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是反映各會計要素之間平衡關系的計算公式,它是制定各項會計核算方法的理論基礎,從實質上看,會計等式揭示了會計主體的產權關系、基本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一)會計恒等式
企業(yè)的資產最初表現為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投資等,這些資產要么是投資者的投入資本,要么是債權人的借入資金,每一項資產都有其來源,都代表著相應的權益。資產與權益實際上是企業(yè)所擁有的經濟資源在同一時點上所表現的不同形式。資產表明的是資源在企業(yè)存在、分布的形態(tài),而權益則表明了資源取得和形成的渠道。有一定的資產,同時就有一定的權益;反之有一定的權益,同時就有一定的資產。因此,有多少數額的資產必然有其等量的權益,即在任何情況下企業(yè)的資產總是等于權益。資產與權益在任何一個時點都必然保持恒等的關系,資產與權益之間的恒等的關系用公式表示,即:
資產=權益
特別注意:資產與權益的恒等關系,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企業(yè)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資產是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引起,能為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企業(yè)的資產來源于所有者投入資本和債權人借入資金及其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效益的積累,分別歸屬于所有者(投資者)和債權人。歸屬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于債權人的部分形成“債權****益”(即企業(yè)的“負債”)。會計恒等式可進一步用公式表示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或:
資產=債權****益+所有者權益
注意:“權益”是由“債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部分構成,(即“債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統(tǒng)稱為“權益”)。
上述等式表明某一會計主體在某一特定時點所擁有的各種資產以及債權人和投資者對企業(yè)資產要求權的基本狀況,表明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基本關系,同時也是構成資產負債表的三個基本要素。由于該等式是會計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稱為“會計基本等式”(或:第一等式)。
(二)經濟業(yè)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企業(yè)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從而引起各會計要素發(fā)生增減變動。但并不影響資產與權益的恒等關系。資產與權益的恒等關系,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
1、對“資產=權益”等式的影響
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引起“資產=權益”等式兩邊會計要素變動的方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類型:
(1)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增加
即:等式兩邊同增,增加金額相等,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例3-1】甲企業(yè)收到投資者追加的投資100000元,款項存入銀行。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資產方(銀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即等式左邊的資產增加了100000元,同時使等式右邊的權益方(實收資本)也增加100000元。由于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增加,沒有改變會計基本等式的平衡關系。
(2)資產方等額有增有減,權益不變
即:資產方項目之間的此增彼減,但資產總額與權益總額都不會發(fā)生變化(即:等式左邊此增彼減,增加減少金額相等),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例3-2】1月15日,甲企業(yè)用銀行存款20000元購入一批原材料。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資產方一項資產(原材料)增加20000元,而另一項資產(銀行存款)減少了20000元,等式左邊一增一減,且增減金額相等。資產內部發(fā)生增減變動,但資產總額不變,權益總額也不變,會計等式仍然保持平衡。
(3)資產與權益同時等額減少
資產與權益(負債或所有者權益)同時等額減少(即:等式兩邊同減,減少金額相等),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例3-3】甲企業(yè)用銀行存款歸還所欠乙企業(yè)的貨款10000元。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資產方(銀行存款)減少了10000元,使權益方(應付賬款)減少了10000元。等式兩邊資產與權益等額減少10000元,等式仍然成立。
(4)權益方等額有增有減,資產不變
即:等式右邊不同項目之間的此增彼減,但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都不會發(fā)生變化【即:等式右邊此增彼減,增加減少金額相等】,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例3-4】甲企業(yè)經批準同意以資本公積20000000元轉增實收資本。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權益方(資本公積)減少了20000000元,而實收資本增加了20000000元,權益方一個項目增加,另一個項目減少,增加和減少金額相等,權益總額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2、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式的影響
拓展開來,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式而言,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引起會計要素的變動同樣不改變該等式的恒等性。具體的變動情況有以下九種:
(1)資產和負債要素同時等額增加;
例如:正大公司從銀行取得6個月期借款100000元,存入公司存款賬戶。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資產(銀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同時使企業(yè)的負債(短期借款)增加100000元。由于資產與負債等額增加,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2)資產和負債要素同時等額減少;
例如:正大公司以銀行存款10000元償還前欠某單位賬款。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資產(銀行存款)減少10000元,使負債(應付賬款)減少10000元。由于資產與負債同時等額減少,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3)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同時等額增加;
例如:正大公司收到投資方投入的設備一臺,投資合同約定其價值30000元(假定該約定價值公允)。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資產(固定資產)增加30000元,同時使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增加30000元。由于資產與所有者權益等額增加,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4)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同時等額減少;
例如:正大公司按規(guī)定辦妥減資手續(xù),退還某投資方的投資50000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資產(銀行存款)減少50000元,使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減少50000元。由于資產與權益等額減少,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5)資產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要素不變;
例如:正大公司從銀行提取現金2000元,以備零星開支之用。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一項資產(庫存現金)增加2000元,而另一項資產(銀行存款)減少2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企業(yè)的資產總額不變,權益總額也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6)負債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資產和所有者權益要素不變;
例如:正大公司開出并承兌面值為20000元的商業(yè)匯票一份,抵付前欠某單位貨款。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一項負債(應付票據)增加20000元,而另一項負債(應付賬款)減少20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企業(yè)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7)所有者權益要素內部項目等額有增有減,資產和負債要素不變;
例如:正大公司按規(guī)定辦妥增資手續(xù)后,將資本公積20000元轉增實收資本。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一項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增加20000元,而另一項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減少20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所有者權益總額、負債總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8)負債要素增加,所有者權益要素等額減少,資產要素不變;
例如:正大公司按規(guī)定分配給投資者利潤50000元,款項尚未支付。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負債(應付股利)增加50000元,使所有者權益(未分配利潤)減少50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企業(yè)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9)負債要素減少,所有者權益要素等額增加,資產要素不變;
例如:正大公司將應付給投資者的股利30000元,經投資者同意并按規(guī)定辦妥增資手續(xù)后,轉作投資者向企業(yè)的投資。
分析:該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使企業(yè)的負債(應付股利)減少30000元,使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增加30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企業(yè)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歸納:
經濟業(yè)務 |
資產 |
負債 |
所有者權益 |
第一種類型 |
增加 |
增加 |
|
第二種類型 |
減少 |
減少 |
|
第三種類型 |
增加 |
|
增加 |
第四種類型 |
減少 |
|
減少 |
第五種類型 |
增加、減少 |
|
|
第六種類型 |
|
增加、減少 |
|
第七種類型 |
|
|
增加、減少 |
第八種類型 |
|
增加 |
減少 |
第九種類型 |
|
減少 |
增加 |
小結:每一項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都必然引起會計等式的一方或雙方有關項目相互聯系地發(fā)生等量變化,即當涉及會計等式的一方時,有關項目的數額發(fā)生相反方向等額變動;而當涉及會計等式的兩方時,有關項目的數額必然會發(fā)生相同方向的等額變動,但始終不會打破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
二、收入-費用=利潤
企業(yè)一定時期所獲得的收入扣除所發(fā)生的各項費用后的余額,即表現為利潤。用公式表示:
“收入-費用=利潤”(又稱第二會計等式)
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上述關系也是企業(yè)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收入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固定資產盤盈、出售無形資產收益等,費用也不包括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自然災害損失等,所以,收入減去費用,并經過調整后,才等于利潤。
總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反映的是資金運動的靜態(tài)狀況,“收入-費用=利潤”反映的是資金運動的動態(tài)狀況。資金運動的動態(tài)狀況最后必然反映到各項靜態(tài)會計要素的變化上,從而使兩個會計等式之間建立起勾稽關系。也就是說,企業(yè)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經營成果能夠對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產生影響,把一定會計期間的六個會計要素聯系起來,就可得到以下公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又稱第三會計等式)
=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注意:第三會計等式動態(tài)地反映了企業(y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之間的關系。
財務狀況反映了企業(yè)一定日期資產的存量情況,而經營成果則反映了企業(yè)一定期間資產的增量或減量情況。
1.企業(yè)成立之初或會計期初: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2.會計期間內: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3.會計期末:
恢復為基本等式的形式,即: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例題13·多選題】下列屬于會計等式的是( )
A.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B.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C.資產=負債十所有者權益
D.收入-費用=利潤
【答案】ABCD
【例題14·單選題】下列屬于靜態(tài)會計等式的是( )。
A.收入-費用=利潤
B.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C.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
D.資產=負債+所有者者權益+(收入-費用)
【答案】B
【例題15·多選題】下列反映資金運動靜態(tài)表現的會計要素有( )。
A.資產 B.負債 C.收入 D.利潤
【答案】AB
【例題16·多選題】下列關于會計等式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是最基本的會計等式,表明了會計主體在某一特定時期所擁有的各種資產與債權人、所有者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
B.“收入-費用=利潤”這一等式動態(tài)地反映經營成果與相應期間的收入和費用之間的關系,是企業(yè)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C.“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體現了會計六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D.企業(yè)各項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并不會破壞會計基本等式的平衡關系
【答案】BD
【例題17·判斷題】財務狀況是指企業(yè)一定日期的資產及權益情況,是資金運動的動態(tài)表現。( )
【答案】×
【例題18·單選題】企業(yè)按規(guī)定通過銀行預收賬款60000元,此交易事項引起的變化是( )。
A.營業(yè)收入實現60000元
B.資產和負債同時增加60000元
C.資產和負債同時減少60000元
D.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同時增加60000元
【答案】
【例題19·單選題】某公司本期期初負債總額為40萬元,所有者權益總額為60萬元,本期銷售產品一批,價款10萬元存入銀行(不考慮增值稅),其成本為7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則本期期末該公司資產總額為( )萬元。
A.100 B.103 C.110 D.117
【答案】B
【解析】期初資產=40+60=100(萬元)
期末資產=期初資產100+銷售產品價款10-商品成本7=103(萬元)
【例題20·多選題】某企業(yè)銷售商品一批,價款為60000元,增值稅銷項稅額10200元,商品已經發(fā)出,價稅款尚未收到,該批商品的成本為42000元,則該交易事項引起企業(yè)資產負債表要素期末比期初的變動有( )。
A.資產增加28200元
B.資產減少42000元
C.所有者權益增加18000元
D.負債增加10200元
【答案】ACD
【解析】這項業(yè)務引起了:應收賬款增加70200元,主營業(yè)務收入增加60000元,應交稅費增加10200元,主營業(yè)務成本增加42000元,庫存商品減少42000元。
選項A:資產增加28200元(即:應收賬款增加70200-庫存商品減少42000)
選項C:所有者權益增加18000元(即:主營業(yè)務收入增加60000-主營業(yè)務成本增加42000);
選項D:負債增加10200元。
【例題21·多選題】關于會計等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關系是企業(yè)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B.會計等式反映了各會計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
C.任何經濟業(yè)務的發(fā)生,都不會破壞資產與權益的平衡關系
D.資產與權益的恒等關系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
【答案】ABCD
【例題22·多選題】企業(yè)銷售一批成本為60萬元的產品,收到價款90萬元并存入銀
行(不考慮增值稅),這一經濟業(yè)務引起的會計要素變化有( )。
A.負債減少30萬元 B.資產增加30萬元
C.收入增加90萬元 D.費用增加60萬元
【答案】BCD
【解析】這項業(yè)務引起了:銀行存款增加90萬元,主營業(yè)務收入增加90萬元,主營業(yè)務成本增加60萬元,庫存商品減少60萬元。
選項A:負債減少30萬元是不對的
選項B:資產增加30萬元(即:銀行存款增加90-庫存商品減少60)
選項C:主營業(yè)務收入增加90萬元
選項D:主營業(yè)務成本增加60萬元
三、賬戶及其基本結構(補充內容)
(一)賬戶的含義
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只是一個名稱)設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于分類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設置賬戶是會計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賬戶的分類
由于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開設,同會計科目的分類相對應,賬戶按提供指標的詳細程度可分為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
總分類賬戶----是根據總分類科目設置的、用以對會計要素具體內容進行總括分類核算的賬戶,簡稱總賬賬戶或總賬,也稱為一級賬戶。根據總賬賬戶所核算的經濟內容不同,賬戶可分為資產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成本類賬戶和損益類賬戶五類。
明細分類賬戶----是根據明細分類科目設置的、用來對會計要素具體內容進行明細分類核算的賬戶,簡稱明細賬戶或明細賬??傎~賬戶稱為一級賬戶,總賬賬戶以下的賬戶均稱為明細賬戶。
總分類賬戶提供會計要素具體內容的總括核算指標,一般只用貨幣計量;明細分類賬戶提供會計要素具體內容的詳細核算指標,除用貨幣計量外,有的還要用實物量度(件、千克、立方米等)進行輔助計量。
【例題23·判斷題】賬戶按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分類,可分為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 )。
【答案】×
(三)賬戶的基本結構
交易或事項的發(fā)生所引起的會計要素具體內容的變動,從數量上不外乎增加和減少兩種情況。因此,賬戶的基本結構應該包括增加和減少兩部分,相應地分為左、右兩個方向,一方登記增加,另一方登記減少。至于哪一方登記增加,哪一方登記減少,既取決于所記錄的交易或事項,也取決于賬戶的性質。登記的本期增加金額稱為本期增加發(fā)生額,登記的本期減少金額稱為本期減少發(fā)生額,期末結存金額稱為余額。余額按照表示的時間不同,分為期初余額和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fā)生額、本期減少發(fā)生額和期末余額稱為賬戶的四個金額要素,其基本關系如下:
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fā)生額=本期減少發(fā)生額+期末余額
可以得出: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fā)生額-本期減少發(fā)生額
賬戶的基本結構具體包括賬戶名稱(會計科目)、記錄經濟業(yè)務的日期、所依據記賬憑證的編號、交易或事項內容摘要、增加金額、減少金額和余額等。
賬戶名稱(會計科目)
年 |
憑證號數 |
摘要 |
增加金額 |
減少金額 |
余額 |
||
月 |
日 |
||||||
|
|
|
|
|
|
|
這是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格式,我們教學中使用下面的“T”形賬戶。
賬戶核心部分可用簡化格式“T”形賬戶表示:
【例題24·多選題】賬戶中各項金額的關系可用( )公式表示。
A.本期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fā)生額-本期減少發(fā)生額
B.期初余額+本期增加發(fā)生額=本期期末余額+本期減少發(fā)生額
C.本期期末余額=本期增加發(fā)生額+本期減少發(fā)生額
D.本期期初余額=上期期末余額
【答案】ABD
【例題25·多選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賬戶的期末余額等于期初余額
B.余額一般與增加額在同一方向
C.賬戶的借方發(fā)生額等于貸方發(fā)生額
D.如果一個賬戶的左方記增加額,右方就一定記減少額
【答案】BD
(四)賬戶與會計科目的聯系和區(qū)別
賬戶與會計科目是會計學中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會計科目與賬戶的聯系在于:它們都是對會計對象具體內容的科學分類,兩者口徑一致,性質相同;會計科目是賬戶的名稱,也是設置賬戶的依據,賬戶是會計科目的具體運用;沒有會計科目,賬戶便失去了設置的依據;沒有賬戶,會計科目就無法發(fā)揮作用。兩者的區(qū)別是:會計科目僅僅是賬戶的名稱,不存在結構,無法反映會計要素具體內容的增減變動及其結果;而賬戶則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能夠用于反映會計要素具體內容的增減變動情況和結果。在實際工作中,對會計科目和賬戶一般并不嚴格區(qū)分,而是相互通用。
【例題26·判斷題】會計科目不能記錄經濟業(yè)務的增減變化及其結果( )。
【答案】√
【例題27·多選題】關于賬戶與會計科目的聯系和區(qū)別,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
A.會計科目是賬戶的名稱,賬戶是會計科目的具體運用
B.會計科目與賬戶兩者口徑一致,性質相同
C.會計科目不存在結構,賬戶則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
D.會計科目可以記錄經濟業(yè)務的增減變化及其結果
【答案】ABC
【例題28·單選題】會計科目與賬戶的區(qū)別在于( )。
A.名稱不同 B.反映經濟內容不同 C.有無結構 D.性質不同
【答案】C
【例題29·單選題】下列賬戶中,不屬于成本類賬戶的是( )。
A.主營業(yè)務成本 B.生產成本 C.勞務成本 D.制造費用
【答案】A
會計基礎真題 | 會計基礎答案 | 會計考試備考輔導 | 會計考試經驗 | 會計考試題庫 |
會計基礎真題 | 會計基礎答案 | 會計考試備考輔導 | 會計考試經驗 | 會計考試題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