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申請 應屆高考生留學美國申請流程
美國教育與國內(nèi)的一大不同之處,就是老師不會逼著你學習,而更多的是靠你自己。他多次提到“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以俚語“Bird”來形容那些“Just repeat what the teacher said”(就像是鸚鵡學語般只重復老師所說的)的人,同時,他也強調(diào)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說美國學生需要自己找相關(guān)方面的書籍來閱讀,課本很重要,但是其他書籍也必不可少,從而補充你在課堂上聽講的局限。提起課堂,他認為美國的課堂更多的是討論,學生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而不一定要接受教授所說的理論。而為了參與到這樣的“辯論”之中,自己的知識積累和儲備就顯得尤為重要。說到考試,在美國校園里,沒有什么真正意義上的考試,中國學生很重要的就是鍛煉寫作,因為有很多text(測試)都需要以文章形式來完成。交美國朋友、選擇一些課程來挑戰(zhàn)自己、培養(yǎng)新的興趣、不要作弊、享受你的生活。隨著平民化留學時代的到來,出國留學成為很多有條件的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另外一條途徑。然而真要下決心把孩子送出國,卻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盲從跟風心理,理智分析留學與高考的利弊,成為很多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
應屆高考生留學美國方案:
第一種:秋季赴美(9月,10月開學)
優(yōu)點:
1、更快赴美;2、在全英語言環(huán)境下,語言能力提高得快,而且是實際能力方面的提高
缺點:
在國外讀語言,花費更大。
具體方案:
走“雙錄取”方案,先赴美讀一段時間語言,然后直接上本科(無須重新申請)。
第二種:第二年春季赴美(2月開學)
優(yōu) 點:在國內(nèi)讀語言,花費低;2、有半年時間作為緩沖。
缺 點:
1、較慢赴美;
2、直接申請需要在10年11月前完成,備考英語時間太短,英語往往進步不大;
3、春季入學的學校相對比較少。
具體方案:
1、TOEFL、IELTS達不到要求則走“雙錄取”方案;2、達到要求則直接申請美國大學本科。
第三種:第二年秋季赴美8月.9月開學)
優(yōu) 點:在國內(nèi)讀語言,花費低;2、有一年時間作為緩沖
缺 點:赴美慢;2、直接申請需要在當年12月前完成,備考英語時間短,英語往往進步不大,而且只是應試方面的提高;
具體方案:TOEFL、IELTS達不到要求則走“雙錄取”方案;2、達到要求則直接申請美國大學本科
在經(jīng)濟上允許的大前提下,我更推薦“當年秋季赴美(9月、10月、11月)”和“第二年春季赴美(1月)”—雙錄取這兩個方案。原因有三:
一、美國前50的大學的托福要求往往是100+,雅思的要求往往是7+,而且還要求SAT成績。50名后的學校的托福要求一般是80+,雅思要求是6對于以前從沒準備過托福雅思的孩子來說,在短短3-6個月內(nèi)要達到這樣的英語水平是很難的;
二、這種短期英語培訓往往只是應試方面的訓練,有的孩子盡管能拼到很高的語言成績,但赴美后卻很難應用自如;
三、對于后兩個方案,孩子需要留在中國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而其他同學已經(jīng)在中國上大學了,這對要出國留學的孩子而言,無形中增添了不少心理壓力,尤其對于高考失利的孩子,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最后,不論學生和家長選擇哪種方案,現(xiàn)在都應該開始做好留學規(guī)劃,準備申請材料,學生開始學習語言,家長準備留學資金。前期把這些準備工作都做足了,學生就能順利的留學美國進行深造,也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經(jīng)結(jié)束,幾家歡喜幾家憂。隨著高考分數(shù)的出爐,報考志愿的結(jié)束,家長也開始做兩手打算,尤其是高考分數(shù)低要落榜的學生家長。經(jīng)常聽到家長說:如果孩子上不了第一志愿就送她出國留學。
隨著平民化留學時代的到來,出國留學成為很多有條件的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另外一條途徑。然而真要下決心把孩子送出國,卻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如何才能避免盲從跟風心理,理智分析留學與高考的利弊,成為很多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
【更多美國留學信息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ǎng)相關(guān)鏈接】
美國留學的擇校原則
每年美國中學生擇校來臨時刻,眾多學生和家長把目光投向該季出籠的美國最佳學校排行。盡管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學校,但美國逾3400所高等院校,至少為大家提供了多層次,廣角度,多元化的選擇。但是,在中國,由于大部分公眾無法得到詳盡的美國本科院校的資料,而各大學的自己的官方網(wǎng)站提供的信息也有限,提到選擇學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查排名。大家一致公認的最具有權(quán)威的美國大學排名榜,是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也就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USNEWS所主編的。
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美國高等院校的排名。在美國,一個基本的共識是從簡單定量的角度評判一個大學,并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僅誤導學生,更有可能誤導學校,使他們專注于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而不是扎扎實實的辦學教學質(zhì)量。而且另外一方面講,每一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各有其長短,有其個性化的追求,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對課業(yè),社交,環(huán)境不同的需求。這些需求之間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大家更傾向于倡導“選擇最適合個人發(fā)展的學校”這一理念。
美國政府對大學并不做任何排名:“一個非常流行的大眾雜志出了一份報告,就叫做‘美國大學排名’,但不意味著這就是一個官方的排名。”馬蘭說,美國官方之外有各種各樣的大學排行,而每個排名的認證標準各不相同,所以全部放在一起比較,前100所的學校都不相同,而大學排名和大學下屬學院或者授課專業(yè),排名又不一樣。
光看大學排名,學生很有可能會錯失良機,她鼓勵學生在選擇學校時,多考慮學校的地理區(qū)域,可供選擇的優(yōu)勢專業(yè)、獎學金等實際因素。
擇校原則事實上包含了四層意思:
1)正確認識排名。
2)做好自己的功課,
3)端正態(tài)度,認識自我
4)理性判斷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