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名段思平(公元893-944年),白蠻族貴族,滅大義寧國而建大理國。在位8年,病死,終年52歲,葬處不明。
段思平,其父段寶平璋曾任南詔清平官(宰相)。后因家道中落,段思平便自幼貧苦,在山中牧羊。
公元902年,南詔清平官鄭買嗣殺南詔孝哀帝舜化貞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長和。公元927年,大長和國劍川節(jié)度使楊干貞殺鄭氏,滅大長和國,擁立趙善政為國王,改國號為大天興(又稱興源國),公元929年,楊干貞又廢黜趙善政,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義寧。 楊、趙兩家都是白族大姓。楊氏統(tǒng)治“貪虐無道”。
時任通海節(jié)度使的段思平因不堪大義寧政權(quán)的殘酷迫害,在洱海地區(qū)組織起義。不久,起義被鎮(zhèn)壓,楊干貞下令搜捕他,他在舅父爨判和友人高方素(趙善政舊臣)的幫助下,擺脫追捕,并向東方黑爨、松爨等37部借得兵眾,在石城(今云南省曲靖縣)會師,以董迦羅為軍師,于公元937年2月起兵,討伐楊干貞,攻入太和城,滅大義寧國,建立大理國。第二年改年號為“文德”。
段思平建國后,統(tǒng)治了今云南全境,四川西南境,并衽封建分封制,設(shè)8府,4郡,37部;免除37部的徭役,盟誓互相和好,使南詔地區(qū)的形勢穩(wěn)定了下來。他又自稱祚為武威郡漢人段儉魏,大力推行漢族文化,使南詔地區(qū)的社會生產(chǎn),文化得到了發(fā)展。
公元944年,段思平病死于太和城。死后謚號為太祖神圣文武帝。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