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原始天文學(xué)與夏商文化的起源

字號:


    探討夏、商二代的文化,筆者認為應(yīng)從其姓氏、圖騰、祖先、國族名及居地名的起源入手,可得其主干。
    因為關(guān)于殷商的資料多一些,下面就先談?wù)勔笊涛幕钠鹪础?BR>    商文化的起源與星辰崇拜有很大的關(guān)系,其姓、氏、圖騰、祖先、國族名、居地名純來自于對天蝎座——大辰房、心、尾的崇拜。
    郭老此說確鑿無可易,蓋商人視自己為商星之神閼伯之后,亦即天蝎星之神,故以蝎為圖騰,以禼(蠆)為祖先,以子為姓,都是來源于對天蝎座的崇拜。古籍中所載傳說契的子姓是因為其母有娀氏簡狄吞了燕卵(卵即子)而生之故,殆是古事失傳而新創(chuàng)的解釋性神話。
    首先說“商”,卜辭中就有“商”,有三個用途:一是都邑或地名,如大邑商、中商、丘商等,二是人名,武丁的諸子之一子商,三是方國名,即商方。但從卜辭的用途上,沒辦法知道“商”到底是什么意思。
    《說文》曰:“商,從外知內(nèi)也。從吶,章省聲?!钡?,甲骨文中早期的“商”字上面是從“辛”,下面是從“丙”(或以為是從內(nèi),非),不從口,故“商”當是從辛從丙,丙亦聲,商、丙古音都是陽部。中后期的甲骨文始在“丙”下加“口”。更有甚者,甲骨文、金文和一些古文的“商”或在上面的“辛”的兩旁加“口”或“日”,如《佚》518所載甲骨文中的“商”字上面的辛旁或從二“日”,金文中如秦公镈的“商”字在辛兩旁從四個日,蔡侯盤上的“商”是從二口,商代的尊的商從四口,《說文》所載的古文商也是從二口,籀文是從二日。按:實際上所從的二“口”或二“日”就是“晶”之省,秦公镈從四個日,乃是“晶”的繁構(gòu),也就是“星”的初文。由此推之,“商”很可能本來就是商星的專門用字,但是為什么從辛從丙則不能確知?!靶痢笔恰跋鳌钡谋咀?,就是削刀的象形,古代它和刻刀(即甲骨文中的“亥”,即“刻”的初文,后稱剞劂)一樣都是書寫工具,刻刀是尖鋒,用來在簡牘或甲骨上刻畫,稱為“契”或“鍥”(把刻刀稱為剞劂,蓋即契或鍥之緩音);削刀(辛)是平鋒,有點象小鏟子,一旦刻錯了或者簡牘甲骨上的字不需要了,就用它削刮去除,稱為“刪”,所以現(xiàn)在還把去除文章中不需要的內(nèi)容稱為“刪削”。這大概和商星之神閼伯的傳說有關(guān),因為古巴比倫神話中的天蝎座之神納布Nabu就是司書寫、語言與智慧之神,書籍的保護者博爾西帕的守護神,專司代表眾神向人類傳達神諭,中國的星歷知識即自古巴比倫傳入,則商星之神閼伯的司職自當與納布相同?!氨笔囚~尾的象形,《爾雅?釋魚》:“魚尾謂之丙”,是其本義也。在這里可能是代表蝎尾,因為蝎子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的毒尾,所謂“蠣蠆之尾”(《莊子???天運》),后來因為它固為星名,乃又加“晶”也。故“商”本商星,殷人以蝎為圖騰,崇拜商星,因以為氏族名,商族所居之地曰商或商丘,后以為國名。因此,在殷人的古傳中,必定是先有商星,后有商族,后有商或商丘的地名,而后有商的國名。
    總之,殷人的族星為商星,祖先為禼(契),圖騰為蠆(蝎),姓為子,國名(居地名)為商,氏名曰殷,都是來源于對商星(天蝎座)的崇拜。
    夏文化的起源與商文化的起源是有共同之處的,下面仍然從姓、氏、祖先、圖騰、國族和居地名等方面作一下討論。
    夏人乃姒姓。關(guān)于其來源,《世本》認為是“禹母修己吞神珠如薏苡,胸坼生禹”,故以“苡(姒)”為姓,《史記?夏本紀》言“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后,姓姒氏”,《集解》引《禮緯》曰:“祖以吞薏苡生?!边@個說法簡直就是商人的祖先契母簡狄吞燕卵生契而以子為姓的翻版,肯定是很后起的說法了。
    《爾雅?釋親》云:“女子同出,先生為姒,后生為娣。”《釋名?釋親屬》云:“姒,似也。少婦謂長婦曰姒,言其先來,己所當法似也?!边@是說“姒”實際上就是“似”的意思,所以古書中姒和似可以通假,如《儀禮?特牲饋食禮》注:“舉觛于其姒婦”,《釋文》:“姒,本作似”。又似古通以,如《易?明夷?彖》曰:“文王以之”,《釋文》:“以,鄭、荀、向作似”,是其證。
    郭沫若云:“(巴比倫之)雙子均西向,視為Nabu與Marduk二神之顯示。此二神乃兄弟神,于位置上每相對立,如在四陸之中Marduk立于東極而司春,Nabu立于西極而司秋,正合于我國的參與商之位?!眲t巴比倫曾有Marduk為參星神之說,Marduk即馬爾杜克,乃巴比倫的主神,在諸神中地位最為崇高,夏人用參為族星,似乎與此有關(guān)。但是馬爾杜克為主神之事大約是在公元前19-公元前16世紀左右,似乎要后于我國的夏代,而且似乎僅見于此,別無佐證。巴之獵戶座名SIB.ZI.AN.NA,郭沫若云華言為“忠實之天牧”(此譯是否準確尚待進一步證實),其傳說實際上來源于古埃及,埃及關(guān)于獵戶座的說法較復(fù)雜,比較有名的是奧里翁Orion的傳說,他是天狼星女神索蒂斯Sothis的丈夫,冥王奧西里斯Osiris的密友和法老護佑者,后來奧里翁的故事傳入希臘,希臘人加以改編和創(chuàng)作,才有了希臘神話中獵戶座之神奧里翁的故事并名揚世界(西方獵戶座名Orion,即本此),現(xiàn)在介紹獵戶座的文章都言是希臘神話中的奧里翁,卻不知奧里翁本來是古埃及神話中的人物;在埃及更早的時期,獵戶座還被視為冥王奧西里斯或智慧神撒阿Saa(或作撒赫Sah)的顯示,被認為是眾神和法老靈魂所居之地,奧西里斯被稱為眾神之父,而撒阿則被稱為眾星之王,地位皆甚崇高。蓋在夏代,夏人是盟主方國,地位最高,故用至上神之星參星作為族星,而商人處于從屬方國地位,乃用與之相對的兄弟之星大火為族星。在巴比倫的傳說中,納布或為馬爾杜克之子(馬爾杜克之妻查爾帕尼圖Sarpanitu所生),則其地位更低于馬爾杜克。 而事情仍有不可解者,《左傳》言遷閼伯于商丘祀大火,商人是因,故大火為商星,而言遷實沈于大夏祀?yún)ⅲ谎浴跋娜耸且颉?,也不言“參為夏星”,說“唐人是因”也不言“參為唐星”,卻言參為晉星,這也是比較奇怪的。只有《說文》言:“參,商星也”,段玉裁認為“商當作晉,許氏記憶之誤”,但是另一種可能就是這個“商”是“唐”字之假,因為商、唐古音都在陽部音近,古書中亦有二字通假之例,如《史記·封禪書》:“其西則唐中”,《漢書·郊祀志》“唐中”作“商中”,可見二字古可通用。意者古代的確有參為唐星之說,而許慎用之也。
    而其居地晉之虛也當是得名于參星,參星也稱晉星,《說文》中所載的奇字“晉”是上面兩個“子”下面一個“日”,這個“晉”固疑是晉星的專門用字,因為晉星當于雙子,故從二子,下面的“日”則是“晶(星)”之省,如晨、昏、昴等字本來都是從“晶”而后省作“日”也。晉星即實沈之星、唐(夏)星,則晉之虛即實沈之虛,亦即夏虛也?!按笙摹敝嘀^當來自巳之歲名“大荒落”,蓋“荒”古音曉母陽部,與“夏”為曉、匣旁紐雙聲、陽魚對轉(zhuǎn)疊韻;“落”古音是鐸部,與“夏”是鐸魚對轉(zhuǎn)疊韻,故“荒落”之促音可讀如“夏”,則“大荒落”自可音變?yōu)椤按笙摹?。夏人之國又稱為土方,“土”又當是“大夏”之促音,土、大古音都是舌頭音,土、夏又同為魚部韻,則“大夏”之促音可讀為“土”矣。
    實沈為唐(土方)之先人,其于十二支中為巳(姒),則實沈當為姒姓之始祖,而古史以姒姓始祖為禹,則禹與實沈是一非二矣。 “禹”之字形甚奇詭,而與商人的祖先之“禼”的結(jié)構(gòu)頗有相似之處,就是下面都從“厹”,《說文》:“禹,蟲也。從厹,象形?!钡窍惹氐浼蟹惭浴坝怼闭?,都是指夏人的祖先大禹,絕無用為蟲義者,可知《說文》的解釋不可靠,“禹”當是大禹名的專門用字。由“禼”乃是在“蠆”之尾上加“厹”形變而來推之,“禹”也當是在其上部的那個字的下面加“厹”而成?!岸c”是從厹蠆省聲,則“禹”亦當是一個形聲字。案:古文“禹”當是從厹余省聲,它的上半部就是由古文“余”字省減而來,《說文古籀補補》第十四引古璽文的“禹”字正是從“九”(古肘字,后來演變?yōu)閰?“余”省聲,更有進者,《漢書·藝文志》有《大禹》一書,其“禹”字的寫法和《師剺簋》上的“禹”字的字形相同(筆者案:原文引用了一些古文字形予以詳細說明,由于電腦無法打出古文字,只能簡略描述如此)。故“禹”本當是從厹余省聲,“禹”、“余”古音皆在魚部。
    “禹”既和“禼”一樣從“厹”,則知它的本義必是一種動物。筆者認為“禹”本來是“虞”的本字?!墩f文》:“虞,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也,食自死之肉。從虍,吳聲。”段注:“騶虞,《山海經(jīng)》、《墨子》作騶吾,《漢東方朔傳》作騶牙,皆同音假借也。”而虞古亦通荼,如《易·屯·六三》:“既鹿無虞”,漢帛書本虞作荼;荼古又通余,如《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散侯董荼吾”,《索隱》:“今以其人名余吾”,可證虞、荼、余古本通用。余謂騶虞古必作騶余,或簡稱“余”,后來為示區(qū)別才在“余”下加“九”或“厹”為“禹”,后來用為大禹名的專門用字,復(fù)又造一“虞”字代之。就像殷人之祖先名本為“萬”或“蠆”,后來為示區(qū)別在下加“九”或“厹”,后來更造一“禼”或“偰”字代替之也。
    既知“禹”本“虞”字,則可知夏人之圖騰為白虎,其來源亦自參星。夏人以自己為參星神之后,而固視參宿為白虎形也?!妒酚洝ぬ旃贂贰ⅰ稘h書·天文志》皆云:“參為白虎”,《唐開元占經(jīng)》卷六十二引《圣洽符》曰:“參者,白虎宿也”,又引《元命苞》曰:“參,白虎之體也”,此于星象上皆由來甚古。所以,夏人的圖騰必是白虎,白虎稱“禹(虞)”,故夏人的圖騰神及始祖為禹。而參神之后亦多以“虞”名(見《左傳·昭公元年》),殆即以參為白虎之故。古籍所載禹字“高密”,又稱“文命”,見于《世本》、《潛夫論》、《吳越春秋》、《尚書緯帝命驗》等書。學(xué)者不得其解。按:密者甝也,“甝”古本從虎日聲,莫狄切,《玉篇》載其俗字為從虎冥聲,音冥,《說文》訓(xùn)“白虎也。從虎日聲。”桂注:“徐鍇曰:今人多音酣,惟隋曹憲作《爾雅音》云‘音覓’?!稜栄拧め尗F》:‘甝,白虎’,《釋文》云:‘甝,下甘反,又亡狄反。’李善注《文選·蕪城賦》云:‘甝,戶甘切’。馥謂日旁誤為甘,音隨文變也。”可知甝本來就是從日聲,明母字(莫狄切、冥、覓皆明母),日古音在質(zhì)部,則“甝”讀明母就是讀如“密”,密亦明母質(zhì)部。故禹又名密或高密者,就是甝,亦即白虎也。“文命”當即“文密”,亦即“文甝”,密、甝、命均為明母字,雙聲音近?!案摺?、“文”則都是其后人對他的敬辭或美稱,如稱祖為高祖、稱考為文考之類者也。今有言夏人之圖騰為龍、蛇者,寥無實證,非所敢言。 古有氏族曰有虞氏,以為是帝舜之氏,從郭沫若研究出帝舜就是帝嚳,也就是《山海經(jīng)》中的帝俊和卜辭中的“高祖夒”之后,這個說法就不能相信了,因為帝舜本來就是夏、殷人的上帝,他顯然不可能是有虞氏。有虞氏當是夏人在建立夏王朝之前的氏族名,因為他們崇拜參星和白虎,故稱有虞氏,證之者,古有“虞夏同科”之說,《尚書正義》云:“案:馬融、鄭玄、王肅、《別錄》題皆曰《虞夏書》,以虞夏同科,雖虞事亦連夏?!顿潯吩疲骸浦畻l,五家之教’,是虞夏同科也?!薄巴啤敝^同根所生,即一家也。蓋夏人本號有虞氏,后來建立了王朝,居于晉之虛的大夏,始號“夏后氏”,亦簡稱“夏氏”,如《尚書·湯誓》載湯曰:“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1]劉韶軍《神秘的星象》第9頁 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
    [2] [8][9][14][17][24]《郭沫若全集》考古編1《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干》第328頁、第255-259頁、第277-278頁、第280頁、第328頁 科學(xué)出版社1982年9月
    [3]徐中舒《關(guān)于夏代文字的問題》 載中國先秦史學(xué)會主編《夏史論叢》 齊魯書社1985年(下同)
    [4]鄒衡《對當前夏文化討論的一些看法》 載《夏史論叢》第24頁
    [5]楊育彬《從建國后的考古發(fā)現(xiàn)來探討夏文化的始末》 載《夏史論叢》第91-92頁
    [6]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黃帝”條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年6月
    [7]《郭沫若全集》考古編2《卜辭通纂?世系》第362頁、 科學(xué)出版社1983年6月
    [10]《郭沫若全集》歷史編2《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第11頁 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11]《觀堂集林》卷二《說商頌下》第117頁 中華書局1959年6月
    [12]楊寬《西周史》第386頁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
    [13]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第323頁 中華書局1979年6月
    [15][16]高明《古文字類編》第35頁、第503頁 中華書局1980年11月
    [18][19][20]鄭文光《中國天文學(xué)源流》第123頁、第53頁、第101頁 科學(xué)出版社1979年12月
    [21]顧頡剛《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 載《清華學(xué)報》第六卷第一期,1930年6月
    [22]《郭沫若全集》歷史編1《夏禹的問題》第308-309頁 人民出版社1982年九月
    [23]胡厚宣《甲骨文土方為夏民族考》 載《殷墟博物苑苑刊》創(chuàng)刊號 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9年8月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dǎo)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