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申請 美國招生官注重寫研究業(yè)績和學術地位

字號:


    
    美國留學申請 美國招生官注重寫研究業(yè)績和學術地位

    留美學術成績包括英語(論壇)成績是申請美國名校的基礎,雖然美國留學很多大學宣稱“高考(論壇)成績”在錄取過程中所起作用不大,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但是成績仍舊是基本的標準。另外,每個學??赐瑯臃謹?shù)的角度、權重、看法也是不一樣的。在2007-2008學年中,南加州大學有33754名學生申請,最后入學許可人數(shù)為2964人,平均GPA為3.7,平均SAT分數(shù)在2054,ACT寫作則在28-32。
    錄取委員會的官員同樣重視學生高中歷年的學業(yè)成績,尤其注重成績有無上升的趨勢。美國的名校自己設計了一套排名轉換系統(tǒng)、學術排名公式,可以更科學地看待不同學校、不同地區(qū)、不同背景的考生。專家指出,在錄取中學校更看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而這些“軟件”是可以通過申請表、命題作文、個人陳述、推薦信等申請材料衡量和判斷出來的。
    推薦信大有文章
    有的留學生很重視推薦信的寫作,認為名校名教寫出來的才有分量,為此不惜花重金請國內或者國外的著名教授來寫;有的學生認為寫推薦信的人官銜或者行政職位越高越好,所以,他們通常都去找系主任、院長甚至校長。其實,相對來說,美國的招生官員更注重寫推薦信人的研究業(yè)績和學術地位。并且,更注重推薦人跟申請者是否熟識和了解,因為他們想從推薦人那里了解一個真實的你。而花重金請來的教授本著負責的態(tài)度在推薦信的開頭往往會注明,他跟申請者并不熟悉。這個事實會將申請者陷入被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屆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yè)考生,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可在考生統(tǒng)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分數(shù)投檔, 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項增加分數(shù)投檔條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項分值,增加的分值不得超過20分。
    (1)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
    (2)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qū)一等獎或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者;
    (3)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huán)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或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者;
    (4)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huán)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者;
    (5)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6名者(須出具參加比賽的原始成績)。
    高級中等教育階段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報考當年在省級招生委員會確定的測試項目范圍內,經(jīng)測試認定達到二級運動員(含)以上技術等級要求的應屆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yè)考生,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可在考生統(tǒng)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分數(shù)投檔, 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增加的分值不得超過20分。自謀職業(yè)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統(tǒng)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在服役期間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qū)(含)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退役軍人,可在其統(tǒng)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對于申請美國留學的名校,一些國內普通院校畢業(yè)的學生往往非常向往,卻又望而卻步,自己畢業(yè)的院校既非“211”也不是“985”,擔心在申請中處于劣勢。對此,從事多年美國留學顧問工作的老師指出,其實美國不像澳大利亞對國內的高校情況非常了解,將國內的院校等級標準和澳大利亞高校的等級標準相對接,美國(us.nuli.org)沒有這種對接機制。但是各高校也有自己先入為主的評判標準,這個標準不在于學生畢業(yè)的學校是否是“211”還是“985”,而在于之前幾批來自于同一所院校的申請學生的素質。如果平均下來素質較高,錄取委員會的老師自然會對這所院校有好感,往往對學生要求會相應降低,打分相對較高。
    【更多美國留學信息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ǎng)相關鏈接】
    美國留學的擇校原則
    每年美國中學生擇校來臨時刻,眾多學生和家長把目光投向該季出籠的美國最佳學校排行。盡管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學校,但美國逾3400所高等院校,至少為大家提供了多層次,廣角度,多元化的選擇。但是,在中國,由于大部分公眾無法得到詳盡的美國本科院校的資料,而各大學的自己的官方網(wǎng)站提供的信息也有限,提到選擇學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查排名。大家一致公認的最具有權威的美國大學排名榜,是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也就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USNEWS所主編的。
    首先,我們來科普一下美國高等院校的排名。在美國,一個基本的共識是從簡單定量的角度評判一個大學,并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不僅誤導學生,更有可能誤導學校,使他們專注于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而不是扎扎實實的辦學教學質量。而且另外一方面講,每一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各有其長短,有其個性化的追求,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對課業(yè),社交,環(huán)境不同的需求。這些需求之間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大家更傾向于倡導“選擇最適合個人發(fā)展的學校”這一理念。
    美國政府對大學并不做任何排名:“一個非常流行的大眾雜志出了一份報告,就叫做‘美國大學排名’,但不意味著這就是一個官方的排名。”馬蘭說,美國官方之外有各種各樣的大學排行,而每個排名的認證標準各不相同,所以全部放在一起比較,前100所的學校都不相同,而大學排名和大學下屬學院或者授課專業(yè),排名又不一樣。
    光看大學排名,學生很有可能會錯失良機,她鼓勵學生在選擇學校時,多考慮學校的地理區(qū)域,可供選擇的優(yōu)勢專業(yè)、獎學金等實際因素。
    擇校原則事實上包含了四層意思:
    1)正確認識排名。
    2)做好自己的功課,
    3)端正態(tài)度,認識自我
    4)理性判斷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