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楊業(yè)女兒終身未嫁之謎

字號:


    寂寞紅顏歸何處——楊業(yè)女兒終身未嫁之謎
    以前到開封游覽時,見到了那里的楊家湖和潘家湖,楊家湖清而潘家湖濁,分別代表了所謂正義和邪惡的形象。《楊家將演義》中的情節(jié)幾乎是每種戲劇中的主要曲目,象《四郎探母》、《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等,胡編亂造,神乎其神,既抹黑楊家的男人,又抹黑宋朝的皇帝,越到后來,情節(jié)越荒誕不經(jīng),變成神話,比如什么“污血破陣”,什么“遼太后的頭發(fā)是藥引子”等等,讓稍懂專業(yè)的人宛然而笑。當我們細看歷史上的楊家將時,發(fā)現(xiàn)了許多令人回味之處,楊業(yè)的兒子們都娶了妻子,楊業(yè)的女兒(據(jù)說是兩個)卻終身未嫁,在父母家度過了寂寞的一生。史料上的寥寥數(shù)語,連楊家千金的芳名都沒有留下,她們的一生更是無可探尋了。戲劇里有《楊八姐游春》《楊八姐盜刀》的故事,說的是美麗的楊八姐被大宋皇帝看上了,硬要娶為妃子,楊家人想盡辦法,才哄走了好色皇帝。還有一則是楊八姐女扮男裝,到遼國執(zhí)行任務,被遼國郡主看上,百般糾纏。從歷史上的記載來看,似乎沒有根據(jù),跟《四郎探母》之類的情節(jié)一樣,在歷史上找不到出處。楊家男子有壯烈殉國的記載,好象沒有做遼國駙馬的底案,楊業(yè)的女兒可能姿色出眾(從楊延昭的記載上推斷),但終身未嫁確是事實。有史料上記載,楊業(yè)的妻子折氏曾看中一位武將陳琳,要他在楊家兩個女兒中間選擇一個,陳琳委決不下,無奈之中,竟然揮倒自宮,進入大宋宮廷做了一位太監(jiān),兩位楊家小姐從此孤獨終老。
    我一直對此等說法感到奇怪,就算兩位楊小姐都不娶,陳琳也用不著去作太監(jiān)。同理,就算陳琳十分出色,兩位楊小姐也犯不著守這“望門寡”。后來突然看到了一首北朝民歌,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驅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呼天。”講的是南北朝時,北方戰(zhàn)亂不斷,殺戮極慘,以至壯丁稀少,如同二戰(zhàn)后的蘇聯(lián),很多女子找不到合適的丈夫,又不愿屈就,只能抱撼終身。五代十國時期,群雄逐鹿,殺得天昏地暗,據(jù)說很多高門士族逃過了唐末的屠殺,卻未能度過這慘絕人寰的時代,終至滅絕。楊家在亂世中歸附過后周、后漢、大宋,有點象三姓家奴,朝秦暮楚,如同當時的名臣馮道,如同現(xiàn)代公務員,上司換了,自己該干啥還干啥。不過作為將領,楊家大節(jié)無虧,在陳家谷,楊業(yè)與五千親卒血戰(zhàn)遼軍,楊延玉壯烈殉國,楊業(yè)被俘后絕食而死,以實際行動報答了大宋皇帝的知遇之恩。楊業(yè)的女兒所處的時代,就是長期混戰(zhàn)之后,壯丁大量減少的時代。宋太宗時期的幾次用兵,幾乎把當時宋軍精銳全部報銷。因為楊家的巨大犧牲,作為楊家長子的楊延昭一直受到朝廷重用,經(jīng)歷過兩代皇帝的恩寵(沒有戲劇中皇帝迫害楊家將的情節(jié))。
    楊業(yè)的妻子折氏出身武將之家,善于帶兵,楊業(yè)的女兒作為三代名門之后,按理說應該是文武全才。楊業(yè)的兒子楊延昭如果不是人才出眾,也不會娶到皇親國戚。按照遺傳學的理論,概率之下,楊業(yè)的女兒應該是人才出眾的,名門千金,為何孤獨終老,一定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楊業(yè)父子殉國后,楊延昭又長期鎮(zhèn)守邊關,女兒們體諒母親子侄的孤寂,長期在家充當相母教侄的頂梁柱,以親情支撐楊家對朝廷的奉獻和犧牲,這是不能忽略的精神力量,無法用金錢計算它的價值。如同明清之交的江南勝地,烽煙不斷,張煌言率軍勤王,誓不降清。戰(zhàn)斗之慘烈,如同詩中所言,“江南草木半帶腥”,張煌言就義之前,已被打斷雙臂,清廷故意在三天之前,殺害了他的妻子和兒子,讓他品嘗斷子絕孫的傷痛,意圖壓跨他的精神,但張煌言早已舍身許國,意圖流名青史,最后大義凜然,從容就死。如果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國破家亡的絕望面前,早已無法做到從容淡定,保持一位忠義之士最后的尊嚴。
    楊家女兒出身武將之家,對搖頭晃腦、只會讀書的酸腐儒恐怕沒有什么興趣,楊業(yè)曾作為北漢大將與宋軍作戰(zhàn),殺人無數(shù),宋軍將領的家人子侄可能做過其槍下之鬼,所以懷恨嫉妒,未必愿意與楊家聯(lián)姻。那時,功臣之家的女兒倒是可以進宮為妃,但皇帝嬪妃成陣,這么多女人分享一個男人,名門千金也未必心甘情愿。就算其他宋室宗親,往往妻妾成群,讓人望而生懼。楊家小姐本可以嫁給父兄的部下,但出于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原則,為了維護楊家的形象,也往往不作此想。以楊家小姐高遠的眼光,在歷經(jīng)戰(zhàn)亂之后的大宋,的確難以找到與其匹配、讓她們甘心下嫁的男子了,就算曾經(jīng)有,恐怕已經(jīng)成為“無定河邊骨”了。“夔州處女發(fā)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既然無中意之人可嫁,又無衣食之憂,楊家小姐自然不象農(nóng)家貧女,為求溫飽而隨意嫁人了。
    宋朝的年代已經(jīng)不時興國際婚姻了,當然難有異國男子成為楊家小姐的追求者,孤獨一生,似乎已經(jīng)不可避免。戰(zhàn)爭暫時的傷痛,由男人來承擔,戰(zhàn)爭長遠的悲哀,卻由女人來消化,因為戰(zhàn)爭而找不到夫婿的女人,承擔了群雄逐鹿最慘痛的后果。她們的隱痛,又有誰來關注?史學家們關注帝王的興衰成敗,有多少人關注過女人脆弱的心靈?“問花花不語,為誰落?為誰開?算春色三分,半隨流水,半入塵埃”,什么時候人文關懷觸及到這些隱蔽的角落,什么時候的歷史才擁有了人的生氣。楊家女兒雖然終身不嫁,但畢竟有忠烈千秋的名聲作為補償,那些平民女兒因為天下喪亂而落寞一生,又有什么可以作為補償?史書上一次又一次地重現(xiàn)同樣的苦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女人更苦。(文/嫣紅1969)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