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中國帝王列傳 漢桓帝(劉志)

字號:


    恒帝,名劉志(公元132-167年)。章帝曾孫。質(zhì)帝被毒死后,由梁冀迎立為帝。在位21年,病死,終年36歲。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漢桓帝劉志,章帝曾孫,順帝陽嘉元年(132年)生于蠡吾(今河北博野西南)侯國。祖父是河間孝王劉開,父親是蠡吾候劉翼,母親系劉翼妾匱明。因父親去世,劉志年齡不大即襲爵為侯。15歲被梁冀迎立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和”,以后又換了六個年號。
    一、進身帝位 得益外戚
    按規(guī)制,在外為王侯者,不可繼承大統(tǒng)。但東漢屢有破此規(guī)制者,原因是當權的外戚或宦官希望找一個年幼無知的小皇帝。以便繼續(xù)控制朝政?;傅鄣牡畚痪褪且虼藘e幸得來。
    質(zhì)帝本初元年(146年),順烈皇后梁納以皇太后身份征桓帝到洛陽城北的夏門亭,準備把她的妹妹嫁給桓帝。但婚禮尚未舉行,太后的哥哥,身為大將軍的梁冀,因新立才8歲的質(zhì)帝指責他是“跋扈將軍”,竟將質(zhì)帝毒死了。因此,朝中又要議立新帝。
    當時梁冀考慮到劉志年方15,容易操縱,提出要策立桓帝;而太尉李固、司徒胡廣、司空趙成為了削弱梁氏集團的勢力,則主張迎立年長的清河王劉蒜。于是梁冀召集三公、中二千石、列侯一起來討論此事。結(jié)果李固、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認為清河王“明德著稱”,且血緣與質(zhì)帝最近(為質(zhì)帝兄),應立為嗣。梁冀苦于找不到別的理由反對,只好宣布暫停討論。
    第二天重會公卿討論,梁冀嚴厲逼迫群臣策立劉志。那些公卿在梁冀的淫威下只好屈從,只有李固堅持己見。為了消除阻力,梁冀就讓梁太后下詔罷免了李固。這樣,在閏月庚寅(146年),梁冀終于持節(jié),以諸侯王青蓋車,迎劉志入南宮即皇帝位。劉志就這樣在外戚梁氏的一手操縱下做了皇帝,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
    二、抑制宦官 打擊外戚
    桓帝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是一個傀儡皇帝。當時,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他幾乎難以置喙。盡管梁太后在和平元年(150年)曾下詔歸政,但梁冀專橫跋扈,桓帝還不得不仰其鼻息?;傅壅嬲H政,是他在位的后8年,而在這8年中,發(fā)生很多重大事件,即“三斷大獄,一除內(nèi)嬖,再誅外臣”。所謂“三斷大獄”,一是誅滅梁冀,二是廢免鄧氏,三是禁錮黨人;“一除內(nèi)嬖”,是抑制宦官;“再斥外臣”,則是誅殺南陽太守成瑤和太原太守劉質(zhì)。
    梁冀在策立桓帝后,權力達到頂點。他先是以“災異”讓梁太后策免太尉杜喬,繼而又羅織罪名殺了李固和杜喬。加上桓帝對他極盡尊崇,委以朝中大權,甚至規(guī)定他可“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禮儀比蕭何”;又增封其食邑為四縣,比鄧禹;賞賜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比霍光;還封其弟梁不疑為潁陽候、梁蒙為西甲侯、梁蒙之子梁胤為襄邑候、其妻孫壽為襄城君,并加賜赤紱,比長公豐。這樣一來,梁冀更加專橫暴虐。朝中大小政事,無不由他決定。百官的升遷任免,都要先到他家里謝恩,才能到尚書臺辦理手續(xù);地方郡縣每年進獻的貢品,要先把上等的送給粱冀,然后才把次等的獻給桓帝。結(jié)果他“威行內(nèi)外,百僚側(cè)目,莫敢違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與”。此外,梁冀和妻子孫壽都窮奢極欲,搜刮財富,修建豪宅,殘忍貪暴,激起的民憤極大。
    桓帝對于梁冀的橫暴也早有怨恨,只是由于他的兩個妹妹都在自己身邊,不敢發(fā)作。延熹二年,粱冀二妹梁皇后去世,桓帝開始策劃誅滅梁氏。他去上廁所的時候,單獨叫宦官唐衡,問他宦官中有誰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傅塾谑桥c他們五人密謀,決定誅除梁冀,并用牙齒咬單超手臂出血為盟。八月丁丑,桓帝來到前殿,即召尚書入殿,宣告要懲辦粱冀。他命尚書令尹勛持節(jié)率丞郎以下守宮廷,收符節(jié)送省中;命黃門令具瑗將御林軍1000余人和司隸校尉張彪共同包圍梁冀住宅;命光祿勛袁盱持節(jié)收梁冀大將軍印綬,徙封為比景都鄉(xiāng)侯。梁冀、孫壽當日自殺,梁、孫家族全部棄市。其他公卿大臣因牽連而死的數(shù)十人,故吏賓客被罷免的有300多人,朝官幾乎一空,百姓莫不稱慶。
    桓帝誅滅梁冀以后,宦官單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5人因謀誅梁冀有功,被同日封侯,世稱“五侯”。單超任車騎將軍,位同三公。大權從此又落入宦官手中。他們挾持桓帝,濫行淫威,使得“中外服從,上下屏氣”,乃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宦官四侯及其親屬的專橫,不僅朝中正直官員反對,就連桓帝也開始擔憂,所以對四侯又慢慢開始限制。桓帝先是重用宦官侯覽等,分奪他們的權力,繼而借他們殘害人民的暴行,對他們進行打擊。延熹八年(165年),司隸校尉韓演奏言左倌罪惡,言其兄太仆南鄉(xiāng)侯左稱“請托州郡,聚斂為奸,賓客放縱,侵犯吏民”。桓帝立刻準奏,結(jié)果左氏兄弟都被迫自殺。韓演又奏具瑗兄具恭貪污罪,恒帝也下令征詣廷尉。具璦只好上還東武侯印綬,自己向桓帝謝罪?;傅巯略t貶他為都鄉(xiāng)侯,后來死在家中。接著,桓帝又下詔單超、徐璜和唐衡的襲封者,都降為鄉(xiāng)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這就是所謂的“一除內(nèi)嬖”。
    桓帝對于宦官五侯的抑制,只是為了強化皇權,并不想清除,故而對他們稍加抑制后,大權還是交給了他們。而新被重用的宦官在上臺后,也同樣殘暴專橫,魚肉人民。中常侍候覽貪侈奢縱,前后竟強奪民田118頃,住宅318所,并模仿皇宮修建大規(guī)模住宅16區(qū),都有樓閣、池塘、苑園。另一方面,由于宦官專權,他們的爪牙被安插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級機構,選舉不實的情況也更為嚴重。
    三、誅滅外臣 禁銦黨人
    桓帝時還有一項賣官鬻爵的弊政。當時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奢侈腐朽,國家財政基本枯竭。在這種情況下,桓帝一方面采取對農(nóng)民加重賦稅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困難,如延熹八年令郡國有田者每市交10錢為稅;另一方面也采取一些應急措施,主要就是減借百官俸祿,借王、侯國租稅和賣官鬻爵?;傅鄣馁u官鬻爵是從延熹四年(161年)開始實行的。這一年,零吾羌和先零羌等少數(shù)民族起義,活動到了三輔(今陜西省中部)地區(qū),桓帝為了減輕國庫的財政支出,就下詔減發(fā)公9即百官的俸祿,借貸王、侯的一半租稅,同時下令以不同價錢賣關內(nèi)侯、虎賁郎、羽林郎、緹騎營士和五大夫等官爵?;傅圪u官鬻爵的弊政對當時影響極壞,不僅貪污成了合法行為,直接破壞了吏治,而且由于貪官污吏的搜刮,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并為靈帝時更大規(guī)模的賣官鬻爵開了先河。
    由于宦官當政、賣官鬻爵等種種弊政,桓帝朝政糟糕至極。為了維護東漢王朝,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出路,一部分正直的官吏和一些太學生及郡國士人,就聯(lián)合起來發(fā)起“清議”。他們議論政治,品評人物,在輿論上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同時,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nèi),也極力打擊宦官勢力。
    延熹九年,成晉在南陽逮捕了富商張汜——此人倚仗宦官權勢橫行鄉(xiāng)里,正遇上桓帝宣布大赦,而成晉為打擊宦官,竟置大赦不顧,殺了張汜,并將其宗族賓客200多人也都殺了,然后才向桓帝上奏。同樣,劉質(zhì)在汝南逮捕了與宦官相勾結(jié)的小黃門趙津,也不顧赦令,將趙津拷殺。這兩件案子,引起了宦官集團的強烈憤怒。侯覽指使張汜之妻上書訟冤,其他宦官也接著紛紛譖告,于是,為了保障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同時也是給家奴出氣,桓帝就將成晉、劉質(zhì)一齊逮捕,命有關部門審理。最后兩人都被棄市。這就是所謂“再誅外臣”。
    接著,桓帝采取了更大的舉動,發(fā)動“黨錮”事件,鎮(zhèn)壓打擊宦官的直臣。當時,襄城(今河南方城)人李膺是反對宦官集團斗爭的領袖。他任河南尹時,因打擊閹黨而被下獄,司隸校尉應奉上書為他求情,又被赦免,后來即任司隸校尉。宦官張讓的弟弟任野王令,貪殘無道,殺死一位孕婦,畏罪躲在張讓家中。李膺知道后,即率吏卒到張讓家搜出處死。兇此,很多宦官都害怕李膺,休假時不敢走出宮門。李膺敢于打擊當權的宦官,名聲越來越高,士大夫能得到他的接待,被認為是極大的榮譽,稱之為“登龍門”,他與太尉陳蕃、南陽太守王暢都受到士大夫階層的敬重。以李膺為首的反宦官斗爭激怒了當權的宦官集團。延熹九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交給太學生、都國生徒“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傅鄞笈谑窃t令全國,逮捕“黨人”,收執(zhí)李膺、陳實等200多人。有的黨人逃走,桓帝就懸金購賞。一時間,使者四出,相望于道,反宦官的斗爭遭到嚴重挫折。第二年,在竇武等的表請下,桓帝對“黨人”略為寬恕,下詔將其赦歸田里,但規(guī)定他們都終身禁錮,不得做官。這就是桓帝時著名的“黨錮”。
    四、七度改元 三立皇后
    桓帝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改元次數(shù)最多的一個。他曾七度改元:即位第二年改元建和,三年改元和平,僅一年又改元元嘉,三年后改元永興,二年后改元永壽,四年后改元延熹,十年后又改元水康。
    桓帝不僅改元多,宮女也多,就連皇后也立了三位?;傅叟;钕喈敻?,后宮宮女多達萬人,盡管他曾接受光祿勛陳蕃的建議,放出宮女500百余人,但這仍遠遠低于所留宮女的數(shù)量。他在位21年,所封貴人就有十幾人之多,才女更是無數(shù)。而且除了眾多的嬪妃,他還先后冊立了3個皇后:一個是梁皇后、一個是鄧皇后,還有一個是竇皇后。
    梁皇后名瑩,是梁太后之妹,桓帝初為蠡吾侯,太后征桓帝到洛陽,準備把她嫁給桓帝。尚未成婚,桓帝被梁冀策立為帝。第二年,即建和元年(147年),有關部門上奏梁太后稱:應具備禮章,按婚禮規(guī)定的時間納彩。于是按惠帝時娶張皇后規(guī)格,聘黃金兩萬斤,其他彩禮仍舊。這樣,梁瑩于六月入宮,到八月即立為皇后。
    梁皇后被立以后,由于其姐姐臨朝聽制和哥哥專權,桓帝對她極盡寵愛。和平元年(150年)三月,梁太后病逝,桓帝對她的態(tài)度就開始轉(zhuǎn)變。梁皇后雖得到桓帝數(shù)年寵幸,卻一直無子,桓帝對她慢慢疏遠。這使她對桓帝嬪妃暗懷怨忌,凡妊娠者,無不設法使她們墮胎?;傅塾捎谖窇至杭?,對梁皇后暫時還不敢譴責,但對她更加疏遠,很少再與她恩愛。到延熹二年(159年),梁皇后終于因憂憤而病死,死后葬懿陵,謚“懿獻皇后”。同年,桓帝誅滅梁冀,此后就下詔追廢懿陵為貴人冢。
    鄧皇后名猛女,是和熹皇后鄧綏從侄鄧香之女。其母名宣,先嫁給郎中鄧香,生鄧皇后,后因丈夫早死且鄧氏遭難,改嫁梁冀的妻子孫壽之舅梁紀。鄧皇后因幼年隨母親生活,即改姓梁氏。長大后,孫壽看她容貌姣美,在永興年間(153~154)把她送入宮中。當時為采女,為桓帝所“絕幸”。因此,第二年桓帝就封她哥哥鄧演為南頓侯。鄧演死后,其子鄧康嗣侯。到梁皇后病死后,桓帝誅滅梁冀,即立為皇后。當時桓帝由于厭惡梁氏,便把她改姓為薄,并封她母親宣為長安君。后來到延熹四年(161年),有人指出鄧皇后本是鄧香女兒,不應該改易他姓,桓帝又讓她重新改姓鄧氏,并且追封鄧香車騎將軍、安陽侯,更封宣、康大縣,賞賜以巨萬計。不久,其母宣去世,桓帝又特加優(yōu)待,葬禮均照皇后之母的規(guī)格舉行,并以鄧康弟鄧統(tǒng)封昆陽侯、鄧統(tǒng)從兄鄧會襲封宗陽侯、鄧統(tǒng)弟鄧秉為清陽侯,其他鄧氏宗族也都位列校尉、郎將等。
    由于鄧皇后無子,桓帝對她的寵愛也沒有持續(xù)多久。后來桓帝對郭貴人寵幸,鄧皇后自恃位尊,驕橫忌妒,與郭貴人在桓帝面前互相譖告。這使桓帝對鄧皇后非常不滿,到延熹八年(165年)下詔廢黜,送暴室管制。鄧皇后憂憤而死,為皇后7年,死后葬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陽東北),其兄也都受到制裁。
    竇皇后名妙,是章德皇后從祖的孫女,父親郎中竇武。延熹八年,桓帝廢鄧皇后,竇皇后被選入宮中,立為貴人。當時,桓帝對采女田圣特別寵愛,想立田圣為皇后,但朝臣以田圣出身微賤而強烈反對?;傅蹮o奈,只好策立竇妙為皇后,封竇武為槐里侯、特進,拜城門校尉。但盡管如此,桓帝對竇皇后仍不甚寵幸,所愛還是田圣等女。永康元年(167年),桓帝病重,就封田圣等九女皆為貴人。
    由于桓帝的薄情,竇皇后對田圣等人一直有氣?;傅廴ナ?,竇皇后稱皇太后,即與父親竇武臨朝定策,迎立解犢亭侯劉宏,是為靈帝。臨朝聽制后,竇太后立即發(fā)難,桓帝的棺材尚在前殿,就派人殺了田圣,并且還想把其他桓帝的貴人全都殺掉。在中常侍管霸、蘇康的苦諫下,方才作罷。不久,竇武和陳蕃等人謀誅宦官事露,中常侍曹節(jié)等矯詔殺死竇武,即把太后遷于南宮云臺,其家屬遷于比景(今越南南部)。靈帝念及太后曾援立自己,對竇太后比較照顧。建寧四年(171年)十月初一,曾率領群臣朝見太后,并親自為她祝酒。以后又聽從黃門令董萌的勸告,增加太后的供養(yǎng)。但太后心中悲憤,熹平元年(172年),終因母親死在比景,感傷而死。死后與桓帝合葬宣陵,謚“桓思皇后”。
    桓帝沒有兒子,生有三女。長女劉華,延熹元年(158年)封為陽安長公主,嫁不其侯輔國將軍伏完;次女劉堅,延熹七年封為潁陽長公主;小女劉修,延熹九年封為陽翟長公主。
    延熹十年(168年)六月,桓帝改元為永康元年,希望通過改元使東漢王朝長治久安,也使自己長期因腐朽生活而虛弱的身體永遠健康。但事與愿違,不僅東漢王朝業(yè)已搖搖欲墜,他自己也從此一病不起。十二月丁丑,桓帝死于洛陽宮中的德陽前殿,年僅36歲。死后葬于宣陵,謚號為“桓帝”,廟號為“威宗”。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