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為犄角,功成身亡,滅蜀戰(zhàn)爭中的杰出統(tǒng)帥
鄧艾、鐘會
艱難時事 脫穎而出
鄧艾(公元197—264年),字士載,南陽郡棘陽縣人。鄧氏曾經(jīng)是南陽一帶的大族,但鄧艾的家世已經(jīng)不能詳考。他的父親早年亡故,撇下孤兒寡母二人。他們生活在戰(zhàn)爭頻仍、社會動蕩的年代,生活在土地高度集中、豪強兼并劇烈的東漢“帝鄉(xiāng)”,日子的艱難是可以想見的。不過,鄧艾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這對他的一生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奪取了南陽,遷徙一批南陽居民到汝南屯田。鄧艾時年十二歲,隨同母親被迫遷居汝南郡襄城,淪落為屯田部民,替官家放牛。這個放牛郎頗有點志氣,有一次,他在潁川瞻仰了前太丘長陳寔碑,見碑文上鐫刻著“文為世范,行為士則”的詞句,就自名為范,字士則,立志要有所作為。后來,由于同族中也有人叫這個名字,他才更名為艾,字士載。 在屯田民中,有才學的人寥若晨星,鄧艾以才學優(yōu)異被推薦為襄城典農(nóng)都尉(相當于縣)學士,由此可以擔任典農(nóng)都尉的佐、干等下級官吏,以后如有勞績還可能逐步升遷,這對于出身卑微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條改換門庭的進身之路??上о嚢诔裕f話結(jié)結(jié)巴巴,典農(nóng)都尉認為他不適于擔任重要職務。指派他充當?shù)咎锸貐膊堇?。而這個屯田小吏與眾不同,他每見高山大澤,頓時精神抖擻,專心致志地觀察地形地貌,說應當從哪兒進攻,往哪兒撤退,在哪兒駐營,頭頭是道,儼然是一個指揮千軍萬馬的統(tǒng)帥。他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不由得引起旁人的嗤笑。 當時,一個出身貧寒的屯田部民要出人頭地談何容易!鄧艾熬過了近二十個春秋,總算當上了襄城典農(nóng)功曹。奇跡終于出現(xiàn)了,襄城典農(nóng)都尉選舉上計吏選中了鄧艾,鄧艾到洛陽拜見太尉司馬懿的時候,又得到這位魏國權(quán)臣的青睞,被擢用為太尉府的掾吏,后來進而升任尚書郎。
鄧艾脫穎而出了,雖然不免遲了些。 正始(公元240—249年)初,朝廷委派他巡視陳縣(今河南淮陽)、項縣(今河南沈丘)以東直至壽春等地。他經(jīng)過認真的實地調(diào)查,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第一,開鑿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nóng)田,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和疏通漕運。第二,在淮北、淮南實行大規(guī)模的軍屯。他認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谷于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上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并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屯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于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費。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于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边@兩項建議都被司馬懿采納并實施了。于是,淮水流域的水利和軍屯建設得到飛速的發(fā)展。北以淮水為界,自鐘離以南,橫石以西,至沘水源頭之間的四百多里范圍的土地上,五里設置一個軍屯營。每營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衛(wèi)。同時,淮陽、百尺兩條河渠也拓寬了,從黃河引水注入淮水和潁水,潁南、潁北修成了許多陂田?;此饔蛲诰蛄巳俣嗬镩L的水渠,灌溉農(nóng)田二萬頃,從而使淮南、淮北連成一體。幾年之后,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出現(xiàn)了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東南邊境一旦有事,魏國大軍可以泛舟南下,直達江淮,而且再也不必動員大量人力運送軍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 江淮軍屯獲得的巨大成功,初步顯示了鄧艾的政治才能。
建功淮南、立業(yè)隴右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鄧艾出任征西將軍府參軍事之職,繼遷南安太守。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蜀將姜維騷擾隴西,鄧艾奉命配合征西將軍郭淮出兵御敵。兩軍尚未交手,姜維就掉頭撤兵。郭淮下令西擊羌人,鄧艾建議說:“姜維剛剛退兵,估計并沒有走遠,或許還可能再來,將軍應當分兵駐守,以防不測?!惫戳羿嚢捅诎姿卑?。不出所料,三天之后姜維部將廖化率軍到達白水南岸,與魏軍隔河相望。只是蜀軍忙于安營扎寨,絲毫沒有發(fā)動進攻的跡象,鄧艾對諸將說:“敵軍重來,我軍人少,按理他們應該渡河作戰(zhàn),但是他們并不架橋。這是姜維設計牽制我們,使我們不便行動,而他們則乘機東襲洮城。”他果斷揮師回援洮城,一夜急行軍六十里,趕在姜維的前面進入洮城。當姜維兵臨城下,才發(fā)覺魏軍已經(jīng)作好準備,因此不敢貿(mào)然發(fā)動進攻。朝廷以鄧艾御敵有功,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加號討寇將軍。 此后,鄧艾歷任城陽太守、汝南太守,遷兗州刺史,進號振威將軍。高貴鄉(xiāng)公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進封方城亭侯。
這時,司馬氏代魏的局面明朗化了。司馬懿父子世襲中外要職,集軍政大權(quán)于一己,擅行廢立,屠戮政敵,黨附曹魏皇室的將領(lǐng)遂先后舉兵反抗。嘉平四年(公元252年),王凌首先發(fā)難,據(jù)揚州聲討司馬懿,兵敗自殺。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毋丘儉、文欽又據(jù)揚州起兵,佯稱奉太后密詔,發(fā)布廢黜司馬師的檄文,率領(lǐng)六萬大軍渡過淮河,進抵項城。毋丘儉據(jù)守項城,文欽在外攻城略地。當毋、文使者送檄文到達兗州,鄧艾斬殺來使,而遵奉司馬師的命令發(fā)兵萬余人占領(lǐng)樂嘉,故意擺出羸兵疲卒引誘文欽。與此同時,司馬師統(tǒng)率中外諸軍向樂嘉銜枚疾進。文欽不知底蘊,乘夜進攻樂嘉,結(jié)果大敗而逃。鄧艾乘勝追擊,一口氣追出一百多里,直到丘頭才停了下來,就地待命。文欽降吳之后,引吳兵北上,東吳大將軍孫峻揚言將率十萬余眾渡江。魏鎮(zhèn)東將軍諸葛誕派遣鄧艾據(jù)守肥陽,但鄧艾以為肥陽距離敵人太遠,不是要害之地,不利作戰(zhàn),果敢地移屯附亭,然后派泰山太守諸葛緒與敵人戰(zhàn)于黎漿,趕跑了吳軍。這一年,朝廷征召鄧艾入京任長水校尉,又以功進封為方城鄉(xiāng)侯。
東南的動亂剛剛結(jié)束,隴右前線又傳來警報。蜀將姜維率軍迂回到枹罕,奔襲狄道。魏都督雍涼諸軍事陳泰命雍州刺史王經(jīng)先行進屯狄道,等待大軍到達后一起行動,但是王經(jīng)的軍隊在故關(guān)打了敗仗,又擅自渡過洮水。陳泰見王經(jīng)不堅守狄道,惟恐有失,急忙統(tǒng)率大軍支援。這時王經(jīng)在洮西再次戰(zhàn)敗,死亡數(shù)萬人,只剩萬余兵卒退保狄道城,被姜維團團圍住。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朝廷詔鄧艾暫行安西將軍之職,協(xié)同陳泰救解狄道之圍。鄧艾火速進軍隴右,與陳泰并力打敗了姜維,姜維遁還鐘提,隴右的局勢才緩和下來。于是朝廷正式任命鄧艾擔任安西將軍,加假節(jié)、領(lǐng)護東羌校尉。
早在城陽、汝南任職期間,鄧艾就很注意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艾所在,荒野開辟,軍民并豐”。在隴右,他領(lǐng)兵軍屯,加強備戰(zhàn)。當時旱情嚴重,他推廣區(qū)種法,曾經(jīng)身穿士兵服裝,手執(zhí)耒耜,同大家一起種地。他的行動鼓舞了廣大將士,全軍上下,同心協(xié)力,軍屯搞得有聲有色。自從姜維退守鐘提以后,許多人都覺得姜維力量衰竭,不敢再來,鄧艾認為這種情緒十分有害,他說:“我軍洮西之敗損失很大,軍破將亡,倉廩為之空虛,百姓流離失所,隴右?guī)缀跏?。因此就目前形勢而言,其一,敵人有乘勝進攻的條件,我軍實際上比較虛弱。其二,敵軍上下熟悉,武器精良;而我軍調(diào)兵易將,武器裝備尚未修復。其三,敵軍以船運兵,我軍徒步行走,勞逸不同。其四,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四地,我軍必須分兵把守,而敵軍則可集中兵力專攻一處。其五,敵軍如攻南安、隴西,可得羌人糧食的支援;如進攻祁山,我千頃熟麥,頓時化作他們的糧倉。總之,敵人狡黠萬分,發(fā)起進攻是確定無疑的?!?BR> 甘露元年(公元256年)七月,姜維果然進逼祁山,聽說鄧艾防守嚴密,企圖回師由董亭進攻南安,沒有料到鄧艾早已占據(jù)武城山擋住去路,蜀軍無法通過。當夜,姜維渡過渭水東進,順著山勢直趨上邽,但是半途中在段谷又遭到鄧艾的堵截。兩軍展開一場激戰(zhàn),魏軍以少勝多,蜀軍死亡甚眾。這是隴右一次重大的戰(zhàn)役,蜀大將軍姜維因兵敗自求貶削為后將軍;魏朝廷則下詔表彰鄧艾說:“逆賊姜維連年狡黠,民夷騷動,西土不寧。艾籌畫有方,忠勇奮發(fā),斬將十數(shù),馘首千計;國威震于巴、蜀,武聲揚于江岷。今以艾為鎮(zhèn)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分五百戶封子忠為亭侯。”此后,在甘露二年(公元257年)和景元三年(公元262年),鄧艾又兩次擊退姜維的進攻,因而進號征西將軍,增加封邑至六千六百戶。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遣鐘會、鄧艾統(tǒng)率大軍共十八萬人分道伐蜀。
名門公子 黨附司馬
與鄧艾不同,鐘會完全是另一種類型的人物。
鐘會(公元225—264年),字士季,潁川郡長社縣人,出身世家大族,父鐘繇,官至魏太傅。他幼年天資聰穎,深得其父的寵愛。當時,中護軍蔣濟號稱有知人之鑒,著文說:“觀其眸子,足以知人?!辩姇偽鍤q,鐘繇有意讓他去拜見蔣濟,蔣濟故作驚訝地說:“這孩子將來非同一般呀!”一方是為了沽名釣譽,另一方則作廉價吹捧,使一個五歲的幼童身價倍增。
名公之子自然少年得志。正始中,鐘會入為秘書郎,以此為進身之階。不久,遷任尚書郎、中書侍郎。他黨附于司馬氏,得到司馬師兄弟的信任。司馬師廢魏帝曹芳,以高貴鄉(xiāng)公曹髦代之。曹髦即位時,司馬師私下里問鐘會:“皇上是什么樣的帝王?”鐘會意味深長地回答:“文才同于陳思王(曹植),武略類似魏太祖(曹操)?!蓖鉃轫灀P,實際上是提醒司馬師要對曹髦嚴加防范。
毋丘儉、文欽起兵揚州,司馬師召集公卿大臣商議,多數(shù)人主張命將出師,而王肅、傅嘏和鐘會勸司馬師親征,留司馬昭守洛陽。司馬師率軍出發(fā),用鐘會參與軍中謀議,典掌軍事機密。平定毋丘儉之后,司馬師在班師的歸途中突然病死于許昌,原來留守洛陽的衛(wèi)將軍司馬昭聞訊趕來繼領(lǐng)大軍,處理后事。這時,魏帝曹髦以東南新定,局勢不穩(wěn)為借口,詔命尚書仆射傅嘏,讓司馬昭暫時留鎮(zhèn)許昌,大軍則交傅嘏帶還洛陽。這無疑是魏帝乘司馬師之死企圖向司馬氏奪權(quán)。鐘會不愧為司馬氏的親信,他當即與傅嘏密謀定策:由傅嘏上表,對詔命提出異議,同時請司馬詔帶兵返回洛陽,對魏帝施加壓力。當司馬昭率領(lǐng)大軍駐屯在洛陽郊外的時候,魏帝曹髦懾于兵威,不得不以司馬昭繼任司馬師原來的職務——大將軍、錄尚書事。鐘會也因功遷任黃門侍郎,受封為東武亭侯,封邑三百戶。他衣輕策肥,賓從如云,時時流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傅嘏實在看不慣這副輕薄樣子,告誡他說:“君雖志氣遠大,但建功立業(yè)艱難,怎么能不謹慎!”
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五月,揚州爆發(fā)了第三次反叛司馬氏的事件,主角是征東大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諸葛誕。諸葛誕是曹魏黨羽,夏侯玄、鄧飏等被誅的時候,他慶幸沒有受到誅連;王凌、毋丘儉反叛,他還積極參與鎮(zhèn)壓,但是兔死狐悲,王、毋的下場使他想起來就心驚肉跳。他在揚州收買人心,陰養(yǎng)死士,擴充軍隊,修筑城防,采取一系列的應變措施。這年四月,司馬昭為了防止養(yǎng)癰成患,發(fā)詔征召諸葛誕入為司空。當時,鐘會在家服喪,聽到這個消息,覺得諸葛誕必不能奉詔,如此將激起叛亂,急忙馳馬入見司馬昭。然而詔命已經(jīng)發(fā)出去了,司馬昭以為成命不可復改,且注視事態(tài)進一步發(fā)展。
果然,諸葛誕接到詔書后,立刻舉兵反叛。不過他的氣魄還不如毋丘儉和文欽,擁十余萬大軍而畫地為牢,死守壽春城。七月,司馬昭挾持魏帝與皇太后統(tǒng)帥大軍二十余萬東征。鐘會守喪不足五個月,也顧不上盡孝道了,匆匆隨軍出發(fā),為司馬昭籌謀畫策。諸葛誕降吳,以其子諸葛靚為人質(zhì),乞求東吳援救。東吳派出將領(lǐng)全懌、全端、唐咨、王祚和降將文欽接應,他們乘魏軍圍城未合,突入了壽春。魏軍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諸葛誕等突圍不成,外救又不至,城內(nèi)糧草漸漸不支。正在這個時候,全懌從子全輝、全儀因在建業(yè)與家里爭訟,帶著母親和數(shù)十家部曲渡江降魏,鐘會見機會來了,用全輝兄弟的名義給全懌寫信,派全輝親信家人送入壽春城中,信上說孫吳對全懌等人貽誤軍機不能及時救解壽春之圍大發(fā)雷霆,下令誅殺諸將家屬,所以他們才逃亡出來云云。全懌等人讀了信又氣又恨,遂領(lǐng)兵出東門投降。后來,城內(nèi)互相猜忌,諸葛誕殺文欽,文欽二子又出城降魏,諸葛誕也終于城破被誅滅了。這次勝利,計謀多出于鐘會。人們把鐘會比作張良,司馬昭也對他更加信任了。 大軍還師洛陽,朝廷擢升鐘會為太仆,進爵陳侯,他一概謝絕,而就任大將軍府從事中郎,管記室事。太仆,二千石,貴為九卿之一,但皇帝既為傀儡,九卿也就徒具虛名。而大將軍府的記室,才是權(quán)軸所在,心腹之任,權(quán)欲極盛的鐘會當然愿意屈尊而就了。 景元元年(公元260年)末,鐘會出任司隸校尉,“雖在外司,時政損益,當世與奪,無不綜典”。時有社會名流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阮咸、劉伶七人,世稱“竹林七賢”,聲名流于遐邇。其中,嵇康名氣最大,他是曹氏的姻親,思想上崇尚虛無,輕蔑禮法,政治上不肯與司馬氏合作,拒絕出來做官。他生活困頓,依靠打鐵自給;而名氣不但不減,反而越來越大,引起了鐘會的注意。有一天,鐘會造訪嵇康,適逢嵇康和向秀在宅中一棵大柳樹下打鐵。嵇康見了這位達官貴人,一不施禮,二不讓坐,自顧低頭打鐵。鐘會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呆立良久,無比尷尬,想要悄悄溜走。這時嵇康說話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鐘會悻悻然回答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闭f罷,拂袖而去。這件事使鐘會懷恨在心。
同是“竹林七賢”的山濤,政治上站在司馬氏一邊,他擔任吏部郎,期滿之后推薦嵇康接任,嵇康聽到這個消息,寫信與山濤絕交,信中說他不出來做官,有“甚不可者二”:一是“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二是“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fā)”。司馬昭聽了非常惱火,鐘會陰險地說:“嵇康是一條臥龍,不會出來的。明公可以無憂天下,然而嵇康卻很使人憂慮?!辈痪?,一場橫禍把嵇康牽連進去了。嵇康的密友呂安受到其兄呂巽的誣告,以“不孝”的罪名鋃鐺入獄。嵇康站出來為呂安辯誣,鐘會又乘機向司馬昭進讒言說:“嵇康曾經(jīng)圖謀援助毋丘儉,因為山濤反對才沒有得逞。歷史上齊國殺華士,魯國殺少正卯,是由于這些人危害時局,擾亂教化,所以圣賢拋棄他們。嵇康、呂安享有盛名,但言辭放肆,誹謗經(jīng)典,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應當乘此機會殺掉他?!庇谑撬抉R昭把嵇康和呂安一起殺了。
鐘會甘當司馬昭的鷹犬,他到處搜尋政敵,陷人于非罪,往往不擇手段。在司馬氏和曹氏的斗爭中,許多名士作了犧牲品。有些人接受了教訓,或者緘口不言,或者縱酒自娛,“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就是一個。他喜怒不形于色,不問世事,終日酣飲。司馬昭曾擬為子司馬炎向他家求婚,而他大醉六十天,司馬昭無法開口,只得作罷。這樣明哲保身的人,鐘會也不放過。鐘會多次主動和阮籍搭訕,問以時事,只等阮籍開口,就可以加罪于他。但阮籍每每醉得不省人事,實在找不到口實。有人說見鐘會“如觀武庫森森,但見矛戟在前”,大概不是過甚之詞吧!
鐘鄧聯(lián)手 率軍滅蜀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冬,司馬昭準備滅蜀,他認為姜維屢擾邊陲,禍患無窮,但長期的戰(zhàn)爭也使弱小的蜀漢資力更加衰竭,民眾疲憊不堪,滅蜀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了。朝臣大多以為不可,唯有鐘會表示贊同。司馬昭根據(jù)雙方力量對比和地理形勢制定了伐蜀計劃:他以為蜀漢士兵有九萬人,居守成都與各地不下四萬,余下的不過五萬人。現(xiàn)在以一部分兵力把姜維率領(lǐng)的大軍羈絆在沓中,使之無暇他顧;主力直指駱谷,通過蜀軍力量薄弱的地帶,奔襲漢中,一定可以取得勝利。司馬昭任命鐘會為鎮(zhèn)西將軍、假節(jié)、都督關(guān)中諸軍事,出鎮(zhèn)長安;又命令青、徐、兗、豫、荊、揚諸州多造船只,揚言伐吳。 此時征西將軍鄧艾連連上疏,認為蜀漢未有間隙,不宜加兵。司馬昭擔心鄧艾誤事,派出大將軍府主簿師纂去擔任鄧艾征西府司馬,傳達自己的意旨。翌年五月,一切準備停當之后,司馬昭下令分兵三路大舉伐蜀,由鄧艾督三萬余人從狄道出發(fā),急速進軍甘松、沓中,拖住姜維;由雍州刺史諸葛緒督三萬余人從祁山出發(fā),占領(lǐng)武街、橋頭,切斷姜維的退路;再由鐘會統(tǒng)領(lǐng)十余萬大軍分別從斜谷、駱谷、子午谷向漢中挺進;以廷尉衛(wèi)瓘持節(jié)監(jiān)鄧艾、鐘會軍事,兼行鎮(zhèn)西將軍鐘會的軍師。
大軍出發(fā)前夕,邵悌求見司馬昭,不無憂慮地說:“殿下派遣鐘會率領(lǐng)十余萬大軍伐蜀,依下官愚見,鐘會孤身一人,無重要親眷留洛陽為質(zhì),不如另派他人為好。”司馬昭笑著說:“這種情況難道我還不了解嗎?如今蜀漢成了天下的禍害,使老百姓都不能安生,征服它本來易如反掌,但大家又說使不得。一個人如果還沒有打仗就膽怯,就不會有機智勇敢;沒有機智勇敢硬要他去打仗,就只能成為敵人的俘虜。因為只有鐘會和我的意見相同,派他伐蜀,一定可以滅蜀,不派他派誰呢?至于滅蜀之后,即使像卿憂慮的那樣,他又能有什么作為!他想謀反,有誰支持他呢?蜀漢的將軍、大夫早已嚇破了膽,成不了氣候;中原將士思念還鄉(xiāng)與親人團聚,也不肯跟他,因此只能自取滅族之禍罷了。卿不必犯愁,也不要再同別人亂說?!?鄧艾率軍入沓中,派遣天水太守王欣等人進攻姜維的營地,隴西太守牽弘在前面攔擊,金城太守楊欣進至甘松,在后面堵截,把姜維緊緊鉗制住。當鄧艾牽制了姜維重兵時,鐘會急速向漢中進兵。這兒是崇山峻嶺的秦嶺山區(qū),層巒迭嶂、溝壑縱橫。牙門將許儀奉命在前修路搭橋,鐘會在后面督率大軍。有一次過橋的時候,突然橋面上坍塌了一個小洞,鐘會乘坐的馬恰巧踩在小洞里,差點把他摔下來。他勃然大怒,下令斬殺了許儀。許儀是魏初功臣許褚之子,鐘會竟不寬宥,將士們都很震驚,無不小心謹慎。 姜維重兵置于西部,當他聞知鐘會治兵關(guān)中,曾經(jīng)上表漢主劉禪,奏請以左、右車騎張翼、廖化分兵把守陽安關(guān)口和陰平的橋頭,以防患于未然。但蜀執(zhí)政的佞倖黃皓聽信巫鬼之言,按兵不動,直到魏軍大出,才慌慌張張讓廖化馳援姜維,張翼、董厥奔赴陽安關(guān)口,協(xié)助外圍駐軍。張、董剛剛開到前線,蜀朝廷又傳來命令:諸外圍軍隊皆不得參戰(zhàn),退守漢城和樂城。于是張、董率軍西進陰平,聽說魏將諸葛緒將從這里到建成,他們就在那兒等待。這樣,鐘會率領(lǐng)的軍隊在沒有遇到任何阻擊的情況下到達了漢中。他以護軍荀愷、前將軍李輔各領(lǐng)萬人包圍住漢城和樂城。漢、樂二城的蜀軍各有五千人,只管守城,并不出戰(zhàn)。鐘會徑出陽關(guān)口,派人祭祀了諸葛亮墓,然后遣護軍胡烈等將領(lǐng)前行,攻破關(guān)城,繳獲了一批糧食、裝備。 姜維和鄧艾在沓中相持不下,忽然聽說鐘會已進入漢中,大驚失色,急忙引兵撤退,但魏將楊欣咬住不放,兩軍在強川口打了一仗,姜維敗走。這時諸葛緒又堵住橋頭,姜維下令從孔函谷入北道,繞到諸葛緒的背面。諸葛緒聞訊后退三十里,企圖阻擊蜀軍。姜維又退還原地,迅速穿越橋頭,才擺脫了諸葛緒的糾纏?;氐疥幤?,他對隊伍稍加整頓,準備開赴關(guān)城。尚未到達,前方傳來關(guān)城失陷的消息,他只得退到白水,在這里遇見廖化、張翼、董厥等諸軍,然后合兵扼守劍閣。 鄧艾追趕姜維到陰平以后,挑選出精悍將士,決定從德陽入江油,經(jīng)綿陽到達成都。他邀約諸葛緒一起進兵,諸葛緒覺得自己奉命截擊姜維,并無南下的使命,遂移兵白水,與駐屯在那里的鐘會合兵。鐘會為了擴張個人的勢力,秘密上表朝廷,誣陷諸葛緒臨敵怯懦,畏縮不前。朝廷命令用囚車將諸葛緒押解回京治罪,三萬軍隊配屬鐘會指揮。
鐘會發(fā)布檄文,警告蜀漢將吏士民:“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發(fā),玉石皆碎,雖欲悔之,亦無及已?!贝笥幸慌e滅蜀之氣概!他領(lǐng)兵進攻劍閣,遇到姜維頑強抵抗。姜維分兵固守險要,鐘會久攻不克。而由于運輸艱難,士兵乏食,鐘會動搖了,打算撤兵。果真如此,則伐蜀之舉前功盡棄。鄧艾堅決反對,他上書建議說:“現(xiàn)在敵人已經(jīng)遭到沉重打擊,我們只能乘勝前進??梢詮年幤匠霭l(fā),由小路經(jīng)漢德陽亭急進涪縣,涪縣距離劍閣百里,距離成都三百余里,是敵人的腹心之地。如果我軍出奇兵沖擊敵人的腹心,那么劍閣的守敵一定會退兵還救涪縣,鐘會的軍隊也就可以從容而進了;如果劍閣守敵不救涪縣,那么敵人在涪縣對付我軍的兵力就少了。兵書上說:‘攻其無備,出其不意?!臆娡蝗灰u擊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攻破涪城是有把握的?!?十月,鄧艾率兵進入蜀軍不曾設防的陰平山區(qū)。沿途七百里杳無人煙,處處是懸崖深谷,奇峰突起,怪石嶙峋。將士們鑿山開道,在陡峭的懸崖上修筑棧道、架設橋梁。鄧艾身先士卒,上山的時候手攀樹木,足蹬峭壁,艱難地往上爬;下坡的時候用毛氈裹著身體,從上面往下滾。半路上糧食快吃光了,全軍瀕臨絕境,但是他們咬緊牙關(guān)堅持下來了。在經(jīng)歷千辛萬苦之后,他們?nèi)缟癖鞂ⅲ蝗怀霈F(xiàn)在江油蜀軍的面前。江油蜀軍守將馬邈不戰(zhàn)而降。接著,他們又進入連綿一百五十里的左擔道,繼續(xù)前進。這段山道極其狹窄,人們左肩擔擔行走,路上竟不能換肩,左擔道即由此而得名。 此時,諸葛亮之子,蜀平尚書事諸葛瞻率兵抵御魏軍,駐屯涪縣,不再前進。部下黃崇再三提議派兵據(jù)守險要地形,不可讓魏軍進入平原地帶,諸葛瞻固執(zhí)不從。因而鄧艾得以長驅(qū)直入,打垮了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潰敗一百多里,退守綿竹。鄧艾派人送信勸降說: “若降者必表為瑯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來使。鄧艾派其子鄧忠進攻蜀軍右翼,司馬師纂進攻左翼。初戰(zhàn)不利,鄧忠、師纂退兵回營,對鄧艾說:“敵人還不可擊?!编嚢瓪鉀_沖地叱責說:“生死存亡在此一舉了,哪里有什么不可攻擊的道理!”下令把二人推出去斬首,二人只得重新披掛上馬,拚死一戰(zhàn),終于大破蜀軍,殺死了諸葛瞻和尚書張遵等,攻下綿竹。 綿竹陷落后,蜀軍全線崩潰,鄧艾督軍進抵雒城。魏軍突然逼近,蜀國君臣毫無準備,朝野亂作一團,老百姓也紛紛出城避難。懦弱無能的劉禪束手無策,經(jīng)不起光祿大夫譙周的一再勸說,派侍中劉紹捧著蜀天子璽綬到雒縣向鄧艾請降。
鄧艾入成都,在軍營門前舉行了受降的儀式。劉禪親自帶領(lǐng)太子、諸王和群臣六十多人來到軍營前,每個人都雙手反綁,還讓人抬來一口棺材,表示罪孽深重,情愿受死。鄧艾手執(zhí)符節(jié),上前替劉禪諸人松綁,下令焚毀棺材,表示接受劉禪的投降并寬宥他的罪過。軍隊進城后,鄧艾傳令將士不得擄掠,安撫百姓,使各操舊業(yè),受到蜀人的擁護。 曹魏滅吳,是結(jié)束自東漢末年以來分裂局面,重新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步驟。滅蜀之役,鄧艾之功不可沒。但是,誰曾料到,等待他的竟是滅頂之災。
鄧艾蒙冤 鐘會叛亂
在巨大勝利面前,鄧艾頭腦有些不冷靜了,他擅自照搬東漢將軍鄧禹的先例,宣稱承制,任命了大批官吏。他封后主劉禪為行驃騎將軍,蜀漢太子、諸王為駙馬都尉;委任原來的蜀漢各級官吏為朝廷命官,或者命為自己的下屬;還任命司馬師纂為益州刺史,牽弘為蜀中郎將等等。他派人去綿竹,收埋魏、蜀死亡的將士,在上面壘起高臺,這就是所謂“京觀”,用以宣揚自己的武功。他又在蜀漢士大夫面前自吹自擂,得意非凡地說:“諸君幸而遇見了我鄧某,因此才有今天呢!要是碰上吳漢之流,早就沒命了?!庇终f:“姜維確實是當代的一位好漢,只是遭遇到我鄧某,才走投無路?!倍@些,成了野心家鐘會置他于死地的口實。
當鄧艾的大軍逼近成都的時候,姜維才匆匆逃離劍閣,向巴郡方向撤退,鐘會也才進軍涪縣,派遣胡烈等將領(lǐng)去追趕姜維。后來,已經(jīng)歸降鄧艾的后主劉禪命令姜維向鐘會繳械投降。姜維知道大勢已去,只好放下武器,送交節(jié)傳給胡烈,自己到涪縣向鐘會投降。鐘會大喜,迫不及待地上表向司馬昭表功,表上說:
“賊姜維、張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臣輒遣司馬夏侯咸、護軍胡烈等,經(jīng)從劍閣,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將軍句安等躡其后,參軍皇甫闿、將軍王買等從涪南出沖其腹,臣據(jù)涪縣為東西勢援。維等所統(tǒng)步騎四、五萬人,擐甲厲兵,塞川填谷,數(shù)百里中首尾相繼,憑恃其眾,方軌而西。臣敕咸、闿等令分兵據(jù)勢,廣張羅網(wǎng),南杜走吳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絕越逸之徑,四面云集,首尾并進,蹊路斷絕,走伏無地。臣又手書申喻,開示生路,群寇困逼,知命窮數(shù)盡,解甲投戈,面縛委質(zhì),印綬萬數(shù),資器山積?!?BR> 臣輒奉宣詔命,導揚恩化,復其社稷,安其閭伍,舍其賦調(diào),弛其征役,訓之德禮以移其風,示之軌儀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懷逸豫,后來其蘇,義無以過?!?BR> 鐘會的一派花言巧語博得了司馬昭的歡心,遂進位司徒,封縣侯,增邑萬戶,其子二人也都封為亭侯,邑各千戶。也就是從這時候起,耿直的鄧艾反而遭到司馬昭的猜疑。當時,鄧艾寫信給司馬昭說:
兵有先聲而后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卷之時也。然大舉之后,將士疲勞,不可使用,且徐緩之;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治,為軍農(nóng)要用,并作舟船,豫順流之事,然后發(fā)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若便送禪于京都,吳以為流徙,則于向化之心不勸。宜權(quán)停留,須來年秋冬,比爾吳爾足平。以為可封禪為扶風王,賜其資財,供其左右??び卸繅],為之宮舍。爵其子為公侯,食郡內(nèi)縣,以顯歸命之寵。開廣陵、城陽以待吳人,則畏威懷德,望風而從矣。
鄧艾不驕矜、不伐功,一心一意籌畫滅吳之策,他的種種建議實具遠見卓識。然而他擅自承制拜官,已經(jīng)惹得司馬昭大不高興,這里又提出留兵蜀中,豈不引起司馬昭的滿腹狐疑。司馬昭讓監(jiān)軍衛(wèi)瓘告誡鄧艾說:“有事應當報請,不應獨斷專行。”鄧艾不以為然,上書申辯說:“我奉命遠征,按照朝廷的方略辦事,征服了蜀漢。關(guān)于承制任命代理官吏,是為了安定社會秩序,自謂是符合一時的需要。目前蜀漢率眾歸降,其土地南極南海,東接孫吳,應當及早穩(wěn)定下來。如果等待朝廷的命令,因為路途遙遠,恐怕耽誤太久了。《春秋》大義說,大夫出了邊界,只要有利社稷安定、國家發(fā)達,是可以專權(quán)處置的?,F(xiàn)在孫吳還沒有賓服,其勢連蜀中,所以不可拘泥于常規(guī)而喪失良機?!侗ā氛f,進不求名,退不避罪。臣雖然沒有古人的高風亮節(jié),但也不敢只顧慮自己而損害國家的利益。”
鐘會自從接受姜維投降以后,對待蜀降將很寬厚,對待姜維更是親切友好,他把姜維等將領(lǐng)繳交的印信符節(jié)都發(fā)還給他們。姜維慢慢覺察到鐘會懷有野心,有一次,他旁敲側(cè)擊地試探說:“君侯自淮南平叛以來,運籌帷幄,從未失策,司馬氏的強盛,都是君侯之力。今日君侯又平定蜀漢,威德震動天下。民眾頌揚您的功績,但主帥卻感到恐懼。這樣,君侯還能夠安全回去嗎?不如效法越國陶朱公泛舟江湖,隱姓埋名,尚可以保全功名性命?!辩姇f道:“你扯得太遠了,我做不到,況且也不止這一條路吧!”姜維又說:“其它辦法君侯自然可以考慮到,不必我多言了。”話中有話,耐人尋味。這二人各自打著主意,相互利用;出則同車,坐則共席,關(guān)系越來越密切了。鐘會對長史杜預說:“以姜維和中原的名士相比,諸葛誕、夏侯玄都超不過他。”
鐘會野心驟然膨脹,陰謀造反,而謀反的最大障礙是鄧艾。他借鄧艾擅自承制為口實,反誣鄧艾謀反,秘密向司馬昭告發(fā),又派人截獲鄧艾送往朝廷的章表文書,而模仿鄧艾的筆體,寫一些不恭不敬,矜功自伐的詞句以激怒司馬昭。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一月,朝廷詔命押送鄧艾回京審問,為了預防鄧艾舉兵反抗,司馬昭又命令鐘會率領(lǐng)大軍進入成都。詭計多端的鐘會明知監(jiān)軍衛(wèi)瓘兵少,卻故意派他先進成都收捕鄧艾,企圖借鄧艾之刀殺掉他,然后再殺鄧艾。衛(wèi)瓘雖然知道鐘會的用心,但是軍令不可抗拒,只得乘夜進入成都,傳令鄧艾手下將領(lǐng)說:“我奉詔收捕鄧艾,其余一概不問。你們?nèi)绻麣w順官軍,爵賞不變;如敢不歸順,則誅及三族!”到了雞叫的時候,鄧艾的部將都先后歸順衛(wèi)瓘,營帳里只剩下鄧艾一人。天剛亮,衛(wèi)瓘乘坐使者專車,來到鄧艾的住處,鄧艾還沒有睡醒呢!衛(wèi)瓘抓住鄧艾父子,關(guān)入囚車。鄧艾的部將不相信自己的統(tǒng)帥謀反,計議劫奪囚車,他們?nèi)迸麙煊康叫l(wèi)瓘營帳前,衛(wèi)瓘很鎮(zhèn)靜,獨自出來接見他們,裝著同情的樣子,表示要上表為鄧艾申張正義,這些將領(lǐng)也就相信了。
一月十五日,鐘會率軍進入成都,差人押走鄧艾。這時,鐘會麾下有魏、蜀軍隊共二十余萬,他越想越覺得自己功名蓋世,再也不能受制他人了。于是計劃派姜維督率蜀兵擔任前鋒,自己統(tǒng)帥大軍繼發(fā)長安,然后騎兵從陸路、步兵從水路,水陸并進,五日可達孟津,再會兵洛陽,這樣,天下就是自己的了。正當他想入非非的時候,司馬昭派人送來書信,司馬昭說:“恐怕鄧艾不肯奉順,今派遣中護軍賈充率步騎萬人直入斜谷,屯駐樂城。我本人率領(lǐng)十萬大軍在長安,我們很快就能見面了?!辩姇蟪砸惑@,對親信說:“如果只為取鄧艾,司馬昭知道我自己就能辦到?,F(xiàn)在帶來重兵,必定是覺察到我有異心了,我們只有快點動手。事成可以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也不失當劉備!” 第二天,鐘會召集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和原蜀漢的官吏,會集蜀漢朝堂。他宣布為皇太后舉哀,向大家出示偽造的太后令他起兵廢掉司馬昭的遺詔。但他又作賊心虛,隨后把他們都關(guān)了起來,又關(guān)閉成都城門和蜀宮門,嚴兵把守。諸軍將領(lǐng)也都換成他的親信。監(jiān)軍衛(wèi)瓘這時詐稱病重,臥床不起,鐘會就更無所忌憚了。 鐘會有一個帳下督名丘建,本是胡烈部屬,胡烈推薦給司馬昭。鐘會出兵,請求以丘建自隨,甚加信用。丘建憐憫胡烈獨自一人被關(guān)押在房里,請求鐘會允許有一個親兵去端水端飯。因此,其他牙門也都援例各帶一個親兵。胡烈哄親兵說:“丘建密傳消息:鐘會已挖好大坑,削好數(shù)千枚白棒。準備叫外面的士兵進來,每人賜給一頂白帽,拜為散將,讓他們打死我們,埋入坑中?!彼€把同樣內(nèi)容寫在一張條子上傳給在軍營中的兒子胡淵。一夜之間,這個消息在各軍中都傳遍了,大家人心惶惶,害怕一打起仗就回不了家了。
十八日中午,軍營中突然鼓聲大作,胡烈軍營的士兵首先嘩變,胡淵帶頭沖出。緊接著,各軍也鼓噪而出。雖然無人督促,而大隊人馬如波濤激蕩,爭先恐后朝著城門涌動著。這時鐘會正在給姜維所部發(fā)放鎧甲兵器,衛(wèi)兵進來報告說,外邊聲音嘈雜,好像是失火了。一會兒,衛(wèi)兵緊急報告,有很多士兵正向城門跑過來。鐘會大驚,感到事情不好,對姜維說:“這些兵來者不善,怎么辦?”姜維說:“只有打了?!辩姇幻媾杀⒌絷P(guān)押的牙門、郡守,一方面讓大家用木頭頂住城門。憤怒的士兵奮力砍門,一時不能破門。但沒多久,有的士兵架梯登城,有的士兵放火燒城屋;人群如螞蟻成群,飛箭似雨點密集,大群的士兵沖進城來,而被關(guān)的牙門、郡守也紛紛跑了出來,雙方會合,將姜維、鐘會團團圍住。姜維和鐘會困獸猶斗,殺死五、六人,但寡不敵眾,被蜂擁而上的士兵們亂刀所殺。鐘會的將士死者有數(shù)百人。城內(nèi)亂成一團,直到裝病的衛(wèi)瓘出來主事,才逐漸安定下來。 鐘會一死,鄧艾所屬的將士追上囚車,救出鄧艾,準備迎還成都。但是,這一行動不僅未能洗刷他的冤枉,而且斷送了他的性命。衛(wèi)瓘曾參與陷害過鄧艾,害怕鄧艾事后報復,派遣護軍田續(xù)領(lǐng)兵在綿竹以西的三造亭偷襲,斬殺了鄧艾及其子鄧忠。鄧艾死后,其在洛陽的家屬都受到株連,其子悉數(shù)被殺,其妻及孫子流徙西域。這樁沉冤直到西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才得以申雪。如西晉段灼所說:“鐘會忌艾威名,構(gòu)成其事。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懸馬市,諸子并斬,見之者垂泣,聞之者嘆息!”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