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申論:2013國家公務員時政熱點 健康社會“胡言亂語”

字號:

歡迎閱讀公務員考試申論的《2013國家公務員時政熱點 健康社會“胡言亂語”》考試資料,關鍵詞為熱點 國家公務員 胡言亂語,本文發(fā)表于2012年12月03日 08時40分18秒。
     2013年國家公共科目考試分為行測和申論,行測以客觀題為主,申論重在考察考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對事實和政治的把握能力以及結(jié)合所給材料分析整理能力,出國留學網(wǎng)公務員網(wǎng)第一時間關注國家公務員局網(wǎng)站并及時更新歷年真題、資料及技巧。
     今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文章,稱觀點多元并不等于胡言亂語,胡言亂語對社會不但無益還很有害。多家門戶網(wǎng)站對此給予了特別關注。
     上述文章以若干不實信息、不成熟觀點為例,表達了對輿論場域混沌和混亂狀態(tài)的擔憂,指出以“觀點多元”為借口胡言亂語,是對觀點多元的誤讀與曲解,也不利于觀點多元的培育和秩序的形成。
     不可否認,網(wǎng)絡時代尤其是微博的興起,既擴展了輿論平臺,也改變著傳統(tǒng)信息傳播方式,較之以往,話語場域的狀況確實更為復雜。在這種情況下,提醒個人以更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和識別信息,負責任地發(fā)表觀點,沒有問題。但如果將復雜性簡單概括為混亂和胡言亂語,由此推出“有違觀點多元”的結(jié)論,繼而反對“胡言亂語”,看上去自成邏輯,其實中間存在多種概念的混淆。
     言論以信息為立足點,該文首先指出信息的“瑕疵”和不正確問題,要求傳播客觀、真實的信息。這種說法是對信息與事實不加區(qū)分。所謂客觀、真實的信息,即事實,而事實始于對信息的核實和確認。信息出現(xiàn)和傳播之初,并不能保證絕對的準確無誤,傳播、論證的整個過程,反而可以讓不明確、模糊、不真實的信息漸漸褪去欺偽的面目,呈現(xiàn)更接近本原的一面。我們不能盲目地把信息的龐雜、不確定歸為混亂,強求自始至終的事實傳播,實際上,一些事例證明,帶著“事實”頭銜未經(jīng)檢視的信息可能剛好與事實相反。
     至于觀點表達的不理性、不公允,甚至胡言亂語的說法,姑且不作評述,僅觀點多元不等于胡言亂語,胡言亂語有害社會的陳述就有很大問題。這里無形中將觀點或者思想依正確與否劃出界限,其潛臺詞是,在錯誤的思路上保持觀點的統(tǒng)一當然不對,但在正確的思路上保持觀點的統(tǒng)一則是對的。若多元以此為基礎,那么是不是多元就是所有正確觀點的匯總?然而,向“正確”的一方傾倒的多元能算作怎樣的多元?
     必須明確,多元本身沒有對錯判斷。多元容納不同的意見表達,倡導思想的自由傳遞,它提供一個人人平等的公共平臺,排斥一切可能的傳播障礙和隔閡。很多時候,正是依靠開放交流,一些錯誤、荒謬的觀點得到了糾正,道德信念得以建立,公共常識得以普及。觀念、觀點往往具有強烈的時代局限性,在一些時代荒誕不經(jīng)的觀點,可能成為未來的社會主流價值,歷史不斷對此進行著論證,因此,一個真正進步自信的時代,并不在其壓制異端邪說的能力,而在于其包容萬家的氣量。
     客觀地說,批駁輿論場域的亂象,實則是一種擔心,害怕不理性的、荒謬的觀點反據(jù)上風。這種擔心恐怕難說荒唐,但它至少是多余的。很多事情證明,人們在觀點的自由市場上往往收獲更多。例如,汶川地震中曾經(jīng)掀起輿論波浪的范美忠事件,不但沒有讓一套看似自圓其說的反道德說辭站穩(wěn)腳跟,反而激起公眾重新認識責任、良知、道德以及我們自己。
     給社會一個多元的空間,相信社會可以自我提煉、產(chǎn)生一股向善的力量,有著凝聚正面共識的可能。
    1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申論熱點 申論范文 申論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