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稱金陵,又名建業(yè)或建康,史家們稱其為六朝的古都。此六朝是指晉及五代宋、齊、梁、陳,加上三國時期的吳國,共計六朝。在南京第一次成為國都(吳都)時,諸葛亮出訪吳國,來到南京,他以軍事家的眼光考察了南京周圍的地形地貌之后,認為南京是虎踞龍盤之地。所謂虎,是指南京城北的紫金山,亦名鐘山;所為龍,是指繞南京城而浩蕩東逝的長江。以他的眼光看,南京可以作帝之州。所以諸葛亮說“鐘阜龍蟠,石城虎踞?!?BR> 在東吳之后,南京后來還真作了東晉、宋、齊、梁、陳六朝古都。李白在《永王東巡歌》“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但當時有人發(fā)現(xiàn)了了一個奇怪現(xiàn)象,南京雖然是虎踞龍盤之地,可作“帝王州”,但歷代在南京稱制的王朝,短命者多,許多開國皇帝,沒稱上幾天皇帝,就倒了;沒有傳幾代,王朝就崩潰了。所以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比绻f南京是虎踞龍盤之地,為什么老是出現(xiàn)“一片降幡出石頭”現(xiàn)象呢?
在中國以后的歷史中,南京虎踞龍盤,可作帝王州的步伐沒有停止,在作了六朝古都之后,又作了后唐、南宋、明、太平天國、民國故都。但也是沒有逃脫過“一片降幡出石頭”的咒語。
諸葛亮這個人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有相當獨特的影響力,他未出山時,向劉備提出先“三國鼑立”,后“興復(fù)漢室”的建國方略?,F(xiàn)在看來,他的計劃只完成了一半。他當時是想到了、也做到了“三國鼑立”。但他只是想到、沒有做到興復(fù)漢室。他的另一個認為:南京是“虎踞龍盤”之地。和他的隆中對一樣,他也只是看對了一半。看到了南京“虎踞龍盤”,可作帝王州的一面。但作了帝王州的南京,真被某個王朝選為首都后,又總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最后都逃不了“一片降幡出石頭”的命運。定都南京的帝王們,經(jīng)歷著幾乎是一種模式的亡國之恨,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中國人修房子有看風(fēng)水之說。而一個帝王想定國都,更是慎之又慎。比如朱元璋作了皇帝之后,他是知道南京虎踞龍盤之說,但也聽文臣們講過南京作為歷代國都的歷史。一度他想學(xué)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因為長安有退山河四塞之險,進可扼天下之吭。但太子朱標考察之后,發(fā)現(xiàn)當時的長安已經(jīng)破落得不成樣子,如果重新建成大明國都,國家投入太大。再者朱元璋也沒有好意思說出來,南京距離他的老家鳳陽不是太遠。項羽說人發(fā)達了,不回家如同綿衣夜行,朱元璋不是項羽,但戀家的情緒不可能一點沒有。如江準地區(qū)有句俗語說“不要官兒大,只要不離家?!皯偌摇?,是人之常情。另外南京是朱元璋的龍興之地,可以算得上是他的第二故鄉(xiāng)。所以他選擇了南京作為大明首都。但他對于南京所謂的虎踞龍盤之說,不太相信,希望用人造的風(fēng)水,穩(wěn)固他的國都?!眰髡f朱元障為了套住龍脖子,在太平門修筑了城墻。從富貴山向西,沿城墻至九華山(古地名叫覆舟山)、雞鳴寺(古地名叫雞籠山),再延伸至傅厚崗、鼓樓(古地名叫黃泥崗),這片地域是龍身子。進入五臺山,就是龍脊梁了。龍尾巴的位置在冶山道院。"
但朱元璋的大明也沒有按他的意愿發(fā)展,他死后四年時間,就滅亡了,是滅亡于自已人手里。所以還是“一片降幡出石頭”,以南京為國都的王朝,長不了。幾乎是成了一個歷史的規(guī)律。個人以為,至少有兩個原因。
一,虎踞龍盤說法的錯誤。
到過南京的人,對南京周邊地理環(huán)境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南京周圍是有幾座小山,最高就是鐘山,僅三百余米高,且山勢多平緩,易攻難守。北面被視作天險的長江。江面開闊,且流勢平緩,此處所謂的大江,在宋朝是擋不住趙匡籝大兵;在明朝是擋不住滿人的大兵;在民國時,也擋了不了國朝的軍隊。
九幾年筆者登鐘山一游,站在鐘山之頂一覽,整個南京城在都在腳下,當時想,如果擁有一門大炮,嘿嘿,南京啊,我是指哪兒打哪兒。后來下山翻歷史資料,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登鐘山時,居然也是和我一樣的想法。
所以南京旁邊所謂的虎龍,都是一些弱龍病虎。從軍事角度,對保衛(wèi),保護南京作用不大。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片隆幡出石頭”。
二南京人(南方人)性絡(luò)溫和。
幾年之前,看到一個總結(jié):“南方的文人,北方的將,陜西的土地埋皇上”。南京是南方的代表,中國的南方文人多,民風(fēng)溫和。好于辯,不好于斗。筆者算得上是一個南方人,曾到北方求學(xué)。沒事時,喜歡在求學(xué)城市的大街小巷轉(zhuǎn)悠,在一些小事上,能反應(yīng)出北方人與南方人性格上不同。比如在北方,兩個人碰車了。兩句話沒說了,就可能用拳頭說話,大打出手;而在南方,兩個人可能要爭上兩小時,爭得唾沫橫飛,面色發(fā)青,但多是不肯動手。所以中國歷史上多是北人伐南方人。南方人與北方人發(fā)生戰(zhàn)爭,南方的挨打的機會特多。
虎踞龍盤只是一個神話,(可能是諸葛亮當時忽悠孫權(quán)抗曹的假話)而境內(nèi)民眾性情溫和如綿羊,作了帝王州的南京,自然只要有敵來犯,就投降,所以劉禹錫說他總是看到“一片降幡出石頭”,而劉禹錫之后的我們,也多是看著“一片降幡出石頭”,南唐降于宋,明降于滿人,到了近代先降日本,再降國朝。南京啊,南京,是一個千年以來,一直投降著的城市。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dǎo) |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