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福建普通高校美術類攝影專業(yè)省級統(tǒng)考理論考試復習范圍

字號:

題目 A B C D 答案  
1 相機的標準鏡頭通常指的是( )。 50 mm鏡頭 原配鏡頭 焦距約等于相機畫幅對角線長度的鏡頭 45—75mm之間的鏡頭 C
2 為了表現(xiàn)物體質感和立體感,最好使用( )。 正面光 側光 逆光 順光 B
3 一般認為攝影術是在( )誕生的。 上世紀初 1839年 1826年 18世紀中葉 B
4 數(shù)碼照相機的液晶顯示器可以( )。 回放照片 顯示相關信息 配合按鍵設置相機 以上都對 D
5 控制畫面景深,最好采用( )模式。 光圈優(yōu)先 快門優(yōu)先 手動曝光 自動曝光 A
6 使用高速快門拍攝的主要特點是( )。 可以凝固動體 可以虛化背景 可以增大景深 可以產生動感 A
7 照片《白求恩大夫》的拍攝者是( )。 吳印咸 外國記者 郎靜山 八路軍無名戰(zhàn)士 A
8 下面的方法能夠減小景深的是( )。 使用短焦距鏡頭 使用較小光圈 采用較近距離拍攝 采用三腳架拍攝 C
9 攝影畫面中最主要的被攝對象稱之為( )。 前景 背景 陪體 主體 D
10 表現(xiàn)物體動感,最好采用( )模式。 光圈優(yōu)先 快門優(yōu)先 手動曝光 自動曝光 B
11 下面的方法能夠增大景深的是( )。 使用短焦距鏡頭 使用較大光圈 采用較近距離拍攝 采用三腳架拍攝 A
12 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線條”的是( )。 水平線 垂直線 傾斜線 波狀線 D
13 色溫指的是( )。 光線的溫度 光線的光譜成份 色彩的溫度 光線的亮度 B
14 ( )是新聞攝影的主要拍攝方法。 抓拍 偷拍 擺拍 組織加工 A
15 下面哪個是數(shù)碼相機的傳感器( )。 DC DSLR DV CCD D
16 攝影中ISO指的是( )。 畫幅尺寸標準 感光度 光線亮度 相機規(guī)格標準 B
17 白平衡設置的主要作用是( )。 控制景物色彩還原效果 控制畫面的明暗程度 控制畫面的黑白灰層次 控制光比 A
18 自然界景物的平均反光率約為( )中灰。 100% 50% 18% 36% C
19 水平角度拍攝所得到的畫面感覺較為( )。 主體效果 平實客觀 突出主體 層次分明 B
20 ( )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發(fā)明攝影術的人。 伊期曼·柯達 達蓋爾 尼埃普斯 普利策 B
21 數(shù)碼相機的高感光度的性能特點有( )。 噪點明顯 反差大 灰霧小 解像力高 A
22 光線較為明亮的拍攝條件下,應該選擇( )。 較大的光圈 較小的光圈 較慢的快門 采用三腳架拍攝 B
23 光線較為陰暗的拍攝條件下,應該選擇( )。 較大的光圈 較小的光圈 較快的快門 較低的感光度 A
24 135照相機的系列鏡頭中,焦距在135毫米以上的通常被稱為( )。 魚眼鏡頭 長焦距鏡頭 標準鏡頭 超廣角鏡頭 B
25 135照相機的系列鏡頭中,焦距可以連續(xù)變動的鏡頭通常被稱為( )。 魚眼鏡頭 長焦距鏡頭 標準鏡頭 變焦鏡頭 D
26 焦距短、視角廣于標準鏡頭的攝影鏡頭,通常被稱為( )。 折反射鏡頭 長焦距鏡頭 標準鏡頭 廣角鏡頭 D
27 較暗環(huán)境下拍攝,通常會采用( )。 較小的光圈 較快的快門 大光圈+慢速快門 小光圈+快速快門 C
28 明亮環(huán)境下拍攝,通常會采用( )。 較大的光圈 較慢的快門 大光圈+慢速快門 小光圈+快速快門 D
29 濾光鏡可分為很多種,偏振鏡屬于( )。 黑白濾光鏡 彩色濾光鏡 黑白彩色通用濾光鏡 特殊效果濾光鏡 C
30 為了獲得更大的景深范圍,應該采用( )。 較大的光圈 較小的光圈 較快的快門速度 較慢的快門速度 B
31 拍攝人像時,為了更好地虛化雜亂的背景,最好采用( )。 較大的光圈 較小的光圈 較快的快門速度 較慢的快門速度 A
32 光圈的作用是( )。 控制曝光量+畫面虛實 控制曝光量+凝固動體 控制畫面虛實+產生動感 控制畫面虛實+凝固動體 A
33 拍攝風光時,采用( )的光圈系數(shù)會獲得較大的清晰范圍。 f5.6 f16 f1.4 f2.8 B
34 拍攝運動物體,( )要求采用更快的快門速度 背后方向拍攝 正側面拍攝 45°角度拍攝 正面拍攝 B
35 屬于德國的光學器材品牌是( )。 佳能 三星 柯達 蔡司 D
36 日出后或日落前一小時直射陽光的色溫度是( )。 2600K 3800K 5500K 6600K B
37 關于景深與焦距、光圈、拍攝距離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焦距越長,景深越短 光圈越小,景深越短 拍攝距離越長,景深越短 景深與三者沒有關系 A
38 拍攝雪景時,為表現(xiàn)出冰雪晶瑩剔透的效果,最好采用( )拍攝。 順光 側光 逆光或側逆光 散射光 C
39 低感光度適合拍攝( )。 運動的汽車 夜景 風光攝影 水下 C
40 攝影術的誕生日為( )。 1839.8.19 1389.8.19 1938.8.19 1879.8.19 A
41 被攝主體所占畫面面積很小,且與背景亮度差別較大時,宜采用( )。 平均測光 中央重點 點測光 區(qū)域測光 C
42 ( )屬于可見光按波長從長到短呈現(xiàn)的顏色。 紅、黃、橙、綠、藍、青、紫 紫、藍、青、綠、黃、橙、紅 紅、橙、黃、綠、青、藍、紫 黃、紅、橙、綠、紫、藍、青 C
43 光線傳播的( )是入射線與反射線分屬法線兩側,且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折射定律 漫射定律 透射定律 反射定律 D
44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數(shù)F表示,下列光圈系數(shù)中( )的光孔最大,通過的光線最多。 f4 f8 f11 f16 A
45 快門的大小標記為時間的倒數(shù),下列快門數(shù)值中( )通過的光線最多。 1/30秒 1/100秒 1/500秒 1/1000秒 A
46 光圈和快門在通光量上可以相互轉換,( )中的兩組曝光組合可以獲得相同的曝光量。 f4+1/100秒與f8+1/25秒 f4+1/100秒與f11+1/50秒 f8+1/100秒與f4+1/25秒 f8+1/100秒與f11、1/25秒 A
47 祿萊(Roueiflex)、哈蘇(Hasseblad)、瑪米亞(Mamiya)等是( )照相機常見品牌。 大型照相機 135照相機 數(shù)碼照相機 120中型照相機 D
48 區(qū)域曝光法是以黑白影調級譜為基礎總結出來的一種科學曝光方法,其創(chuàng)始人是( )。 愛德華·斯泰肯 尤素福·卡什 安塞爾·亞當斯 愛德華·韋斯頓 C
49 ( )的視角接近于180°,可用來拍攝大場面照片并獲得獨特的視覺效果。 變焦鏡頭 微距鏡頭 廣角鏡頭 魚眼鏡頭 D
50 135型相機視場角為( )的鏡頭屬于標準鏡頭。 40°-60° 70°-95° 90° 80°以上 A
51 某個照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為80mm,這個照相機屬于( )。 單反照相機 大型照相機 135照相機 120中型照相機 D
52 不同焦距鏡頭的拍攝效果不同,( )拍攝的畫面空間廣、景深大、透視效果夸張強烈。 長焦鏡頭 標準鏡頭 廣角鏡頭 超長焦鏡頭 C
53 鏡頭的入射孔直徑與焦距之比,叫作鏡頭的( )。 相對孔徑 有效孔徑 口徑 景深 A
54 拍攝位置的選擇包括( )。 選擇拍攝距離 選擇拍攝高度 選擇拍攝方向 三者都選 D
55 畫面透視與鏡頭焦距緊密相關,( )能把距離很遠的景物擠壓在一起,讓人覺得很近。 長焦鏡頭 標準鏡頭 廣角鏡頭 魚眼鏡頭 A
56 世界上現(xiàn)存的第一幅照片是N·尼普斯拍攝的( )。 漢堡大火 窗外景色 巴黎林蔭道 克萊山特廣場 B
57 ( )直接影響著影像的密度、質感、清晰度以及色彩。 光照度的強度 光比的大小 曝光恰當與否 光圈的大小 C
58 光源的色溫高低由( )決定。 光亮度 光照度 光源產生的熱量 發(fā)光體的波長 D
59 “你們按快門,我們來完成。”出自( )照相機的廣告詞。 尼康 佳能 索尼 柯達 D
60 自然界景物的( )都接近18%中灰。 阻光率 透光率 測光亮度 平均反光率 D
61 我國集錦攝影的創(chuàng)立者是( )。 郎靜山 陳復禮 吳印咸 劉半農 A
62 二戰(zhàn)時期,( )拍攝了著名人像攝影作品《丘吉爾》。 尤金·史密斯 尤素福·卡什 喬治·羅杰 戴維·西摩 B
63 ( )是“決定性瞬間”這一攝影經典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愛德華·斯泰肯 愛德華·韋斯頓 安塞爾·亞當斯 A
64 曝光組合參數(shù)是指拍攝時使用的( )與快門時間的組合。 光圈參數(shù) 拍攝距離 焦距 景深 A
65 反差是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對比差別,也就是通常所說( )。 “黑”與“白” “軟”與“硬” “厚”與“薄” “深”與“淺” B
66 羅伯特·卡帕的名作《士兵之死》拍攝于(  )。 西班牙內戰(zhàn) 中國抗日戰(zhàn)場 二戰(zhàn)期間的歐洲戰(zhàn)場 越南戰(zhàn)場 A
67 控制曝光指以創(chuàng)作意圖為目的,改變( )之間關系,是攝影師主觀意圖的再現(xiàn)。 原景物的畫面構圖 原景物亮度與感光介質的影像密度 原景物與攝影師主觀意圖 原景物的光比與感光介質的影像層次 B
68 光比是指主光與輔助光之比,其大小是被攝體暗面與亮面之間的( )。 位移量 角度 反差或亮度的間距 最大值 C
69 尤金·史密斯拍攝的最著名的新聞專題攝影作品是( )。 《從一個中國到另一個中國》 《鄉(xiāng)村醫(yī)生》 《赤裸的城市》 《名人在毫無防備時刻》 B
70 影響自然光照度變化的因素:季節(jié)、時間、( )。 焦距、相機 景深、地點 光圈、相機 氣候、地點 D
71 攝影光源的光位種類:順光照明、( )、逆光照明。 太陽光照明 人工光照明 燈光照明 側光照明 D
72 為了獲得虛實對比的藝術效果,通常采用( )曝光模式。 光圈優(yōu)先 快門優(yōu)先 程序 評價式自動曝光 A
73 具有較大像場的攝影鏡頭為( )。 折反射鏡頭 超長焦距鏡頭 標準鏡頭 廣角鏡頭 D
74 為了獲得動靜對比的藝術效果,通常采用( )曝光模式。 光圈優(yōu)先 快門優(yōu)先 程序 評價式自動曝光 B
75 使用高速快門拍攝的特點( )。 可以產生動感 可以虛化背景 可以增大景深 可以凝固動體 D
76 感光度和曝光量的關系是( )。 ISO50比ISO100的感光度高 感光度和曝光量沒關系 感光度越低,需要曝光量越少 感光度越低,需要曝光量越多 D
77 ISO、ASA、DIN、GB為( )的四種標注方法。 感光性 寬容度 光亮度 感光度 D
78 最先記錄美國城市貧民的生活,并出版《另一半人是怎樣生活的》一書的紀實攝影家是( )。 多蘿西婭·蘭格 雅各布·里斯 沃克·伊文思 愛德華·斯泰肯 B
79 世界上第一張新聞照片是比歐烏和史特爾茨納拍攝的( )。 《諾曼底登陸》 《克里米亞戰(zhàn)爭》 《漢堡大火》 《移民的母親》 C
80 埃里奇·薩洛蒙創(chuàng)立的“小相機+現(xiàn)場光+抓拍”模式,被譽為早期( )的經典理論。 人像攝影 新聞攝影 風光攝影 藝術攝影 B
81 曝光寬容度是指( )。 膠片對不恰當曝光的允許程度 膠片對正確曝光的允許程度 景物曝光的范圍 自然的曝光時間 A
82 艾森斯塔特的名作《歡慶勝利之吻》是(  )年拍攝的。 1927 1945 1963 1988 B
83 ( )拍攝的風光照片,促使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把黃石地區(qū)建立為美國第一個國家公園。 蒂莫西·亨利·奧沙利文 卡爾頓·沃特金斯 威廉·亨利·杰克遜 查里斯·克里福德 C
84 景物的亮度范圍與曝光寬容度成( )。 等比 正比 反比 平方比 C
85 ( )不屬于曝光控制的基本要點。 中級灰景物作為訂光根據(jù) 控制景物亮度范圍在寬容度以內 結合攝影意圖,適當增減曝光量 根據(jù)構圖要求,正確選用鏡頭 D
86 ( )的測光原理是以18%中灰色調再現(xiàn)測光亮度。 閃光測光表 點測光表 照度測光表 亮度測光表 D
87 1936年,美國報業(yè)大王( )創(chuàng)辦了美國第一家全部采用照片的畫報《生活》雜志。 埃里希·薩洛蒙 奧斯卡·巴納克 亨利·盧斯 羅杰·芬頓 C
88 與其他新聞手段相比,新聞攝影最重要的特性是( )。 新聞性 現(xiàn)場紀實性 真實性 時效性 B
89 當被攝體以深暗色調為主,或主體位于大面積深暗背景前,拍攝按平均測光會導致( )。 反差偏小 互易率失效 測光讀數(shù)偏高 測光讀數(shù)偏低 D
90 對同一被攝對象采用若干不同的曝光量拍攝的方法稱為( )。 平均曝光法 包圍曝光法 高調曝光法 低調曝光法 B
91 未經公民本人同意,將公民照片進行廣告宣傳,屬于( )。 侵犯公民名譽權 侵犯公民知情權 侵犯公民肖像權 侵犯公民特惠權 C
92 ( )不符合證件照的基本要求。 按照發(fā)證單位對規(guī)格的要求拍攝 按照發(fā)證單位對式樣的要求制作 真實反映被攝者的形象 通過化妝,美化人物形象 D
93 攝影構圖中“黃金分割”即把一條線段分為兩段之后,其中一段與全長的比值為(  ) 0.415 0.314 0.5 0.618 D
94 商業(yè)人像攝影中,用來調節(jié)明暗部光比的造型光稱為( )。 主光 輔助光 輪廓光 背景光 B
95 商業(yè)人像攝影中,用來修飾和強化被攝體局部細節(jié)的照明光線稱為( )。 主光 輔助光 修飾光 背景光 C
96 主光在人像攝影中的作用是( )。 決定明暗分配,立體感和質感 提高暗部亮度,調節(jié)畫面光比 勾勒人物輪廓,區(qū)分人物和背景 影響畫面基調,營造環(huán)境氛圍 A
97 多人合影照的排列既要照顧人物主次、高矮、胖瘦,又要考慮( )等關系。 背景顏色 衣服顏色 周圍環(huán)境 男女搭配 B
98 多人合影照人物位置調整原則是人物排列的( )要根據(jù)畫面的長度比例來決定。 寬度 寬度與高度 高度 多與少 B
99 上世紀拍攝女性肖像最流行的布光法為( )。 五燈規(guī)范布光法 三角燈布光法 蝴蝶光布光法 單燈布光法 C
100 在多人合影照人物衣服色彩的調整上,穿( )顏色和白色、中黃色衣服的人物不要集中在一起。 淺紅 淺綠 淺黃 淺藍 C
101 國內影樓流行的大平光照明,采用的是( )。 八字形布光法 V字型布光法 高低V字型布光法 單燈布光法 A
102 人物較暗,背景較亮,按照正常曝光拍攝時,人物形象會顯得( )。 太暗 太亮 正常 有時太暗,有時太亮 A
103 攝影要表現(xiàn)畫面的動感,就要使主線變?yōu)椋?nbsp;)。 豎線 輔線 傾斜線 水平線 C
104 減少曝光量就會減低色彩的明度,也就會加深( )。 飽和度 色彩清晰度 畫面中灰度 畫面顏色 D
105 增加畫面色彩明度和加深畫面顏色必須在( )進行拍攝。 散射光下 強光下 日光下 燈光下 A
106 某個畫面中黃與藍或青與紅組合在一起,極不協(xié)調,用( )可以使問題得到解決。 暖色調和 冷色調和 重彩構成 消色構成 D
107 畫面由( )為主要色彩組成時,不屬于對比色構成。 品、綠 紅、黃 黃、藍 青、紅 B
108 ( )能構成畫面的冷色基調,給人含蓄寧靜的感受。 D
109 ( )不屬于暖調構成的色彩。 黃、橙 紅、橙 黃、紅 紫、青 D
110 ( )能構成畫面的暖色基調,給人熱烈興奮的感受。 D
111 影調就是指不同亮度的景物,在照片上以黑、白、灰等( )反映原景物的亮度。 密度形式 色彩 清晰程度 構圖 A
112 假設人物面部暗光位為1,亮度位為2或3更高,要取得較好的影調效果,必須?。?nbsp;)。 平均曝光值 按最暗部曝光 按最亮部曝光 按次亮部曝光 A
113 拍攝清新明快的高調人像,曝光應按平均測光數(shù)據(jù)( )。 過度一檔或兩檔 不足一檔或兩檔 不足三檔或四檔 正常曝光 A
114 高調照片背景不但要均勻,而且亮度應( )臉部亮度。 相當于 略低于 略高于 遠遠高于 C
115 由于順光的特點是( ),投影小,所以它適合高調效果的形成。 光照度高 受光部位非常明亮 照度面積大 有強烈反差 C
116 拍攝深沉凝重的低調照片,曝光應按平均測光數(shù)據(jù)( )。 過度一檔或兩檔 不足一檔或兩檔 過度三檔或四檔 正常曝光 B
117 拍攝人數(shù)眾多的團體照,最好使用( )。 廣角鏡頭 標準鏡頭 大光圈 高感光度 B
118 拍攝人物特寫時,最需要關注的是人物的( )。 姿勢 神態(tài) 背景 衣著 B
119 低調照片( ),其調子就越低,光線安排應簡潔,樸實。 光線強 反差越小 距離越遠 光線越少 D
120 低調攝影與高調相比,曝光應( )。 略少一些 略多一些 多一倍 多二倍 A
121 中間調指的是一幅畫面中,( ),由深灰到淺灰的影調在畫面中占絕對優(yōu)勢。 以灰調為主 以暗調為主 以明調為主 明暗光比強烈 A
122 外景紀念照與其他攝影門類相比,最顯著的特征是( )。 突出人物 強調環(huán)境 人景并重 注重創(chuàng)意 C
123 ( )是既未經處理也未經壓縮的數(shù)碼相機專用圖像格式,是一種“無損失”的原始數(shù)據(jù)格式。 JPEC TIFF RAW PSD C
124 介于中間調與( )之間的一種影調,稱之為暗調。 低調 硬調 冷調 高調 A
125 明調區(qū)別于高調的根本一點,在于明調( ),缺少高調韻味。 背景淺,服飾也淺 背景淺,但服飾較深 背景深,但服飾較淺 背景深,服飾也深 B
126 采用純黑背景作為多次曝光的拍攝背景,目的是使每次曝光時( )。 能夠不偏離位置 都吸收一定光線 其他部分不感光 使影像交叉,影調豐富 C
127 最早來華拍照的外國人是( )。 費利斯·比特 于勒·埃及爾 約翰·湯姆森 山本贊七郎 B
128 照片、文件、文物等復制成圖像,就要用( )這項攝影技術。 一次成像 對比攝影 焦距攝影 翻拍 D
129 翻拍攝影在拍攝和后期制作時應盡量減少翻拍過程中( )和色彩的損失。 形狀變異 質地缺損 層次 曝光量 C
130 翻拍必須使用微距鏡頭,因為( ),拍攝距離近。 不需要背景 復制件要與原件盡量相似 追求高質量 翻拍的原件較小 D
131 拍攝童工生活的紀實照片,并導致美國國會頒布《童工法》的攝影家是( )。 多蘿西婭·蘭格 路易斯·海因 雅各布·里斯 沃克·伊文思 B
132 采取中間灰為翻拍的基準亮度,曝光可以( )。 節(jié)省測光時間 不必使用器材,節(jié)省開支 拍攝的照片黑白分明 正常反映原件的亮度關系 D
133 翻拍時,布光常用的方法是,光源要從( ),亮度要一致。 原件兩側照射 原件頂部照射 原件的頂部與兩側照射 相機的正面照射 A
134 在彩色翻拍攝影中,使用濾光鏡是為了達到色彩( )的目的。 正確還原 更加鮮艷 更加沉穩(wěn) 對比度較大 A
135 在翻拍時要消除表面光滑的非金屬原件上的( ),必須使用偏振鏡。 陰影 強反射光 各種污跡 多余色彩 B
136 ( )美國普利策新聞獎開始設立最佳新聞照片獎 1936年 1942 1968 1978 B
137 黑白片翻拍沾有各色污跡的原件時,選用( )濾光鏡可以清除污跡。 與污跡同色的深色 與污跡同色的淺色 與污跡互補的 三原色 A
138 第一次提到“新聞攝影”,把它列為新聞記者必備的技能之一的我國著名報人和學者是( )。 魏守忠 戈公振 吳印咸 邵飄萍 D
139 刊登第一張時事照片的我國報刊是( )。 《京話時報》 《良友》 《時報》 《上海畫報》 A
140 1855年,英國皇家攝影學會的創(chuàng)辦人( )用攝影手段記錄了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一些場面。 瑪格麗特·伯克-懷特 羅杰·芬頓 羅伯特·卡帕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B
141 始創(chuàng)于1853年的世界上最早的攝影組織是( )。 F64小組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 英國皇家攝影學會 世界新聞攝影荷蘭基金會 C
142 第一位在“荷賽”獲獎的中國大陸攝影家是( )。 郎靜山 吳印咸 陳復禮 楊紹明 D
143 以拍攝“環(huán)境肖像”著稱的攝影師是(  ) 阿諾德·紐曼 愛德華·韋斯頓 尤素福·卡什 菲利普·哈爾斯曼 A
144 與其他大眾傳播方式相比,新聞攝影最顯著的特點在于( )。 新聞性 藝術性 形象性 時效性 C
145 婚紗照服飾的基本類型主要有( )、晚禮服系列、日式和服系列、中式結婚禮服系列等。 美式婚紗禮服系列 歐式婚紗禮服系列 英式婚紗禮服系列 德式婚紗禮服系列 B
146 1927年,中國第一本攝影美學著作( )正式出版。 《攝影之器記》 《半農談影》 《良友》 《脫影奇觀》 B
147 婚紗照要求燈具數(shù)量充足,原因是( ),光型變化豐富多樣,要顧及被攝人物整體及背景光亮度,營造出細膩的光型效果。 婚紗拍攝的場景較大 燈具充足更顯氣派 燈具少不能吸引顧客 企業(yè)有實力 A
148 抗戰(zhàn)初期,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訪問陜北,隨后在英國、美國出版了( )。 《中國和她的人民》 《中國游記》 《紅星照耀中國》 《羌戎考察記》 C
149 1942年7月1日,解放區(qū)第一本以照片為主的新聞攝影畫報( )正式誕生。 《良友》 《真相畫報》 時報《圖畫周刊》 《晉察冀畫報》 D
150 1928年初,“以研究攝影藝術為宗旨”的我國早期攝影團體( )在上海成立。 北京光社 中華攝影學社 黑白影社 中國攝影學會 B
151 1937年10月,中國革命攝影事業(yè)的奠基者( )成為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第一位攝影記者。 石少華 沙飛 吳印咸 鄭景康 B
152 世界攝影史上的第一個攝影藝術流派是( )。 純影派 抽象派 畫意派 超現(xiàn)實 C
153 (  )數(shù)碼變焦是把每個像素面積增大或利用運算器進行插值運算從兩個相鄰的像素間產生一個新的像素,從而提升分辨率。
154 (   )光軸是經過透鏡兩球面中心的直線,即光束的中心軸線。 ×
155 (   )攝影鏡頭的焦距與拍攝范圍成正比,焦距越長,拍攝的范圍越大。 ×
156 (   )照相機取景器的作用即觀察被攝景物的亮度、質感,用以確定曝光時間。 ×
157 (  )攝影曝光與畫面影調的形成密切相關,拍攝高調照片,通常會增加一到兩檔曝光。
158 (   )拍攝時使用偏振鏡,會明顯地降低影像的色彩飽和度與清晰度。 ×
159 (  )正確存放照相機的方法:放于陰涼、濕潤、通風的地方。 ×
160 (  )攝影鏡頭的光圈與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161 (  )焦距近似或等于膠片畫幅對角線長度為標準鏡頭。
162 (  )光圈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曝光時間。 ×
163 ( )使用慢速快門拍攝可以凝固動體,使影像產生動感。 ×
164 (  )要拍出絲綢般柔滑的水流,需要適當延長曝光時間。
165 (  )拍攝夜景時照片上有時會產生很多小點,這些噪點的出現(xiàn),是由于感光度太低造成的。 ×
166 (  )為了加大景深,可選用長焦鏡頭和大光圈。 ×
167 (  )被攝景物是大面積深暗物體或大面積明亮物體時,宜采用平均曝光法。 ×
168 (  )白平衡中的陰天模式相當于3500K左右的低色溫。 ×
169  (   )在同等條件下,f/8大于f/6.3的景深。
170 (  )側光攝影布光應注意光比的變化。
171 (  )攝影曝光主要靠光圈和快門的調節(jié)或配合來完成,光圈或快門的任一變化都會影響曝光量。
172 (  )同一鏡頭在圖像傳感器1/3英寸的數(shù)碼相機上與在傳統(tǒng)135相機上相比,傳統(tǒng)135相機視角小。 ×
173 (  )長焦鏡頭拍攝的線條透視效果,比短焦距鏡頭更為強烈。 ×
174 (  )有損壓縮是對圖像本身的改變,在保存圖像時保留了較多的亮度信息,而將色相和色純度的信息和周圍的像素進行合并。
175 (  )為使多人合影照顯得莊重而團結,在即將按動快門時,攝影師應指定一個視覺目標,使被攝者視線一致。
176 (  )假如把畫面平均分成九等份,按“三分法”原理,最中心一格便是畫面視覺地位最為突出的地方。 ×
177 (  )正面拍攝有利于被攝對象立體感和縱深感的表現(xiàn)。 ×
178 (  )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一樣,必須把畫面的藝術性擺在拍攝的首要位置。 ×
179 (  )與“蝴蝶光”布光法相比,三角燈布光法更適宜拍攝年輕女性。 ×
180 (  )影調可以協(xié)助構圖,但一定要根據(jù)畫面的主體需要,氣氛的感受來安排。
181 (  )光比強烈的硬調布光效果,適宜拍攝表現(xiàn)細膩皮膚的女性和兒童。 ×
182 (  )數(shù)碼相機與傳統(tǒng)相機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影像載體不同。
183 (  )在同一底片或感光元件上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曝光,稱為多次曝光。
184 (  )采訪過5次戰(zhàn)爭,被譽為“戰(zhàn)地攝影之神”,并將生命留在了越南戰(zhàn)場上的攝影記者是羅伯特·卡帕。
185 (  )攝影名作《歡慶勝利之吻》的拍攝者是著名攝影記者尤金·史密斯。 ×
186 (  )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實質上就是客觀記錄,不允許表達拍攝者的個人情感。 ×
187 (  )1937年,在《飛鷹》雜志上提出:“簡潔、明朗、生動、有力”攝影主張的攝影名家是郎靜山。 ×
188 (  )婚紗照中式場景的風格特點,是以中式建筑物等為背景,有名勝古跡,名山秀水,園林小景,也可以是古典風格的宮廷建筑、洞房。
189 (  )圖像傳感器的作用是捕捉影像和光電轉化。
190 (  )亨利·佩奇·魯賓遜是攝影術的發(fā)明者。 ×
191 (  )從光源的性質上看,有自然光和人工光兩種。
192 (  )根據(jù)新聞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性質,新聞攝影題材可劃分為事件性新聞和非事件性新聞兩大類。
193 (  )使用平均測光拍攝逆光人像時,人的臉部往往會曝光過度。 ×
194 (  )光在攝影上有幾大作用:一是滿足曝光的需要;二是控制被攝體的再現(xiàn)效果;三是作為拍攝主體。
195 (  )攝影的測光方法,一是機外(單獨測光表)測光;二是機內(TTL)測光。
196 (  )攝影者可以方便調節(jié)人工光的高度、亮度、顏色、比例等,為攝影意圖服務。
197 (  )拍攝動體時,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表現(xiàn)目的采用不同的快門時間。
198 (  )調節(jié)鏡頭與膠平面的距離,得到清晰的影像,是調焦裝置的作用。
199 (  )彩色攝影中為了改變主體的受光情況,可以隨意使用有顏色的反光板來改變光比。 ×
200 (  )拍照時散射光往往使景物亮部和暗部的細節(jié)層次都能夠獲得豐富的表現(xiàn)。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