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作文素材之節(jié)儉篇

字號:

高考作文在高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優(yōu)秀的作文能為我們的高考增色不少。出國留學(xué)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精心準備了高考寫作的經(jīng)典語段和高考滿分作文,幫助您達到“更高 更快 更強”的標準。本文為您提供?節(jié)儉篇議論文寫作素材。
    (1)引言
    人類社會總是不斷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也日益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但這與提介切儉并不矛盾,講節(jié)儉就是要珍惜人類有限的資源和人類自身的勞動成果,就是要從我們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吸取艱苦奮斗的精神。
    (2)事實論據(jù)
    毛澤東的節(jié)儉生活
    電視紀錄片《毛澤東》有這樣一個鏡頭,毛澤東的保健醫(yī)生拿起一條毛澤東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滿是補釘。他說他曾多次勸主旗幟換條新的,都被拒絕了。這是毛澤東真實生活的寫照。毛澤東在延安時穿的一套舊軍裝洗得發(fā)白,補釘就有16塊。他的一雙舊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幫綻了線,縫補好繼續(xù)穿。
    他曾說:“一條毛巾毯我換得起,但共產(chǎn)黨人艱苦奮斗精神丟不起?!?BR>    徐特立的《粉筆詩》
    徐特立,字師陶,湖南長沙人。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傳世。他注重品德修養(yǎng),平生儉樸。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師范學(xué)校當(dāng)校長時寫過一首《粉筆詩》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園里:
    半截粉筆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
    諸生不解余衷曲,反為余是算細人。
    他在每天巡視全校時總是把別人拋棄的粉筆頭撿起裝在口袋里留給自己上課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師范(又稱稻田師范)的幾年里,差不多沒有用過一支新粉筆。有些學(xué)生不理解,反而覺得他太“小氣”。因此徐特立特寫詩教育學(xué)生。
    馮玉祥夸獎佟麟閣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縣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軍旅長、師長,陜西、河南督軍,國民軍總司令,******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工長等職。他雖身居高位,但生活儉樸。
    1932年10月,他從山東泰山到張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閣(佟當(dāng)時任察哈爾省警務(wù)處長兼張家口公安局長),商討組織抗日同盟軍的問題。因為馮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準備,問如何接待馮玉祥。佟麟閣說:“還是老樣小米面窩窩頭,外加大蘿卜咸菜招待他?!瘪T玉祥吃得很香??洫勝△腴w說:“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還沒丟農(nóng)民的本色。
    列寧的大衣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俄羅斯人,是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dǎo)師和領(lǐng)袖。儉樸伴隨著他傳奇的一生。當(dāng)時人們經(jīng)??吹剿┮患松呐f大衣。在這件大衣上還留有三個彈孔。
    1918年,列寧就穿這件舊大衣,去工廠演說,遭到反對勢力的刺殺,在大衣上留下三個彈孔。傷愈出院后,他謝絕更換新大衣,將舊大衣補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節(jié)約每一分錢,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shè)?!?BR>    (3)理論論據(jù)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清?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
    凡不能儉于已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目錄里言》
    以儉立名,以侈自敗。
    宋?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儉則足用,儉則寡求,儉則可以成家,儉則可以立身。
    《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古今對聯(lián)集錦?農(nóng)村聯(lián)》
    凡事一儉,則謀生易足;謀生易足,則于人無爭,亦于人無求。
    清?錢泳《履園叢話?儉》
    上節(jié)下儉者則用足,本重末輕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錄》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
    宋?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尚書?虞書?大禹謨》
    儉以寡營可以立身,儉以善施可以濟人。
    《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儉為德之恭,侈為惡之大。
    《周書?韋孝寬傳》
    為政之要,曰公與清。成家之道,曰儉與勤。
    宋?林逋《省心錄》
    仁以厚下,儉以足用。
    《資治通鑒》卷八九
    《晉紀十一》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
    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持躬》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輕而多取,吾寧寡而儉用。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惟儉可以惜福,惟儉可以養(yǎng)廉。
    清?錢泳《履園叢話?安安先生》
    惟儉養(yǎng)德,惟移蕩心。
    《明通鑒》卷六,太祖語
    節(jié)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明?薛宣《讀書錄》卷七
    人惰而侈則貧,力而儉則富。
    《管子?形勢解》
    多求不如省費。
    宋?司馬光《言招軍札子》
    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毛澤東《我們的經(jīng)濟政策》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清?朱柏廬《夫子治家格言》
    聲色之害,甚于鴆毒。
    《明通鑒》鄭五,太祖語
    儉開福源,奢起貧兆。
    《魏書》卷六二《李彪高道悅列傳》
    儉則寡欲,侈則多欲。
    宋?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節(jié)用儲蓄,以備兇災(zāi)。
    《后漢書?肅宗孝章帝紀》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引古語
    制俗以儉,其弊為奢。
    宋?王安石《風(fēng)俗》
    衣不求華,食不厭蔬。
    宋?王安石《長安縣太君墓表》
    不勤不儉,無以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關(guān)朗》
    全國2012高考滿分作文匯總 點擊此處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