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guān)信息,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8 哲理詩賞析
選自《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版)。
《斷章》賞析
李復(fù)興斷章選自《魚目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5年版)。卞之琳(1910—2001),江蘇海門人,詩人、學(xué)者。
卞之琳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1935年10月3日
*******
《斷章》寫于1935年10月。據(jù)作者自云,這四行詩原在一首長詩中,但全詩僅有這四行使他滿意,于是就抽出來獨立成章,標題即由此而來。全詩沒有一個生僻的字眼,也沒有一句復(fù)雜的句式,寫得明白如話,字面上是不難懂的。但細細品味,又好像不能全懂,越想越覺得它的含義很多。李健吾認為它是在“裝飾”二字上做詩,暗示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其中蘊含著無可奈何的悲哀情懷。詩人本人不同意這種評解,明確地表白“我的意思也是著重在‘相對’上”。后李健吾則又說這兩種解釋,“與其看做沖突,不如說做有相成之美?!?BR> 《斷章》寫了兩組意象。一組是:當你站在橋上把周圍一切活動當成風景來看的時候,樓上的人又把你當作風景的一部分來觀賞;又一組是:明月的銀光裝飾了你的窗戶,而你整個兒的形象或許又進入他人的夢中裝飾了他人的夢。通過這兩組相關(guān)聯(lián)的意象,詩人表達了一種相對、平衡的觀念:人可以看風景,也可能成為風景之一部分而被別人觀賞,這是相對;明月可以裝飾你的窗子,而這一切又可能成為他人夢境的裝飾,這也是相對。由是抒發(fā)了詩人的一種哲理性的思考:宇宙萬物息息相關(guān),互為依存。明白了事物間普遍存在的相對、平衡的關(guān)系,人就不應(yīng)該再有怨尤。這里我們可以猜測,詩人早年很可能是通過艾略特受到了新黑格爾主義哲學(xué)家布拉德雷的影響,按照布拉德雷的觀點,“絕對”是在無數(shù)的“相對”中呈現(xiàn)的。這一點又只能是在現(xiàn)象的陳列中直接悟到,也許《斷章》正好形象地反映了這一觀點。
當然此詩表現(xiàn)的本是抽象的觀念,但它不是直接陳述和抒情,而是通過客觀形象和意象的呈現(xiàn),間接地將詩意加以表現(xiàn)。它運用了類似修辭上的“頂針”手法,將前一句的結(jié)尾作為后一句的開頭,詩行間的邏輯關(guān)系十分明確,并把兩組意象融為一幅和諧完整的畫面,詩意深奧而并不晦澀。加之主要詞語(“你”“看”“風景”“裝飾”等)的復(fù)現(xiàn),更造成一種回環(huán)往復(fù)的情調(diào)。它不使人動情,卻令人深思。如詩人自云的“冷淡蓋深摯”。詩人把自己的感情客觀化為一種色彩、音響、圖形,以客觀象征主觀,使之達到加深而又內(nèi)斂的效果,正如他在《雕蟲紀歷 自序》中說的:“我寫詩,……卻總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動物’。”詩人還采用了西方詩歌常用的抱韻(abba),在詩藝上不但繼承了中國詩歌注重意境的傳統(tǒng),又呈現(xiàn)出西方一路詩的著重暗示性,使詩作含蓄深沉。
《盼望》賞析
寧宇
盼望①選自1979年3月30日《解放日報》。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詩人。
艾青
一個海員說,
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那
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
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fā)出的
那一陣鐵鏈的喧嘩……
一個盼望出發(fā),
一個盼望到達。
1979年3月上海
*******
《盼望》是一首精致凝練的抒情短詩。首先在詩的構(gòu)思上,新穎奇特,與一般歌唱海員的詩不同,詩作略去了人們常見熟知的海輪鳴笛升旗,螺旋槳攪動海水,船首犁開浪花航行的種種場景,而僅僅選擇了海輪起錨準備開航、返航時準備拋錨的兩個瞬間,表達了船員的心情和愿望──“出發(fā)”和“到達”?!暗竭_”和“出發(fā)”這兩個意思截然相反的概念在海員的心目中是相同的。出發(fā)的目的是駛向另一個港口,到達目的地后,卸貨裝貨,目的也是駛向另一個港口。詩人選取了兩位海員看來是相反的愿望,卻表達了同一種心情,即對航海事業(yè)的熱愛之情。
其次,在詩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詩人作了精心剪裁和巧妙布局。第一個海員對起錨是“喜歡”,第二個海員對拋錨是“高興”,他們所關(guān)注的焦點都是船上的鐵錨。但第一個是視覺形象,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第二個是聽覺形象,“拋錨所發(fā)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嘩……”。因為輪船起錨出航時,前甲板的水手要觀察鐵錨出水的情況,并用水龍頭沖洗錨鏈上的泥沙;而拋錨時,水手只要松動起錨機絞盤,錨鏈發(fā)出磕碰船舷錨洞的響聲,讓鐵錨落水沉底即可。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生活之細微,剪裁布局之精心。兩組意象并列,語言組合長短對等,音律節(jié)奏相同,只不過在動詞和形容詞使用上有所不同,既有浪花的色彩,又有錨鏈的聲音,生動鮮活,給讀者以視覺和聽覺的感受,達到了詩人刻意追求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審美作用。
當然,《盼望》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一首意蘊深刻的富有哲理的象征詩。一首好詩的多義性,就在于言此物而又非此物,在“象征的森林”(法國象征派詩人波德萊爾語)里由讀者用本身的人生體驗去理解、感受,轉(zhuǎn)換成與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經(jīng)驗。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個追求目標達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個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盼望》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藝術(shù)寫照嗎?每一個人都是海員,每一個人都希望“出發(fā)”和“到達”。因此,《盼望》這首詩給讀者的啟迪是豐富多義的,藝術(shù)審美效果是高尚強烈的。
中考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xué)網(wǎng)中考頻道......
?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dǎo) | 中考復(fù)習資料 |

