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79 寫作指導五則
一事一議
──從敘述到議論的橋梁
初中生學寫議論文需要一個過程。一開始,可先寫“一事一議”的文章,即就一件事發(fā)表議論,“即事說理,有感而發(fā)”,從而逐步提高說理能力,為進一步寫好議論文打下基礎。
“一事一議”的文章一般由敘事和說理兩部分組成。先敘述一件事,再就這件事進行議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說明一個道理。
先來談敘事部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會目睹許多事情,這是發(fā)表議論的對象,也是產(chǎn)生看法的基礎。我們可以選擇那些有話可說、有理可講的事情,它可以是應該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應該批評或引為教訓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發(fā)生在自己身邊、且較有普遍意義或應引起大家重視、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來寫。身邊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如同學中存在的助人為樂、自覺參加環(huán)保活動及抄作業(yè)、過生日請客等現(xiàn)象,都可以成為議論的對象。
選定了確有其感、確有其理的事情,還要明確怎樣“敘”。對事情的敘述,既要清楚,以便于議論,又要簡約,要根據(jù)說理的需要對有關材料作適當?shù)娜∩?。與所說之理相關的部分要敘述得具體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則可以少敘或不敘。如《實力最重要》一文的第1段是這樣寫的:
我家街口有個啞人賣刀,只見他將曬衣服用的鐵絲墊在鋼板上,像切韭菜一樣嚓嚓切斷,然后揚起刀口讓人看──刀口完好無缺。在人們的驚嘆聲中,刀一售而空。
同樣是這件事,《要善于宣傳自己》一文則是這樣開頭的:
鄰居王阿姨逢人便說她從街口買回一把好菜刀。據(jù)說這刀能將一根鐵絲切成幾段而刀口完好無缺?!拔覀儎倧慕挚诮?jīng)過,怎么沒聽見賣刀的吆喝聲呢?”“那賣刀的是個啞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買的?!暴ぉぴ瓉砣绱?
說理的中心不同,敘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樣。敘事要為所說之理奠定堅實的基礎,然后再以“理”為核心展開議論也就順理成章了。
再來看議論部分。
談看法、說見解的文章,雖然是由“敘”生“議”的,但重在“發(fā)表議論”,文章的主體部分是議論,這是“一事一議”的文章區(qū)別于記敘文的本質特征。議論,即對所敘之事的是非、優(yōu)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揚,或貶斥。這就離不開對事情的分析。對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議論的內容也就明確了。
一事一議的“議”,就是針對事情談見解。針對“好事”談見解,要說出它好在哪里,為什么是好事,給大家什么樣的啟發(fā);針對“壞事”談看法,同樣要說出它什么地方不好,為什么會發(fā)生,它的實質是什么,從中應得到什么教訓。此外,還可以就這件事進行聯(lián)想,表達自己的一點看法,闡述一個道理。如《實力最重要》寫到:
1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艾青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風,
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
緊緊地跟隨著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著行人的衣襟,
用著像土地一樣古老的話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
那從林間出現(xiàn)的,
趕著馬車的
你中國的農(nóng)夫
戴著皮帽
冒著大雪
你要到哪兒去呢?
告訴你
我也是農(nóng)人的后裔──
由于你們的
刻滿了痛苦的皺紋的臉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的
歲月的艱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們快樂啊
──躺在時間的河流上
苦難的浪濤
曾經(jīng)幾次把我吞沒而又卷起──
流浪與監(jiān)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貴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們的生命
一樣地憔悴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沿著雪夜的河流,
一盞小油燈在徐緩地移行,
那破爛的烏篷船里
映著燈光,垂著頭
坐著的是誰呀?
──啊,你
蓬發(fā)垢面的少婦,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與溫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敵人
燒毀了么?
是不是
也像這樣的夜間,
失去了男人的保護,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經(jīng)受盡敵人刺刀的戲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無數(shù)的
我們的年老的母親,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異邦人
不知明天的車輪
要滾上怎樣的路程……
──而且
中國的路
是如此地崎嶇
是如此地泥濘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透過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嚙啃著的地域,
無數(shù)的,土地的墾殖者
失去了他們所飼養(yǎng)的家畜
失去了他們肥沃的田地
擁擠在
生活的絕望的污巷里:
饑饉的大地
朝向陰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顫抖著的兩臂。
中國的苦痛與災難
像這雪夜一樣廣闊而又漫長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中國,
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無力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的溫暖么?
1937年12月28日夜間
***********************
這首詩寫于1937年冬天。祖國的深重災難,人民的痛苦,使詩人的心頭籠罩著一種悲苦、憂郁的情緒。年底的一個晚上,天色昏暗,像要下雪。在陰濕的房間里,詩人寫下了這首詩。
欣賞這首詩,要注意三點:一是“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在詩中反復出現(xiàn)四次,構成了全詩的基調;二是詩中出現(xiàn)的趕著馬車的農(nóng)夫、坐在烏篷船里的少婦和離家年老的母親等形象,是廣大苦難人民的縮影;三是詩中反復出現(xiàn)“土地”“田地”“大地”這些意象(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形象)有著深厚的內涵。
聯(lián)系學過的《我愛這土地》,了解艾青所生活的時代,想一想詩人為什么要反復抒發(fā)對土地的感情。
〔有關資料〕
每一個有獨創(chuàng)性的詩人都有屬于他自己的意象:在這意象里凝聚著詩人對生活的獨特感受、觀察與認識,凝聚著詩人獨特的思想與感情。艾青詩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與太陽。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愛國主義是艾青作品中永遠唱不盡的主題。把這種感情表達最為動人的,是他的《我愛這土地》。
“土地”的意象還凝聚著詩人對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勞動者最深沉的愛,對他們命運的關注與探索。艾青最真切的詩都是獻給中國農(nóng)民的。(錢理群)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