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重慶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剛與柔

字號:


    【例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自己的文章。
    老子的老師叫長樅,長樅去世之前把老子叫到床前,伸出舌頭問:“這是什么?”“這是舌頭?!薄把例X呢?”老子回答:“掉光了!”長樅又問:“明白了嗎?”老子想了一想,說:“謝謝老師,我一定記住老師的教誨。”長樅微笑著閉上了眼睛……
    老子的老師似乎是要告訴他“剛者早逝,柔者長存”的道理,請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材料,選擇一個側面或一個方面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剛者早逝,柔者長存”的道理似乎與當今中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較遠,難以引起共鳴。但若將“剛”和“柔”細解,了解到它們的各個引申義,將會很容易得到三個立意:
    1.不要太“剛”,要“柔”;
    2.若無“剛”,有“柔”又有何用;
    3.“剛”極則易折,“柔”極則易屈,“剛柔”并濟方可無堅不摧。
    如果說“剛柔”并濟,便可從三個方面展開充分的論述:
    1.“剛而無柔,剛愎自用,脆若折枝”;
    2.“柔而無剛,奴顏屈膝,卑如螻蟻”;
    3.“剛柔并濟,恩威并重,堅如磐石”。
    若文中再用例證諸如西楚霸王項羽、司馬遷、李陵、蘇武、藺相如、廉頗、觸龍、秦始皇等,便可使文章氣勢雄渾、嚴謹縝密。文中如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切身體驗表達獨特感悟,將會受到閱卷教師的青睞。應根據自己對情景材料的感悟和理解,或者敘寫對社會人生的體悟;或者描述評點生活現象;或者記敘闡述文化意蘊的內涵??傊?,立意關鍵在于對“剛柔”理性的思考,思想不要偏激。
    運用具體的典型的新鮮事例或掌故,論述觀點,且能聯系人生社會現實,必與高分有緣。考生的作文如果缺少必要的事實和名言警句,或者偏向新奇的構思,盲目追求“另類”,信馬由韁,漫無邊際,將不會有好的效果。
    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