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強調(diào),今年各地要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shù)貐⒓由龑W考試的辦法。他表示,現(xiàn)在各地標準不一樣,教育部完全理解,也充分尊重,方案對當?shù)鼐用窈屯鈦韯展と藛T子女“利益都要照顧,要制定合理、合法、合情的門檻,爭取多數(shù)人認同”。
客觀而言,各地政府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制訂的異地高考標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對于人口流入多、高考競爭不激烈的地區(qū),當?shù)卣蛻艏丝跁拈_放導致人口涌入、本地人的高考利益被侵占、城市不堪重負;對于教育薄弱、享有國家高考錄取政策傾斜的地區(qū),當?shù)卣蛻艏丝跁拈_放導致高考移民——為了打擊高考移民,我國一些地區(qū)近年來采取“戶籍+學籍”雙證報名制度,避免有人到教育質(zhì)量高的外地讀書,再回本地考試;或者把戶籍遷到教育資源薄弱的地區(qū),卻在其他地方求學。
正是考慮到現(xiàn)實利益,我們看到各地的門檻各不相同,人口流入多、高考競爭不激烈的地區(qū),設置很高的門檻,開放通常與居住證掛鉤;而教育質(zhì)量薄弱的地區(qū),則提出戶籍要求。
可是,這些門檻標準卻不“合法”,也不“合情”。我國《教育法》第九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quán)利和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財產(chǎn)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陡叩冉逃ā返诰艞l也規(guī)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quán)利”。對照法律,限定受教育者高考報名地、各地錄取機會不平等的做法顯然違法。而從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子女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看,讓進城務工人員與其子女因求學、升學問題而分離,人為地制造留守兒童,是很不“合情”的。
要做到異地高考既“合理”、“合法”,又“合情”,就必須調(diào)整解決異地高考思路。目前的思路是,在現(xiàn)行高考制度框架下,由地方政府自設門檻。這一做法難免對隨遷子女的父母提出身份要求,因為這可以確定隨遷子女的身份?,F(xiàn)在各地的差別只是要求高低不同而已,要求高者,異地高考對當?shù)睾芏嗤鈦砣藛T來說,就是一場夢。但即使是很低的隨遷子女父母工作、住所要求,也會被認為是“拼爹”??梢哉f,目前的解決思路注定是一個會產(chǎn)生更多問題的思路。
要根本解決異地高考問題,必須改變現(xiàn)在的思路。其一,開放異地高考應該由國家層面主導,由國家層面制訂開放的門檻,并根據(jù)門檻高低,在全國范圍內(nèi)協(xié)調(diào)高考錄取指標。國家主導原則不確立,教育主管部門把開放的權(quán)限交給地方,地方很可能隨意對待“交差應付”,而教育部門對此也無可奈何——本來應該國家層面解決的問題,交給了不能解決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能說什么呢?
其二,推進高考制度改革,打破現(xiàn)行高考錄取框架。筆者一直建議,我國大學可實行分類考試、招生,全國重點大學不再把招生名額投放給各省,而是實行全國范圍內(nèi)的統(tǒng)一招生,具體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全國統(tǒng)一測試+自主招生”。如此,考生可在任何地方報考,平等錄取(針對教育薄弱地區(qū)的學生,可采取專門的計劃和設立地區(qū)教育因素指標進行校正),避免因高考錄取而引發(fā)的高考移民、人口流動;高職高專從自身發(fā)展出發(fā),實行不設戶籍限制的“注冊入學,申請入學”,培養(yǎng)實行“寬進嚴出”;地方本科院??刹扇≡锌荚囦浫》绞?,把更多招生名額投放給本地。只有推行高考制度改革,打破分省按計劃集中錄取制度,才能讓每個受教育者獲得平等的升學考試機會。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科學報》 (2013-01-17 第7版 理論)
?
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 | 自主招生 | 異地高考 | 招生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