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冬菜儲備習俗
旅俄7載搬家5處,每蝸居一隅皆發(fā)現(xiàn)房主廚房櫥柜中那些干凈的瓶瓶罐罐,它們空空如也卻數(shù)量驚人,如涅瓦街上禮品店里整齊擺放的各色套娃,更像柴可夫斯基舞劇《胡桃夾子》中列隊待發(fā)的糖果玩具兵。藏那么多大大小小的空瓶子干什么用呢?
隨著與當?shù)厝巳航佑|的深入,對俄羅斯尋常百姓家的生活漸漸有了了解,那些瓶瓶罐罐終于脫去了神秘的外衣,其功用最終得到了確認:原來俄羅斯漫漫寒冬中蔬菜水果稀缺且價格昂貴,每年1~8月份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冬菜儲備的制作。大號玻璃瓶腌制酸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并儲存蘋果醬;中號玻璃瓶儲藏采自森林的瑪麗娜漿果(覆盆子)、藍莓和市場上買來的無花果果醬,另外還用來儲存用西葫蘆、西紅柿、茄子等蔬菜剁碎后炒制的蔬菜醬;小號玻璃瓶(類似國內(nèi)水果罐頭瓶)則腌制森林里采拾的珍貴野生菌子等。只是這些活兒與男人是無關(guān)的。在俄羅斯,女人下廚房,男人讀書看報聽廣播仿佛是亙古不變的傳統(tǒng)。俄羅斯主婦會根據(jù)時令、價格和個體大小來“量體裁衣”。比如夏令時節(jié)便宜許多的大件蔬菜則用大瓶來裝,一家人休假時的勞動成果——采自森林的野果和蘑菇,則因其珍惜程度不同選擇相應適合的瓶子,真可謂內(nèi)容和形式高度統(tǒng)一。俄羅斯主婦大多勤快、認真,甚至略顯教條古板,她們甚至連同一規(guī)格瓶子和蓋子的原始歸屬也不會弄錯。對那些瓶瓶罐罐的珍愛之情也絕不亞于藏書之于知識分子的感情——自熟識以來,導師的母親每年都會送我?guī)灼?ldquo;珍藏”,送出之時總忘不了叮囑一句:“潤,別忘了還我瓶子啊!”
無從探尋是哪位古羅斯女人開創(chuàng)的這種儲存?zhèn)鹘y(tǒng),也不想考證從樺樹皮到玻璃器皿進化過程中腌制技術(shù)的改進完善(其實對于擅長烹調(diào)的中國人來說,其技術(shù)含量實在低得入不了典籍),筆者只是想到了傳統(tǒng)——作為傳統(tǒng),男人不下廚房和夏令腌制冬菜同時被俄羅斯人固執(zhí)地保留下來。
曾記得小時候家貧,上學時總是帶足煎餅咸菜,在別人白面饃饃就黃瓜炒肉的熏香氛圍里完成了自己成人的洗禮。“煎餅就咸菜”是發(fā)憤圖強的鄉(xiāng)下后生們光榮的傳統(tǒng)。如今想來,成功抵御熏香誘惑的法寶就是“人窮志堅”的家教傳統(tǒng)和“小米加步槍照樣打敗洋槍洋炮洋罐頭”的革命傳統(tǒng),準確地說就是抱定“煎餅就咸菜照樣能考上大學”的堅定信念。那時候就連皇城根兒的老少爺們冬天也得抱著大白菜過活,為了腌、燉、炒、溜、拌絞盡腦汁儲存大白菜是中國北方市井人家過冬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無疑,當時中國飯桌上還是需要腌菜的,不僅需要,且是籬笆墻影子下蹲著吃飯的主兒們的主打菜品。成家后早飯里總少不了少許腌菜,妻子總是嗔怪:“那么多吃的,你老吃咸菜干什么,亞硝酸鹽!”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雙職工家庭的妻子自然不了解其中的原委。或甜或咸,那淺淺的一小碟其實只是當年那個農(nóng)家小哥對往昔崢嶸歲月的戀戀思味。
曾聽到過一位俄羅斯指揮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評價:在他們的印象中,無論是紙上得來還是口耳相傳,中國人一向擁有勤勞、淳樸、善良、好學的美德,但是現(xiàn)在從自己所教的學生身上卻看不到多少這樣的傳統(tǒng)。有些人經(jīng)常遲到、曠課,對所學技能和知識不以為然,某些女孩子的矯情、懶散、無知、自傲和無禮尤讓俄師們費解。的確,與新中國成立初的一批批留蘇學生比起來,現(xiàn)而今留學生中挑燈苦讀的身影是少了許多。時過境遷,許多傳統(tǒng)灰飛煙滅!有人會說:如果俄羅斯的經(jīng)濟提上去,如果他們控制住通貨膨脹,看老毛子還會腌菜過冬嗎?
突然想,男的買菜,女的做菜,就像歌劇中絕不會演串的角色,更像交響樂隊中永不艷羨其他伙伴的樂手,各司其職、恪守秩序其實沒什么不好。說起男耕女織的生活來,沒見哪位會面露厭色。與飛步疾馳氣喘吁吁的中國人相比,物資匱乏一日三餐只能在自家餐桌上解決的俄羅斯人仍舊心平氣和地守著自己的規(guī)矩,散步、游泳、曬太陽、采蘑菇、摘野果、看芭蕾、聽歌劇,這些窮人們喘氣比我們勻和。少了攀比和嫉妒,多些平和與淡定,其幸福指數(shù)應該在國人之上。多簡單的一個道理:吃得好穿得好,您不一定就幸福!去上聲樂課的時候,導師的母親總是一邊擺弄她的瓶瓶罐罐一邊和和氣氣地嘮叨:“潤,現(xiàn)在是夏季,要多吃些瓜果蔬菜”——沒有絲毫無奈和苦楚。突然明白,俄羅斯主婦的瓶瓶罐罐中裝的其實不是酸黃瓜,也不是咸蘑菇,而是秩序,是傳統(tǒng),是人文關(guān)懷,是知足常樂,是對生活涓涓細流般的愛。
我們不需要腌菜嗎?中國人不需要腌菜的瓶瓶罐罐嗎?其實超市和市場上哪能少了腌菜,很多國人的味蕾中少不了這一味,只是我們很少自己去腌菜了,更不會收集吃空了內(nèi)容的瓶瓶罐罐。腌菜從那年那月的主導地位可憐兮兮地滑落到觥籌交錯、杯盤狼藉的間隙里,成了膩歪了重口味的食客們調(diào)劑味覺的一小筷兒。國人的心態(tài)就像飛馳的高鐵,行色匆匆間丟落了許多,包括道德、信仰、傳統(tǒng),當然也包括腌菜和腌菜用的家伙什兒。
[查看更多請點擊俄羅斯衣食住行相關(guān)鏈接]
如何融入當?shù)匚幕?/span>
要去美國先讀讀《圣經(jīng)》
1.先過語言關(guān)。去國外留學,80%的人最難過的就是語言關(guān),如果語言不好,就很難跟上那邊的課程,所以我建議,如果你去留學,一定要踏踏實實地學好留學國的語言,在國內(nèi)準備好,再出去。另外,留學最好是去讀專業(yè)課程,而不是語言課程,去一些有名氣的學校。
2.了解當?shù)氐淖诮獭?0%的美國人是有宗教信仰的,我建議學生在高中的時候讀《圣經(jīng)》,要懂得一個國家的文化,就必須從這些方面去了解。另外,美國人很尊重法律,人權(quán)意識強烈,他們90%都是中產(chǎn)階層,沒有什么特權(quán),而在中國,家庭背景比較好的人,都會有一種特權(quán)意識,到了美國就會不習慣。
3.不搞華人小圈子。有些剛?cè)ッ绹魧W的孩子,跟當?shù)氐膶W生總處不來。其實,和當?shù)厝私煌钪饕南嗵幹谰褪?,不要搞華人小圈子。要想別人不歧視你,首先自己不能“歧視”人家,要主動和他們交往,去融入他們。美國人很注重群體活動,從小就習慣面對失敗,這也是我們的學生需要去學習的。
(略)
海外生活禮節(jié)常識
(1)女士優(yōu)先 (2)在升降梯上應把左側(cè)讓給有急事的人 (3)進入教堂等地方,穿著避免暴露 (4)飲酒適量,切勿酒后吵鬧 (5)不要在馬路、走廊上數(shù)人并排行走 (6)開閉門時,如后面還有人,應按住門等候 (7)勿隨便露出令人誤解的微笑
到外國人辦公室或住所,均應預先約定、通知,并按時抵達。如無人迎候,進門先按鈴或敲門,經(jīng)主人應允后方得進入。如無人應聲,可稍等片刻后再次按鈴或敲門(但按鈴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jīng)主人允許,則不得擅自進入。
因事急或事先并無約定,但又須前往時,則應盡量避免在深夜打攪對方;如萬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時間約見對方時,則應見到約見人后立即先致歉意,說“對不起,打攪了”,并說明打攪的原因。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