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輔導:政治分析題(2)

字號: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從一八四零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jīng)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時,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派遣留學生之多,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國內廢科舉、興學校,好像雨后春筍,努力學習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時期,學的也是這些東西。這些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所謂新學,包括那時的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文化即所謂舊學是對立的。學了這些新學的人們,在很長的時期內產生了一種信心,認為這些很可以救中國,除了舊學派,新學派自己表示懷疑的東西很少。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學外國。那時的外國只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進步的,它們成功地建設了資產階級的現(xiàn)代國家。日本人向西方學習有成效,中國人也想向日本學。在那時的中國人看來,俄國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學俄國。這就是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國人學習外國的情形。
    ——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二
    在救亡圖存運動中,一些先進的中國人曾經(jīng)把目光轉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中國發(fā)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1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終結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試圖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包括議會制、多黨制等,并沒有實現(xiàn)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種反動勢力的沖擊下歸于失敗。時人悲憤地感嘆道:“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中國人民仍然處于被壓迫、被奴役、被剝削的悲慘境地。中國的出路在哪里?中國人民在黑暗中思考著、摸索著、奮斗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2005年10月19日)
    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試比較康有為、孫中山“向西方尋找真理”的路徑和選擇有何不同。(5分)
    (2)為什么辛亥革命“沒有實現(xiàn)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愿望”?(5分)
    【答案要點】
    (1)康有為和孫中山都是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都想為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開辟道路,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中國找到出路。但他們在主張與路徑選擇方面是不同的。康有為作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他主張通過改良的方式,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而孫中山則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主張用革命的手段****清政府的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制度。(5分)
    (2)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雖然它****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最終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擺脫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壓迫,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并沒有完成。因此沒有實現(xiàn)中國人民要求獨立、民主的迫切愿望。(5分)
    
考研大綱 考研經(jīng)驗 考研真題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