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考“大洗牌” 你準備好了嗎?
近日,廣州將實施高中“指標到校”的風聲傳來,一時間點燃了輿論的沸點,連日來不少家長到教育部門表達反對意見。廣州市教育局多番回應,推行該政策是根據(jù)國家和省里有關(guān)文件的要求,目前實施時間和細則仍在征求意見階段,希望家長們能理性看待。
盡管如此,部分家長仍將矛頭對準政策實施中“同分不同命”的可能性,稱會對本來能達到提前批投檔線的臨界生造成不公;而另一邊,也有家長拍手叫好,直指“小升初擇校熱”背離了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初衷,政府應出臺“降溫”的硬手段。
記者發(fā)現(xiàn),無論是“贊”是“彈”,許多家長對于高中“指標到校”仍似懂非懂:指標分配是否對重點初中的學生有必然影響?每個區(qū)將能派到多少指標額?各省屬、市屬重點高中又將拿出多少優(yōu)質(zhì)學位?本期《教育周刊》,我們先拋開爭論,用數(shù)字說話,聽專家支招,與家長們一道透析這一中考新政。
■政策詳解
出臺背景 省內(nèi)多個地市實行多年
據(jù)了解,高中“指標到校”是教育部提倡并建議推廣的一種做法,去年教育部提出“要將優(yōu)質(zhì)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額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區(qū)域內(nèi)各初中”的要求。隨后,省教育廳在相關(guān)文件中明確:“公辦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省一級普通高中每年安排不低于30%的公費招生名額,按初中學校在校生數(shù)和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情況,直接分配到區(qū)域內(nèi)各初中(含民辦)學校,并逐年提高直接分配的比例。”
而近年來,在廣東多地如佛山、東莞、中山、珠海已在高中招生逐步探索“指標到校”。其中,珠海5所國家級示范性高中今年的指標計劃已提高到不低于70%。從這一層面上看,在廣州高中實施“指標到校”可謂大勢所趨。
相比以上地市,首年實施“指標到校”的廣州在指標比例上劃到最低,分配比例是全市所有示范性高中當年招生總計劃的30%:即全市省、市、區(qū)屬41所示范性高中都將拿出30%的招生計劃,分配到全市初中學校(包括民辦學校,不包括特殊學校)。有多個校區(qū)的示范高中,則按校區(qū)招生計劃數(shù)的30%分配。
指標分配 按初中戶籍學生占比分指標
以去年高中招生計劃算,全廣州示范性高中的招生計劃為29910人,按照30%的比例,就有8913個指標分配名額。據(jù)統(tǒng)計,全市共有初中近400所,每所初中平均分得的指標約為22個。
值得關(guān)注的是,初中獲得指標的依據(jù)不看質(zhì)量,而是按該初中戶籍學生的占比劃撥。舉個例子,假設(shè)某初中初三年級學籍為500人,全廣州可參與指標分配的學生有10萬人,即該初中學籍人數(shù)占比為0.5%。按全市可分配的指標8900個算,該??色@得指標應為8900×0.005=44.5個,四舍五入后為45個。
為了盡可能合理地保證每所初中都能獲得省、市屬示范高中指標的機會,廣州在指標到校的分配上采用“市歸市、區(qū)歸區(qū)”兩級分配辦法。具體來說,省、市屬示范高中先將計劃分配到各區(qū)(縣),再由區(qū)(縣)分配到各校,稱之為“二級分配”;而區(qū)(縣)屬示范高中的計劃則直接分配給本區(qū)的初中,即“一級分配”。
二級分配的好處是:若省、市屬高中指標分到學校出現(xiàn)小數(shù)時,區(qū)里會將幾所同樣情況的學校指標“打包”湊整,以電腦派位的方式隨機決定指標所屬。
報考錄取 在指標額內(nèi)按中考排名錄取
按照《意見》,報考示范高中指標計劃的學生,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廣州市戶籍(含政策性照顧借讀考生),二是本校正式學籍,三是在本校一直就讀到畢業(yè)的初中應屆畢業(yè)生。由此看來,廣州大部分學生都有資格。
不過,考生能不能獲得報考學校的指標,還要闖兩關(guān)。第一關(guān)是達到指標生的最低投檔線——即各示范性高中近3年在提前批公辦公費最低錄取分數(shù)平均值下降30分。
如執(zhí)信中學2010年公費最低錄取線是720分、2011年是724分、2012年是719分,3年平均721分,下降30分就是691分。就是說,達到691分才能進入指標生的隊列,學生由此可先估計自己中考能否達到這個分數(shù)線來填報志愿。在填報志愿時,“指標計劃”將納入全市統(tǒng)一招生錄取平臺,在獨立批次和提前批之間單獨設(shè)置。
第二關(guān)是校內(nèi)排名。初中填報示范性高中指標志愿人數(shù)多于指標額時,需要通過中考成績、結(jié)合志愿來確定排名次序。因此,即使上了心儀高中的指標計劃最低投檔線也未必能成為“指標生”,關(guān)鍵就看在校內(nèi)的競爭成敗。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指標生達不到該校錄取線,則自動進入下一批次參與中考錄取,剩余的指標將并入招生提前批進行投檔錄取。而“指標生”錄取投檔規(guī)則與普通中考錄取投檔規(guī)則保持一致,如志愿優(yōu)先原則、同分排位規(guī)則、宿位限制規(guī)則等。
■政策影響
誰能獲益 “小升初”失利的優(yōu)等生“翻身”機會大
對于新政的實施,家長們最關(guān)心的還是自己孩子能否獲益。卓越教育副總裁、中考專家周貴分析,從指標生的錄取規(guī)則看,受其影響的學生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從全市約400所初中歷年的中考情況看,擁有成績超過華師附中錄取線學生的學校有近150所。“這類學校排名靠前的學生占了指標生的名額,但這類學生無需指標生也能考進去。”周貴說,對于這批頂尖學校的優(yōu)等生來說影響不大。
第二類初中是最高分的學生成績沒有達到提前批錄取線,或有上線但人數(shù)極少的學校,約有100所。周貴指出,這類學校排名靠前的同學本來讀不了提前批,但由于指標生政策,他們進了好學校。由此可見,這批學生是贏家。不過另一方面,這批學生也同樣把原來能進提前批,但成績靠后的臨界生“擠掉”了。
“還有剩余的150所初中,排名靠前的學生肯定超過了提前批錄取線,但利用指標生政策,部分學生能夠進更好的學校,也獲益了。”周貴說,同時,他們也把原來能讀較好學校的學生擠到了較差的學校。
有專家曾指出,該政策將會讓辦學水平一般的初中尖子生受益,讓“小升初”沒能考入名校的優(yōu)等生有更大的“翻身”機會;“差”學校也將再次回到家長的視野,扭轉(zhuǎn)“強校愈強,弱校愈弱”的局面。而另一方面,指標的局限將會讓強者居多的初中競爭慘烈,“同分不同命”的情況可能在不同學校間出現(xiàn)。
各區(qū)態(tài)勢 弱區(qū)初中學生更受益
從全市范圍來看,指標生政策使得原來部分沒有上提前批錄取線的學生獲得了示范性高中的學位。因此,面向原來上線學生的招生名額將減少,提前批投檔線將推高。周貴估算,這類獲益的學生約有1000名,按照往屆中考1分300名來計算,估計“指標到校”實施后,提前批投檔線將會提高3—5分。
從各區(qū)分配指標的情況來看,按照去年中考的學籍人數(shù)計算,獲得指標生名額最多的前五名將依次是番禺、增城、白云、越秀和海珠區(qū)。其中番禺區(qū)分到省、市屬示范性高中指標生的名額將有299個,名校眾多的越秀區(qū)能分到204個,人數(shù)最少的南沙區(qū)僅有43個省、市屬示范性高中指標額。
不過,各區(qū)的受益與否還應該將省市、屬名校指標數(shù)與往年上線人數(shù)作比對。根據(jù)卓越教育提供的數(shù)據(jù),以華師附中和省實驗中學為參考,增城區(qū)獲得這兩校的指標額共計44個,但往年增城超過華附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732分的僅有33人??梢姡搮^(qū)有11名學生在沒有達到這一分數(shù)線的情況下也可以指標生身份進入這兩個學校,儼然受益。
而以同樣方法計算,越秀、天河、海珠、荔灣這一人數(shù)差額則有上百的負值,這意味著,實施“指標到校”后,這些教育強區(qū)里將有上百名達到華附往年最低錄取分數(shù)線的優(yōu)等生,不能爭得指標。由此可見,在這場中考變革中,弱區(qū)的初中生相對有利。
■應對支招
指標額與教學水平宜平衡考慮
廣州這一中考新政如今仍在征求意見階段,何時實施、如何實施有待最終公布。不過,周貴預見,一旦實施,普通初中將能招到較好生源,“小升初”熱會逐步降溫,由此普通初中的中考成績也將提高。此外,假如今年起實行,三年后當目前就讀初一的學生們畢業(yè)后,家長對初中的重新選擇將會讓提前批的錄取分數(shù)線下降。
當前,不少初中學生家長正為如何應對發(fā)愁,部分家長更因此對新政持反對態(tài)度。對此,專家們一致認為,新政對于個體的影響并非必然,“與其焦慮猜疑,不如專心一致努力學習。”周貴認為,考生當前要做的應該是“努力爭取中考排名靠前,享受指標生好處;或是爭取去更好學校,不被擠出提前批。”
而對于“小升初”家長的抉擇,周貴認為,新政可能會讓擇校熱度稍降,考生流向會更多元化,但擇校依然會存在。“相信部分家長真的會為了指標生名額而流向普通初中,但也有家長同樣會‘擇’好初中,因為只要成績好,未來在中考時一樣可以通過較高的中考成績進入示范性高中。”周貴提醒家長。
“還是要理性考慮三年初中生涯對孩子心智發(fā)育的影響。”他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如一名優(yōu)秀的初中生在中考時能考取750分高分,這名初中生根本不需要利用“指標到校”的名額也可以進入華附。而如果在普通初中的中考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只有650分,這名學生也不能借“指標到校”名額進入華附。
各高中指標生投檔分數(shù)線及指標計劃預估
序號 | 學校簡稱 | 指標生投檔分數(shù)線 | 指標到校區(qū)域 | 指標生計劃(以去年計劃測算) |
1 | 華附 | 705 | 全市 | 115 |
2 | 省實 | 697 | 全市 | 203 |
3 | 執(zhí)信 | 691 | 全市 | 250 |
4 | 廣雅 | 686 | 全市 | 250 |
5 | 2中 | 677 | 全市 | 250 |
6 | 6中 | 665 | 全市 | 250 |
7 | 廣附大學城 | 660 | 全市 | 77 |
8 | 廣附(黃華路) | 658 | 全市 | 86 |
9 | 鐵一本部 | 659 | 全市 | 120 |
10 | 鐵一亞運城 | 659 | 全市 | 90 |
11 | 協(xié)和 | 619 | 全市 | 234 |
12 | 僑中 | 604 | 全市 | 120 |
13 | 7中 | 651 | 越秀 | 187 |
14 | 16中 | 650 | 越秀 | 187 |
15 | 培正 | 633 | 越秀 | 194 |
16 | 3中 | 617 | 越秀 | 187 |
17 | 育才 | 612 | 越秀 | 187 |
18 | 真光 | 631 | 荔灣 | 250 |
19 | 1中 | 612 | 荔灣 | 250 |
20 | 4中 | 612 | 荔灣 | 187 |
21 | 5中 | 612 | 海珠 | 240 |
22 | 南武 | 606 | 海珠 | 174 |
23 | 97中 | 584 | 海珠 | 162 |
24 | 培英 | 614 | 白云 | 234 |
25 | 65中 | 612 | 白云 | 48 |
26 | 65中 | 612 | 白云 | 204 |
27 | 80中 | 570 | 白云 | 204 |
28 | 培英 | 586 | 白云 | 72 |
29 | 47中 | 635 | 天河 | 204 |
30 | 天河 | 612 | 天河 | 169 |
31 | 89中 | 572 | 天河 | 137 |
32 | 75中 | 569 | 天河 | 144 |
33 | 86中 | 580 | 黃埔 | 216 |
34 | 玉巖 | 607 | 蘿崗 | 193 |
35 | 南沙1中 | 589 | 南沙 | 90 |
36 | 仲元 | 667 | 番禺 | 312 |
37 | 番中 | 644 | 番禺 | 312 |
38 | 象賢 | 605 | 番禺 | 312 |
39 | 禺山高中 | 601 | 番禺 | 312 |
40 |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中(原市橋二中) | 549 | 番禺 | 300 |
41 | 鄺維煜紀念中學 | 620 | 花都 | 237 |
42 | 秀全 | 608 | 花都 | 285 |
43 | 新華 | 593 | 花都 | 216 |
44 | 增中 | 650 | 增城 | 312 |
45 | 新塘中學 | 608 | 增城 | 312 |
46 | 從化中學 | 618 | 從化 | 270 |
47 | 從化6中 | 586 | 從化 | 210 |
(數(shù)據(jù)由卓越教育提供。招生計劃最終以學校今年發(fā)布為準)
區(qū)域 | 2012中考人數(shù) | 目前初中學校數(shù) | 省市指標生名額 | 各區(qū)所占省市指標生比例 |
番禺 | 16716 | 53 | 299 | 14.60% |
增城 | 15800 | 42 | 282 | 13.80% |
白云 | 14401 | 62 | 257 | 12.60% |
越秀 | 11414 | 36 | 204 | 10.00% |
海珠 | 10436 | 36 | 187 | 9.10% |
花都 | 10240 | 43 | 183 | 9.00% |
天河 | 9908 | 43 | 177 | 8.70% |
從化 | 9362 | 23 | 167 | 8.20% |
荔灣 | 7645 | 35 | 137 | 6.70% |
蘿崗 | 3395 | 14 | 61 | 3.00% |
黃埔 | 2595 | 13 | 46 | 2.30% |
南沙 | 2389 | 9 | 43 | 2.10% |
全市 | 114301 | 409 | 2044 |
(注:2013年各區(qū)中考人數(shù)以考前發(fā)布為準)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畢嘉琪 通訊員 余敏健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丁玎
相關(guān)鏈接:
《 《 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中考語文 | 中考作文 | 中考數(shù)學 | 中考英語 | 中考滿分作文 | 中考政治 | 中考物理 |
中考化學 | 中考歷史 | 中考生物 | 中考地理 | 中考英語作文 | 中考網(wǎng)址 | 中考時間 |
中考報名 | 中考資源 | 志愿填報 | 錄取查詢 | 中考成績查詢 | 分數(shù)線 | 心理輔導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