考院校 高考分數線 高考錄取查詢 高考網址 高考狀元
高考試題 高考答案 高考食譜 高考備考輔導 高考作文
內容持續(xù)更新中。。。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