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三大詩人。而三人中的杜甫和白居都與鄭州有著不解之緣!
杜甫生于鞏義市窯灣,至今故居遺址仍存。乃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開元中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先后與高適、李白結識。天寶五年(746)到長安,困頓十年。安史亂起,逃出長安,投奔鳳翔謁見肅宗,授官左拾遺。不久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后棄官經(jīng)秦州同谷,移家成都浣花溪畔。一度在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職,官參謀、檢校工部外員郎,故世稱杜工部。永泰元年(765)離川東去,途中留滯夔州。晚年攜家出峽,漂泊鄂湘一帶,后死于赴彬州途中。他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詩稱“詩史”,被譽為“詩圣”,對后影響深遠,1962年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少小離鄉(xiāng),顛沛流離,但對家鄉(xiāng)的感情何時曾忘?大歷二年(767)在夔州,杜甫送朋友孟倉曹赴東都洛陽之時,想到家鄉(xiāng)的山川和梅花,把濃濃的鄉(xiāng)情寄托在贈送朋友的詩中:
君行別老親,此去苦家貧。藻鏡留連客,江山憔悴人。
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新。朝夕高堂念,應宜彩服新。
與杜甫相比,白居易在鄭州生活時間較長,作官后又多次往返鄭州,故留下有關鄭州的詩也多,計有詠滎陽四首,登封十一首,新鄭二首,中牟一首,合計十八首之多。
白居易與元稹(字徽之)詩風相近,交誼深厚,世稱“元白”。唐穆宗長慶四年,白居易從杭州刺史離任返京,途經(jīng)故鄉(xiāng),夜泊河陰,遙想時任漸東觀察使越州刺史的元稹,賦《河陰夜泊憶徽之》:
憶君我正泊行舟,望我君應上郡樓。
萬里月明同此夜,黃河東面海西頭。
文宗太和五年至七年(831-833),白居易任河南尹居洛陽,距嵩山頗近。經(jīng)常與友朋暢游嵩山,或與友唱和,或東崖題詩,或送客寄懷,先后寫下十一首詠嵩之詩。其《與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龍?zhí)蹲鳌吩疲?BR> 喜逢二室游仙子,厭作三川守土臣。舉手摩挲潭上石,開襟抖擻府中塵。
他日終為獨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若言尹是嵩山主,三十六峰應笑人。
其他詩作《從龍?zhí)端轮辽倭炙骂}贈同游者》、《嵩陽觀夜奏霓裳》、《山中五絕句》、《早春題少室東崖》、《看嵩洛有嘆》也皆有風致,本文來源于千里馬的網(wǎng)站導航其《看嵩洛有嘆》曰:“今日看嵩洛,回頭嘆世間。榮華急如水,憂患大如山。見苦方知樂,經(jīng)忙始愛閑。未聞籠里鳥,飛出肯飛還?!庇幂p松的筆調,抒發(fā)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情懷,與前面所引“他日終為獨往客,今朝未是自由身”異曲同工。
來源:鄭州日報 婁繼周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