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明代狀元榜眼探花一覽表

字號:


    
科考年代 狀 元 榜 眼 探 花 會元及弟名次 二甲 三甲 備 注
洪武4年辛亥科 吳伯宗 郭 翀 吳公達 俞友仁 三甲26 17 100  
洪武5年壬子科? 朱 善           是否為進士科狀元?
洪武18年乙丑科 丁 顯 練子寧 黃子澄 黃子澄 探花 107 362 用會試錄人數(shù)
洪武21年戊辰科 任亨泰 唐 震 盧原質(zhì) 施 顯 二甲9 15 79 解縉 該科登第 
洪武24年辛未科 許 觀 張顯宗 吳言信 許 觀 狀元 12 16 許(黃)觀連中三元
洪武27年甲戌科 張 信 景 清 戴德彝 彭 德 二甲31 30 67  
洪武30年丁丑科春榜 陳 桉 尹昌隆 劉仕鄂 宋 琮 13 35 另補2人,不知甲第
洪武30年丁丑科夏榜 韓克忠 王 恕 焦 勝 任伯安 29 29 任(一作伏)伯安
               
建文2年庚辰科 胡 靖 王 艮 李 貫 吳 溥 二甲1 37 70 胡靖、胡廣、胡賡
               
永樂2年甲申科 曾 棨 周 述 周孟簡 楊 相 二甲1 93 374  
永樂4年丙戌科 林 環(huán) 陳 全 劉 素 朱 縉 二甲1 65 151  
永樂9年辛卯科 蕭時中 苗 衷 黃 旸 陳 璲 32 49 本科也稱為己丑科
永樂10年壬辰科 馬 鐸 林 誌 王 鈺 林 誌 榜眼 39 64  
永樂13年乙未科 陳 循 李 貞 陳景著 洪 英 二甲11 95 253 會試從南京改在北京
永樂16年戊戌科 李 騏 劉 江 鄧 珍 董 璘 二甲2 75 172  
永樂19年辛丑科 曾鶴齡 劉 矩 裴 綸 陳 中 二甲51 49 149  
永樂22年甲辰科 邢 寬 梁 禋 孫曰恭 葉 恩 47 98  
               
宣德2年丁未科 馬 愉 杜 寧 謝 璉 趙 鼎 二甲2 35 63  
宣德5年庚辰科 林 震 龔 锜 林 文 陳 詔 二甲15 35 62  
宣德8年癸丑科 曹 鼐 趙 恢 鐘 復 劉 哲 二甲34 35 61 徐有貞 該科登第
               
正統(tǒng)元年丙辰科 周 旋 陳 文 劉定之 劉定之 探花 35 62  
正統(tǒng)4年己未科 施 槃 楊 鼎 倪 謙 楊 鼎 榜眼 35 61  
正統(tǒng)7年壬戌科 劉 儼 呂 原 黃 諫 姚 夔 二甲6 35 96  
正統(tǒng)10年乙丑科 商 輅 周洪謨 劉 俊 商 輅 狀元 50 97 商輅連中三元
正統(tǒng)13年戊辰科 彭 時 陳 鑒 岳 正 岳 正 探花 50 97  
               
景泰2年辛未科 柯 潛 劉 升 王亻與 吳 匯 二甲1 75 123  
景泰5年甲戌科 孫 賢 徐 溥 徐 鎋 彭 華 二甲21
      
129 217 徐鎋(即:轄)
               
天順元年丁丑科 黎 淳 徐 瓊 陳炳中 夏 積 二甲20 97 194  
天順4年庚辰科 王一夔 李永通 鄭 環(huán) 陳 選 二甲11 50 103  
天順8年甲申科 彭 教 吳 釴 羅 璟 吳 釴 榜眼 75 169 本科也稱癸未科
               
成化2年丙戌科 羅 倫 程敏政 陸 簡 章 懋 二甲17 98 252  
成化5年己丑科 張 升 丁 溥 董 越 費 訚 二甲2 75 169  
成化8年壬辰科 吳 寬 劉 震 李仁杰 吳 寬 狀元 78 169  
成化11年乙未科 謝 遷 劉 戩 王 鏊 王 鏊 探花 95 202  
成化14年戊戌科 曾 彥 楊守阯 曾 追 梁 儲 二甲1 110 237 楊守阯(即:址)
成化17年辛丑科 王 華 黃 珣 張?zhí)烊?/td> 趙 寬 二甲9 95 200  
成化20年甲辰科 李 旻 白 鉞 王 敕 儲 巏 二甲1 94 203  
成化23年丁未科 費 宏 劉 春 涂 瑞 程 楷 二甲1 110 238  
               
弘治3年庚戌科 錢 福 劉存業(yè) 靳 貴 錢 福 狀元 90 205  
弘治6年癸丑科 毛 澄 徐 穆 羅欽順 汪 俊 二甲42 90 205  
弘治9年丙辰科 朱希周 王 瓚 陳 瀾 陳 瀾 探花 95 200  
弘治12年己未科 倫文敘 豐 熙 劉 龍 倫文敘 狀元  95 202  
弘治15年壬戌科 康 海 孫 清 李廷相 魯 鐸 二甲2 95 199  
弘治18年乙丑科 顧鼎臣 董 玘 謝 丕 董 玘 榜眼 95 205 嚴嵩 該科登第
               
正德3年戊辰科 呂 柟 景 旸 戴大賓 邵 銳 二甲2 115 231 呂柟(即:楠)
正德6年辛未科 楊 慎 余 本 鄒守益 鄒守益 探花 115 231  
正德9年甲戌科 唐 皋 黃 初 蔡 昂 霍 韜 二甲1 135 258  
正德12年丁丑科 舒 芬 倫以訓 盧文弨 倫以訓 榜眼 115 231  
正德16年辛巳科 楊維聰 陸 釴 費懋中 張 治 二甲60 110 217 本科也稱庚辰科
               
嘉靖2年癸未科 姚 淶 王 教 徐 階 李舜臣 二甲1 142 265  
嘉靖5年丙戌科 龔用卿 楊維杰 歐陽衢 趙時春 二甲3 90 208  
嘉靖8年己丑科 羅洪先 程文德 楊 名 唐順之 二甲1 95 225  
嘉靖11年壬辰科 林大欽 孔天胤 高 節(jié) 林 春 二甲7 80 233  
嘉靖14年乙未科 韓應龍 孫 陞 吳 山 許 榖 二甲11 95 227  
嘉靖17年戊戌科 茅 瓚 羅 珵 袁 煒 袁 煒 探花 95 222  
嘉靖20年辛丑科 沈 坤 潘 晟 邢一鳳 林樹聲 二甲4 90 205  
嘉靖23年丙辰科 秦鳴雷 瞿景淳 吳 情 瞿景淳 榜眼 93 216  
嘉靖26年丁未科 李春芳 張 春 胡正蒙 胡正蒙 探花 90 208 張居正 該科登第
嘉靖29年庚戌科 唐汝楫 呂調(diào)陽 姜金和 傅夏器 二甲9 95 222  
嘉靖32年癸丑科 陳 謹 曹大章 溫應祿 曹大章 榜眼 105 295  
嘉靖35年丙辰科 諸大綬 陶大臨 金 達 金 達 探花 90 203  
嘉靖38年己未科 丁士美 毛惇元 林士章 蔡茂春 二甲4 85 215  
嘉靖41年壬戌科 徐時行 王錫爵 余有丁 王錫爵 榜眼 85 211  
嘉靖44年乙丑科 范應期 李自華 陳 棟 陳 棟 探花 77 314  
               
隆慶2年戊辰科 羅萬化 黃鳳翔 趙志皋 田一儁 二甲3 77 323 田一儁(即:?。?/td>
隆慶5年辛未科 張元忭 劉 瑊 鄧以讚 鄧以讚 探花 77 316 鄧以讚(即:贊
               
萬歷2年甲戌科 孫繼皋 余孟麟 王應選 孫 鑛 二甲4 70 226 孫鑛(即:礦)
萬歷5年丁丑科 沈懋學 張嗣修 曾朝節(jié) 馮夢禎 二甲3 57 241  
萬歷8年庚辰科 張懋修 蕭良有 王庭譔 蕭良有 榜眼 57 242 王庭譔(即:撰)
萬歷11年癸未科 朱國祚 李廷機 劉應秋 李廷機 榜眼 67 271  
萬歷14年丙戌科 唐文獻 楊道賓 舒弘志 袁宗道 二甲1 67 281  
萬歷17年己丑科 焦 竑 吳道南 陶望齡 陶望齡 探花 67 277  
萬歷20年壬辰科 翁正春 史繼偕 顧天埈 吳 默 二甲3 57 224  
萬歷23年乙未科 朱之蕃 湯賓尹 孫慎行 湯賓尹 榜眼 57 224  
萬歷26年戊戌科 趙秉忠 邵景堯 顧起元 顧起元 探花 61 232  
萬歷29年辛丑科 張以誠 王 衡 曾可前 許 獬 二甲1 57 241  
萬歷32年甲辰科 楊守勤 孫承宗 吳宗達 楊守勤 狀元 57 248 徐光啟 該科登第
萬歷35年丁未科 黃世俊 施鳳來 張瑞圖 施鳳來 榜眼 57 238  
萬歷38年庚戌科 韓 敬 馬之騏 錢謙益 韓 敬 狀元 57 242  
萬歷41年癸丑科 周延儒 莊奇顯 趙師尹 周延儒 狀元 67 274  
萬歷44年丙辰科 錢士升 賀逢圣 林 釬
      
67 274 洪承疇 該科登第
萬歷47年己未科 莊際昌 孔貞運 陳子壯 莊際昌 狀元 67 275 袁崇煥 該科登第
               
天啟2年壬戌科 文震孟 傅 冠 陳仁錫 劉必達 二甲11 77 329 黃道周 該科登第
天啟5年乙丑科 余 煌 華琪芳 吳孔嘉 華琪芳 榜眼 57 240  
               
崇禎元年戊辰科 劉若宰 何瑞征 管紹寧 曹 勛 二甲2 67 283 史可法 該科登第
崇禎4年辛未科 陳于泰 吳偉業(yè) 夏曰瑚 吳偉業(yè) 榜眼 67 279  
崇禎7年甲戌科 劉理順 吳國華 楊昌祚 李 青 二甲4 57 242 另補5人,不知甲第
崇禎10年丁丑科 劉同升 陳之遴 趙士春 吳貞啟 二甲11 57 241  
崇禎13年庚辰科 魏藻德 葛世振 高爾儼 楊瓊芳 三甲1 57 236  
崇禎15年壬午科特科 史 惇 俞泰交 章晉錫       賜特用出身263名
崇禎16年癸未科 楊廷鑒 宋之繩 陳名夏 陳名夏 探花 78 314 未殿試11人
               
  說明:              
  (1)明代的科舉,分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階段。學校生員(秀才)每三年一次到省城參加會考,教做鄉(xiāng)試,錄取的人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舉人和國子監(jiān)的監(jiān)生在隔年春天到禮部應考,稱為會試,錄取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會元;同年再由天子親自在殿上出題測驗進士,稱為殿試或廷試,把會試錄取的進士分為三等:一甲三人,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二、三甲若干人,第一名都叫傳臚。
 ?。?)洪武4年辛亥科(1371):本科舉行后,洪武5年明太祖下旨停止科舉,歷十二年,至洪武十七年重新恢復。洪武5年是否有科舉,有待核實后更正。
  (3)洪武30年丁丑科(1397):會試時,翰林院學士劉三吾、紀善、白信蹈為考試官,會試出榜后,所錄50人中進士的皆江南士子,北方學子大嘩。朱元璋命張信等人重新閱卷,張信等堅持認為南方學子文采在北方之上,不允更改。朱元璋于是將張信等棄市處死,重發(fā)夏榜,自閱試卷,所取中61人學子,完全是北方人,于六月廷試,以韓克忠為第一名狀元。因此世稱春夏榜,也稱南北榜。
 ?。?)永樂9年辛卯科(1411):本科于永樂七年(己丑)會試后,因明成祖去北京巡狩,至辛卯三月才回京舉行廷試。因此本科也稱為己丑科。
  (5)明初會試原在南京,自永樂13年乙未科(1415)本科始,改在北京舉行。
 ?。?)天順七年癸未科(1463):因試場焚毀,會試改至八月舉行,殿試也推遲到次年(甲申)三月。因此天順8年甲申科(1464)本科也稱癸未科。
 ?。?)正德16年辛巳科(1521):本科于正德十五年(庚辰)會試后,因明武宗南巡,殿試未及舉行,次年二月武宗歿,至世宗接位后方舉行殿試。因此本科也稱庚辰科。
 ?。?)萬歷44年丙辰科(1616):本科會元沈同和,因試卷為第六名趙鳴陽代作,事發(fā)被謫,會試錄上亦即除名,故本科無會元。

    
中考狀元 狀元經(jīng)驗 中考題庫 中考壓軸題 中考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