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在即,考生如何做好身心調節(jié),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今年記者采訪的營養(yǎng)學和心理學醫(yī)生卻講出了新意思,比如教你如何認清自己的個性特點,進行心理調適;做到均衡飲食,就沒必要吃任何提神養(yǎng)腦的保健品、功能飲料;考前每餐必吃主食,這才是能量的主要來源;為避免暈場,早餐一定要吃等等。
吃保健品加重肝腎負擔
孩子在高考沖刺階段身心消耗很大,家長們都會讓孩子吃點養(yǎng)腦、提神的保健品。中山大學附一院營養(yǎng)科主任方仕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這種做法真的不可取。孩子只要一日三餐均衡飲食,就完全沒有必要吃任何保健品,因為過多的營養(yǎng)素反而會加重肝腎的負擔。還有些學生相信“功能飲料”、“能量飲料”會有利于自己的發(fā)揮,也提前準備了不少,方仕認為這樣的飲料里面主要是糖,可以有心理暗示的效果,但一定不可能有神奇功效。
如何才算是均衡飲食?他以一名普通高中生為例,每天至少吃6-8兩主食,要有一個雞蛋,一杯牛奶,3-4兩魚肉,2兩左右的雞肉或豬肉;最好還要吃點豆制品,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相搭配效果最好,還要有一斤左右蔬菜,一至兩個水果。這其中,牛奶和水果可以作為加餐。有晚睡習慣的學生可以吃夜宵,內容要少而精,比如面條里加雞蛋和青菜,或牛奶麥片。
他提醒,無論在家吃還是在外吃,都要避免兩個誤區(qū),一是只吃“菜”(往往是很多肉)不吃“飯”,其實主食非常重要,提供我們能量需要的55-65%,主食是每餐都要吃;二是吃很多魚、肉、蛋(雖是菜式花樣很多,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蔬菜吃得少。
早餐必食烹調力求多樣
都說考試前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有些考生家長有疑問,說,孩子一貫的口味特別,比如嗜辣,這時需不需要改?方主任建議這樣的飲食偏好沒有必要改,考前或考中心情緊張,考生往往胃口較差,吃些辣的反而可以開胃,刺激食欲。
還有的考生陷入另一種糾結中,說自己從來不吃早餐,一吃反而覺得困倦,是否也不需要改?方主任說,早餐是一定要吃的,不吃早餐易發(fā)生低血糖,考生在緊張時血糖的消耗更多,很多人出現(xiàn)暈場部分是與不吃早餐有關。幾乎每個人吃完飯后都會覺得困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時的血液主要集中于腸胃,等消化食物后血液供到頭部情況就會好轉,不過只要在考試前一個小時吃完早餐就可以避過這段困倦期,不會影響考試發(fā)揮的。
同樣早餐仍要注意均衡的問題,避免“牛奶+雞蛋”的吃法,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都有,這聽起來復雜,吃起來并不難,比如菜肉包就可滿足這些需求。
這期間,不少考生的家長專門請假在家“煲湯”,方主任提醒此時考生的食欲比較差,家長做飯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什么有營養(yǎng)就做給孩子吃,要多照顧孩子的口味需求,菜的品種、烹調方法都可多樣化。
根據(jù)個性進行心理調節(jié)
關于臨考前的心理調節(jié)問題,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廣醫(yī)三院心理門診的周伯榮主任。他說許多考生都知道放松的方法、保持適度緊張是必要的,這些他就不細講了,他重點談談考生如何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進行臨考前的準備。
執(zhí)著型個性。這類學生在體力許可的情況下,會對自己的目標執(zhí)著追求,復習也是這樣,不要其他人督促、提醒。但這種個性的學生有時會高估自己的水平,他們在考前復習時易過于膚淺,需要旁人給他提醒,加強對難點、重點的準備。
文弱型個性。這類學生易低估自己的水平,總認為自己很多還沒準備好,會反復復習很難的內容,其實他們往往已經(jīng)有比較好的基礎了,考前只需復習些基礎問題及較簡單的內容。做些簡單的題,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焦慮型個性。會反復擔心與考試有關的任何東西,比如擔心自己沒復習好、擔心沒睡好等等,總是煩躁不安,情緒不穩(wěn)定。對于這樣的學生,考前通過行為方式的放松是最有效的,比如放下書本去運動不去想考試的事,這是最快最有效解除焦慮的方法。
強迫型個性。他們會擔心自己出錯,反復復習同一科目,或同一內容。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復習上的疏漏和偏差,比如他自我感覺英語差,結果把絕大多數(shù)時間花在英語上,其他科目反而疏漏了。這樣個性的學生復習時需要制定一個計劃,規(guī)定自己兩個小時復習英語、兩個小時復習數(shù)學、兩個小時復習語文等等。就算感覺那個科目還沒看好,也一定要停手按照計劃看其他科目。
穩(wěn)健性個性。這種個性的學生還是占大多數(shù),他們不需要太多擔心,自己也不會太過緊張,復習也會有條不
紊。這類學生若出現(xiàn)過度緊張或焦慮,往往是由于父母的過度焦慮引起的。
父母期望高孩子太緊張
周伯榮主任很想提醒考生,從他以往接診的個案可以看出,很多孩子高考前過度緊張,并不僅僅是個人的原因,其中有社會的原因。考上好大學意味著將來有份好工作還是次要的,更意味著不讓父母失望,證明自己有能力,讓父母在人前有面子、有榮譽,證明父母的教育有方等等。正是這些附加的東西壓得孩子們透不過氣來。中國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有多少是真正為了孩子的幸福,又有多少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周伯榮說,不久前,他看到公布的中國富豪500強里,有40%的人學歷都在中專及以下。這說明學歷低也可以有大作為,不是建議大家都要去當“富豪”,這至少可以修正我們的觀念,別給孩子太多學歷上的壓力,讓他們的潛能真正釋放出來,才能有更多創(chuàng)新性人才。當我們整個社會唯學歷論、擠高考獨木橋的觀念轉變了,就不需要心理醫(yī)生談考前緊張的問題了。?
高考推薦閱讀:高考減壓
高考推薦閱讀:高考心理輔導
    
高考推薦閱讀:高考備考輔導
高考推薦閱讀:高考飲食
    
           
                
   
              
              吃保健品加重肝腎負擔
孩子在高考沖刺階段身心消耗很大,家長們都會讓孩子吃點養(yǎng)腦、提神的保健品。中山大學附一院營養(yǎng)科主任方仕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坦言,這種做法真的不可取。孩子只要一日三餐均衡飲食,就完全沒有必要吃任何保健品,因為過多的營養(yǎng)素反而會加重肝腎的負擔。還有些學生相信“功能飲料”、“能量飲料”會有利于自己的發(fā)揮,也提前準備了不少,方仕認為這樣的飲料里面主要是糖,可以有心理暗示的效果,但一定不可能有神奇功效。
如何才算是均衡飲食?他以一名普通高中生為例,每天至少吃6-8兩主食,要有一個雞蛋,一杯牛奶,3-4兩魚肉,2兩左右的雞肉或豬肉;最好還要吃點豆制品,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相搭配效果最好,還要有一斤左右蔬菜,一至兩個水果。這其中,牛奶和水果可以作為加餐。有晚睡習慣的學生可以吃夜宵,內容要少而精,比如面條里加雞蛋和青菜,或牛奶麥片。
他提醒,無論在家吃還是在外吃,都要避免兩個誤區(qū),一是只吃“菜”(往往是很多肉)不吃“飯”,其實主食非常重要,提供我們能量需要的55-65%,主食是每餐都要吃;二是吃很多魚、肉、蛋(雖是菜式花樣很多,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蔬菜吃得少。
早餐必食烹調力求多樣
都說考試前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有些考生家長有疑問,說,孩子一貫的口味特別,比如嗜辣,這時需不需要改?方主任建議這樣的飲食偏好沒有必要改,考前或考中心情緊張,考生往往胃口較差,吃些辣的反而可以開胃,刺激食欲。
還有的考生陷入另一種糾結中,說自己從來不吃早餐,一吃反而覺得困倦,是否也不需要改?方主任說,早餐是一定要吃的,不吃早餐易發(fā)生低血糖,考生在緊張時血糖的消耗更多,很多人出現(xiàn)暈場部分是與不吃早餐有關。幾乎每個人吃完飯后都會覺得困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時的血液主要集中于腸胃,等消化食物后血液供到頭部情況就會好轉,不過只要在考試前一個小時吃完早餐就可以避過這段困倦期,不會影響考試發(fā)揮的。
同樣早餐仍要注意均衡的問題,避免“牛奶+雞蛋”的吃法,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都有,這聽起來復雜,吃起來并不難,比如菜肉包就可滿足這些需求。
這期間,不少考生的家長專門請假在家“煲湯”,方主任提醒此時考生的食欲比較差,家長做飯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什么有營養(yǎng)就做給孩子吃,要多照顧孩子的口味需求,菜的品種、烹調方法都可多樣化。
根據(jù)個性進行心理調節(jié)
關于臨考前的心理調節(jié)問題,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廣醫(yī)三院心理門診的周伯榮主任。他說許多考生都知道放松的方法、保持適度緊張是必要的,這些他就不細講了,他重點談談考生如何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點,進行臨考前的準備。
執(zhí)著型個性。這類學生在體力許可的情況下,會對自己的目標執(zhí)著追求,復習也是這樣,不要其他人督促、提醒。但這種個性的學生有時會高估自己的水平,他們在考前復習時易過于膚淺,需要旁人給他提醒,加強對難點、重點的準備。
文弱型個性。這類學生易低估自己的水平,總認為自己很多還沒準備好,會反復復習很難的內容,其實他們往往已經(jīng)有比較好的基礎了,考前只需復習些基礎問題及較簡單的內容。做些簡單的題,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焦慮型個性。會反復擔心與考試有關的任何東西,比如擔心自己沒復習好、擔心沒睡好等等,總是煩躁不安,情緒不穩(wěn)定。對于這樣的學生,考前通過行為方式的放松是最有效的,比如放下書本去運動不去想考試的事,這是最快最有效解除焦慮的方法。
強迫型個性。他們會擔心自己出錯,反復復習同一科目,或同一內容。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復習上的疏漏和偏差,比如他自我感覺英語差,結果把絕大多數(shù)時間花在英語上,其他科目反而疏漏了。這樣個性的學生復習時需要制定一個計劃,規(guī)定自己兩個小時復習英語、兩個小時復習數(shù)學、兩個小時復習語文等等。就算感覺那個科目還沒看好,也一定要停手按照計劃看其他科目。
穩(wěn)健性個性。這種個性的學生還是占大多數(shù),他們不需要太多擔心,自己也不會太過緊張,復習也會有條不
紊。這類學生若出現(xiàn)過度緊張或焦慮,往往是由于父母的過度焦慮引起的。
父母期望高孩子太緊張
周伯榮主任很想提醒考生,從他以往接診的個案可以看出,很多孩子高考前過度緊張,并不僅僅是個人的原因,其中有社會的原因。考上好大學意味著將來有份好工作還是次要的,更意味著不讓父母失望,證明自己有能力,讓父母在人前有面子、有榮譽,證明父母的教育有方等等。正是這些附加的東西壓得孩子們透不過氣來。中國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有多少是真正為了孩子的幸福,又有多少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周伯榮說,不久前,他看到公布的中國富豪500強里,有40%的人學歷都在中專及以下。這說明學歷低也可以有大作為,不是建議大家都要去當“富豪”,這至少可以修正我們的觀念,別給孩子太多學歷上的壓力,讓他們的潛能真正釋放出來,才能有更多創(chuàng)新性人才。當我們整個社會唯學歷論、擠高考獨木橋的觀念轉變了,就不需要心理醫(yī)生談考前緊張的問題了。?
高考推薦閱讀:高考減壓
高考推薦閱讀:高考心理輔導
高考推薦閱讀:高考備考輔導
高考推薦閱讀:高考飲食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復習方法 |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 高考飲食攻略 | 高考勵志名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