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俗語的解釋:
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大自然的廣闊無邊為魚躍鳥飛提供了寬廣的空間,可以引申為替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是多么重要,也可以理解為擁有自由是那么的可貴。
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力氣的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指時間可以檢驗一切。用法:作主語、賓語。
3、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潰:潰決。蟻穴:螞蟻的洞穴。指很長很長的堤壩,因為小小蟻蟲的啃噬,最后也會被摧毀的。叫人不要小看自己的所犯的錯誤,一點點小錯的積累會使你的人生毀于一旦。比喻小事不注意會釀成大禍或造成嚴重的損失。用于勸誡方面。用法:作謂語、定語。
4、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喻人經過學習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學生超過老師。
5、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二、成語的解釋
1、不謀而合
【解釋】:謀:商量;合:相符。事先沒有商量過,意見或行動卻完全一致。
【出自】:晉·干寶《搜神記》卷二:“二人之言,不謀而合?!?BR> 【示例】:如磁石鐵,~。
◎宋·蘇軾《朱壽昌梁武懺贊偈》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動作、想法一致
2、重蹈覆轍
【解釋】: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出自】:《后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示例】: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免~。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用于勸說、希望和警告的場合
3、耳濡目染
【解釋】:濡:(rú)沾濕;染:沾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吹?,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自】: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BR> 【示例】:她完全沒有讀過書,但她單憑~,也認得一些字,而且能夠暗誦得好些唐詩。
◎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分句;指不知不覺地改變
4、既往不咎
【解釋】:咎:(jiù)責怪。原指已經做完或做過的事,就不必再責怪了?,F指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
【出自】:《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
【示例】:~,以后再辦起事來,審慎點就是了。
◎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對以往的錯不再責備
5、堅不可摧
【解釋】:堅:堅固;摧:摧毀。非常堅固,摧毀不了。
【出自】:清·葉燮《原詩·內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故至堅而不可摧也。”
【示例】:二十年閨閣,養(yǎng)成拘墟篤時之見,牢不可破,~。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二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6、略勝一籌
【解釋】: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出自】: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BR> 【示例】:這時,只要不是下等簽,他就會感到一些滿足,何況這比“中下”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7、目不暇接
【解釋】:指東西多,眼睛都看不過來。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BR> 【示例】:一切藝術的道理也是這樣,單一必然導致枯燥。而豐富多采、~則是絕大多數人所歡迎的。
◎秦牧《菊花與金魚》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令人”后
8、舍本逐末
【解釋】:舍:舍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jié)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huán)節(jié),而只在枝節(jié)問題上下功夫。
【出自】:《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錢?!?BR> 【示例】: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9、殊途同歸
【解釋】:通過不同的途徑,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出自】:《周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示例】:一道題,往往有幾種解法,但~,答案只能有一個。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人生等
10、一脈相承
【解釋】:從同一血統、派別世代相承流傳下來。批某種思想、行為或學說之間有繼承關系。
【出自】:聞一多《四杰》:“如果我們再知道他們是好到如之問《祭楊盈川文》所說的那程度,我們便更能了然于王、楊與沈、宋所以是一脈相承之故?!?BR> ?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