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雄鷹,拓展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基業(yè)
山東 劉巖民
?
?
?
【歷史新發(fā)現(xiàn)】
?

2009年12月23日,北方民族文化遺產研究會在呼和浩特宣布,該研究會經過不懈努力,根據在梵蒂岡檔案館意外發(fā)現(xiàn)的一封1246年11月大蒙古帝國可汗貴由致羅馬教皇英諾森四世的蓋有大蒙古帝國的國書,成功復制了失蹤700多年的成吉思汗玉璽(見右圖)。這對于蒙古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材料一 十三、十四世紀的元王朝是中華文明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世界文明史和人類發(fā)展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近日,內蒙古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對元上都宮城中的重要殿閣──穆清閣進行的專項考古發(fā)掘工作。據了解,這是元上都被毀以后發(fā)掘清理出的保存最完整的元代建筑基址。由成吉思汗之孫、元世祖忽必烈初建的元上都,作為元朝的陪都,從
1256年興建至1358年被毀,歷經100年有余,在中國及世界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摘自2009年12月30日新華網
?
(1)作為蒙古族的杰出人物,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績是什么?他曾經組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以抗擊金朝的奴役,隨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憑借強大的實力大舉西征,占領了今中亞直到歐洲東部的遼闊地區(qū),建立起橫跨歐亞的蒙古帝國。你認為成吉思汗所領導的戰(zhàn)爭前后的性質是否相同?請談談你的看法。
?
(2)元朝是由哪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請寫出元朝建立的時間。
?
(3)作為元朝的建立者,身為游牧民族出身的元世祖卻提出“國以民為本,民以衣食為本,衣食以農桑為本”的主張,這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為此他采取了那些措施?你認為元世祖采取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歷史儲蓄所】
?

?
(4)元朝疆域空前遼闊,元世祖是如何對全國實施有效控制的?如果你生活在當時的濟南,應該屬于哪一行政機構管轄?
?
【歷史加油站】
?
元朝建立后,統(tǒng)治者為鞏固、維護其統(tǒng)治及其狹隘的階級利益,制造民族間的隔閡和歧視。但各民族尤其是長期生活在一個國家內的各族勞動人民之間,在不可避免的相互接觸、不斷增強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的紐帶中,在共同進行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中,必然地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和吸收彼此的東西,差別逐漸削弱、減少以至消失,共同性逐漸形成、增長和發(fā)展,表現(xiàn)為一種自然融合的趨勢。
?
請回答:
?
(5)元朝的統(tǒng)一促進了民族間的融合,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說說元朝民族融合的情況嗎?
?
(6)現(xiàn)如今,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和諧發(fā)展,民族界限逐步縮小。你能舉出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
參考答案:
?
(1)統(tǒng)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權,結束了蒙古草原長期混戰(zhàn)的局面;前期的戰(zhàn)爭具有正義性,后期的戰(zhàn)爭具有侵略性,是非正義的。
?
(2)蒙古族;1271年。
?
(3)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視農業(yè),把農桑作為“本”對待;禁止圈占農田作牧場,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種植;維護元朝的統(tǒng)治利益。
?
(4)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加強對西藏的管轄,使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qū),加強對琉球的管轄;中書省管轄。
?
(5)原因:元朝時境內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與融合。
?
情況:許多漢族人來到邊疆,為那里的開發(fā)做出貢獻;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和江南;契丹和女真逐漸和漢族融合在一起;回族形成。
?
(6)如:漢族人吃新疆羊肉串;漢族人吃涮羊肉;漢族人跳少數民族舞蹈;少數民族也說漢話;少數民族穿漢族服裝;少數民族過春節(jié)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作者簡介:劉巖民,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舊鎮(zhèn)中學歷史教師。市優(yōu)秀班主任,市歷史學科帶頭人,市青年教師綜合素質比賽三等獎獲得者,市中考歷史命題組成員,濱城區(qū)歷史學科教學能手,濱城區(qū)2008年度教育創(chuàng)新人物。曾主持山東省教研課題的子課題,參與編寫了《紅燭講解3+1》等多部教輔用書,近百篇文章在省市級報刊發(fā)表并獲獎。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