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擺脫“高考焦慮癥”

字號:

?  今日快評

    高考結束了,考生們松了一大口氣。考得好與不好,都已成為過去。最難的時段結束,到了估分和報志愿的階段,總該平靜下心態(tài)來了。
    

    分析近年來的相關新聞,基本可以得出這么一個規(guī)律:在離高考還遠的日子里,人們著重討論的是高考制度的問題,如高考存廢之爭、自主招生之爭、異地高考之爭,等等。
    

    當高考臨近,話題則會走向具象,出現吊瓶班之類的新聞,出現各種安全檢查防作弊的規(guī)則。高考開始,電視里幾乎滿屏都是考場外焦慮等待的家長、愛心司機、警車開道、考生意外之類的細節(jié),今年的特別之處,是一位慶祝開業(yè)的店主在考場附近放起了鞭炮,導致自己被拘。類似的事情年復一年,到了高考結束,也許還會出現撕書燒卷子這樣的“大場面”。
    

    毋庸置疑,高考是人生的一個坎兒,它的確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考生,甚至是他們家庭的命運。中國自古以來就依仗考試來改變社會地位,在唐宋以后的大量古籍中,考試總是一個重要話題。上世紀70年代恢復高考之后,大學生又被譽為“天之驕子”。高考,又被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回頭看看幾十年來高考的變遷,人們又會有很多感慨。一方面,似乎人們對高考越來越重視,媒介連篇累牘地報道,使用大量版面,家長護考、送考,無論下雨還是日曬,都在考場外苦等。另一方面,高考的人數正在逐年下降,千呼萬喚的異地高考又遭到冷遇,“獨木橋”的角色也慢慢改變了,家庭高成本的付出和畢業(yè)生越來越艱難的就業(yè)過程,給更多家長們提出了新的問題:是否還有別的選擇?
    

    人生最要緊的往往是關鍵的幾步,高考算不算這幾步之一呢?
    

    從某種角度來說,當然算。大多數家庭的孩子,還是要指望高考。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如果高考已經不能和就業(yè)直接掛鉤,所學專業(yè)在工作中用不上,那么就不算。
    

    真正的工作技能、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獨立生活和靈活應對事件的能力,都未必是大學里能夠學到的。上大學能得到的就是三樣:方向明確的知識、繼續(xù)獲得知識的機會,以及一張文憑。如果越來越多的渠道可以得到這幾樣東西,那么高考的包袱就可以卸下許多。
    

    退一步而言,即便是參加高考,要走獨木橋,那么它的寬度也在增加。全國七成左右的平均升學率,足可以給大多數地區(qū)的家長寬心。這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客觀條件變化了,真沒必要把高考比作“自古華山一條路”,非生即死、非榮即損的思維,也應該改變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的發(fā)展,高考將會越來越展現出它的本性:它不是人生的勝負手,而只是上升的階梯之一;它不是過濾器,而只是分流器?,F在,社會正在走向多元化,人們的選擇也在增多,對于高考與考生,社會盡到義務即可,完全不必過度關注,甚至予以故意放大。全社會都應該逐步擺脫“高考焦慮癥”。說句實在話,如果不焦慮,考生們的成績也許還能再提高。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