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手冊]參加自主招生能得到哪些好處

字號:


    

    ?
    復旦大學馮瑋博士
    日前,新東方網記者獨家專訪了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日本研究中心的馮瑋博士,就高校自主招生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問:自主招生能為考生帶來多大實惠?
    答:高?!白灾髡猩?,而不是“統一命題,統一考試”,是世界上發(fā)達國家采取的基本招生模式,也是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應有路徑,其方向是正確的。但我們必須明確,由于中國的高等教育是計劃體制的“最后一個堡壘”,以及當今中國社會誠信的缺失,所謂的“自主招生”僅僅是民間約定俗成的稱謂,其本質是“自主選拔”而不是真正的“自主招生”。例如,被高?!斑x中”的考生,一般仍要參加統一招生考試并且必須“上線”。2007年,由于清華在重慶沒有文科招生計劃,因此最終無法錄取文科“狀元”黃文帝,是典型事例。2010年陜西考生孫見坤由于在統一招生考試階段距“一本線”差6分,使復旦無法將這位在“博雅杯”征文中獲一等獎的考生錄取,也是典型事例。
    那么,“自主招生”究竟能為考生帶來多大實惠?我認為,參加自主招生和未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獲得的“實惠”迥然有異。
    從“廣義”上說,進行自主招生的各名校的招生總數是常數,即自主招生 + 統一招生 = 招生總數。因此毋庸贅言,自主招生人數的增加,同時意味著統一招生人數的減少。由于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大都需經“學校推薦”,因此,未獲得推薦的考生,由于“裸考難,難于上青天”,因此其進入名校的幾率和以往未實行自主招生時相比,必然減少,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那么,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是否因此獲得實惠呢?我認為也必須作具體分析。應該看到,自主招生具有正反“兩面性”。一方面,它使高校和考生能更直接地“面對面接觸”,并在較大程度上克服了“一考定終身,一分定前途”的弊端,使考生因為“預錄取”而享有多達幾十分的加分優(yōu)惠,極大降低了報考風險。另一方面,由于2012年“北約”11校、“華約”7校的“聯考”同復旦的“推優(yōu)直選”面試均安排在2月11日,使考生只有“華山一條路”。例如,參加“北約”聯考的考生可以填報3所大學,幾乎不可能“掉檔”,因此也就幾乎失去了被復旦錄取的可能。 (作者:馮瑋 來源:新東方網)
    ?
    
高考招生 自主招生 招生計劃 高考招生簡章 高考保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